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100集 善巧方便与菩萨戒(三)

   日期:2018-07-15     作者:成佛之道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善巧方便与菩萨戒”节目单元中,我们提出菩萨持守菩萨戒应有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不违背解脱;第二、不违背菩萨的慈悲;第三、不违背大乘第一义。我们也认为,以这三个基本原则来持守菩萨戒,就是具体地履践菩萨最初归依所发四宏誓愿。
首先,不违背解脱,就是履践烦恼无尽誓愿断;不违背菩萨的慈悲,是履践众生无边誓愿度;不违背大乘第一义,则是履践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必须具足这三个基本原则,才能圆满履践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这三个基本原则,对于菩萨修学佛菩提、行菩萨道可谓缺一不可。而且像《梵网经》、《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地持经》、《菩萨善戒经》和《瑜伽师地论》的菩萨戒,都是尽未来际受,也就是有受无舍、一受永受。纵使菩萨尚未离开隔阴之迷,去到未来世,完全忘了过去生曾经受过菩萨戒,但是至心发四宏誓愿种下的佛菩提种,及诚心受持菩萨戒所种下的戒体种子,到了未来世,一定会促使对于过去生修学全无记忆的菩萨,又再寻寻觅觅探究生命实相;也一定又会回到佛菩提菩萨道来,遇到善因缘又会再受持菩萨戒,这样生生世世,直到三大阿僧祇劫后成就佛道。
而菩萨长劫行菩萨道,面对千差万别的众生因缘,在菩萨戒持守的实际运作上,遇到三个基本原则无法兼顾的情形在所难免,因此对于这三个基本原则,就不得不作出权重取舍的抉择。这菩萨戒三个基本原则的权重顺位是:不违背大乘第一义最重要,其次是不违背菩萨的慈悲,再其次是不违背解脱。
电视机前的菩萨,您如果完整收视了我们《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前面为大家播出的《菩萨的善巧方便》和《善巧方便与菩萨戒》的单元,心中对于这里所说菩萨戒三个基本原则的轻重顺序,一定会有相当的概念。我们不妨来谈一下,菩萨的慈悲重于解脱,因为菩萨以大悲为上首,应当慈悲一切众生;至于不得解脱是自己一时不得解脱,两相权衡,当然以救护众生为先。像菩萨十重戒的第一就是杀生戒,尤其是不可杀人,杀人有性罪,受了戒的戒子更有戒罪,都是极重的罪。
在 弥勒菩萨所作《瑜伽师地论》中却这样开示:【如菩萨见恶劫贼为贪财故,欲杀多生,或复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复欲造多无间业。见是事已,发心思维:“我若断彼恶众生命,堕那落迦;如其不断,无间业成,当受大苦。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菩萨意乐思维,于彼众生,或以善心,或无记心;知此事已,为当来故,深生惭愧,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瑜伽师地论》卷41)意思就是说,为了悲愍将杀害众多众生,或杀害于三乘菩提有所实证的圣人而造下阿鼻无间地狱长劫尤重纯大苦报的恶贼。菩萨虽然因为自己无法能有诸佛、诸大菩萨自在神通,以阻止恶事发生而深感惭愧,但还是以救护众生的慈悲心,宁可先下手杀了他,自己下堕地狱受诸苦报,也不让他造下无间地狱的极重恶业。这不就说明了菩萨的慈悲救护众生,重于自己的解脱生死。在《大宝积经》中,释迦世尊就说了这么一则故事:
说过去世在 燃灯佛住世的时候,有五百个商人一同搭乘大船进入海洋,到各地去寻求珍奇异宝,带回去转卖赚钱。这时有一个恶人心性奸诈虚伪,常行恶业而毫无悔心,总是当匪寇盗贼,还懂得运用兵法劫夺他人财物,以此作为营生的事业。这个恶人就打扮成商人的模样,跟五百商人搭同一艘船,他心里这么想:“五百商人已经获得大量的珍宝,我如今应当杀了这五百商人,夺取他们的珍宝,再回到陆地去。”这样想过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杀人谋财。在船上有另外一个人,名字叫作大悲,他是这个商队的商主,是商船上引导大家前进的导师,他的心性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慈祥和蔼,对于一切人都常生起悲愍之心。
这时大悲导师在夜梦中,梦见海神来对他说:“您所带领的这船商队众人中,有一个恶人,他的相貌长得如何如何,长久以来都是当盗贼匪寇,劫夺他人的财物。这人如今生起了这样的恶心:‘想要杀害船上五百商人,夺取他们的财宝,带回到陆地上去。’如果让这个恶人遂行他的杀心,杀害五百商人,他就造作了逆罪的重大恶业。因为这五百商人都已经是于佛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不退转的菩萨摩诃萨,如果这恶人杀了五百菩萨摩诃萨,由于杀害圣人逆罪恶业因缘障碍的缘故,每一个被他杀的菩萨,从最初发菩提心一直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诸佛果位所须经历的时间,然后总和五百菩萨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在这么长久之中,这个恶人会一直下堕在地狱中受苦报。您是这船商队的导师,您可以施作方便,让这恶人不会下堕地狱,而那五百菩萨也可以保全身体和性命。”
这时大悲导师心中就思维著:“应该好好想想,如何以善巧方便的手段,让这恶人不会下堕地狱,又可以保全五百菩萨的身体性命。”他就一个人这么一直思索著,也不向其他人说起这件事。这时海上的气象需要再等待七天,才有风信利于行船,就可以回到陆地了。到了七天之后,大悲导师心中就想著:“除了把这个恶人给除掉之外,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方便善巧;只有这样,才能保全五百商人的生命身体。”他又思维著:“我如果把这件事向其他人说,这五百商人很可能会生起恶心,生起恶心之后,就会去杀害这个恶人,那他们五百人因恶心杀人,将来一定会堕落恶道受诸苦报。”思维到此,大悲导师就决定:“我如今应当自己去杀了这个恶人,我因为杀死这个恶人的缘故,虽然百千劫将下堕恶道中,受地狱等的苦报,但我力能堪忍,不要让这恶人造作了杀害五百菩萨摩诃萨的恶因缘,而受报地狱长劫极重的罪苦。”这时大悲导师就生起了为救护五百人而行方便杀害了这个恶人的怜愍心,随即以长矛刺杀那恶人,让其余五百商人安隐地返回陆地。
故事到此,释迦世尊就对弟子们说:“当时大悲导师,就是我释迦牟尼的过去身,而五百商人就是这贤劫中的五百菩萨,他们将会在这贤劫中,陆续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无上佛果。我由于当时生起大悲心,施行如此善巧方便的缘故,获得的福德果报,超越了百千劫的生死苦难。当时那个恶人被我杀了,而没有造作杀害五百圣人的逆罪,命终之后,则生到欲界天善道之中。”
世尊最后强调:【善男子!汝今当知:勿谓菩萨有如是障碍业报;而得超越百千劫生死之难,实时是菩萨方便力也。】(~《大宝积经》卷180)世尊的意思在另外一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记载,世尊说完同一则故事后的开示,说明得更为完整。经中说:【我于百千劫在轮回中,以大悲心出生善巧方便,如是种种救度众生。于汝意云何?菩萨摩诃萨虽经百千劫在轮回中,皆为以方便智救度众生,勿谓菩萨摩诃萨有业障可得。是故当知,诸佛菩萨诸所作业皆悉清净,无复少分障累可得。】(~《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4)意思是说:释迦世尊过去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百千劫在三界中轮回生死,都是像这则故事所说的一样,以大悲心出生种种善巧方便来救度众生。世尊接著强调,菩萨摩诃萨虽然经过百千劫在三界中轮回生死,都是为了要以种种方便的智慧救度众生而摄受众生,不可以说菩萨摩诃萨如是救度摄受众生,会受报得到未来世不可爱的罪业障碍。因此应当知道:诸佛菩萨由于有方便善巧智慧的缘故,种种施作身业和口业都完全清净而没有染污,当然一定是连一点点微小的障碍疵累都不会有。另外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中,也有一则故事:
说波斯匿王有一次带著随从到山林打猎,却忘了带王宫御厨的厨官一起来,结果猎得的牲畜无人烹煮,在深山中觉得饥饿想找东西吃,随从就禀告说:“国王要出宫时,没命令要带厨官一起来,这时在旷野中也找不到食物。”波斯匿王听了就命令快马回宫,然后派人命令御厨送食物来,结果回报厨官说:“刚好没有现成的食物,才正准备要烹调。”波斯匿王这时已饥渴难耐,听到这话极为震怒,不经思索就命令旁边的臣属斩杀厨官。这时波斯匿王夫人末利听闻国王命令要斩杀厨官,觉得厨官一向忠心于国王,又没有犯错,国王却因一时饥饿难耐,就下令要将他斩杀,心中就非常疼惜;于是就命她宫中的厨师备办酒肉美食,自己则沐浴涂香,以华鬘璎珞装饰自身,然后带领著表演歌舞的伎女到国王宫殿。由于末利夫人已归依 世尊,受持五戒不再饮酒,也受八关斋戒,每月有六日修清净行,波斯匿王常为此而心中不高兴,忽然今日末利夫人打扮漂亮,又带著歌舞伎女及好酒好肉,来跟国王一起娱乐,波斯匿王当然十分高兴,先前的瞋心就止息了,而不再生气了。末利夫人知道波斯匿王怒气全消,就派遣太监假传国王的命令,告诉宫外的臣属不要斩杀厨官。第二天早上波斯匿王醒来,对于昨日因一时饥火逼恼,起瞋恚心下令斩杀厨官,这时想想舍卫国中再也找不到一个能满自己心意的厨官了,因而闷闷不乐,面容憔悴。末利夫人看见了,问明波斯匿王闷闷不乐、面容憔悴的原因,这才告诉国王,她假传圣旨叫人放了厨官;然后国王再命人把厨官带来,自己亲眼看到了,这才放心而大为欢喜。
后来有一次波斯匿王聆听 世尊说法后,他就向 世尊禀白:“末利夫人持佛所授五戒和八关戒斋,每月行六斋日的清净法,可是应该尽形寿终身奉持的杀、盗、淫、妄、酒五戒,在一日中就违犯了饮酒和假传圣旨的妄语二戒,而五戒加上不著花鬘璎珞、不歌舞观听、不得坐卧高广华丽床座,或者再加上不非时食等的八斋戒,也一时之间就违犯了六戒。世尊!您如何评断这件事呢?末利夫人所犯戒罪是轻还是重呢?”世尊听完了就回答说:“末利夫人如此犯戒,是会得到大功德,而无所谓犯戒罪,因为末利夫人完全是为了救护利益众生的缘故才这样作。”世尊解释说:“夫人修善,凡有二种:一、有漏善,二、无漏善。末利夫人所犯戒者,入有漏善;不犯戒者,名无漏善。依语义者,破戒修善,名有漏善;依义语者,凡心所起善,皆无漏业。”是说从语义表面来说,末利夫人破戒修善是有漏善,可是从真实义来说,只要是依善心来作的就不是犯戒,都是无漏善。而末利夫人之所以能有如此决断的功德力,世尊强调都是因为她从年少开始就接受 世尊的教诲,受持戒法并修智慧,而且如说修行的缘故,才使得她能成就今日的智慧方便解脱。世尊告诉波斯匿王:“大王当知,末利夫人虽为女身,高才智博非同凡人,皆由少来慎身口意,一心专念修习智慧,智慧力故,名为解脱。复以智慧,解悟天下。”
前面二则故事正说明了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开示:【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诸性罪少分现行,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瑜伽师地论》卷41)就是说,安住于菩萨清净戒律的菩萨,慈悲利他而行种种善巧方便,由于这个因缘,反而于菩萨戒无所违犯,并且还生出众多功德,就是因为菩萨看待慈悲救护众生,重要于自己的解脱生死的缘故。而这些经论中,都表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就是菩萨必须具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力,才堪能如此。而这智慧当然是以大乘第一义的般若实相,及方广种智最是甚深无上,依这样的智慧力,菩萨才能真实解脱,却又能生生世世在三界中生死轮回不入涅槃,并以同等的智慧力出生无量善巧方便,开悟十方世界一切有缘众生同证菩提、同得解脱。由此也证明菩萨持守菩萨戒,不违背大乘第一义,更是重要于不违背菩萨的慈悲。
这一系列“菩萨善巧方便”单元,就为大家说明到此。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00集 善巧方便与菩萨戒(三))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