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49集 苦圣谛(下)

   日期:2018-07-16     作者:三摩地    
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上一次跟大家讲苦圣谛,我们现在就从苦谛开始切入跟大家说。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四圣谛的话,必须要从苦圣谛先下手;那么苦圣谛,就要了解苦到底讲的是什么?甚至要了解说佛教里面讲的,这个一切皆苦、有受皆苦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全然完全是悲观呢?俨然就好像讲说人生的一切不外乎是痛苦而已,其实不是这样子的。
我们上次说佛教里面讲的苦这件事情呢,可以用八苦来说,那个八苦里面最关键性的,就是五阴炽盛苦,因为前面的七苦都包含在五阴炽盛苦里面。然后,我们也给大家举说另外有三苦的说法,对于大家的修行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就是苦苦、坏苦跟行苦。上次有简单地提过,苦苦就是世间人、大家都以为的苦,都认知到、都同意是苦的那个部分,就叫作苦苦;比方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这些都是苦苦。
那接下来,就是说坏苦呢,就是目前你已经或者说你正在参与这个境界,然后你并不觉得目前这个境界是苦,可是你如果仔细去看的话,这些境界都是无常变化,它终究有一天会变坏;所以,你正在享受的美好境界,到最后也会全然的失去,这个就叫作坏苦的觉受。那行苦呢就表示说,只要是有变动、有无常性的,它就是摄在行苦的范围;所以,您假如是认知到世间所有一切,不管是从好变坏,或者是从坏变好,乃至于当下所有一切你所觉知到的这些事情呢,它莫不是逐渐在变化的话,那么这个就是进入行苦的范围。
为什么这些东西——行苦这个部分,如果是苦苦讲成苦的话呢,还能够说;那坏苦能够讲成苦也勉强说得过去,因为只要一个人,能够想得远、看得远,他知道说目前美好的境界终究会全然失去的话,那讲坏苦也不为过;可是为什么讲行苦呢?这个行苦最主要是因为我们一切的行,不管是身行、口行、意行这个一切的行,虽然说它是因为无常性而让你能够观察到这个行,所以你会觉得说,因为无常性而导致了苦。实际上这个行的本身,如果按照它的意义来讲,那是因为我们的身行、口行跟意行这个行之中,往往充满了许多的无明、许多的习气;所以,我们因为往世所累积来这些无明、习气等等的影响,再加上所受到的这些业报使然,所以使得说我们在行的当中,从来都没有走在正道上面,在每一个每一个刹那刹那的行,几乎都是贪、瞋、痴三毒的展现;以此来说,每一个的行都是叫作苦。当然这个苦要让大家能够察觉,就必须要从我们所谓的这些真的有行的相来察觉;那这些行的相呢,它的本身就是由无常来显现的,所以这个是关于行苦比较深入的看法是如此。
但是,这个行苦也揭示了、告诉我们说,这些所有一切的苦来说,我们说显而易见的当然是苦苦;接下来比较不容易,但是也可以经过思惟而了知的是坏苦;最不容易看到的是行苦,它们含摄的范围是苦苦包含于坏苦,而坏苦又包含于行苦,所以行苦是摄遍所有一切的苦。
现在这样三苦了解了之后呢,回头再来看看八苦里面的五阴炽盛苦。现在大家是不是开始觉得五阴炽盛苦跟行苦谈的是同样一件事情呢?因为我们刚才在解释行苦的时候,跟大家讲了行苦就是身口意行;而这个身口意行,不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阴在运行的状况吗!所以,五阴炽盛苦确实就是跟行苦两个是一体的两面,只是文字上的讲法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在学习苦圣谛的时候,要透过这些方式:比方说透过苦苦,认知到这个苦苦,然后自己心里面要生起了想要离开苦苦了,才会有想要来修行的这个意乐;接下来,再进一步除了苦苦之外,进一步再认知到坏苦,体会到无常变坏的这个威力;接下来,我们就要想说,如何能够离开了这些无常变化所带来的苦受呢?那你的修行的这些动力就会更强;再接下来,如果再进一步进到行苦的时候,那我们刚刚说行苦包含了一切的苦,所以这个表示说当您认知到一切的这些行莫非是苦,也知道说它为何是苦的时候,这个时候您生起了想要彻底地解决这些苦的意愿的时候,那么您的修行的这些愿力必然就会更强大,那个时候修行之路就在您面前打开了。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看:关于苦圣谛它的用意,就是说让大家透过对于世间一切法是苦的这个认知,来驱动您的修行。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不是这样讲:佛教所谈到的就是一个完全悲观的人生呢?因为谈来谈去全部都是痛苦嘛!实际上,我们要告诉大家绝对不是这样。跟大家先把话说在前头,所有的一切菩萨道的修行,其实没有任何一个菩萨的修行是悲观的、是灰色的人生观;不是的!菩萨道的修行才是真正积极的人生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知道,当 佛开示这个苦圣谛出来的时候,不管您从八苦或者是从三苦的立场,仔细去思惟、去针对著世间的境界,一一去简择思惟之后,您必然也会同意,确实就是像 佛陀讲这样一切都是苦圣谛的函盖范围。当你认知到这样子的时候,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如果他没有听进 佛陀的教导,没有好好去学的话,他是认知不到的。
各位请想想看:当你认知到这一切是苦的本质之后,然后你进一步按照 佛陀所讲的这些法门一一去修行,然后最终你能够离开苦,或者更正确地讲,是能够超越这些苦的时候,那么你过的岂不是真正积极的人生观吗?因为你掌握了世间诸法的真正的样貌,了解了它们是苦的本质了;并且又有依照 佛陀所教的方法一一去超越这些苦,那不就是真正积极的菩萨道吗?相对来讲,如果像世间的一般人一样,没有办法认清楚这些苦的实质,然后只是不断地在三界众多的这些现象里面,完全顺著自己的无明习气去做的话,那请问大家:这种状况是不是就像是一个鸵鸟一样呢?把头埋在沙子里面,完全看不见事物的本质,然后放任自己在三界轮回中载浮载沉呢?所以这两者一比较之下,您会发现当 佛陀开示苦圣谛的时候,其实祂是告诉你如实、确实就是如此;所以,才让你愿意努力修行去超越这一切,这个才是真正积极的菩萨道的人生观。
那接下来,就是关于八苦跟三苦。我们讲到说八苦的关键在于五阴炽盛,三苦的关键在于行苦;那么我们说,五阴炽盛跟行苦它们都是一体的两面。接下来,我们就是要问了:既然五阴炽盛或者行苦呢,它们是一切苦都含摄,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去超越这个部分的苦呢?我们就要认知到这个苦到底它是怎么来的?那么我们用一个方式跟大家说:我们仔细想想看,所有这些的苦都跟我们对境界的认知有关系;今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状况就是说,今天如果碰到一个境界,我们感受到这个中间有苦的话,那么我们想离开或是我们想超越这个部分的苦的话,我们可以有各式各样的作法。比方说,世间人的作法就是想办法去改变眼前他所不喜欢的境界,用尽各式各样的方式;乃至于说许多人根本不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而用尽了一切的邪恶的手段,想办法把眼前的境界改成他所喜欢的境界,这就是世间人的作法。但是这种作法呢,显然并没有真正离开了这个苦,因为接下来的这个后世,还有无量的苦在等著他,所以这个不是根本解决苦的道理。
那么再回头,如果是用改变境界这个方式不好的话,那有其他的方法吗?有的!我们再想想看:有许多的状况,它之所以真正能够成为一个苦,就是在于说你对于这个境界本身来讲,这个境界是你不容易直接去改易它的。比方说,这个坏苦这件事情,世间一切莫非都是无常的,所以对于它会变坏的这个特性来讲,您能够改变让它恒常不变吗?所以这个事情也没办法这样。所以,如果真的要去对治这个部分的苦的话,那应该要把这个矛头,从原来指向境界、改变境界的这个方向,要把这个矛头倒转过来,把它转到向我们自己的这个方面。也就是说,今天所有这一切的苦呢,要成就我们所感受的这个苦,除了要有境界之外,一定还要有一个能觉知境界的我在那边,才能够共同成就了苦受;那这个果本身,我们可以说,当我们把这个修行的方向转一个方向,转到说修行自我开始,那就表示我们开始走向修行的这个正路了。
那么对于这个部分来讲,我们可以说修行的时候,真正要解决对这个境界的这些苦,包含苦苦、坏苦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好!我们可以让我们自己开解我们自己。比方说,对于眼前的境界终必坏灭这个状况来说,我们可以先作好心理建设,让自己预先打预防针,告诉自己说眼前美好的事物终究会坏灭,然后不断地告诉自己、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个境界会坏灭、这个境界会坏灭;那么一旦我们常常这样练习,有些人甚至主张说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经常作这样无常的观行。比方说,有人说:甚至说当你拿起一枝笔来写字的时候,那你就要观行了,这个笔在写字的时候,这个笔写一写呢,终究这个笔会没水啦,或者这个纸张终于会用尽,或是你写一写终究会写完啦等等;那你这个写字的场合呢可以看作是一个无常的现行,你要教育自己、要给自己心理建设说,要能够接受它的无常。
乃至于说碰到生活中的其他的事情,包含说、比方说迎接一个新生儿的诞生,那这个在世间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是他们也会主张—这一派的修行人也会主张说—关于这一点来说的话,你也得观行婴儿从出生之后,他不是就只有出生了,我们所感受到出生的喜悦而已;其实我们应该要把无常的观行也放在上面,必须要看出这个婴儿从出生渐次成长,不就是逐渐丧失了他出生时候的那样子的天真无邪吗?并且他还要逐渐长大,终究也是有老病死的过程啊!所以从这个婴儿的出生这件事情,也必须要这样无常的观行。所以这种的方式相当于说,每一个境界来的时候,我们就好好地观行这个境界里面的无常性,以这个方式来对治坏苦。那你一旦能够对治坏苦的话,你对于苦苦的那个对治也必然会更得力,这个是第二个层次。
但是各位想想看:这样子的一个修行的方法,虽然能够让我们应对世间的无常样貌的时候,能够多一分的心理建设、能够少一分的痛苦觉受,可是大家想想看,这个作法它有根本的解决问题吗?这个作法很显然一个状况就是说,每一个境界的无常性它都是独立的。比方说,我们刚刚说您手上拿了这一枝原子笔会写到没水的这个无常性,跟一个婴儿出生之后所经历过的老病死的无常性,对您的觉受来讲、对于您自己本身的觉受来讲,那一定是不同的;所以,您对于这些每一个境界的无常性来讲,势必都需要好好地观行,这也就是某一派的这个修行人所积极主张的。
可是我们却要说世间的境界,大家想想看:世间的境界是不是有千万种,乃至于无量种的境界呢?如果说这些无量种的境界,每一种境界都要这样子去观行的话,那请问您要解决到什么时候呢?所以与其这样子的话,有没有一个更根本的方式,去解决坏苦的这些问题呢?甚至我们要说的是说,一切的这个行苦是:您只要有察觉到说我们五阴在三界世间里面在运行的时候,它本身就是一种苦啊!那么这种苦跟我们前面讲说,基于我们自己的立场,去观行眼前境界的无常变坏的这件事情来讲,您是不是觉得说,这里面没有办法把它接轨起来一起来看呢?是的!因为刚才所讲的对治坏苦这些状况,始终把能够感觉境界苦的那个我,跟境界本身的变坏,把它分成两个独立的个体去看;那你每次都要很努力地去观行境界的变坏相,用这个来对治坏苦。但是这样子就算你真的能够对治许多坏苦的状况,就算你真的能够对治许多坏苦的状况,但是对于行苦这方面,您可就没有办法了。因为这些行苦的本身,牵涉到身口意行;请问是谁的身口意行呢?当然就是这个修行人本身的身口意行啊!那五阴炽盛,这个五阴是谁的五阴呢?当然是这个修行人本身的五阴啊!所以刚才修行的这个方法呢,所谓的观察境界坏灭的这个方法,其实它有许多地方都作不到真正解决苦的这个事情。
我们现在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说一开始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是把修行的矛头,从改变境界转向说把这个矛头对向自己、来修行自己;那么这个修行自己,前面所讲到一个世间人常说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心理建设,让自己接受世间法的无常,这是世间人常常讲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现在要给大家说的是,现在佛教里面讲到的方法呢,有更进一步、更关键的方法,那就是要来看看我们所执著的那个我,也就是面对境界的时候,能够见闻觉知的那个我,到底祂的实况是如何?因为所有一切的苦苦、坏苦,乃至于我们刚才讲的行苦的本身,它不外乎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我在运行,所以我们才能够针对每一个境界,去感受那样子的苦存在。所以,今天我们要解决苦的问题的时候,最根本、最核心的,其实就是从我们所感知的这个我,也就是见闻觉知的这个我开始。
实际上,我们如果注意去看,所有一切的这些苦,不管是八苦、不管是三苦,所有这一切的苦,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对于这个能见闻觉知的我,有牢不可破的执著。因为,我们先有了这个执著,所以我们对于不同的境界现起之后,我们就是会因为这个现起的境界,跟我们所牢牢执著的我是合还是不合,而引起了是乐、还是苦这个种种的觉受;所以一切苦的根源,其实是我们对于有一个我的这种执著,在佛法里面这个就叫作我执。那么这个执著,如果您想想看,这个执著如果我们能够弃舍的话,那么就相当于说,我们在面对这个境界,不管这个境界是好的境界,是坏的境界,是目前看起来不动的境界,还是目前看起来急速变迁的境界,不管是哪一种境界,如果我们的我执这个问题能够得到一个根本性的解决之后呢,那就好像一般人所述说的境界俨然就在前面,仍然是这样子的在演出,可是背后那个见闻觉知的我却完全变了一个样——祂不再像以前那样见闻觉知了。
甚至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说,那就好像说,原先的见闻觉知的我,透过去除我执之后,原先那个见闻觉知的我,就俨然变成像一团透明的空气一样。那你说,如果想象像一团透明的空气这样子的话,那么这个空气,请问世间有什么样的东西,能够真正去阻挡它的行进呢?所以说,以这个比喻来让大家了解到,佛教里面的所谓的去除我执的话呢,那它所成就的状况就是:没有了你所执著的见闻觉知的我之后,对于这一层的执著把它解决了之后,那么一切的境界,不管它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些受对于你来讲其实到最后它都是如实的呈现,都是只有事情在眼前的这个流转,而不再有因为见闻觉知而起了诸般的苦的这个觉受。所以,这是苦圣谛的一个入门的观行的方法。
所以,在今天跟大家讲的这个部分就是说:大家在切入这个苦圣谛的时候,不是从一个境界、一个境界去切入,而是一开始的时候必须要先认知到五阴炽盛苦跟行苦背后的关键就是我执;所以你必须要依照善知识的教导,去了解到什么样的状况是我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开始去断除我执。那么一旦你掌握到如何开始可以断除我执之后,那就相当于你是从核心去掌握到断除这些苦的这个方式——从核心去掌握;那么一旦对核心有所掌握,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再次来历缘对境,用这个断除我执的功德一一去历缘对境,增益断除我执的这个部分的功德受用。这个其实就是我们说从初果人到二果人,乃至三果人一路修上去,他的修行的方式就是如此。
今天就先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49集 苦圣谛(下))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