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61集 舍己利生的净儿

   日期:2018-07-15     作者:三乘菩提    
张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单元。这一季,我们以佛典故事作为宣讲主题的动机,是想借由经典中所记载的小故事,以浅白易懂的方式来阐述佛教义理,让普罗大众对深奥难懂的佛法,有一些基本认识,进而能生起爱乐之心;乃至想要一窥佛法全貌,而进入正法门中修学,这也是我们正觉教团全体大众,最深的期盼和祝祷!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说一则“舍己利生的净儿”舍身护生、持戒不杀的故事。这一则故事出自《大智度论》卷13,我们先来看论文内容:【又复思维:“我前后失身,世世无数,或作恶贼、禽兽之身,但为财利诸不善事;今乃得为持净戒故,不惜此身,舍命持戒,胜于毁禁全身百千万倍,不可为喻。如是定心,应当舍身以护净戒。”如一须陀洹人,生屠杀家;年向成人,应当修其家业而不肯杀生。父母与刀并一口羊,闭著屋中而语之言:“若不杀羊,不令汝出、得见日月、生活饮食!”儿自思维言:“我若杀此一羊,便当终为此业,岂以身故为此大罪?”便以刀自杀。父母开户,见羊在一面立,儿已命绝。当自杀时,即生天上。】
这段论文意思是说,菩萨善自思维:自己无量世以来,不断地受身、舍身,在六道中流转不息,常常因为财利的缘故造诸恶业。有时受恶贼身,有时受禽兽身之果报,实在苦不堪言!而今日有幸受此净戒,发愿乃至丧身舍命都要护持净戒,绝不轻易弃舍净戒;护持净戒而舍命,胜于毁弃净戒而保全色身百千万倍。于是心得决定,大丈夫应该舍命而护持净戒。菩萨于是就讲了一个“不惜性命,全护净戒”的故事来勉励我们。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说从前有一户以屠宰羊只为业的人家,夫妇俩到年老时才求得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须陀洹人所转生而来。因为老来得子,所以夫妇俩对这个孩子自然是宠爱有加,希望孩子快快长大,能够赶快继承家业。日子一天天过去,十几个寒暑之后,孩子长大了,不但长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心地更是柔软而慈悲。老夫妻俩看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心中十分欢喜,商量之后,决定带儿子去参观家中的屠宰事业,顺便将这些技术、家业托付给儿子。
父亲对儿子说:“儿子啊!我年老了,没有太大的力气,希望有个帮手。现在你仔细看著,学著如何持刀,如何来分解羊只。”父亲信心十足的对儿子说著。但是当这个须陀洹转生的儿子,看到羊只临死前的哀鸣和挣扎,心中有如刀割,忧愁地恳求父亲说:“亲爱的父亲啊!这些羊和我们一样有生命、有感受、会痛苦,我们停止这个屠宰事业,改作其他行业好不好?”由于儿子坚持不杀生,于是老夫妻俩就商量出一个妙计来,一定要让儿子有勇气持刀杀羊。
老夫妻俩选了一天,作了巧妙的安排。这一天,他们将儿子和一头羊、一把利刃同时锁在屋内,并且恐吓儿子说:“如果你不把羊杀了,就不让你出来见天日,也不让你吃东西。”儿子思维著:“我如果把羊杀了,便终生要操刀从事杀生的行业,我怎么能够因为爱惜自己的性命,而杀害无以数计的无辜生命,而违犯佛戒呢?”于是便以刀自杀了。老夫妻俩等了半天,心想屋子里面怎么没有动静,于是打开门户,只看见羊只在一旁站立著,而儿子早已命绝身亡。老夫妻俩哀痛不已,但也只能徒叹奈何了!而这个儿子——须陀洹人也因为舍身护生、持戒不杀的善行,得到了往生天上的善果。
各位菩萨!故事讲完了,您是否被菩萨这种“舍身护生、持戒不杀”的精神所感动呢?的确如此!能毅然决然弃舍性命,也不愿意残害无辜生灵的伟大行为,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只有菩萨的慈悲愿力,才能行此难行之行啊!为了帮助大家对持戒不杀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个单元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佛陀入灭之前,阿难尊者请 佛开示:“在佛入灭之后,应该以何为师?”世尊回答说:“以戒为师,如暗遇明,如贫得宝。”也就是说,一切佛子在 佛入灭之后,能够依止 佛陀所制订的戒律而行,就好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又好像贫穷人获得无价珍宝一样。《华严经》中也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就在于戒律的庄严,也就是佛弟子们对于戒律的敬重和遵守;所以凡是佛弟子不论在家或出家,进入佛门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要受三归、五戒。假使他自称是佛弟子,却不愿意受戒,不愿被戒律所约束,那他一定是个外道,也是佛法中的门外汉啊!
而佛教中的戒律,因为佛子身分的不同以及等级的差别,而有种种的差异存在;如果依在家和出家来分类,可分为在家戒和出家戒两种。在家戒有三归戒、五戒、八关戒斋和菩萨戒;而出家戒则有沙弥及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和菩萨戒。这当中三归五戒是基础,从三归五戒的基础再次第往上升进,乃至受持菩萨戒。而五戒是佛戒中最基本的戒律,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所以五戒也称为根本戒。无论是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乃至菩萨戒,无有一戒不是从五戒所引生而来,也没有不将五戒列为重戒的。所以一切戒中,以五戒最重要;五戒学不好,一切戒也都将无法持守。同样的道理,五戒持得清净,其他的戒当然也就容易受持了。
所谓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们能如法持戒;而如法持戒的最主要作用,是为了增长功德;但此功德之所从来,都是由悲心的陶养开始。从五戒的表面上看来,是消极的不作恶,而无积极为善的作用。但其实不然!我们如果能稍加体会便可以明白,守持五戒其实也含有无限的悲心在其中呢!譬如,因为不忍自己被人杀害,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众生,都有不忍被杀害之心,所以有不杀生戒;又因为不忍自己的资生财物遭人偷盗而去,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众生,都有不忍被偷、被盗之心;乃至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经典之中,每称五戒为五大施,能持守五戒,对于众生则有无畏施。世间如果多一人持守五戒,社会上便会减少一分制造灾祸的威胁;假使人人都能受持五戒,则可以国泰民安,我们这个世界便可以成为人间净土。因此,持五戒而能清净者,绝对不仅是止恶而已,而且还是积极行善,使众生得以无畏而免除恐惧呢!所以五戒也称为五大施。
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简单说明佛戒的种类和五戒的内涵。不杀戒摄属于五戒之一,而五戒也是菩萨戒的基础;因此在菩萨戒中,不管是《梵网经》、《优婆塞戒经》、《菩萨善戒经》或《菩萨璎珞本业经》,都将杀生戒列为最首要。因为凡是有情都爱惜自己的性命,而菩萨六度万行莫不以大悲为根本;因此不管是因贪、因瞋或因痴,而断众生性命者,都是违犯菩萨十重戒的。菩萨尚且应该为了救护众生而舍命,何况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杀害众生的性命呢?实在是没有这样的道理啊!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明杀生戒的内涵。首先说明菩萨十重戒所摄属的杀生戒。十重戒在《梵网经》中属于重罪,依序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故瞋、谤三宝。在《优婆塞戒经》中,则称重罪为六重法,分别为杀生、偷盗、大妄语、邪淫、说四众过、酤酒等。也就是说,不管是五戒或是菩萨戒,都将杀生戒列为最首要;由此可见,戒杀是一切佛弟子的第一要务。我们来看《梵网经》菩萨戒本中 佛的开示:【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梵网经》卷2)这一段经文 世尊开示我们所谓杀生戒意思是:凡是自己动手去杀害众生,或是教唆他人杀生,赞叹他人杀害众生手段高明,或者是看见别人在杀害众生时见作随喜,乃至诅咒他人不得好死等等,都犯杀生戒。菩萨对待一切众生应该常起慈悲心、孝顺心,以种种方便善巧来救护众生才对,却反而恣心快意去杀害众生,这样就违犯了菩萨波罗夷罪。所谓“波罗夷”就是断头罪的意思;换句话说,犯了重戒等于一个人断了头,无法再以任何佛法妙药来救治了。
《优婆塞戒经》卷3中 世尊也开示说:【既授戒已,复作是言:“优婆塞者,有六重法。善男子!优婆塞受持戒已,虽为天女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是名初重。”】这段经文意思是说:戒子对于五戒已经有少分、多分乃至满分受持以后,世尊再为弟子们开示,这优婆塞戒有六种重大的事情是不许做的。这六件事情依序是杀生、偷盗、大妄语、邪淫、说四众过、酤酒等,称为六重法;这六种状况都是很严重的,所有的佛弟子们都不许违犯。世尊接著说:“受了优婆塞戒以后,面对天女乃至下贱如蚂蚁,都不许杀害;如果受了优婆塞戒以后,亲口指示别人去杀生,或者亲自去杀,这就失去优婆塞戒的戒体了。如是失去优婆塞戒以后,尚且得不到暖法的证量,更不要说是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位的证得了。”
所谓“暖法”是四加行中的第一个果证,四加行中说暖、顶、忍、世第一法,这是从断我见的四加行来说的,不同于大乘法见道的四加行。意思是说,如果破了戒,连四加行的第一个层次都无法实证,何况能证初果乃至四果呢?因为都是在所取的六尘法中杀生,误以为众生真实而杀生,这怎能断我见呢?连所取都断不了了,能取还能断吗?当然连暖法都得不到,更何况是得到初果的见地、二果的薄地,乃至三果的离地呢?既然杀害了众生,就叫作破戒的优婆塞;破戒的优婆塞就是不清净,所以是臭优婆塞。对于修行人来说,戒德很重要,所以说戒德香。佛说有五种香可以飘散很远,譬如最好的沈香,一炉沈香烧起来,四十里外都可以闻得到,可是即使这最好的沈香,也只能顺风而飘,无法逆风而扬;但是有一种香却可以逆风而飘,叫作戒德香,因为它会借著人们的嘴巴传播出去。既然戒德香可以远扬,破了戒而被传扬开来时,当然就是臭名远扬了,所以叫作臭优婆塞;又因此人心性暴戾,所以叫作旃陀罗优婆塞;也因受戒之后不肯好好受持,就成为污垢优婆塞;更因为总是放不下五欲而犯贪,结使深重,所以也叫作结优婆塞。佛最后总结说,杀害众生就是犯了第一种重罪。
各位菩萨!从以上举证,我们对于故事中主人翁的慈悲愿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如果破了杀戒,连四加行的暖法都得不到,何况能证初果乃至四果呢?而这个往世证得须陀洹果的菩萨再来时,仍旧不忘失所受戒法,这种宁可牺牲性命也不愿意违背佛戒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效法和赞叹啊!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61集 舍己利生的净儿)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