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46集 密宗应成派之中观见(下) 余正伟 主讲

   日期:2018-07-15     作者:如来藏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接著上一次节目的内容。
我们说到呢:有一位屠夫他有宿命通,他看到了他在过去生中当屠夫然后杀羊,杀了羊之后就可以生到天上去享福,所以他跑来要求国王说,希望国王接下来能够继续的把这一个杀羊的工作全部都交给他。那国王觉得很奇怪,就跑去问 佛:“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子,难道杀羊会生天吗?”佛就回答说:“这一位屠夫,他说他有宿命通是真的,因为在过去的第七世里面,他曾经遇到了一位辟支佛,心中生起欢喜,所以睁大了眼睛用善心仔细的瞻仰这一位辟支佛,由于这样的福德,接下来呢,他就能够六次往返于欲界六天跟人间之中,并且自己识知宿命。而他在过去六世所宰羊的业报还没有显现,必须在下一世开始才显现,所以在这一世结束之后呢就会下地狱了,在地狱中再慢慢的偿还这一些杀羊的果报。这是由于这一位屠夫他的宿命智太浅,他不能够看到过去六世之前是因为瞻仰辟支佛的福德而生天的,所以他就以为是后来杀羊而生天,这个人虽然能够识得宿命,但是这不算神通,也不算三明当中的宿命明之证明。”这就是告诉我们,自己的六识身感觉与见解是相对之法,不是真实之法,纵使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不是真实的,充其量只是一个相对的真实,而不是绝对的真实。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里面开示说:【识以了境为自性故,即复用彼为行相故,由斯兼释所立别名。能了别境名为识故,如契经说眼识云何?谓依眼根了别诸色,广说乃至意识云何?谓依意根了别诸法。】(《成唯识论》卷五)这是说:六识是以了别、分别、辨别六尘当作祂们的自体性,也以这个了别六尘当作是祂作用的相貌,由此也说明了六识的另一个名称,叫做了别境相能够变化的六识。因为六识能辨别六尘境界,所以说六识是识,六识本身祂是对应著六根、六尘而出生的,是时时刻刻在改变的,没有了六根与六尘也就没有六识了。
所以六识的本身只是一个用来了别的工具,祂并不是本来真实之法。当六识存在的时候,祂就一定会向境界上面去攀缘,在境界法上面去觉、去观,也就是去寻求、去待伺。所以 玄奘菩萨又说:【寻伺俱依外门而转,浅深推度,粗细发言,此识唯依内门而转,一类执我,故非彼俱。】(《成唯识论》卷四)也就是说:寻与伺也就是觉与观,祂都是六识存在的基本条件,都是随著第六意识向外活动而推理出或者浅或者深的推理寻求,并且作出或者粗或者浅的表达。而第七末那识呢,祂只会向内运作,只执取第八识的功能差别当作是“我”,所以“觉与观”只与意识相应。到这边我们可以发现六识身的本质,都是依著六根、六尘而有的,是依他而起之法,不是本来常住之法,所以六识身都是应舍之法。
譬如说,大家都知道要舍恶向善、要不放逸、要摄心为戒,可是当境界来到的时候呢,我们的心中虽然也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最后还是常常做不到?每一个酒鬼都讲说“我要戒酒了”,但是看到了酒就是忍不住拿起来喝;每一个好赌的人都说“下一次不赌了”,但是人家一招“三缺一喔,老王!”又忍不住坐上牌桌。明明我的意识心中清清楚楚的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最后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又好像把这个在磨坊里面磨面粉的马带上战场,这些马一辈子都是在绕著石磨转圈圈,上了战场千军万马的威吓之下,这个马呢一吓,就竟然还是在原地转圈圈;那马也知道主人的意思是要牠向前冲,可是在一紧张之下,为什么还是在原地转圈圈?因为长久的习惯已经养成“习气”了。习气又是哪一个识呢?佛说要调“心马”,这个心马只是指这个能思能量的意识而已吗?好像不是这么简单喔!
再说,我们都知道要造善业,止息恶业,今生如果遇到不如意的境界,是因为过去生所造的恶业种子成熟了所显现,业力成熟就要去受报;可是如果六识身就是我的全部,那为什么现在我的意识想说“不要再痛苦了,不如意的境界赶快消失”,但是恶业还是继续现前,我们还是得一直受报到结束?
如果我的意识心不能够改变种子的现行,那显然善恶种子不是由我的意识心来执持的啰!这当中就会有两种可能。一种人说:“那是因为我的意识心不够专注,定力不够,所以不能够改变业种的现前。”那就算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他们可是三界当中定力最好的,但是阿罗汉也不能阻止自己的业力现前。所以呢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他穷尽了一切神通,想要救释迦族的人免于瑠璃王的刀兵杀戮,就把释迦族里面的男男女女装进了他的钵里面去放到天上,结果呢兵难过去了之后,大家还记得吗?钵里面的众生怎么样呢?目犍连把钵一打开,里面的众生变成一钵的血水,这就叫做业力不可违。但是我们也不能够说在众生以外还有一个全能的造物主,他在掌控著业力,这样子可就变成了婆罗门教的大梵思想了。那当然更不能说有一个什么“业力自动偿报系统”,这样子就变成了婆罗门教的自然发生论啰。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弄清楚搞明白,众生是不能安心的断尽我见、我执,那我们的学佛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了。
在佛世的时候,佛说法分成三个时期,又称为三转法轮。初转法轮的时候,佛教导解脱道,告诉声闻人涅槃是真实的、是清凉,有本际,所以声闻人就能够安心的把我见、我执断掉,而成就阿罗汉,入涅槃,但是不能成就佛果。譬如说,在《中阿含经》里面,佛一开始教导五比丘的时候就说过了:“五比丘!……有取中道,成明成智,成就于定,而得自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六)是成明成智而不是取于断灭喔!不是把“将灭止生”而叫做安乐,因为有明有智,那就绝对不会是断灭。即使是在 世亲菩萨回小向大之前所写的《俱舍论》里面也说到:在死后的世界呢,这样子的生死轮回当中必定、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保持同一性的个体存在,否则就没有办法说明轮回之间的连续性。所以既然涅槃必是“有”之法,祂就绝对不会是一种虚无的假设。
到了二转法轮的时候,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六识身非真,十八界不实,在这个前提之下,佛开始说“非心心”、“无心相心”,让大家能够更进一层的回小向大,直至初地。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呢,佛开始说“真如”、“如来藏”、“藏即阿赖耶”,说成就唯识种智的成佛之道,到了这个地方,佛的讲法终于圆满了。
佛灭度以后,声闻道的阿罗汉以及证果的圣众们逐渐的凋零,有一些取证涅槃,有一些上生到天界。而大乘中的证悟菩萨们本来人数就很少很少,佛在世的时候也常常是要靠他方世界来的菩萨才能够圆满法会;世尊离开以后,菩萨们大部分跟随著 世尊往他方世界或者往生到各种他方的佛土去,留在这个世间的菩萨很少;再加上菩萨们大部分是现在家相,并没有固定的组织与供养,这一些世间的菩萨们散落在全印度各地,特别是在印度的南方,他们不与声闻僧团共住。所以在 佛灭以后,阿难要离开之前声闻教团中其实已经开始转变了----才不过不到百年时间,当 阿难还在世的时候,正确的解脱道教法就已经开始衰败了,所以逼得 阿难临走之前还得使出诸般神通来摄众,把这一位同时具有阿罗汉与地上菩萨身分的 阿难,当作是无知的失智老人,这就是代表当时的僧团已经全面败坏了。
然后接下来的几百年呢,这一些无证无修又秉持著错误的解脱知见这一些凡夫僧,一直掌控著僧团中的主流,所以就分裂出十八部派、二十部派等等。部派佛教里面呢,大部分都是这一些没有证得四向四果,甚至连解脱知见都偏邪,空具一身表相的凡夫僧。他们依著 世尊的预记,回过头去反而去向这个改革以后的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里面去求法,所以呢就有了各种奇怪的思想进入佛教,到最后佛教就不得不分裂为许多的部派。而在人间的菩萨们,以在家的身分只能够维持住散落在各地的小众文化,聚集少量的徒众,只求把教法能够延续下去,加上一位又一位的菩萨往生他方净土,或者是印度以外的地区,所以菩萨的教团也是逐渐的凋零。
到了公元前后,大菩萨们见到时节成熟了,是该重振娑婆世界法教的时候,所以又纷纷的开始往生人间印度。龙树菩萨是集其大成者,祂走遍全印度把各个地方的大乘菩萨,也叫做各地的瑜伽师,把他们的教法经典汇整起来,还是多有失传与不足。后来呢祂得到了 大龙菩萨的帮助,祂进到了龙宫,看到了那一些在人间已经失传而龙宫还收录完整的大乘经典。龙树菩萨把其中的小部分经典带回人间,几十年间就大肆弘扬佛的正法。那这一些人间的外道跟自以为是的声闻僧团,因为他的供养跟名声受到了影响,所以纷纷的指责这一些大乘经典是伪经甚至是邪教。所以 龙树菩萨出世弘法以来,终其一生祂都在摧邪显正,要改变人间错误的外道思想以及错解的部派教法。当时 龙树菩萨的处境并不容易,因为:一方面呢,对内要导正十八部派里面的思想,去邪存正;一方面呢,对外要弘传大乘的妙理,而且还要小心不能让真如本际的教法被人家诬陷为印度教的大梵思想。所以,龙树和祂他的弟子们对内、对外都要非常努力的去摧邪显正,去著书论作。甚至祂的大弟子提婆菩萨就是被这一些祂所摧伏的外道所杀害,实际上很可能就是佛门中的外道所杀害的。在 龙树菩萨与 祂的门人努力之下,世尊的教法又重新的在印度复兴起来。虽然三乘的佛经都已恢复,但是 龙树菩萨他们这个师徒之间呢主要的工作,是在使得正确的解脱道以及二转法轮的般若教法再次的出现在印度。例如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说到:“佛观一切众生及诸法,从本以来至不生不灭,常清净如涅槃,是名无异想。”(《大智度论》卷二十六)然而十八界法并不是如祂他所说的从本以来就不生不灭,那到底 龙树菩萨讲的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能够从本就不生灭呢?
再接下来就是要复兴三转法轮的一切种智了。这一点 弥勒菩萨亲自召集了三地的 无著菩萨来帮忙,完成了《瑜伽师地论》来作为这个世间菩萨的根本论典,也就是为了未来 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先预作准备。这一个伟大的事业,后来加上 世亲菩萨一起来完成而达到完备,使得 佛所说的经典能够有了完整的论典来阐述,人间所需要的大乘经论到这个地方全部完成。但是并不是说正法的力量到这个时候就非常的强盛,因为娑婆世界里面的外道永远多于佛弟子,佛门中支持错误教法的力量一定是比正法的力量大,这就是五浊人间莫可奈何的事!比方说,世亲菩萨 祂最后是在尼泊尔看到了穿著袈裟的僧人却在耕田,祂最后感叹于 世尊的法教衰落至此,就这样往生了。由于 世亲菩萨的名声太响亮,所以当时有许多人来随从 祂学习,但是其中大部分的人其实也只是来凑个热闹,并没有得到 世亲菩萨的真传,但是他们出去以后都说自己是 世亲菩萨的真传弟子:例如像陈那、安慧。在 世亲菩萨之后,这一些徒子徒孙真的能够得到 无著菩萨、世亲菩萨真传,能够证得真如如来藏,能够通达种智之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是全天下的诸师都说自己是 世亲菩萨的法脉,自己没有法眼、没有种智的时候还真的很难判别。
在 龙树之后 世亲之前,有许多人研究 龙树的般若中观,有著不同的见解。在 世亲菩萨过世以后,最先出名的是佛护(Buddha-palita),他是龙友和僧护的弟子,他对于 马鸣、龙树、提婆的著作写了很多的注释,然后创造了“中观应成派”思想。比佛护稍微晚一点的是清辨(Bhavaviveka),他是僧护的学生,在佛护去世以后呢,清辨整理了佛护所著的论注,大致上认同佛护驳斥以前中观诸师的这个论点,那也写下了清辨自己的注释。他们两个人成为后来“中观应成派”与“中观自续派”思想的两位创始人,他们都是属于“中观无自性”学说,是相对于 无著与 世亲菩萨的“唯识有真实实相识”的这个唯识思想而说他们是无性。佛护和清辨都主张 无著与 世亲菩萨的学说不是在宣说 龙树菩萨的中道,而只是在讲解唯识学而已,他们甚至主张除了他们自己所说的以外没有别的法是真实的法。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在 无著与 世亲菩萨之后,其实真实佛法的正教呢很快的又衰败了;因为菩萨们已经开始从印度往生到丝路与中国了。
另外一位值得一提的是解脱军,他也是僧护的弟子,他本人并不像 世亲菩萨那样子是真正证得真如唯识的,但是他是第一位以中观无自性的观点,然后去注释 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的人,他对后世错误的影响非常的大。至于 世亲菩萨所传下来的法义被称为“瑜伽行派”,其中有一个分支是安慧所传下来的,虽然安慧号称是 世亲菩萨的学生,可是他并不支持阿赖耶识是真实的存在,被叫做“无相唯识派”。正确的主流则是由护法菩萨、戒贤菩萨、玄奘菩萨所继承的“实相唯识”,主张要亲证阿赖耶识为万法的根本,并且继续修习一切种智之学,这才是 佛陀正法的继承者。
中观应成派与中观自续派后来各自有继承人,但是其中呢以中观应成派的影响最大,因为坦特罗佛教里面的主流、骨干的哲学思想就是属于中观教派。一直到今天,虽然在坦特罗佛教里面也有其他的哲学思想,例如中观自续或者是如来藏思想,但是因为整个坦特罗佛教中几乎没有人证得真如阿赖耶识,因为他们的教法当中违背 佛所制定的重戒,所以不可能有人证得真如阿赖耶识,所以实际上整个坦特罗佛教没有离开过意识心的范围。
那到底中观应成、中观自续与如来藏教派之间,他们的关系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后来的发展,为什么整个坦特罗佛教会变成实质上以中观应成的思想、以意识心为染净法根本思想,变成整个坦特罗佛教的基本哲学?这个部分呢我们下一次再继续为各位介绍。
那今天就为大家解说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46集 密宗应成派之中观见(下) 余正伟 主讲)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