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铭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菩萨正行》,今天我们要来介绍“口四业之释疑”,同时这一集我们也将针对几个疑问来解释。
前面几集我们介绍了杀、盗、淫等身三业,接著在这一集我们将介绍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等口四业。首先介绍不妄语,不妄语的原则就是如实而说,如果说话不如实、不确定而说,都是妄语。对于所见、所闻、所觉、所知,要说给别人听以前,一定要先了解来龙去脉以后才能够说,不然就是妄语。所以对某一句话或某一件事情没有确定完全了知而先为人说明了,那也是妄语。比如说,有人以暗示的方法,使人猜疑他已经开悟了,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明讲,我们也没有清楚地问明白,只是疑心他已经开悟了,就对别人说他已经开悟了,我们的话就成为“若有疑心,异本说者”,这是妄语的轻垢罪。又比如说,以前有人这么说:“开悟的人从来都不会说他已经开悟了。”那三十分钟以后他又说:“师父我从来都没有说我有开悟。”我们听起来的意思是说:他有开悟、他宣示他已经开悟了。但是这里面有个陷阱,他的目的是要利用我们去向别人宣扬说他已经开悟了;我们不可以因为这样就对别人说:“某某大师有开悟喔!”我们只能把他的话转述,不可以用自己的意思说他有开悟,否则就成为妄语的轻垢罪。假使我们怀疑他,他说的话可能是虚妄之词,我们就要先求证于他,先问清楚:“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你已经开悟了呢?或者是方便假说示现开悟而实质上还没有开悟呢?”这样问的目的是要避免“若问、不问”的过失;如果没有先问清楚,或提问时他仍含煳不清而不明讲,我们就只能一句一句的转述而不可以用自己的见解去说,否则我们就成为“若有疑心、若见若闻,若问不问,异本说者,是名妄语”,结果我们的好意变成在帮他宣说虚妄之语。所以 佛说:【若有疑心、若无疑心,若见若闻若觉若知、若问不问,异本说者,是名妄语。】(《优婆塞戒经》卷六)
所以我们呼吁所有的大师们:有悟就说有悟,没悟就说没悟,不要假借名言方便而陷害徒弟们犯了妄语戒。我们听了他的说词以后也许没有疑心,他们的目的正是要让我们没有疑心地认为他真的开悟了,又希望可以避过大妄语的戒罪。但是如果他这么说,我们可以这样地说他:“若无疑心、若觉若知,异本说者,是名妄语。”因为他的说法与他心中所知的确实未悟,或疑心自己悟错了的意思有所不同,所以也是妄语。也就是说,他察觉自己修证的境界、所了知的开悟境界,异于 佛所说的正理,也就是说跟 佛所说的正理是不同,而对人方便示现已经开悟,这样一样都是妄语。如果是转述别人的话,后来讲出去时没有如实讲,是有所增或有所减,都是“不本见闻觉知”,也就是没有本于自己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的话来说,这也是妄语。但是这个妄语不是具足妄语,因为所说没有颠倒,只是讲一半而已,因为讲一半而成为“不本见闻觉知”,也就是说,不是本于自己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的内容而说的。乃至于把自己所证的境界为别人说明时故意保留,怕别人听了以后就都会了,也是“若言,不本见闻觉知”,这也是妄语。所以 佛说:【若言不本见闻觉知,亦是妄语,不名具足。】(《优婆塞戒经》卷六)从这里来看,平实导师绝对不是妄语者,因为我们问他一个法,他往往会告诉我们两、三个法,不但不是讲一半,而且还讲许多;所以有时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他讲出五、六种内容出来。这就是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像武术界里面,每一代都要留一招,留到后来统统都失传了;这样子,佛教还有未来吗?只是除了 佛所告诫的、不应该明说的部分,以及一般众生不适合听的部分才不演说;所以有些深妙法,因缘不到是绝对不说的。那到底是什么因缘呢?这里说的因缘有两种:第一种是听法者的程度已经容许了,而且那个场合是适合说深细的法的时候,我们就会说;另外一个因缘是有人在故意否定正法的时候,我们才会提出来说,但是也会去注意到要保护密意。因为那种深细的法为众生说了,众生听不懂;写出来了,他们也读不懂。但是,在有人故意诽谤正法的时候,那可就很好用了;所以说法应当要观机逗教,不应无所观察。这就是说:“若言,必本见闻觉知。”这样子就是如法说了。
如果是“破相”而说,没有覆藏相,就不是妄语。比如说有些附佛法外道,因为他们在法上没有办法回应正法道场的法义,所以就只能从事相上来骂,他们就说平实导师写《狂密与真密》写得很色情。但其实这正是“破相而说”,我们如果不把双身法的内涵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他们还会继续狡辩说:“我们的乐空双运不是讲那个事情啦!”那我们就将会没有辨正双身法错误的效果。实际上,这些附佛法外道的经典中,都明明白白写著双身修法,还要求密宗行者每天八个时辰,也就是十六个钟头,精进合修双身法,而且说要每天长时间合修才是不毁破金刚戒的密宗弟子。如果举出来说以后,我们不把双身法的密意都详细写出来,他们更会继续狡辩说双身法不是淫乐初喜到第四喜的淫触境界。所以当我们没有覆藏相地叙述,这样他们就无法狡辩,但是也不必写到很细,只要大家有智慧,读懂即可,这叫作破相而说,没有覆藏相而说就不是妄语。
破相,是因为佛弟子本来不应该针对淫事作详细的描述,但是有些附佛法外道的法义本来就是专注在淫乐境界上面用功修习的,我们不能只顾佛弟子的表相而遮遮掩掩地说,只有破相而说,才能把双身法的隐密谎言全部披露出来。如果不破相而写,为了顾及佛弟子的清净表相而用隐晦的方式来辨正,大家不能确实了解这些附佛法外道双身法的全部内容跟细节,那么有些附佛法外道还会继续狡辩说那才是最究竟的佛法,我们想要把这些附佛法外道的邪法逐出佛教界就不可能成功了,所以必须要破相而说,那就不可能顾及清净表相了。又譬如戒律的经典中,比如说四分律、五分律中之戒相的说明,这也是破相而说。因为要说明怎么样才叫作犯邪淫戒、犯淫戒,当然要把内容说清楚。就好像我们破斥这些附佛法外道,必须把他们的双身法内容详细显示出来,让大家很清楚知道,让他们完全无法再狡言辩解,这样才能达到救护众生的目的。
同样的道理,四分律、五分律说明邪淫时,当然也要详细说明,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律典怎么讲得那么色情?”因为破相而说时不可以有覆藏相,必须要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样人家读了戒律以后,就知道要如何受持戒律,才不会不小心去违犯。我们破除这些附佛法外道的双身法也是一样,必须无覆藏相、要破相而说,这些跟绮语完全无关,而且这是护持正法。若是有所覆藏而不完全说出来,就是有覆藏相,反而是犯了妄语的轻垢罪。所以妄语的本质,大家必须要很详细地了解:如果是破相而说,就不是妄语,也不是绮语,但前提必须是没有覆藏相,而且要清清楚楚地全部显示出来。所以 佛说:【若破相说,无覆藏相,是非妄语。】(《优婆塞戒经》卷六)
如果是异音而说,听的人不了解,这也是妄语,但不是具足妄语。比如说有人想要让人家觉得他是个开悟的圣者,但是又怕人家听得很清楚而拿来当作证据,所以他就故意异音而说。又比如说,对方不太懂台语,他就用台语跟他讲:“我开悟了,我是圣人。”对方听不懂,懵懵懂懂而猜测他讲的是什么意思。或者用一种含煳而不清晰的语调让人去猜测,但是又不容易让别人引来当作证据,这也是异音而说。所以有人常常装神弄鬼,就只是为了让人家恭敬供养他。有的人不想装神弄鬼,他就从言语上来搞怪,让徒弟们觉得他好像有开悟;徒弟们一个一个传闻出去,就有许多徒弟一个一个来礼拜了!来礼拜师父时总不能空手而来,总得要有财物送上来供养,这一样是有过失的。这类的装神弄鬼,或含煳而不清晰的语调让人去猜测,就是异音而说。这类的异音而说,也许面前的人听了,不能理解他的意思,那就没有妄语的成已之罪,所以不具足妄语。所以 佛说:【若异音说,前人不解,亦是妄语,不名具足。】(《优婆塞戒经》卷六)
如果是说颠倒语,那也是妄语。也就是说把别人说的话颠倒过来讲述,也是妄语。如果是发大声,但是故意让人听不清楚,如同有些人讲大声,但是又故意说得很含煳的话,就是不了了语,也就是故意让人家听得不太清楚,而可能会误解他的话,这也是妄语。如果是“若有所说,前人不解”,这也是妄语。比如说,本来是要他把一句话传出去,但他故意把这句话讲得不清不楚,让人家听了还是不清楚,他就回去回报说:“某甲!我有把你的话带到了。”某甲就以为他真的把话带到了,可是某乙去传话的时候是含煳不清地传话,而且是故意让某丙误会某甲的意思,这也叫作妄语,但不具足妄语,是轻垢罪。所以 佛说:【若颠倒语,若发大声,不了了语;若有所说,前人不解,亦是妄语,不名具足。】(《优婆塞戒经》卷六)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两舌跟恶口这两个口业,佛说:只要我们作了两舌跟恶口,不管是已经毁坏面前听话的人,或者没有毁坏面前听话的人,都一样是获得了作已罪。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如果是因为两舌而毁坏面前这个人的名声,得了作已罪,这讲得通啊;但是如果两舌以后,没有毁坏面前这个人的名声,竟然也是得了作已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因为:两舌有时会毁坏一方,而不毁坏另一方,所以只要使双方不能和合,这个事情已经作了,事实也成就目的了,那就是得罪了!也就是 佛开示的:“若言和合则有不可。”那么两舌之罪就成立了。恶口也是一样,“若坏前人,不坏前人”,也有差异。恶口,比如大声骂詈或小声音而说话都很尖锐、很伤人,他恶口以后就会伤害面前听话的人;但也不一定能伤害,比如说对阿罗汉、对诸地菩萨、对诸佛恶口,都伤不了祂们,祂们都会一笑置之,最多只是关心地说:“你是不是脑筋出问题了?”或者说:“你是不是今天吃错药了?”祂们不以为意就走了,所以不一定会坏前人;虽然不坏前人,但是他的恶口或两舌已经作了,所以还是得罪,只是有轻重的差别而已。所以恶口与两舌作了,不论有没有成就目的,都算得罪,作了就算成已。所以 佛说:“两舌、恶口:若坏前人、不坏前人、作已得罪。”(《优婆塞戒经》卷六)
两舌,一般人往往有时犯了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要体谅一下误犯的人;但是对于自己倒是我们要特别留意,不要误犯。因为有很多人是东家长、西家短地说惯了,不是有意要挑拨,只是顺口就讲出来,但是却具足两舌的一个效果,这是无心之过,我们大家都要提防自己出现这种无心之过。所以对自己要很小心,别误犯两舌的过失。但是对别人无妨从宽看待,不要轻易认定别人是故意两舌。至于恶口,是一般当老师、长官的人最容易犯的,有时候一件事情看得不顺眼,或者有时候对别人做的事情不满意,出口就骂:“叫你做一件事情,做了三个月都还没有做好!”只要音调大了,就变成恶口了。所以身为领导、主管、或者为人师者,假使心中有慢,都很容易犯恶口,这是我们必须要特别留意的,也千万不要去犯。
口业的最后一个是无义语。无义语,就像古人讲的风花雪月等等的事情,都是无义语,讲的是天气、赏月、种花等等事情。总而言之,无义语就是所说的内容和解脱道无关、和弘法无关、和佛菩提道无关,这些都是无义语。所以同修之间所谈的内容,应该要有其意义,不要跟解脱道、正法久住、三乘菩提无关。
《菩萨正行》“口四业的释疑”这个单元,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
谢谢大家!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99集 口四业之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