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59集 参禅与四加行

   日期:2018-07-15     作者:三乘菩提    
侯正惠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大乘起信论》。接著我们上一堂有介绍:大家想要实修实证,要能够把佛法的名相拿来一一的现观,这样才能够进入修行。
一般学佛人都是学了一大堆名相,都是在干什么?在闻慧上、在思慧上用功,然后在网络上,就上网在那边辩来辩去。其实古代的禅师,他哪有那么地疲劳啊!他就直接了当,就把第一义显示之后,他不想多说;因为有实证的人,两个如果是同见同行,自然能够相应,就不用起诤论。那起诤论呢,一般来讲就是两个都没有破参,或者两个:一个破参、一个没有破参,依据四句分别,就知道那些都是戏论。如果是两个同时都是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讲起来都是自家人讲自家话。这个就是上一堂课让大家建立整个学佛的一个正确观念,然后能够起修行,知道从哪里去下手;名相一一拿来自己的身心,能够现观,然后去建立,从戒、定、慧一一来作。如果利根,特别厉害的学佛人,也不妨可以学习禅宗祖师,直接从大乘佛法这边下手,直接参禅。那参禅中呢,他不断地就会圆满戒跟定,这些东西都要具足,自然而然就会调伏,乃至能够断掉这些烦恼,甚至到后来能够转烦恼为菩提;这个都是有一个次第性的,只要我们愿意用功,都是功不唐捐。
现在我们接著来讲这些基本的佛学架构怎么修证?我们再来看,我们一般来讲,布萨大家都会唱诵:【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诸经日诵集要》卷3)这一句话里面含藏很深的义理,这个就是说我们的恶业都是从哪里生起?都是因为贪、瞋、痴,然后从我们的身、心来造作,就是身、语、意来造作出来;所以修行的目标就写得很清楚了,想要除恶修善那就要什么?我们要注意到我们身心的贪、瞋、痴,我们注意我们现行在哪里?身、语、意啊!所以这一段话就说明恶业、烦恼跟持戒的关系,它的相互关系。
你看十恶业中,什么叫十恶业?就是犯了身三、口四、意三。这个如果是再把它分得比较大略,就是我们身中的这个瞋心它会生什么?杀啦!然后生什么?贪啦!乃至贪就会生盗。瞋就会生起了杀心,然后贪就会生起了盗心,乃至淫心;然后口四中这个贪就会生起了什么?妄语、两舌,这个瞋就会生起恶口,痴就会生起了绮语;意三就是贪、瞋、痴烦恼,这个是简单来分类。
其实佛法,大家要把它融会贯通之后,你发现你怎么说都是可以的;就是你要广说、细说、简单说,都是可以的,中间不会有矛盾。如果你是死背活背呢,那你这样就没有办法了,对佛法就搞得起烦恼:为什么前面讲这样?后面讲这样?因为学佛法都要注意前提,你今天是要讲戒呢?还是要讲定?还是要讲慧?然后慧里面它是要讲小乘法、中乘法、大乘法?它都一一要有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没有办法,你就会搞混。比如所有的大乘佛法的前提都是第八识,离开第八识,你统统看不懂佛的大乘经论。这个让大家了解之后,我们就知道接下去你要怎么修持。
好!一般来讲,想要修断这个烦恼,然后产生慧,这个慧就是出三界的慧,或者乃至成佛的慧,那一定要先持戒;然后能够持戒,就能够调伏烦恼;调伏烦恼就能够得定;得定之后呢,因为调伏这个欲界贪的话,初禅天身就会现起。这时候,为什么初禅叫作离生喜乐定?因为就是离开欲界的贪爱,生起了色界的喜跟乐,就是有身乐。所以,我们常常讲:初禅有身乐、二禅有心乐、三禅是身心俱乐;四禅就是舍念清净——什么都不要了,什么乐都不要了——喜跟乐都不要。我们修定就是要有一个目标,就是往四禅方向走。好!若四禅,如果说这个目标定得太远,你最起码也要从二禅来,目标定在这边;那最好是定四禅,就是你如果什么都不要,禅定要现起就容易。如果贪著任何一个法,你就停留在那个法的境界里面,贪著初禅就停在初禅,贪著二禅停在二禅,乃至你贪著欲界的人间,你就停在人间;那这个修持方法,大家都要知道。
所以,如果能够在观念上正确,修习禅定也没有那么难;但是就是要建立正知见之后,还要作功夫,所以叫作“事障未来,性障初禅”。也就是说,你未到地定想要现起,你要靠功夫,真的要有禅定的方法;但是方法都已经作好了,为什么初禅永不现起?因为你后面这些慧力没有去修,你对欲界的法,你没有办法去调伏乃至断除。你断除三界贪了之后,当然你就可以出离三界;断除欲界,你当然就能够生到色界去。所以如果没有办法断除,你能够调伏它,那也很好啊!你可以生起色界天的初禅天身。
所以,这个法它是融会贯通的,大家一一了解之后。好!那离欲界贪,就生起了色界的喜跟乐,这个就是离生喜乐定的定义。如果能够断三界的贪爱——这个贪爱就是烦恼——那就能够什么?能够成就解脱道的智慧,能够出离三界。这些大家都知道,所以大家知道一念无明首先就是要断什么?要断我见的贪爱,就是我见先断,然后再接著就是要断什么?三界爱!就是从欲界爱开始断起——欲界爱、色界爱乃至无色界爱——这个都是要一一来断除;所以知道目标,那就能够修证。
接著我们来讲一下参禅,如何找到第八识?这个稍微跟大家讲,最殊胜的方法就是用什么?用四加行!你前六度这个基本概念、闻慧、思慧都成就了,那我们接著就要参禅。参禅最好的方法呢,中间要有个加行,加行就是用四寻思的方法——就是名、义、自性、差别这种方法,来思惟、观察五阴十八界,就能够实证暖、顶、忍、世第一法;这些一一慧能够成就,这个四加行位能够成就,就容易破参了。所谓四寻思——名、义、自性、差别,就是说很简单对五阴十八界的各种名,能够知道它的定义,知道它的功能;然后一一能够了知各界的不一样,这样就不会以定为禅,知道定就是在意识的境界,那不是第八识。当然就更进一步对第八识有所了知,那这样在找就容易,这个叫参禅的思惟观。这个次第要跟大家讲,第一个要建立有第八识圆成实性,也就是真如心祂是什么真实的体性?祂是常乐我净的。知道这个部分,将来你去找,就可以一一找到最后的目标,这个就是“现前立少物”——先建立正确的真如心的观念,也就是我们的根本信。
好!那第二个就是建立第七识——就是前七识,包括第六识。我们说第七识祂是遍计执性,前六识是依他起性,这些法都是缘起性空;既然是缘起性空,它当然都是无常、苦、空、无我的,那这个不是第八识;现在第一个观念建立。第二个观念建立,就是知道第八识祂的体性是常乐我净;然后第七识之前,就七跟六(包括前五识)这些五阴十八界都是什么?无常、苦、空、无我,这个观念建立了之后要现观。第三个就要现观了,现观所取的六尘都是虚妄的,然后能够印持色蕴法它是虚妄,不是实有。
我们还没有破参之前,能够观察什么呢?其实就是观察五阴十八界;五阴十八界最容易观的是什么?就是我所。我就是心,心之外的呢?心所要能够相应的法都叫作我所。依五位百法来讲:心王就是我,心王之后第二个就是心所,心所再下一个能够现起的就是色法。所以,我们如果用简单的来说色法就好,色法这个色蕴最容易观察的,我们可以从外我所观察,那个都是很容易观察。你看世间,我们所看到的山河大地,乃至我们所面对的色、声、香、味、触或者是法都是无常的,你用无常观念来观察,其实很容易观察到。你这时候就愿意厌离,你就知道那些不是第八识,就不会以妄为真。
接著最后一个,第四种观察就是能够现观能取的七转识这个心,祂也是虚妄的,能够印证识蕴虚妄也不实有,你就会厌离。解脱道是厌离喔!那依大乘佛法就知道祂终究不是第八识,因为祂的体性跟第八识不一样,第八识是常乐我净,祂不是常,从这边马上就可以知道原来我们都在虚妄中生活;我们这时候就能够确认五蕴十八界都是虚妄,那你这样要亲证第八识就容易。这个四加行为什么叫四加行?你如果能够成就诸法,前面这观行的四种加行,那你要找第八识就非常容易,只是时间的问题、福德的问题;福德够,然后一念相应就可以破参了。所以这个法是一个很妙的法,我们大概的一个介绍,让大家能够有一个很完整的修学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你想要如何能够亲证第八识,这个就简单地介绍到这里。
我们接著再讲《大乘起信论》。为了要能够证悟第八识,能够证悟大乘法,那它的根本信——也就是它的根本目标就是真如法。你如果不觉得真如心这个法是真实的,那你就修学不下去了,所以这个是第一个根本信。第二个,你要想要证悟真如心这个法,不是宗教迷信,你要实修实证;那实修实证怎么办?你一定要从第一个亲证的人来啊!就是佛!然后佛祂有教导我们如何亲证,就是祂的教法;佛已经不在了,我们就要依止能够教导我们的这些亲教师、正行僧,或者这些出家乃至在家,他们只要有修证的、能够教导我们正确修证大乘佛法的人,这个都是正行僧。一般我们说大乘经中的圣位菩萨,在经典里面刚开始都会有介绍,而且为数都很多啊!但是那些菩萨们大部分都是天界或是他方世界的大菩萨来护持佛法,他们都是头戴天冠、身著天衣,然后胸佩璎珞,非常庄严。这些天界的大菩萨也很少是出家菩萨,这个观念先建立。
在人间当然也有大菩萨,但一般都是现在家众,只要从《华严经》里面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大家就可以知道,这个状况本来就是这样。虽然他们这些大菩萨不穿僧服,但是他们真的是僧宝啊!因为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是入地,才叫大菩萨,那也是大乘别教中的一个圣人啊!至于出家众的这些菩萨,如果已经能够证悟了,也算是有亲证初果;如果亲证初果不退,这也算方便说他也是解脱道里面的圣人,这个也是我们依止的一个对象。要供养到这些亲证第八识如来藏法的菩萨,在现在的人间也不是没有;但是天界的,当然我们就比较不容易供养。想要供养到这个圣位菩萨,不论是出家或在家菩萨,在末法时代说容易是容易,但是还是有实际上的困难。但是不管是贤位菩萨,或者圣位菩萨,一般在大乘佛法,十住、十行、十回向都称是贤位,如果能够初地以上才称为圣位,这是比较严格的一个区分法。那不管是怎么样,只要他在凡夫位中,他开示的法是正确的,能够帮助我们修证大乘佛法,能够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这个都是正行僧的定义范围所规范的。所以能够亲近正行僧之后,我们修学佛法就能够一步一步地进修;对于经典里面的法义,我们就能够一一去印证,这个是我们依止正行僧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至于说我们在还没有证悟之前要怎么办?一定要从三宝的观念上建立,就是要信佛祂有正法;就是佛祂是开悟的人,我们想要开悟,我们就要跟著佛的法来学。然后佛的法我们要学要怎么入手呢?好!有善知识——就是正行僧来教导我们;那教导我们,我们要学的是什么呢?就是大乘的真如心,也就是信这个第八识根本心。好!那这样的一一建立,要修学佛法就能够不退;那不退,自然而然迟早会让我们成就佛道。
所以《大乘起信论》的重点就在这边,所以一般人为什么不能够信正行僧呢?心里都老是想:他和我们都一样啊!又没有三头六臂,我们又为什么要跟他学呢?我自己不是读经典就可以了吗?然后就认为自己学问也没有比别人差啊!应该我们也可以看得懂!所以这种想法就没办法信受正行僧。那实际上,大家好好去看一看这些大乘经论,真的是看不懂,而且体会的都会错误,会自以为是。因为你没有亲证第八识,明明大乘经论都是在讲第八识,你只能用小乘的方法,就是用缘起性空这样去解说,那这样还是错误的;或者是用意识心,以定为禅去解说,也会搞错,这个都是普遍的学佛人的一个状况。
那至于说,你如果没有依止正行僧,像大学里面的这些佛学教授们,他们一辈子研究佛法,他们也没办法亲证啊!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有闻慧、思慧。用闻慧、思慧来作学问,他不是一个实际的修行人,所以他没办法亲证佛法——也就是没亲证第八识。所以大家对佛法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佛法是要拿来亲证用的,佛经是要拿来印证用的。所以佛法是唯证乃知,这个部分大家要知道。所以亲证佛法之后,就能够成就大乘佛法的中道观那个实相的境界。
大家能够依止正行僧学法,就不会有障碍,所以为什么《大乘起信论》非常强调正行僧的这些功德!所以一般来讲,如果能够依止正行僧,跟著正行僧一直修学,这样就不会有所偏差,学佛就会比较无碍。一般来讲,我们见道前没办法如实了解佛的经论里面的这些义理。但是如果我们过去世有修行,其实这辈子就比较有因缘能够证悟实相境界,只要能够依止正行僧,就是方法对,参禅参的方法对,然后就会少走了很多冤枉路,这样要破参并不会很难。所以,这个正行僧的重要,大家都要深刻地体验之后,能够依止这些正行僧来渐次修习戒、定、慧,乃至直接参禅,然后来修大乘的六度波罗蜜,迟早会证悟的!然后能够一一的现观佛法的各种实况,就是实际的状况,这样是一个很愉快的修学佛法过程。
今天讲到这里。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59集 参禅与四加行)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