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71集 十因缘观十二因缘观的关联(四)

   日期:2018-07-16     作者:成佛之道    
正铭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今天我们要来介绍〈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的第四个单元“阿含正义”。
从前面三个单元的说明,我们知道 佛陀在这个地方,不像别处经文说十二因缘观时讲十二支,而是先说十支因缘法;佛讲到识有故名色有的时候,说名色由识生,所以就没有再往前推溯到行与无明,而是特别先说明:名色五阴是因为有另一个识才有的,没有这个入胎识的话,就不会有色法的五色根与五尘,也就不会有名(也就是不会有识阴六识及受、想、行阴),如果想要再向前推溯的话,是不可能再向前推究出任何一法。因为,众生之所以会有苦、会有万法,都是有了名与色之后才有的,而名与色却是从这个入胎识而出生的;缘于这个识,出生了六根与六尘,所以有了六识,这六识加上六根中的意根就有七识心了;有了识阴六识及意根,所以有了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以推究苦的根源,都是因为有名与色这个五阴,名色五阴如果灭了,就不会有生、老、病、死等苦恼;可是名与色为什么会一再的出生呢?都是因为这个能出生意根与识阴六识的另一个入胎识,都是因为有这个入胎识所以才有名色五阴。假使能了知这个道理,就能破除解脱道中大部分的无明,无明破除了,就不会有识阴的行,就不会有来世的识阴六识以及种种的苦,剩下的当然就只是业种所生的业报。
业报所生的果报身,是因为身、口、意行的缘故而造作的;身、口、意行的由来,却是因为对这十支因缘法的无明而生的;所以业行与无明,都只是对这十支因缘法的不能现前观察,不能究竟观察而产生的,如果能确实而且究竟的观察这十支因缘法,就可以灭除十二有支的行与无明。所以 佛陀在这一部经中说出一个至理:“识有故名色有”,名色有故六入处有,……乃至生、老死等苦就出生了,所以名色五阴就是众苦的根源;但是推究名与色的根源时,都是因为有一个能出生名色五阴的本识;从这个出生名色的本识再向前推究时,就无一法可得,无法再向前推进了,只能齐止于这个出生七识五阴的本识,就必须退回来。所以这十支因缘法,说明了名色五阴缘识而有的正理;由这个第八识出生了名色五阴的现象,知道名色是一切苦的根源,推溯到出生名色的入胎识时再也推不上去,不论再怎么向前推究,都必须齐识而还,不能超过彼识;因为由这个入胎识再往前推究时并无一法可得,当然要齐识而还。
这个时候当然要先确认逆推的内容是否正确,所以要再从这十支因缘最前头的本识支向后推究回来:也就是“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所以,名色五阴灭除了,剩下本识独存,就是无生也无死的境界;六入处或十八界灭除了,就不会再有生死中的种种大苦恼。接著当然就得要探究那个本识,为什么会一世又一世地出生名色五阴?所以开示过十因缘观以后,接著 佛陀才讲解十二因缘观,是将十因缘观先说明,先确认名色的根源以后才说明十二因缘观的;而且是一起说十因缘与十二因缘的,不是分别在不同的经中各别说的,是以十因缘观为大前提而说明十二因缘观的。因此 佛陀说明了十因缘观以后,从实相界的入胎识退回到现象界中来,再依十二因缘观,从老死向前推究,这才讲到名色五阴为何会从本识出生的原因:那就是上一世的名色五阴缘于六识心,由于六识心而导致身口意诸行,造成业缘及果报不断的发生,就不得不受到异熟种子及因果律的牵引而一再的受生;然而导致业缘果报受生,爱乐于业报的种种贪染善恶法的身口意行,却都是因为无明而产生的,也就是因为对名色五阴的不正确想法与执著而产生的,最主要是由于我见(也就是误认为五阴自我是常住不坏的,特别是误认为识阴六识心是常住不坏的),所以从十二因缘法来看,这种无明正是一切生死流转的根源。但是无明、行、往世识阴六识,这三支因缘法,都仍然是从十支缘起法的源头“识有故名色有”的第八识入胎识而来的,是从十因缘法的“名色由识生”而来的。
所以 佛陀是先从十支缘起法了知一件事实:老死由生而来,生从有而来,有从取而来,取从爱而来,爱从受而来,受从触六尘而来,触从六根、六尘等十二处而来,六入处的十二处则是从名色五阴而来,名色五阴是从另一个入胎识中出生的。向前推究到这里,就无法再向前推溯,因为这个出生名色五阴的本识是一切法的源头,所以不可能再向前推究了,于是“齐识而还”,这就是十因缘法的观行。既然必须齐识而还,就从本识出生名色的地方,依次第检查回来而退回到老死的现观之后,十因缘法的逆观与顺观就完成。检查完毕而没有错误了,于是再依次序向前推溯,一直推究到名色及识阴六识为何会从另一个本识中出生的原因时,就了知:这都是因为往世有种种的身口意行的习惯性,造了种种的业行,异熟种子灭不掉,业报就不可能断除了。然而造业的当然不会是另一个能出生名色六识的本识(入胎识),当然是常生、常断而与我见、我执相应的识阴六识心在造业:也就是由往世的六识心虚妄分别了种种法,才会生起身口意的种种行为。这些善恶行的作为,当然都是因为无明而产生的:也就是不明白名色五阴的自己根本就是假有、无常、苦、无真实我,都是由于我见、我执的作祟,才会在死后不愿意自己灭失,就一定会再度受生而继续取得后有,藉以保持五阴或识阴的继续存在。
因为不明白这个真理,为了假我五阴名色的世间暂有的虚假利益,造作了种种的身口意行,所以才会有业果身的不断出生。想要了却生死的唯一方法,就是灭掉名色五阴的自己;可是众生都不愿意这样灭掉自己,只得经由正确熏习而发起正见,然后如理作意的观行,确认自己虚妄;观察确定以后,使得我见、我执灭除了,修习阿含解脱道时应断的我见、我执无明也就灭尽了。灭尽阿含解脱道所应断的无明,就愿意让自己在舍寿以后灭除无余,才能够真实取证无余涅槃。所以 佛陀重新向前推溯到六入处缘名色时,因为已经知道名色是从另一个第八识中出生的,就不再推究名色从何处出生的,就改为推究名色五阴为何会从本识中再度出生而延续到这一世来?推究的结果就是因为往世的识阴六识才会有往世的种种行,往世识阴的种种行则是从无明来的;佛是由第一次逆、顺观行的十支因缘法,转变成第二度逆、顺观行的十二支因缘法,才证得解脱果的。
所以,在十二有支的因缘法中,所说的“名色缘识”的识字,都是指识阴六识,目的是在探究识阴为何会不断的从出生名色的识中出生?所以十二因缘中的名色缘识的识,不是指十因缘中出生名色五阴的第八识。只有在十支因缘法中,向前推究苦的根源都是从名色五阴而来,再推究名色五阴是从何处出生时,才是推究到出生名色五阴的本识入胎识。修习阿含解脱道的佛弟子四众,对 佛在此经文中前后会合在一起而具足宣说十因缘、十二因缘的道理,都必须特别注意及深入思惟观察;否则的话,再怎么研究四阿含诸经,都只能说是佛学研究的成果,对于阿含解脱道的实证是完全没有帮助的,连我见都断不了,更不用说有断除我执了。
以上所说,是详细说明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性。所以,由阿含部经典的十因缘观,证明一切人都确实是有如来藏的,也证明 佛陀早在原始佛法的解脱道中密意隐说有如来藏。由此证明: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可以看得出来某些经典本来就是大乘经典,但是因为二乘圣人不证如来藏、没有般若慧、更没有种智,所以听闻了 佛陀宣说大乘经典以后,不能理解的缘故,就无法对 佛所说的大乘经典中的法义生起胜解,当然无法成就大乘法义的念心所功德,只能依他们听闻时所能理解的解脱道意涵来结集成经典;在这样的事实下,他们结集的大乘经典当然就会变成宣说二乘解脱道的经典。菩萨们想要改变二乘人所理解的结集成果,想要促使他们回归到大乘经典中的 佛陀本意时,当然是不可能;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菩萨们在与声闻圣人沟通不成功以后,随后随即再另外自行结集自己所听闻、所理解的大乘经典,所以有人在第一次的五百结集完成时当场表示:吾等亦欲结集。
上面所举证的阿含部经典因缘观中,已证实确实有入胎识如来藏,但是不仅如此,在《杂阿含经》卷12第288经中,尊者摩诃拘絺罗所说的十因缘观之理,也同于前面 佛陀所说的十因缘观,都是齐识而还。此外,杂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中,也已经直接以“如来藏”名义而明说有如来藏,并说有种种际,如是以种种名而说第八识,比如:无生际、实际、无作际、无为际、无老际、无病际、不死际、无染际、无漏际、爱尽际、涅槃际、如来藏等等。由阿含部的这些经文中,也已经证实四阿含中的部分经典,其实本来就是大乘经典,只因为二乘圣人听不懂大乘法义,只能依自己所知的解脱道而生胜解,以此胜解来念持、来解释,结集出来的结果当然会成为小乘的解脱道经典。
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心,在北传佛教的四阿含原始佛法经典中,不曾以阿赖耶识的名称来说,但是在部派佛教时期的“说一切有部”所流传的《增一阿含经》中,也曾经说有第八识阿赖耶。譬如《摄大乘论》卷上〈所知依分 第2〉,曾经举证:【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一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另外 玄奘菩萨也在《成唯识论》卷3说:【说一切有部增一经中,亦密意说此名阿赖耶,谓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所以从上面所引的经论,都已经明说一项事实,不论大乘或小乘法中,都曾经提到第八识心,只是不以“第八”的数字来说,而是称为阿赖耶识、如来藏,有时候只简称为识。第八识仍然可以有许多名称,但不代表就是有许多不同的心。
而且 世尊从来不说每一个众生的心有无量心,世尊自始至终,都只说众生最多只有八识心王,终究不曾说有九识心王乃至无数心王;不论是在初转法轮的阿含期、二转法轮的般若期、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期,没有不是如此说的。特别是在三转法轮期的《楞伽经》中,明说人类的心不超过八识心王;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更以阿赖耶识一名函盖第八识如来藏及七转识,将八识心王合说为一个阿赖耶识;也就是古来诸多证悟菩萨如果说一切有情都唯有一心时,必定说这个心叫作阿赖耶识,所以常有唯识宗祖师说:“一心说,唯通八识。”
由以上所举阿含部经典的真实义中,也可证明阿含解脱道不坠于断灭境界、不同于断见外道的原因,正是因为 世尊早已在四阿含诸经中多处隐覆密意而说有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如来藏,在四阿含诸经中,对第七识通常以“意”称之,从来不以“识”来称呼意根;对第八识如来藏则都是以“识”称之,通常不特别标明是第八识,一般情况下也都不特别明说是如来藏;在阿罗汉特别请问无余涅槃中是否有一切法空的断灭境界时,才会说明:无余涅槃中有实际,或名本际。又说,如来灭后非有、非无、非有亦非无、非非有亦非非无,令阿罗汉们知道无余涅槃之中并非断灭。这是因为法界中的实相,是在灭除五阴、十八界等所有法之后,成为无蕴处界我而进入无余涅槃之中时,仍然有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独存,称为涅槃本际、实际,所以阿含解脱道灭尽蕴处界后所入的无余涅槃境界,不同于断见外道所说的断灭境界。
这样一来,断见外道就不能依附于佛教的二乘解脱道妙法中了!断见外道因此就不能攀缘于佛教的胜法,妄说其断见外道境界等同于佛教声闻僧宝所证解脱境界;也由于这个缘故,让常见外道不能攀缘佛教僧宝,因为佛教僧宝已断除常见外道所坠的蕴处界我的一个境界,而常见外道仍然坠入蕴处界我之中。这样的正确观行,才是阿含佛法的真实义;所以阿含正义,是“依入胎识常住心”为前提而说蕴处界等一切法缘起性空,不是单依蕴处界自身等一切法而说缘起性空,这是阿含佛法的大前提。如果离开入胎识如来藏心的大前提,而说蕴处界、一切法缘起性空,则二乘菩萨解脱道即成戏论,同于断见外道;如果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心而说无余涅槃,则无余涅槃即成为断灭空,同于断见外道的缘故。反过来说,若不肯断除对于离念灵知心的执著,则同于常见外道,同坠于意识境界而不离五阴、六入处、十八界法,所以与常见外道无异。
今天《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的第四个单元“阿含正义”,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71集 十因缘观十二因缘观的关联(四))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