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尽一念无明成阿罗汉,只断见惑思惑现行,未断习气种子
----断尽无始无明才能成佛,是将习气种子及尘沙惑全部断尽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为大家介绍的题目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上集。什么是“一念无明”呢?一念无明就是二乘解脱道所断的烦恼,也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所断的烦恼,因为一念无明也是阿罗汉跟辟支佛所断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见惑、思惑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我见、我执的烦恼。
在《胜鬘经》里面也提到一念无明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什么是四住地烦恼呢?就是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什么是“住地烦恼”的意思呢?首先我们来讲一下,“地”就是境界的意思,“地”也有心地的意思。住地就是觉知心所住的境界,觉知心住在四种烦恼的境界,就称为四住地烦恼;或是烦恼住在众生的心地当中,也称为四住地烦恼。这一个烦恼住在众生的心地,就好像世间万物住在大地一样;世间万物必须依大地才可以安立,必须依大地才可以安住,世间万物是由大地所执持,世间万物必须依大地才能够生长,才能够广大;同样,烦恼住在众生的心地,也是同样的意思。烦恼依心而安住,烦恼依心而安立,烦恼由心所持,烦恼附属于心,烦恼也依心而增长广大,所以烦恼住在众生的心中。四种烦恼住在众生心中就称为四住地烦恼。因为众生心中常住这一些烦恼,所以会藉由种种的因缘使这一些烦恼不断的增长,不断的广大;众生之所以会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会有不断的生死轮回,就是因为这四种烦恼住在众生的心地当中。
接下来我们介绍,什么是“见一处住地”呢?“见一处住地”就是众生于一切处普遍生起不如理作意的见解、观念、看法、想法。这些不如理作意的见解,是由于众生不知道五阴是空、无我,不知道五阴是无常空,是缘起空,是无自性空;不知道这个五阴是虚幻不实,以为它是有“我”的,就因为这样的一个“不知”,所以有颠倒想;所以众生以这样的一个不知道“五阴是无我,是空”的颠倒想,来推求世间的一切法,来度量世间的一切法,就会产生种种的恶见。这一些恶见----“见”即见一处住地烦恼之见----指恶见。大概有五种,就是所谓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由于这些恶见会普遍在一切处所生起于众生的觉知心中,因此这些恶见就称为“见一处住地烦恼”;所以“见一处住地烦恼”里面的“见”就是指种种的恶见,特别就是指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那么“一处”呢?这“一处”就是指三界里面的任何一处----欲界、色界或者是无色界。只要凡夫众生存在三界里面的任何一处,就会有这四种烦恼住在众生的觉知心中,因此这种种恶见就称为“见一处住地烦恼”。
接下来介绍“欲界爱的住地烦恼”。什么是“欲界爱的住地烦恼”呢?对于世间人来说,五欲:财、色、食、名、睡,就是他的欲界爱住地烦恼。对于修行人来说,欲界爱的住地烦恼范围就很广了,有些修行人喜欢炼丹----炼内丹、炼外丹----希望能够求长生不死;有些修行人喜欢炼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希望能够成仙成道;有些修行人希望能够升到天国去;有些人喜欢修五戒行十善,希望未来世能够有大富贵,或是未来世能够生天享乐;有些修行人喜欢神通的境界;有些人喜欢求佛菩萨的感应,或是鬼神感应的境界。有些人喜欢打坐修定,或是有些人喜欢诵经持咒,然后生起了欲界定,或是未到地定,然后在这个定境当中贪爱;譬如像自己的身体变大了那一种幻觉,或者是贪爱在定境中能够看到墙壁外面东西,或是听到远处音声的境界,或是贪爱在未到地定当中身体不见了这种觉受,或是贪爱定境当中时间空间的感觉消失了。这一些境界,也统统都是欲界爱的住地烦恼。另外有一种人是专门去修男女淫欲的双身修法,以这个乐空双运的境界当作解脱,这个也是属于欲界爱的住地烦恼,而且是最粗重的(欲界)烦恼。
再下来,什么是“色界爱的住地烦恼”呢?有些修行人离开了五欲贪爱,生起了色界四种禅定,也发起了色界天身;然后对于这个身的乐触或是心的法喜有种种的贪爱,或是喜欢定境当中这个见闻觉知心没有妄想、没有妄念,看起来好像是解脱的境界;或是喜欢在定境当中离开前五识的见闻觉知,只有意识心清净,没有妄念的独住境界,以为这个清净的意识心,祂是解脱的境界,贪爱这个境界。或是有些色界天人,祂对于色界的广大、殊胜的天身有所贪爱,或是喜欢色界天人的微妙音声,或是喜欢色界天人的种种神通境界,这一些也统统摄属于色界爱的住地烦恼。
那什么是“无色界爱的住地烦恼”呢?有些修行人证得了四空定,以这个意识的细心或是意识的极细心,住在虚空无量无边的境界里面,贪爱这个境界;或是喜欢这一个细心住在心识无量无边的境界里面,贪爱这个境界;或是喜欢这个意识细心一无所有的境界,或是喜欢意识的极细心不返观自己存在的(非想非非想的)境界,这一些也统统属于无色界爱的住地烦恼。
在《胜鬘经》上说,四住地烦恼跟众生的觉知心,是刹那刹那相应不断的;在六道里面的任何一道,三界里面的任何一界,一切时一切处,众生的觉知心都会跟这四种烦恼相应不断。譬如说,众生醒著的时候,有这四种烦恼;众生睡著在做梦的时候,一样有这四种烦恼;甚至众生入定,进入定境----仍然有意识心独住的境界----其实这时候意识心仍然相应这一种微细的我见、我执的烦恼相,仍然是跟四住地烦恼相应的(只是凡夫众生自己不知道)。
有些人会问说:“是不是睡著无梦以后,或者是证得无想定以后,或是众生在昏迷,甚至在死亡的时候,这时众生的六识见闻觉知心就不见了,这时候是不是众生就跟四种烦恼不相应呢?”其实不然!虽然众生的六识见闻觉知心在睡著无梦当中,在无想定当中,在昏迷甚至死亡当中不再现起了,可是众生仍然有一个第七识----末那识,就是这个意根的心,仍然是恒审思量,因为这一个第七识末那识的心无始以来从来没有中断过。这一个末那识的心,祂是不会睡觉的,祂也不会昏迷,祂也不会死亡,只有在阿罗汉、辟支佛舍报入无余涅槃的时候,这第七识末那心才会断掉;所以当众生在昏迷、死亡或是在睡著无梦的时候,仍然有这个恒审思量的末那识的心一直在恒审思量一切法,所以当然也会跟四种住地烦恼相应。
底下,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证明“为什么众生心常常跟四住地烦恼相应呢?”譬如说,你正在欢喜的时候,有人突然打了你一巴掌,你警觉到会痛,然后就生气地问对方:“你为什么打我?”这个就是跟四住地烦恼相应。有人说:“会痛和生气,这样不应该吗?”在这里我们要说明一下,痛跟生气是两回事,它不是必然的关系:痛是我们的异熟果报,只要有这个异熟果报在,即使是二乘的圣人,他也会痛;那生气呢,就是由于有烦恼住在心中才会生气。譬如说,有一个病人去找医生,然后医生跟他说:“你这个病必须打针才会好。”那这个病人听到“只要打针就会好”,他就很高兴,跟医生说他要打针。那,当这个针打下去,请问“会不会痛?”会痛!可是这一个病人会不会生气呢?不会!为什么?因为这个病人希望他的病赶快好,所以会痛并不一定是生气的原因。所以刚刚说,这个痛跟生气是两回事。
有人又会说:“难道这个病人没有这一种我见、我执的烦恼,没有这四种住地烦恼吗?”也不是!这个病人之所以不生气的原因,是因为他贪爱这个五阴,贪爱这个身体,希望常常保有这一个健康的身体,希望让这个身体能够正常运作,所以他就忍住这些疼痛而不生气,所以病人本身仍然是跟四住地烦恼相应的。譬如,在突然发生危险的时候,人们总会不由自主的躲避开这些危险,这也是跟四住地烦恼相应。譬如说,有一天你经过树下,然后有一条蛇掉在你身上,等你发现的时候马上就把那一条蛇拨开,或是赶快跳开、离开那一条蛇,这个就是跟我见、我执相应了;这个就是因为有四住地烦恼住在众生心中,才有这样的直觉反应。
又比如像肚子饿了,肚子饿了会引起食欲的反应,会引起饮食的贪爱,不需要经过意识觉知心的思惟,自然就会有食欲的反应,这个也是四住地烦恼相应在众生心中。又比如,一般人见到异性就会产生喜欢的感觉,譬如说见到喜欢的异性,就会在心理上有了反应,或是不自觉的就在生理上也有了反应(欲界爱住地烦恼)。这一种不经过意识思惟,直觉的反应就代表了众生有这一种四住地烦恼在心中,所以才会有这种不自觉的反应。
那不仅众生心中常常有这一种四住地烦恼,连二乘解脱道的圣者阿罗汉----阿罗汉们虽然断掉了烦恼的现行,可是他们没有断尽烦恼的习气种子随眠----有时候遇到一些境界,仍然能够跟这四住地烦恼相应。譬如说毕陵尊者,他是一位阿罗汉,他每次看到恒河神,都会叫这一个恒河神是婢女,这时候就有慢心的现行,这就代表在这个境界当中,他的烦恼习气种子随眠现行了,跟四住地烦恼相应了。
另外有大迦叶尊者,他也是一位阿罗汉,有一天大迦叶尊者听到菩萨在吹奏音乐,他听到这个音乐然后就跟著跳舞;阿罗汉听到音乐然后跟著跳舞,这是很难想象的事,这是不可思议的事。这里我们要说明一下,免得大家有所误会。一般世间的音乐或是天界的音乐,是没办法让阿罗汉跟著跳舞的,可是大迦叶阿罗汉听到大菩萨的音乐,居然跳起舞来,这是因为大菩萨所吹奏的音乐是含有无生法忍的功德在里面,因为有无生法忍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所以引发了阿罗汉的习气种子,生起了现行,然后才会闻乐起舞;并不是阿罗汉听到世间的音乐,或是天上的音乐就会跟著起舞,这里为大家说明一下。
另外又有难陀比丘,他也是一位阿罗汉,他每次为众生说法,通常都要看一下女众,看过了女众之后才会开始对众生说法,这也说明了四住地烦恼也是会跟一些阿罗汉的习气种子随眠相应的;所以《胜鬘经》才说,这个四种住地烦恼是不断的跟众生觉知心相应,刹那、刹那不断相应。
为什么这四住地烦恼又称为一念无明呢?就是刚刚我们说到的,众生心中常常相应这四种住地烦恼,常住这四种住地烦恼,所以众生永远会有一念无明生起----永远会有一念的烦恼生起----永远会有这个相续不断的一念无明跟一念烦恼在众生的见闻觉知心中生起。这个一念无明就能够导致众生不断的生死轮回。那有人会问,是不是能够让这个一念无明消失?能够不再有一念无明,众生就能够得解脱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众生没有一念无明,众生就能够得解脱,就好像有一句话说,只要能“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只要众生在随顺因缘的过程里面,不要再造作会招感未来世的后有业,这一世的果报受完了就能够得解脱。可是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众生永远有这一念无明在心中,所以众生在受业报的过程里面,永远会起惑造作招感未来世后有生死的业,所以就不可能不造业;因为造业以后,就会受苦,因此众生就是因为这一念无明而生死轮回。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介绍到这里,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46集 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上) 正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