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雯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我们今天和大家继续分享的主题是〈法师的定义〉。
一般人总以为,只要剃光头发、穿上僧衣,就是法师了,但这只是依表相来界定,而 佛陀对于法师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杂阿含经》卷1的记载:一时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有一位异比丘来到 佛的处所,拜见 佛陀,禀白 佛陀说:“什么是世尊您所说的法师呢?”佛陀告诉比丘说:“您想要知道我所说法师的真正定义吗?”比丘回答说:“是的,世尊!”于是佛陀对比丘说:
“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1)
意思是说:能够为众生演述色受想行识五阴虚妄,五阴都应该生厌,应该寂静、灭尽、涅槃的,让众生断除由五阴衍生之我见乃至我执的人,才是 佛陀所说的法师。这位比丘听了 佛陀的开示以后,踊跃欢喜,礼拜 佛陀而离开。
各位菩萨!当您听到 佛陀开示法师真正的定义以后,是否豁然开解,也如同那位比丘感到踊跃欢喜呢?由此看来,显然 佛陀对于法师的定义不在表相上,而是说法者的内容是否能令人确实断除我见。依据 佛陀的教示,我们可以这样来厘清法师的定义:如果有人说法的内容,会使人认定识阴中的某一心,譬如认定意识粗心、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为常住的真心如来藏,就无法使人“于识生厌”而远离、寂静、灭尽,也一定会因为落入意识心中,所以无法离开六尘而常常与五欲相应,常与五欲和合而生贪爱;无法离六尘境界就不得寂静法,当然也无法在舍寿时灭尽意识而不能实证涅槃;像这样子教导四众学人的大法师们,就不是真实法师了。
各位菩萨!我们为何要讨论“法师的定义”这样的主题呢?因为佛法解脱道的五阴无我的亲证是很困难的,很多人自以为已证无我,但往往是未证无我而仍然落在蕴处界我中,落入意识心的种种变相中,却公然宣称已经实证无我了,甚至不知自己仍未脱识阴的范畴,但却自称已经实证真我如来藏了;因此,大乘法中真我如来藏的亲证又更为困难的。以大乘法而言,什么才是大乘法的真正法师呢?譬如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卷7中开示:
我今亦有佛性,有经名曰如来秘藏,于是经中,我当必定得成佛道,能尽无量亿烦恼结。广为无量诸优婆塞说言:“汝等尽有佛性,我之与汝,俱当安住如来地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无量亿诸烦恼结。”作是说者,是人不名堕过人法,名为菩萨。
经中的意思是说: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又名如来藏,依如来藏法才能尽无量亿烦恼结,成就佛道,而能为人宣说如来藏法,依如来藏法教示、教导众生成就佛道,这样的人就不是堕“过人法”,而是菩萨了。“过人法”是说超越一般世间人的境界,叫“过人法”,例如断我见、证悟如来藏。换句话说,能够教导众生建立正确佛法知见与观行方向以后,确实断除我见而证初果,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生起般若中观智慧,这样的人无论出家或在家,才是菩萨、才是法师,才是真善知识。如果只是亲近了堕“过人法”,也就是未证言证、未悟说悟的表相法师们,想要亲证三乘菩提可就全无希望了,注定是要空来人间一趟的,所以了解法师的真正定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四阿含中也有说明,断除我见而取证初果,是无比困难的事情。例如,《杂阿含经》卷15记载:有一天早晨阿难出城乞食的时候,他看见很多离车族的孩童,来到精舍的门前,纷纷对著门孔射箭,并且箭箭都射中目标。当时,阿难心想:“这些离车族的孩童们,居然能做到这么困难的事,实在非常奇特啊!”于是乞食回来以后,便向 佛陀禀报此事。佛陀告诉阿难说:“你觉得这些孩童箭箭射中目标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如果有人将一根毫毛分成一百根更细的毛,然后箭箭射中这百分之一的毫毛,这样是不是更加困难呢?”阿难回答:“将一根毫毛分成一百根更细的毛,并且能够每一箭都射中,当然是件更困难的事情啊!”佛陀说:“这些事都不算困难,能够明白苦谛的道理,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更进一步了解集谛、灭谛及道谛,对于四圣谛的道理都能有确实透彻的了知,这才是世间最困难的事啊!”
因此,学佛应当亲近真正的法师,也就是真善知识,才能断我见、能离断常见,渐得出离三界生死,乃至一世得出三界。这也是有四阿含的经典为证的,《中阿含经》卷10记载:
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修恶露,令断欲;修慈,令断恚;修息出息入,令断乱念;修无常想,令断我慢。若比丘得无常想者,必得无我想;若比丘得无我想者,便于现法断一切,我慢得息,灭尽、无为、涅槃。
经中的意思是说:假使比丘自己就是善知识,或是自身不是善知识而与善知识同住,或者常与诸善知识在一起而共和合安住,应当知道无我的修证,是必须修证恶露观行之法,这可以使人断除淫欲的贪爱;修习慈心观,可以使人断除瞋恚的心行而出离色界;修学息出息入的观行法门,系心一境而使人断除散心乱念;修学五阴(特别是离念灵知、觉知心的)无常之想,可以使人断除以往喜爱自己一直存在的我慢上分结。如果比丘已证无常想的话,必定会证无我想;若是比丘已证得无我想的话,便能够于现前一切法中断除一切执著,喜爱自我常存的微细我慢就可以停息了,舍寿以后当然就能够灭尽五阴的自己,也就是证得无为法、证得涅槃了。
然而欲断我见与我执的人,必须有真正的善知识教导,才能免于堕入意识等虚妄心中,不会再具足我见而自以为已断我见,造下大妄语的恶业,成为增上慢人;也才不会误会我慢的真义,不会有具足我慢却自以为没有我慢的过失,不会成为增上慢人。观察今时学佛修行人未能断除我见,而又自以为已证初果者,都是肇因于未曾或不肯亲近真正善知识所致。由此可知,亲近真善知识的重要了!但是亲近善知识之前,必须先降伏“慢与过慢”,才能正确地认清谁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才会愿意亲近善知识,否则不免会依止错了!所以,认清楚真正的法师、真正的善知识,才是一切学人首要之务。
又譬如,至今仍然有一些人,常常将阿含部经典断章取义而主张说:“谈论阿罗汉与如来入灭以后有或无,《阿含经》中说这些事的讨论都是无记。”无记的意思是:不加以解说、记说,不作正面的回答,也就是对于阿罗汉与如来入灭以后是有或无的问题,佛陀是不加以解说的。他们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想要逃避我们对他们的法义质难:“当否定了第八识以后,入无余涅槃时是不是断灭空?”虽然 佛陀偶尔会说这些问题的讨论是无记,但那是在宣扬二乘解脱道法义时,为了使凡夫位的弟子们专心一志地观行蕴处界的虚妄,以便断结而取证声闻出离生死的解脱果。所以,在专讲解脱道的初转时期,对于凡夫弟子们都一向不记说这个问题的,是因为在尚未断我见以前,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无益于解脱道的观行,反而会增加疑惑与邪见。
所以,在《中阿含经》卷60记载:有一个人被毒箭射中,他的亲族怜悯他,为他感到哀伤,为了饶益他,让他得到安隐,便求得一位箭医来为他治疗。但是,如果他坚持一定要知道射箭人的底细,而这么说:“只要我不知道那位射中我的人,姓什么、名字叫作什么,长得高矮或胖瘦,皮肤是黑或褐或金黄色,是刹帝力或婆罗门或其他种姓,住在哪个地方,那么我将不取出这支箭。”又如果他坚持要知道这支箭是用什么材料制造出来的,而这么说:“只要我不知道那射中我的弓是长弓或十字弓,这支弓箭的弓弦、箭杆、箭杆羽毛、箭头等等是用什么做成的,我将不取出这支箭。”可是他在这些问题,还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却已经死亡了。
但是,佛陀却也不是从来都不记说的。譬如《中阿含经》卷60说:
“是为‘不可说者则不说,可说者则说’。当如是持,当如是学。”
所以涅槃后是有或无的议题,绝对不是在一切时中都属于无记论,只是应该暂缓讨论这个问题,先对蕴处界的缘生缘灭加以观行,先断我见以后,再来探讨涅槃后有无的问题,再来探讨入涅槃后是否确实有本识继续存在的问题。
因此,到了解脱道的后期,即将转入第二转的般若期的时候,佛陀就为有疑问的弟子们解疑释惑,不再是一向不记说了;所以才会有焰摩迦比丘的典故中,“如来灭后不可说是无,不许说阿罗汉入灭后是断灭”的经文记载,不许弟子四众有断灭空的邪见存在;才会有荼帝比丘等人曾被 佛陀当面责备及开示,而焰摩迦也因为认知 如来与阿罗汉入涅槃以后不是断灭的缘故,所以在舍利弗反问以后,不再恐惧堕入断灭境界中,因此而断了我见及我执,成为阿罗汉。再由阐陀比丘对涅槃成为断灭空无的邪见执著不舍,因此而被 佛陀诃责的事件中,也可以证明 佛陀对这个事情、这个问题,并不是一向都认为是无记的。
由此可知,“涅槃后有、涅槃后无”的讨论,并非全是无记论,只是观机施教而在不须解说之时,为学人说这个问题是无记之论;但是对于确实亲断我见与我执的圣者来说,这是一定要讨论清楚的,在四阿含诸经中也是有几个地方为此特别提出讨论的;或是对于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就无法断我见、断我执的佛弟子,就会为他们详细地说明。所以,凡是坚持六识论的人,都不该逃避这个问题的讨论;除非真的已经确信涅槃后非断灭,是真实而非断灭空、是清凉而无六尘中的一切热恼、是绝对寂静而无六尘喧闹的,心中都不怀疑入涅槃以后是断灭空,全然信受涅槃中确实有本识如来存不灭。
然而民国初年以来,由于国力衰微,民族自信心丧失,佛教界舍弃自身原有的完整中国 玄奘大师八识论佛学于不顾,转而崇尚西方学术界,于欧洲遂有所谓的阿赖耶识权威史密豪森(Lambert Schmithausen),否定第七识、第八识的邪见,影响日本学术界,辗转传入。加上很多人,被六识论的见解所误导,这两股否定七、八识邪见势力汇流的结果,造成后来的学人也有跟随著全面否定七、八识的恶行出现。但史密豪森不知道四阿含中早已隐语密意说有七、八二识了,所以他依据后出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据,立论说:阿赖耶识心体是在论的〈本地分〉中才出现的,原始佛法中并未说有阿赖耶识心体;又说意根在论中的〈摄抉择分〉、〈证明分〉中仍然未建立起来,是到后面的〈还灭分〉中才建立起来的。所以他认为在此论出现以前,佛法中是尚未建立意根末那识的;他也认为:阿赖耶识心体以及意根是随著论的写作而在后面写到的时候才想到的,那时才又次第建立意根的。
这种想法是非常荒谬的,稍有智慧的世间人都不会相信他的说法,所有曾经写过书的人也都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因为写书之前,就已经先把内容与次第都构思好了,才会动手开始写作的。例如 平实导师写书之前,都是先将目录编排妥当以后,才开始各章节内容的写作,所以史密豪森的说法是很荒唐的。
不但如此,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早已处处隐语密说有第八识本识阿赖耶心体了,已经明说是入胎而住、而出生名色的阿赖耶识心体了(而且入胎后的初期,名只有意根,这时尚无意识生起),并不是史氏所说的后来才由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初始建立意根与阿赖耶心体。但是光凭口说,佛门四众都不可能完全信受,就会直接影响到解脱道法义修证的方向与取舍,导致无法实际进入正法中获得实证;由此缘故,平实导师的《阿含正义》书中大多不举示大乘经典、论典中有关七、八识的圣教而说,总是以四阿含诸经中的证据来说,以证明四阿含中早已说过有意根以及阿赖耶心体的存在。并且也已经列举四大部阿含的经文,证明二乘圣人都是由于信受 佛说实有本识常住不变,才能实断我见与我执的;这是有四阿含经中的经文实例可以证明的,可见史密豪森的说法是完全违背佛教史实的,然而有些人声称是精通于文献考证的人,却会信受与史实相悖的六识论者同样的类似说法,真是荒谬。
所以,亲近真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真善知识虽然不一定是剃光头发、穿著袈裟,现出家相的模样,却是真正的法师,所说法的内容,能令人取证解脱与实相智慧的缘故。各位菩萨!假使您以亲证三乘菩提为志愿,就应当亲近真善知识而修习实证;因为真善知识不仅能以自身所证三乘菩提的真实智慧,转而广利佛门四众,还能够使 世尊的正法久住人间,并且人天也都能够获得安乐。
时间的关系,我们为大家说明到这里。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