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第029集 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有何不同?(上)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乘菩提    

孙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题目是:有人问:“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以及密教的大手印有何不同?”
  这个题目我们首先要来看的是,小乘的四念处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关于四念处的法,我们也借用 佛陀在《阿含经》中所说的一段经文来说,经中这么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四念处多修习,当得四果,四种福利。云何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杂阿含经》卷24)这一段经文中 佛陀说:要于四念处多修习,会得到所谓的初果、二果、三果以及四果阿罗汉果。最主要这四念处修法,在身念处上要观身不净,如果观身不净,就是如实的见身念处;于所有的诸一切受观受是苦,就是如实的见受念处;来观察一切心都是无常,那么就能如实的见心念处;来观诸法都无我——没有真实的我,都是因缘所生,那就如实的见法念处。如实的观这身念处,就能够离开这个“净”的颠倒;如实的观受念处,能够离开“乐”的颠倒;能够如实的观心念处,能够离开“常”的颠倒;能够如实的观法念处,就能够离开“我”的颠倒。因为这样子以后,佛陀说:能得四种福利,就是能从观察四念处中,第一个首要断我见,断我见的福利就是能够离开邪见、常见、断见,而能够正确地往解脱道的路上修行;二果就能够薄贪、瞋、痴,有这样的福利;三果本身呢?就能够离开欲界的系缚,证得断五下分结;四果本身就能够真正身作证解脱于一切三界的生死的苦。这个是说要于四念处多修习。
  我们从经文上略知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说,二乘人他为了求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他们会体悟到:为什么有生死之苦呢?因为有五蕴才有生死之苦。他们就会观察——就是随著 佛陀所教来观察:这个五蕴本身指的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于色蕴上,以观身不净的方法来修行;于受蕴上,来观一切受就是苦来作一个入门;同时来观心本身是无常的,这个意识心以及这个五识心都是念念刹那生灭是无常的;以及来观一切对六尘的了知,一切对六尘上的一些造作,心的造作都是无我的;以这样的部分来远离四颠倒,最后确认说:五蕴确实是无常、有为,而且是虚妄不实的。这样子来次第,第一个要先断我见,从断我见以后得须陀洹,就犹如 佛陀所说的能够得四果,从须陀洹开始。这样子以后,能够念念中能够经常忆持著解脱道的法,第一个就是要从观察五蕴的虚妄不实开始;同时就能够正确的简择:哪一些法是他要修学的?哪一些法他是要远离的?哪一些法是要出离的?所以他就有所谓的念觉分以及择法觉分;同时能够精进的去修学,又能有精进觉分;所以,通过这样的四念处的修学、透过七觉支的修学,就能够慢慢地朝著解脱生死的次第上真实的修证。这个是二乘人修学四念处的这样的一个次第。
  但是,现在有人把“四念处观”说为是“四念处禅观”,把小乘纯修解脱道的法门当作是大乘开悟的法门,这样子是严重的误会佛法!因为小乘的四念处观,它并没有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没有能力来现观:法界实相心出生五蕴缘起性空,然后本身又不落于断灭的真实中道法。因为小乘的这个部分,完全来观察五蕴本身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没有真实我的,所以它没有能力来现观什么法是真实常住的法。能够一方面观察真实常住的法,又能够观察由这个真实常住的法所出生的法是无常、苦、空、无我的,真实常住的法也是无我的,这样才叫中道法,这个才叫作大乘的禅。所以说,如果要了解“禅”的意思,其实它是包含了止观与静虑。如果说要把小乘的四念处观说为四念处禅观呢,只能讲说它的意思有一个限度,因为它也是有所谓的止观——小乘的止观跟静虑,但是它的范围仅仅是局限在对于五蕴的虚妄不实的上面来作静虑观行;这个部分最主要是要断除什么?断除从五蕴上所生的我见,以及断除因为五蕴而有的这个三界爱的这种我执;所以这个是它们的范围。所以小乘的所谓四念处的禅观,要说的话,也只能说它是在断除我见、我执等等烦恼上面的范围;只是断除我见、我执的范围,它是不能说为是大乘的禅的。
  那么大乘的禅,它指的是什么呢?我们首先要知道说,大乘的禅与小乘纯修解脱道的这种四念处观,它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我们先了解差异以后,等一下再来说大乘的禅是怎么修的。大乘法的禅,主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也就是要能实证出生五蕴十八界的法是哪一个?也就是要开悟,要亲证自己的自性法身——第八识阿赖耶识,祂是真实存在的。同时自己要能够从这个实证来验证几项法义。前面的小乘所修的四念处,它在验证什么?小乘所修的四念处观,它在验证说:五蕴中没有一法是真实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没有一法是真实的,都是生灭法、都是有为法,这是小乘修四念处观所验证的。但是大乘的禅,开悟以后要验证的内容是什么呢?是与小乘修四念处观所验证的是不一样的。首要要能够证明说,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出生五蕴的入胎识,这是大乘的禅开悟以后要验证的;同时要能够验证第八识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具足八不中道的般若实相心;也就是找到第八识以后,要能够自己验证祂是否是这些内容。而且要能够证明说,第八识就是:小乘依止四念处观而断除我见、我执证得阿罗汉果,舍报以后五蕴不再出生的涅槃本际;这个涅槃本际在菩萨证得这个如来藏以后,祂就存在了。假如说没有这个第八识——入胎识,没有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那么小乘法当它灭除五蕴十八界再出生的因以后,那么就会变成断灭法;这个也是大乘菩萨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以后也要证明——为二乘人证明说,他们所证的涅槃本际就是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
  同时要能够证明,第八识就是未来三大阿僧祇劫修学菩萨道圆满以后,成就佛道所依的真如心;也就是要能够证明,因地这个心以及果地觉是同一个,现在所证的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叫如来藏,就是未来三大阿僧祇劫以后成佛同样一个不作主的,祂的名称叫“如来藏”;祂的法性,跟六识本身在六尘中见闻觉知完全不一样的,同时与第七识的处处作主的行相也不一样的;所以,因为具足了正知正见,断我见以后来参究第八识如来藏在哪里?这个参究的过程,就称为大乘的参禅。大乘的参禅呢,在还没找到以前,我们就说:他是在参禅。找到了以后呢,他能够现观如来藏了,他找到如来藏了能够现前观察说:如来藏与五蕴的关系,就好像 佛陀在《阿含经》中所开示的,什么意思呢?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密意。也就是,找到如来藏以后的菩萨,他的禅观在观察什么呢?他能观察说:如来藏出生了五蕴,五蕴是无常的、是生灭的,五蕴虽然心,要能够证明这一点。同时要能够证明,菩萨修道所证的道种智所依止的内容,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含藏能出生五阴十八界一切法的种子功能。这个部分呢,开悟的菩萨实证了以后也要能够证明。同时要能够证明,六道一切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不是修行转变以后才有;不是像有的人错误的认知说,要从意识心在某个状态下转变了以后,才变成空性心。同时要能够证明,一切众生都圆满具足了八个识;不是方便施设说是由意识的细心施设第七识,由意识的极细心来施设这个第八识;祂是真实存在,祂有真实的功德法的,有真实的清净自性的。这个是指说大乘的禅它实证了以后要能够证明。
  那么所证明的这些内容,与小乘四念处观察以后所证明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大乘的禅所现观的内容,小乘的四念处观都没有触及到,他们所观察的内容都是五蕴虚妄不实,以及对治贪瞋痴烦恼等等;他们的这些内容,仅是修学大乘法的菩萨在开悟之前以及开悟之后,他所修学六度万行的内容其中之一部分而已。大乘的禅它是可以含摄小乘的四念处解脱道法的,而小乘的四念处观解脱道法它没有办法包含大乘的禅法。因为小乘的四念处观它的标的,是在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以及五蕴的缘起性空,他们能够安住于这样的一个对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的观察,最主要是接受 佛陀的教导说:有一个涅槃本际,这个涅槃本际是真实、是如如、祂是清净、祂是解脱、祂是清凉。这样的法,他们安住说,当他们把五阴十八界的法出生的因都灭了以后,将来不再出生并不是断灭,所以他们并没有去实证这一个如、这个真实、这个清凉是哪一个法?这个如、这个真实、这个清凉、这个本际的法,就是大乘的菩萨实证了如来藏,也就是所谓大乘的禅。所以说这个如、真实、清凉、本际的法,就是能够出生他们的五阴十八界的法这个道理,小乘是不晓得的。所以我们从前面简单的说,佛祂是有阿罗汉的证量,而阿罗汉并不知道菩萨实证涅槃本际——第八识的智慧境界的;当然,阿罗汉更没有办法知道 佛陀的佛地智慧与境界了,因为阿罗汉不是佛。
  所以,我们从前面的比较我们就知道说,大乘的禅,具体的说就是说:当菩萨他要来参究、要来寻觅有一个能出生五阴十八界的心,这个实相心祂是属于涅槃本际;那么祂的法相呢?祂是离见闻觉知的、祂是说是如来藏所生,可是五蕴却不是如来藏;如来藏出生了五蕴以后,又没有跟五蕴离开,又跟五蕴在一起和合运行;这个五蕴法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如来藏,五蕴种种功能又都来自于由如来藏所出生。所以说五蕴法,不能说它不是如来藏——也就是说它不异于如来藏。第一个说,五蕴本身不是如来藏;第二个说,你不能说五蕴是异于如来藏,因为它并不是两个分开的法;这个是所谓的实证如来藏以后,菩萨的禅观的内容。第三个说“不相在”的意思就是说,如来藏出生了五蕴以后,五蕴它是无时无刻在见闻觉知中的,从来没有离开过见闻觉知,可是如来藏与五蕴同在,祂却是离见闻觉知的;同时五蕴无常生灭、念念不断,最后终归坏灭,当五蕴坏灭的时候,却不会影响到如来藏金刚不坏的体性,不会改变祂的不生不灭法性,如来藏永远是不生不灭。所以说,找到如来藏的菩萨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与五蕴本身的关系是“非我、不异我、 不相在”的,这个叫作大乘的禅观,也就是这属于是实证了以后现前观察的内容。
  那么我们可以讲说,大乘的禅观绝对是以如来藏为中心来说的,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与五蕴不即不离的运行不断中,如来藏时时刻刻祂都在显示著祂的真如人无我、法无我性的;这种真如人无我、法无我性,也只有实证的菩萨能够从他的智慧——所获得的般若智慧中来现前观察,这些是大乘菩萨开悟以后,能够成功的转依如来藏的大乘禅观。为什么说要成功的转依如来藏以后,才能有所谓的大乘禅观呢?因为假如说:找到如来藏的菩萨他没有办法成功的转依如来藏,而却时时刻刻都还是回到他的五蕴自我上面,他虽然找到如来藏,可是没有办法成功转依的情况之下,他的每一个时候所思、所想以及所筹划、所计著的都是为自我著想,如何去得到自我的名闻利养,所造作一切当然就是与五蕴相应的烦恼相应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没有办法来观察说,他找到了如来藏,他的人无我、法无我到底是哪一些怎么样的一个法性?他没有办法现前观察,没有办法现前观察当然就表示他没有办法转依,这种情况之下,他当然没有所谓大乘禅观这些智慧的出现。所以只是知道密意而没有办法转依的,事实上不能称为开悟。所以说要能够有大乘禅观的,是开悟以后能真正转依如来藏的人无我这种真如法性的,才有办法有这些大乘禅观的智慧出现。
  倘若说犹如二乘的所谓四念处观的,只有在五蕴缘起性空上观察,只有在说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上观察,但是没有办法触及到说,什么是能够出生五蕴十八界的真实法?就不能称为大乘禅观,仅能称为说:这是小乘解脱道断我见、降伏我执的观行。因为观行本身,小乘法也是要用意识心来观行,那大乘禅观呢?菩萨也是要用意识心来观行。所以前面所说的小乘的四念处观以及大乘的禅观,虽然都是以意识心来观行,但是标的不同;也就是说,当小乘的四念处禅观,所观的都是虚妄的意识心所相应的一切法,以及这些五蕴的内容——色受想行识的这些无常生灭有为的法,所以他是以虚妄的、不实的意识心来观察虚妄不实的五蕴法;那么大乘的禅观呢?虽然说,也是以虚妄不实的意识心来作观察,可是他所观察的标的心是他所亲自找到——实证的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如来藏,所观察的心不是自己意识心自己,也不是自己意识心所相应的其它境界法。所以对于所谓的小乘的四念处以及大乘的禅,这个部分我们就以上面这个意义来为大家解释。
  对于说密宗的大手印,它有另外一些法的内容。那么我们现在呢还是要跟大家强调这个部分,就是这三种法都强调说:它是有开悟的,所开悟的都是自性心。我们要知道说 在佛世的时候,小乘的四念处观它是没有强调它开悟的;也就是说它所谓的开悟,是悟得解脱道的五蕴它是虚妄法这种开悟,这种开悟不是属于大乘的开悟。所以我们要知道说,在佛陀时代所教导的三乘法它是讲得很清楚的,也就是说四念处观本身所能得到的是须陀洹果,乃至到最后四果的阿罗汉果;这四果纯粹是在解脱道上的修道次第的,它并没有涉及到说:知道说法界实相心内容是如何?真如法性怎么从真实心上面去把祂观察出来——现前观察出来,完全没有说出这些法要。对于大乘菩萨所开悟的部分,却有说明这个心本身的“心相”是如何?在《般若经》中说得非常清楚,同时在方广唯识里面也把这个心的“识相”说得非常清楚,这个就是大乘菩萨的开悟。
  大乘菩萨开悟的标的心,就是这个实相心如来藏;小乘的四念处开悟的标的,是指这个五蕴的虚妄不实,而要认知自己这个能观察意识心的自我祂不是真实的,祂是因缘所生法、祂是生死法。所以这个就是主要差异的内容。那么我们今天就在这里为大家解说这两个法。至于密宗的大手印,我们留到下一集为大家解说。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29集 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有何不同?(上))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