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83集 《广论》之无自性只是戏论而无益修行

   日期:2018-07-16     作者:如来藏    
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在上个讲次里面跟大家谈到,《广论》里面他们一再地主张,《广论》说法是跟 龙树菩萨的说法是一致的,他们也常常举 龙树菩萨的《中论》来说明,说自己确实是符合 龙树菩萨所传的法。但实际上我们上一次有简单的举证,告诉大家就是说《中论》谈论到的范围,除了有二乘的解脱道这个范围之外,实际上也包含了诸法实相的大乘佛法。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就这个部分,来帮大家更加认识 龙树菩萨写作《中论》的意旨,甚至知道 龙树菩萨所传的乃是真正的大乘佛法,而不是《广论》所说的无自性的这个法而已。
那我们今天先给大家再继续看,上次我们看到在《中论》〈观法品〉里面,有谈到的这一句偈: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中论》卷3)
《广论》一直主张说,他们就是 龙树菩萨的正宗,现在我们来看看光是这一句偈来说,请大家注意看看,这里面有谈到说“寂灭如涅槃”,请问大家:在《广论》里面讲了半天,从头到尾只有讲无自性,那他们都是用无自性来贯穿一切的大乘佛法,所以在这个《中论》里面,谈到的“诸法实相,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所有的一切的观念,他们都是用无自性去解释。
可是我们却要告诉大家,这个诸法实相,为什么心行言语断?为什么祂是无生亦无灭?为什么又叫作寂灭如涅槃?请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如”这个字——寂灭如涅槃,那么这里面每一句都在形容诸法实相的某一个面相,这个在每一个证悟大乘的实相心、证悟如来藏的菩萨里面都可以现观,这个三句讲的是不一样的状况,都是不同的面相,指向的都是我们的自心,都是我们《心经》或者《金刚经》里面所讲到的,我们大乘菩萨要证悟的“本心”。所以这些事情,其实祂的境界是远远超过了无自性,因为无自性从头到尾讲到的都只有没有恒常存在独立的自性,你要透过这个无自性三个字,要想办法来证悟实相,那真的是缘木求鱼。
另外,比方说在《中论》的〈观颠倒品〉里面,龙树菩萨有说: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皆空如炎梦,如乾闼婆城;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犹如幻化人,亦如镜中像。(《中论》卷4)
好,这个部分 龙树菩萨有谈到说,这一些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六尘呢,皆空如什么、如什么、如什么,那这件事情在 龙树菩萨的另外一本巨著叫作《大智度论》里面讲得更清楚,实际上在《大智度论》的卷6里面,龙树菩萨有提到了大乘的十个比喻,这十个比喻依次是:“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那最后龙树菩萨也说,这十个比喻是要帮助大乘的菩萨如何去体解空这个法。
现在大家想一想看,刚才或者前面的讲次,我们在介绍《广论》的无自性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们给大家讲解的方式非常的单纯,就是直接告诉你,第一个自性的定义就是,自己独立存在,恒常不变的性质;无自性就是,没有自己独立存在,恒常不变的性质。那一切世间的诸法既然都是众缘和合而生,都是无常变化,所以世间一切诸法当然就是无自性。依照这样的论点来说的话,各位菩萨有没有觉得这种讲法,您一听就了解呢?好!相信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是如此,但是如果您一听了解就罢了,如果您一听就信受的话,这个麻烦可就大了,因为您想想看,如果只是单纯这样讲您就可以信受,就能够理解空的这个道理的话,那为什么在《中论》,甚至在《大智度论》里面,龙树菩萨要为大乘菩萨们详细的去讲解十种—包含如幻、如焰、如水中月等等十种—这个比喻的方式呢?让大乘菩萨进一步去体解空这个境界呢?那这里面呢显然有非常大的落差,一个最直接最平实的理解,应该是我们在《广论》里面所看到的那个空,那个只是现象界里面讲的空,讲到了无常而已。可是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乃至在《中论》里面讲到了这个大乘的种种的比喻,这个“空”却需要结合诸法实相一起观行的。所以这件事情,跟广论的无自性的空,是天差地别的!这个我们要特别提醒大家,以免大家以为 龙树菩萨讲的,也不过就是无自性的空而已,实际上那是大错特错,大大的误会一场。
好,那另外就是说,因为《广论》里面主张这个无自性,所以关于所有一切其他的这个佛门的修学人所主张的这个事情呢,《广论》的这个学人往往都用无自性这三个字去破斥,这个典型的代表就是西藏密宗的应成派——中观的应成派,那他们就是主张一切法无自性,这个就是根本了,所以你再提出任何主张的时候,他就用一切法无自性来破斥;那他们也屡屡的主张说:龙树菩萨也就是仅止于主张一切法无自性而已。现在我们就举《大智度论》里面所写的一段文字,来进一步帮 龙树菩萨申冤,因为他们严重误会了 龙树菩萨的旨趣。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谈到了一个故事,那这个故事讲到的是:舍利弗的舅舅,当时这个舍利弗的舅舅他一直都是心高气傲的,然后他本身也非常的聪明,所以他当时曾经立誓说要把所有一切当时世间所流行的这些论点,全部都把它消化吸收整理,然后到最后他自己消化吸收整理之后,他自己提出了一种叫作“一切法不受”的主张,所以凡是跟任何一个宗派人辩论的时候,他到最后都是会回归到“一切法不受”这个主张。那他用这个主张,当时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只剩下 佛这边,所以他到最后也经过一番打探之后,最后就来 佛的这个地方来参究,然后他到了 佛前之后,他一样也是申论自己的主张,他说:“我就是主张一切法不受。”那这个时候 世尊听了就直接问他说:“你既然主张一切法不受。请问你,你接不接受你自己所建立的这个主张呢?”这个就是很妙的一个回答,因为如果他不接受自己所建立的这个主张的话,那他还来踢什么馆呢?可是如果他接受了自己的主张的话,他不就是正是违背自己的主张,他不就是接受了一个法,叫作一切法不受吗?
菩萨们!不知道脑筋打结了没有?但是你可以仔细想想看,因为这个人主张的是一切法不受,所以 佛陀就问他说:“那你接不接受自己的这个主张呢?”这个一问下去的话,让这个人马上进退两难,所幸这个人非常非常的聪慧,根据《大智度论》里面的记载,这个人就好像一匹千里马一样,非常有智慧,它不必等到鞭子打到身上,它只要看到鞭子的影子,就马上奋力往前跑了。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外道他一听到 佛一针见血让他进退两难的时候,他马上就知道自己所主张的一切法不受这件事情其实根本就是戏论一场;所以他马上就在 佛面前至诚归依,后来他也证了阿罗汉。
所以,以这件事情来讲的话,我们说这个外道他原先主张“一切法不受”,跟现在所谓的应成派的中观主张“一切法无自性”,您说,他的这个样貌是不是很像呢?他们都是主张要破一切法,自己不立任何一法,专门破其他人法,即便你真的能够破一切法,那还不都是戏论一场吗?所以我们说,回归到佛法的修行这件事情来讲的话,既然谈到佛教修行,就一定要有真实的修行的意义,有真实的修行的方向,并且有一定可以依循的修行理路才对,而不应该只是在主张一切法无自性而已。更何况我们在前面的讲次里面也跟大家说了,说《广论》所讲的无自性这个主张,实际上它其实本来就是世间本来的诸法就是如此,不用你说,大家其实心里面都明白,只是大家并不会用无自性这三个字去包装而已!那么既然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的话,那可见这件事情并不能帮助大家在佛道上面修行,所以我们说,《广论》所主张的无自性,完完全全就是一场的戏论,并且完全违背了 龙树菩萨他写的《中论》,或是他写的《大智度论》。
那么我们要跟大家说的就是,实际上“空”这个字的意涵,有不同的意涵,那随著你的修行,对于空的这个体会,也会有不同的体会。刚才我们讲说,《广论》反复地用无自性这三个字,来贯穿一切的大乘佛法这件事情,我们要说它所主张的无自性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世间诸法本然如是,为什么呢?因为世间一切诸法都是众缘和合而成,世间一切诸法也都是因此而无常、变动不居。所以说,这些事情我们如果硬要讲“空”的这个层次的话,那么它最多最多就只是在讲现象界一切万法的空的相貌。但是这个世间一切的万法这个空的相貌,对于所有一切的世间众生来说,其实大家平常都是习以为常的,甚至你问小孩子,他也会跟你讲说,没有哪一件事物都是恒常不变的,因为在这个小孩子他的玩具,现见就是他的玩具玩久了就一定会坏,没有哪件玩具是恒常不变的。所以对世间的众生来讲,其实大家都了解这个事实,只是大家没有办法把这个已经了解的事实,跟空相这个名词连结在一起,所以一旦大家在碰到这个修行人把空相这两个字抬出来的时候,那么大家就觉得说:“哎呀!这个我不懂、我不懂!”但是其实您懂不懂?您懂!您懂!正是因为您也都知道,世间的众生都知道说,世间一切都是无常。
所以世间的人,往往特别特别的贪著现在所拥有的事情,正因为现在的所有一切的世间都是无常,所以众生也特别贪著他想得到但是尚未得到种种的事物啊!所以这哪一件事情背地里没有无常的影子呢?所以我们甚至要说,“无常”这两个字,它必须要在善知识的教导之下,才能够真正让大家在佛道的修行上面,起了它相当的作用;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教导的话,那么无常这两个字,不见得能够帮助大家的修行。因为我刚才一再讲的就是说:世间人也都很知道无常,可是正因为无常,所以更是贪著珍惜当下的所有而不能够离开、不能够放下。所以这件事情要先跟大家说清楚,但是佛教里面讲到的,可不是只有现象界大家都知道的无常,佛教里面所讲到,特别是大乘佛法里面所讲到的,还有所谓的“空性”这件事情。那空性跟空相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是这个“性”跟“相”,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差得非常非常远。那“性”这个字就表示说,它这个里面有它的性质在,但是这个性质所彰显出来的,所透过世间万法呈现出来的样貌,是什么样貌呢?可以说它所呈现的,就是人我空跟法我空,这两个空所彰显出来(那透过这两个空所彰显出来)的种种的这个性质,才叫作诸法的实相,这个其实也就是空性的定义。各位菩萨们,也许对于我刚才讲的人我空、法我空这些说法呢,可能因为修学的时间还不够久远,所以对于人我空,跟法我空具体的意涵还不是非常的清楚,但是没有关系,您至少知道空性跟空相,不仅在文字上面写起来不一样,它的实际的内涵也差得非常非常的远,而空性指的才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诸法实相。
那么如果再回归到 龙树菩萨的《中论》来讲,刚才我们曾经提到过说,《广论》不断地重复在讲说,他们符合《中论》里面所讲的事情,可是我们举证给大家看的就是说,《广论》里面从头到尾讲的都是无自性这三个字,而《中论》里面讲到的佛法,却远远超过了无自性这三个字。那这里面是需要善知识好好地帮大家来开解、来分析之后,您才会知道《广论》的这些作者们,可以说严重违背、严重误会了 龙树菩萨的意思。比方说在《中论》的〈观四谛品〉同样也有一句偈,这句偈非常非常有名,这句偈讲的就是说: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卷4)
大家在看这句偈的时候,如果您之前因为不明就里,所以信受了《广论》讲的无自性的话,您可能也会说,龙树菩萨讲到的这句偈还不是一样吗?讲到的就是众因缘生法,讲到的就是说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所生嘛!那既然众缘和合所生,所以就是无啊!无,讲的就是无自性啊!那它们无自性,所以在世间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其实它并没有恒常不变独立存在的自性,有的只是什么假名施设而已,那通达了这一点之后,不就是中道的意思了吗?相信您如果依照《广论》的解释的话,您对这句偈的解释也会是这样,这个其实也就是现在《大正藏》,甚至在电子佛典里面,查这个《中论》的时候,您所查到的《中论》的文字内涵。实际上除了 龙树菩萨所写的偈之外,还有青目所解释的那个释文在里面,菩萨们如果注意去看的话会发现说,青目解释的文字,跟《广论》所解的解释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是同一个宗派的。
所以,现在就是告诉您就是说,一个证悟大乘佛法诸法实相的菩萨,当他在看这个的时候,首先,“众因缘生法”这个因缘这两个字,讲到的就不是《广论》里面所讲到的众缘和合的意思而已,因为有因必有缘,这是第一个环结。第二环结说“我说即是无”。好!这个无呢,我们权且可以认同说,这里面讲到的就是里面是没有世间一般众生所主张的自性,但是一个证悟大乘菩萨在看这件事情的时候,对于无—到底无什么—可以说他会有更深的体会,因为这里讲到了无,就不再是无自性的意思,因为无自性纯粹就是戏论。第三个“亦为是假名”,这个假名这两个字是里面的关键,因为这个假名,就是大乘菩萨们在修证遍计所执的时候,所需要依之来修行、来现观的地方。那么这个假名可不是一句话讲说,一切世间不过是假名施设这样就能够交代过去了,里面有许多需要努力修行才能够现观其真实的境界。最后讲到了“亦是中道义”,这里面的中道呢讲到的绝对也不会是因为无自性的原因,因为世间万法宛然有它的自性,所以都是假名的存在,所以就是中道,也不是这个意思。因为这个中道呢,必须要能够圆满地融会世间一切的世间法,它何以是假名施设?也就是说,世间一切的万法它在遍计所执性所彰显的各式各样的性质之下,它所呈现的诸多的空的相貌。那除了这个之外呢,中道亦必须要从世间法继续往内探究到诸法的实相,这个诸法实相,讲到的就是每一个人的自心如来。所以在这个说法里面,无、假名、中道,它其实更进一步是一连串起修的过程,这个过程跟《心经》上面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个修行的进路,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至于其中的深意,我们没有办法多作解释,只能在这里告诉大家,《广论》所主张的无自性,真的只是戏论一场,跟修行没有关系,希望大家好好的记住。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83集 《广论》之无自性只是戏论而无益修行)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