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30集 灭尽五阴方是无余涅槃(四)

   日期:2020-02-24    
正光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是依据平实导师所著的《阿含正义》来加以说明。今天将继续上一集的子题“灭尽五阴方是无余涅槃”。上一集已谈到 佛在初转、二转、三转当中,用一切有情的真心来贯穿三世及世出世间的一切法;这个一切有情的真心,祂有很多不同的名称,但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称而已。这一集将谈到:二乘人用什么方法来断结证果,最后灭尽五阴而入无余涅槃;在修行的道路中,一定要有因有缘才能断结证果,不可能无因无缘就能断结证果,所以 佛在《杂阿含经》卷2曾开示:【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也就是说,不论是有情的五阴世间、或者是山河大地的器世间,都是要有因有缘才能成就及毁坏;如果是无因无缘,而能成就及毁坏这两种世间,那一定不是佛法而是外道法。因此今天所要谈的重点是:于初转的阿含时,声闻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以及缘觉用十因缘、十二因缘,来观察而断结证果,最后证得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灭尽自己的五阴而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涅槃的寂静境界中。
  首先谈声闻人对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的观察而断结证果,也就是说:声闻人是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法门,八正道为实行的方法,因此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三缚结,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舍寿后入无余涅槃,永远在三界消失不见了,独处于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由于声闻人听闻 佛的音声开示,观察自他有情的蕴处界虚妄,因而断了我见、我执、我所执,舍寿后入无余涅槃的菩提法,名为声闻菩提。又声闻人观察四圣谛当中的苦圣谛,所谓的苦,就是有情在三界六道轮回当中所受的种种苦,这些苦可分为三苦、八苦,但是不论三苦或者八苦,最后都不离五阴炽盛苦。也就是说,声闻人观察在人间所受的种种苦,是因为有了名色所摄的色、识、受、想、行之五阴聚集在一起,能遮盖有情的智慧,使得众生有无明,因而有种种苦的出现、以及不断地受苦;像这样能使人在三界六道当中,不断地轮回、不断地受苦,这是世间真实的道理,也是世间不变的真理,名为苦圣谛。接下来来谈苦集圣谛,简称为集圣谛,乃是种种苦聚集原因的真实道理,也是声闻人探究--为何会有种种苦聚集在一起,导致自己在三界六道轮回当中,不断地出生五阴及受种种苦;探讨的结果,是因为自己过去世无明的关系,造作了种种善恶业,导致今世后有的五阴出现,而受种种苦乐的果报。为什么众生会有无明?乃是过去世对五欲六尘的韵味起了贪爱,而妄造种种善恶业,导致今世受种种可爱、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又于今世没有断除无明,再一次造下了善、恶业,导致未来世继续受种种可爱、不可爱的异熟果报,于是有了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五阴,不断地出现,也不断地在受苦。声闻人了知众苦聚集原因的真实道理,是因为众生有无明的缘故,能遮盖有情的智慧,使得众生枉受三世轮回生死苦,这就是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简称为灭圣谛,是让众苦聚集原因消灭的真实道理,声闻人观察一切苦、一切苦聚集的原因,是因为有了五阴身,而这个五阴身乃是色、识、受、想、行和合运作所产生的虚妄体,它不是常住法而是生灭法。如果愿意将自己的五阴身灭尽而自我消失,不再三界现身意,再也没有未来世的五阴在受种种苦,像这样愿意将自己的五阴灭尽,而不再三界出现的真实道理,名为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简称为灭圣谛,就是能使五阴不再出现的方法的真实道理;亦即声闻人让一切苦、一切苦聚集,以及让五阴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法道、正确的观行等等才能成就。
  因此声闻人透过四圣谛、四念处、八正道等法去断结证果,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可以入无余涅槃,永远不再三界出现。因此能够如实了知及实践,而不让未来世的五阴出现的法道,名为苦集灭道圣谛。又声闻了知四圣谛的真实道理以后,详细去观察蕴处界的虚妄,尤其是意识的我、色身的我真实虚妄,因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初果的须陀洹,又名预流--预先入于圣流,于舍寿后,欲界天、人间七次往返,最后一次返回人间,取证阿罗汉果而入无余涅槃。又声闻成为初果须陀洹以后,知道意识我的虚妄性,不再将意识我当作真实,所以渐渐地将自己的贪、瞋、痴加以淡薄,也就是将性障的贪、瞋、睡眠、掉悔、疑加以降伏,尤其是欲界的男女贪爱降伏得很淡薄,但仍有一分的欲界爱未断除,仍未发起色界的初禅。像这样将性障降伏得很淡薄,但仍未发起初禅的人,名为薄贪瞋痴的二果斯陀含,又名一来,也就是声闻二果人;于舍寿后,可以欲界天、人间一往返,最后在人间取证四果的阿罗汉,而入无余涅槃。又成为二果斯陀含以后,再将欲界贪、欲界及色界的瞋,色界的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五下分结断除;主要是将欲界最重的男女贪爱断除,因而发起了色界的初禅,成为三果的阿那含,亦名心解脱的三果人。所以,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第四辑曾开示:【阿含解脱道中,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也没有不证初禅的慧解脱阿罗汉。】(《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页1206。)像这样的三果阿那含,于舍寿后上生色界天,于色界天究竟解脱,亦名为不还,也就是不再回来欲界,而在色界般涅槃。又成为三果阿那含以后,声闻人再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的五上分结断除;主要是将无色界的微细意识断除,尤其是非想非非想天——乐于自我存在而不愿意消失的我慢,祂很微细,只是众生很不容易觉察到而已。三果人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再将这微细的我慢加以断除,就可以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而自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中阿含经》卷22)这是因为三果人将最后一分的思惑,也就是最微细而不反观自我的意识心,加以断除,于舍寿后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永远不再三界出现。
  由上面说明可知,声闻人是相信 佛的音声开示,透过四圣谛等法去观察蕴处界的虚妄,因而断除了三缚结,而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入无余涅槃,永远在三界消失不见了,独处于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这也证成了 佛在经中所开示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
  接下来谈缘觉对十因缘、十二因缘的观察,而断结证果;也就是说,缘觉思惟及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因而断除了三缚结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舍寿时可以入无余涅槃,永远在三界消失了,独处于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由于缘觉是听闻 佛的开示以后,自己去思惟、去观察,自他有情的蕴处界虚妄,因而断了我见、我执、我所执,舍寿后入无余涅槃的菩提法,名为缘觉菩提。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先从十因缘开始观察,而不是先从十二因缘来观察?因为如果不先从十因缘去探究有一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经中所开示的入胎识,更是缘觉入无余涅槃,而独处于极寂静境界的本际。-如果缘觉不事先推究,而了知有这个识的存在,当他证得四果的阿罗汉及舍寿时,岂不是成为断灭空?为什么?因为缘觉最后所证的无一不是虚妄法;所以缘觉一定要先从十因缘下手,来证明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一切皆无的断灭空。当缘觉听闻 佛在《杂阿含经》卷12的开示以后,于空闲处、于树下等寂静的地方,开始观察十因缘,并从老病死的纯大苦聚往上逆推思惟——什么法有的缘故使得老死跟著出现了,又是什么法的缘故使得老死出生了,就在正确思惟生这个法的时候,有了如实、不间断的正知见出现;因为生的缘故,使得老死的现象出现了,因为生的缘故,老死就出现了;接著再观察思惟:生的原由是有,有的原由是取,取的原由是爱,爱的原由是受,受的原由是触,触的原由是六入处,六入处的原由是名色;接著再思惟:什么法有的缘故使得名与色出现了,又是因为什么法的缘故使得名与色出生了;正确而且不间断思惟的结果出现了:是因为有一个“识”的存在,所以名与色就出现了,因为有这个识存在的缘故,才会有名与色出生了,这样思惟的结果,到了这个识就必须退回来,不能再往前推究而超过这个识。因为缘于这个识,才会有名色的出现,缘于名色,才会有六入处的出现,缘于六入处,才会有识阴六识对六尘触的出现,缘于六尘触,才会有三受或五受的受的出现,缘于三受或五受的受,才会有十八界贪爱的出现,缘于十八界的贪爱,才会有取的出现,缘于取,才会有后有种子的有的出现,缘于后有种子的有,才会有未来世生的出现,缘于生,才会有老病死种种苦的出现,于是种种的大苦就聚集起来了。由上面说明可知,缘觉是从十因缘的老病死一一往前推究,推究到这个识为止,再也无法往前推究了。因为有了这个识的缘故,才会有后来的名色出现;有了名色,才会有后来的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出现。也就是说,缘觉不论是从还灭门往上逆推、或者是从流转门往下顺推,知道有一个识的存在,才会有名色等法的出现;因为有了这个识的存在,出生了名色等一切法,所以这个识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当缘觉灭尽自己的蕴处界以后,就只剩下这个识存在了,那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接著缘觉开始观察十二因缘,也是如同十因缘一样,从老病死等纯大苦聚往上逆推,经过了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接著又往上推究及思惟,什么法灭除的缘故,使得识阴起的行得以灭除?什么法灭除的缘故,识阴的行就跟著灭除?正确思惟的结果:因为无明灭除的缘故,识阴的行也就跟著灭除,识阴的行灭除的缘故,后世识阴六识也就跟著灭除,识阴六识灭除的缘故,名与色也就跟著灭除,名与色灭除的缘故,六入处的十二处也就跟著灭除,六入处灭除的缘故,六尘的接触也就跟著灭除,六尘的接触灭除的缘故,苦、乐、不苦不乐的三受,也就跟著灭除,三受灭除的缘故,对自我的贪爱也就跟著灭除,自我的贪爱灭除的缘故,取也就跟著灭除,取灭除的缘故,后有的种子也就跟著灭除,后有的种子灭除的缘故,后世的生也就跟著灭除,后世生的灭除的缘故,老病死等苦也就跟著灭除,纯大苦聚的五阴也就跟著灭除了。
  由此可知,缘觉推究十二因缘之一一有支——那都是无常可灭之法,没有一支是真实的。从缘觉十因缘、十二因缘推究的结果,得到一个结论:若不是缘觉自己推究十因缘,有一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无余涅槃的本际,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当他证得四果的阿罗汉及舍寿时,因内无恐怖、因外无恐怖,愿意自我消失,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剩下的仅有这个识存在,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而十二因缘所推究的识,那是识阴六识,因为识阴六识有无明的缘故,于是有情造作了种种善、恶业,导致有了未来世的名色等法出现,乃至有老病死等纯大苦聚出现,因而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这也是缘觉要先思惟十因缘以后,再来思惟十二因缘的最主要原因;否则只思惟十二因缘的结果,没有推究到“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也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当他灭尽自己的蕴处界以后,就成为一切皆无的断灭空了。
  最后综合这一集所说,作个结论如下:声闻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以及缘觉用十因缘、十二因缘来断结证果,最后证得四果的阿罗汉,并于舍寿时,由于声闻相信 佛的开示,以及缘觉自己思惟而了知: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五阴而入无余涅槃,从此在三界中消失不见了,独处于涅槃寂静的境界中。像这样愿意灭尽自己五阴入无余涅槃,而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这才是 佛在三法印所开示的涅槃寂静的道理。如果不符合这样的条件,而说他已证得涅槃寂静的境界,乃至说他在男女淫欲当中成就报身佛境界;那都是大妄语人,不仅无法入无余涅槃,而且舍寿时会下堕三恶道中,久劫受苦无量,因而延后自己入无余涅槃的时程,乃至成佛的时程,那可就不好了。所以说修行者应该以 佛陀的开示,来作为修行的准则,以免在三乘菩提道路中,自以为是而走错了路,那可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啊!
  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