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第090集 持戒以远离后世恶缘

   日期:2018-07-12     作者:成佛之道    

叶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我们前面跟大家谈的这个八法,就是八法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接下来继续跟大家看〈自他庄严品〉的其余的部分,我们继续往下看,请大家同时参阅《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247页的地方,底下我就开始念经文:“善男子!在家人之人设于一世,受持如是优婆塞戒,虽复后生无三宝处,终不造作诸恶因缘;所以者何?二因缘故:一者智慧、二不放逸。善男子!于后恶处不作恶事,有四因缘:一者了知烦恼过故、二者不随诸烦恼故、三者能忍诸恶苦故、四者不生恐怖心故;菩萨具足如是四法,不为诸苦一切烦恼之所倾动。”这一段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在家之人假如说受持优婆塞戒的话,那么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功德跟果报呢?我们说 佛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告诉我们:如果受持优婆塞戒之后,哪怕你后生,生在没有三宝的地方,你也不会因为没有三宝在就去造作诸恶因缘。为什么呢?这有两个因缘在:一个是因为智慧,一个是不放逸。智慧怎么说呢?智慧当然就是我们对于这些造作恶因缘会导致的后果这些东西呢,有一个了解,有一番的了解叫智慧。不放逸这个意思呢,当然就是精进的去习这个戒法。问题是说,我们说一般讲的就是优婆塞戒都是一世受的,也就是说你受完这一世之后,下一世再来的时候,你得要重新再受优婆塞戒。所以一般大家都会认为说,优婆塞戒的功德就是一世而已,那过了这一世,下一世你要有这个优婆塞戒的功德的话,得要重新受戒。但是我们如果从理上来讲的话,其实这样子的想法的话,是有一些商榷的余地的,等一下我们马上就来分晓。
  我们先看看,为什么生在无三宝处不会造作诸因缘呢?其实它的原因是讲在下一段,佛在下一段讲说:“于后恶处不作恶事,有四个因缘。”一个是“了知烦恼的祸患”,也就是说世间一般的人之所以会顺著你的这个惯性。我们说的惯性不只是习惯而已,说是惯性乃至于包含说我们的贪瞋的这些习气。一般人之所以会顺著这些习气,会造作了许多的恶事,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不知道造作了这个恶事之后,后世会得到多么大的遮障跟多么大的痛苦。针对这一点,我们就顺便要跟大家讲,我们说不管是优婆塞戒或者将来大家有心要持菩萨戒的时候,那大家都会发现戒的这件事情的话,持戒有它的功德在,那么违犯了戒律呢?既然持戒有它的功德在的话,违犯戒律也必然会有它相应的罪要受的,这才是法界符合法界的道理嘛!可是往往有一些人,往往都会觉得说,我本来没有受戒的话,我不需要知道这么多的这些事情,所以我应该可以活得很自在;现在我受了戒之后,反而东一个戒罪、西一个戒罪的,那我是不是受戒的时候,反而处处是障碍?那我还不如不受戒,不是吗?所以如果您的周遭有这样的亲友存有这样的想法的话,您现在就可以把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这个心得来转告给他。
  我们说,没有错!当我们受戒的时候,由于有戒律的限制,所以我们必须要更加的小心谨慎,不要去违犯这个戒律,特别是不要故意去违犯这个戒律。那一旦违犯了,当然会有相应的戒罪我们必须要承受的。可是虽然说我们因为受戒的关系,而多了戒罪必须要承受,可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戒罪,一种的方式,就是透过忏悔的方式可以灭除;另外一个,假如犯的这个戒罪过于重大了,实在重大到不是现在你忏悔能够解除的话,当然你就得要想办法日日要在 佛前至心忏悔,甚至在二六时中发露忏悔,一直忏悔到见好相为止,才有办法灭了这个戒罪;否则的话,您还是要担负戒罪的因果。那可是我们说,即便你是犯了戒罪,然后这个罪,你到未来世还要去受的这个状况,我们说这个要受的这些因果的这个罪业,比起我们没有受戒,我们只是顺著三界众生的贪瞋痴的这些习性,去犯下了许多罪行,以至于后世要受到许多的果报这个状况,我们把这个两种状况,所要受到的罪来比较比较一番,我们马上可以发现:戒罪是多出来的罪没有错,可是因为有这个多出来,我们受了这个戒之后不小心违犯了,有了这个戒罪,我们受了这个罪之后,却因此而免掉了后世我们反复的轮回,在轮回的过程中,因为不持戒所会犯下来的许许多多的罪行。换句话说,我们即使违犯了戒条因此而受到戒罪,这个戒罪比起我们依著贪瞋痴的习性,所犯下的各式各样在后世难以思量的这些果报罪行,来比较起来的话,那戒罪所要受到的痛苦,是远远远远小于我们三世轮回会受到的果报的痛苦的。所以只要您把这个里面细细想清楚了,您就会发现其实受戒不是一个限制,受戒其实是 佛帮我们施设的善巧方便。佛知道我们的心性就是如此,所以 佛施设的这些戒条,告诉你:这些戒条你不要轻易违背!你如果轻易违背的话,那就要有所惩罚,有所相应的惩罚了。但这其实是佛的善巧方便,因为 祂告诉了我们之后,我们就会心生警惕啊!然后因为我们心生警惕了,所以免除了以后在三界轮回所要受的许许多多重大的果报。
  所以您看看:佛制定这个戒律,是不是处心积虑在帮我们百般设想呢?设下这些方便,让我们不要再犯下更多的罪行。所以戒律有一个另外的名称,叫作波罗提木叉,意思就是别别解脱的意思。把它放在个别的戒律上来讲,每一条的戒律,如果我们能够持哪一条戒律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针对这一条戒律,得到了相应方面的解脱。我们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持了这条戒律的话,我们就不会犯下跟这个戒律相关的、跟众生难解的这些遮障以及痛苦的因缘,所以戒律它的名称叫作别别解脱,它的意思正是在此。
  所以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个经文就是说,哪怕生于恶处而不作恶事,有四个因缘:一个是了知烦恼的过患,一个是不随诸烦恼,第三个是能忍诸苦故,第四个是不生恐怖心。正因为有这四个法,哪怕是受生到没有三宝的地方,甚至是其它更差的环境里面,也不会轻易的作恶事,也不会轻易开启恶的因缘。这个当然跟我们前面讲的,一般人认为优婆塞戒是一世受的,所以如果要得到优婆塞戒的功德的话,得要重复受戒。可是如果你受生的地方没有三宝的时候,你又怎么去知道要受这个优婆塞戒呢?所以按照这个理路的话,好像优婆塞戒再怎么有用、再怎么有功德,也不过只有这一世而已。但是这一个理路是一般大众的想法,那也的确是我们在受戒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去受、去讲授不为过。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去看这里面的道理的话,我们回过头来跟大家说,所有我们说世出世间法,全部都含摄在如来藏里面。如来藏有一个特性,就是祂会帮助我们收集我们在这一世所作过的这些业行的种子。所以各位想想看说,如果我们在这一世持优婆塞戒,如果我们很认真很认真的持,如果很认真的持这优婆塞戒的话,很显然的,我们必须要了解为什么要持这个优婆塞戒?为什么优婆塞戒对于解脱烦恼有这么大的功效?那就是我们会非常的确定、积极的去了知烦恼的过患,并且会知道要如何藉由优婆塞戒的帮助,来去远离诸烦恼。并且透过《优婆塞戒经》的受持,我们从里面也可以知道说,一个发心的菩萨在行菩萨道,应该要怎么去作。换句话说,我们如果期望我们将来有一天,要成为菩萨摩诃萨的话,那么这条路应该要怎么走?正因为我们了解了这些道理之后,所以我们就知道说,我们如果按照这样的作为的话,将来必定能成为菩萨摩诃萨。正因为这样子,所以我们才能够忍诸般的恶苦,我们对于未来的菩萨道,也不会生起恐怖的心。
  这个四项的因缘,都是因为我们在这一世努力了解、努力受持优婆塞戒之后,所必然有的熏习,而这些熏习全部都是熏习到我们的如来藏里面去了。那依照如来藏的道理来说,佛所开示的道理来说,当我们在未来世受生以后,哪怕这个受生的地方没有三宝,甚至是一个恶处,但是由于我们在这一世是这么认真的持守优婆塞戒,熏习的种子非常的深层的话,那么即使未来没有能够重受优婆塞戒,但是当我们在待人接物处事的过程当中,过去世精勤修习、认真受持优婆塞戒的这些种子,会一一的在日常生活中现行。当它现行的时候,您就很自然的,许多时候您就很自然的会回避掉恶的因缘。比方说当您持戒有持到内心里面去了,那这个时候这种熏习的结果,直接的结果就是您在面对许多恶因缘的时候,哪怕是由于世间教导的不当,让你要作某些恶事的时候,这个时候您就会很自然感受到心里面有一股制止的力量,您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但是就是会有一股制止的力量,告诉你说:别这样作。这个就是我们说,戒的熏习所产生的力量,这个熏习如果您掌握了如来藏的特性的话,这个熏习是再自然也不过的。所以我们说从受戒,鼓励大家受戒的立场来说,我们可以说优婆塞戒是一世受的,你受完这一世,下一世还必须要重受,就如同声闻戒的受,也是一世受一样。菩萨戒当然就只有受了之后一受永受。为什么我们讲菩萨戒是一受就永受呢?那就是因为菩萨戒是紧紧扣著如来藏来说的,既然紧紧扣著如来藏来说的话,那么我们说过去、现在跟未来,所有的相应的种子的熏习,全部都储存在如来藏里面去,所以从如来藏的眼光来看,哪有什么过去、现在跟未来呢?所以菩萨戒当然就是一受永受了。至于说优婆塞戒跟其它的 佛所开示的这个道理来讲的话,我们刚才说从受戒的立场来看,的确它这样说一世受的话,是说的过去,并不为过。可是我们如果从如来藏,如来藏的道理来讲,只要我们认真熏习,并且深深的把优婆塞戒熏习在我们的心里面去,那么后世它一样会有功德受用的。也就是从如来藏的立场,没有哪一件事情是没有它的后续效应的,所以我们才会讲说功不唐捐,哪怕是一世受的优婆塞戒,仍然是功不唐捐。这个也就是 佛在这一段里面跟我们所说的道理。
  佛接下来当然有继续讲,接下来的经文,佛说:“善男子!不动菩萨有五因缘:一者乐修善法、二者分别善恶、三者亲近正法、四者怜愍众生、五者常识宿命。”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首先会看到一个比较特别的名词,叫作不动菩萨。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里面,有很明白的告诉我们,能够确实称为不动菩萨的,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才够格称作不动菩萨;八地以下的乃至于说我们仰之弥高、望之弥坚的初地菩萨,都还不能叫作不动菩萨。当然要成就这样不动菩萨,有五个因缘:第一个当然就是说,他必须要生生世世乐修善法。
  第二个是说,他不仅是乐修善法,并且要分别善恶,特别是在菩萨道里面,讲究的一定都是替众生分别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在世间人的角度来看,当然善法就是给人家,比方说布施给人财物;恶法就是抢夺别人的东西等等这类型的。但是这个善跟恶,如果我们放在菩萨道来讲的时候,善跟恶的范围就会更加的广大。因为凡是会误导众生的全部都叫作恶法,凡是有益于众生法身慧命的那都是善法。所以善恶的这个分际,要看我们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仅仅从世间法来看的话,这个善恶的判断的标准,大概就是以国家的律法来看;可是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的,用更长远的众生的法身慧命来看的时候,这个善恶就必须要界定成说,到底对这一位众生以后的学法,特别是学了这个菩萨的大法,到底是不是能够正确顺利的修行,以这个东西当作善恶的界定。当然我们说,要一路修到八地菩萨的话,你肯定是要在菩萨道的过程中,要累积了非常非常多的度众的资粮,所以八地菩萨在就这个八地之位之前,一定已经在许许多多无量世里面,都为众生宣说正法,乃至于说基于悲心,不得不出来破邪显正。那当然就是说,这里面由于是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著想,所以即便他是破邪显正,说出来哪些法不对,当然那个部分都还是正语的,而且是绝对绝对的正语。
  第三个条件是要亲近正法,从初地入地以后一路修的话,当然就是仍然要亲近正法。因为亲近正法,我们说菩萨摩诃萨,仍然是要学如何要受持,要听受教导。所以一路还是要跟著 佛、跟著这些上地、上位的菩萨摩诃萨继续的修习,继续的学习正法。
  第四个是要怜愍众生,怜愍众生这个除了我们刚才讲的说要善为众生分别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的话,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实际上菩萨从三地满心之后,就可以到百佛世界了。那像这样的状况之下,老实说娑婆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弘法的因缘,可能不是永远都是这么具足的,有些时候弘法的因缘会非常非常的差。如果我们看看我们过去上百年来的历史的话,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在这个大的整个的中华地区,我们会发现到说弘法的因缘,未必在过去的一百、两百年前,弘法的因缘其实不见得这么好。因为当时有许多的,许多的这个权贵甚至帝王,借著政治的势力,世间的这个权势,来箝制正法的发展。甚至那个时候的众生,也未必每一个人都有精进的心要来学习正法。想想看:如果说所面对的环境,是一个众生都耽于五欲,可以说是物欲横流的一个世间的话,那么一个菩萨摩诃萨要到这样子的环境来弘法的时候,肯定非常的艰难。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欢听道理,都只愿意享乐;而且即便你为了众生的缘故,把正确的道理讲出来,还有许多人批评你在造口业,批评你说别人的不是,批评你自以为是。所以菩萨摩诃萨说实在的,在面对不同的弘法环境的时候,真的得要有心里得要先打个底,才会有勇气继续生生世世的就来这个世间。哪怕这个世间即使险恶到说,像最后法要灭尽的时候那样险恶的环境,都还有像月光菩萨这样子一个伟大发心的菩萨,愿意来我们的世间帮我们住持最后佛法的五十二年。那请问大家:“菩萨摩诃萨会有这样的心量,难道不是出于对众生的悲心吗?”所以我们其实,大家在看《优婆塞戒经》的时候,应该会注意到《优婆塞戒经》里面其中一样特色,也就是非常强调悲心。正是因为对众生的悲心,所以菩萨摩诃萨才会生生世世甘愿再来,再怎么险恶、再怎么苦,还是愿意来跟众生在一起。
  最后一个条件就是常识宿命,当然就是说一般常识宿命,通常是要等到悟后,心清净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看见自己往世如何弘法的状况。这个时候就会在现行的观行上面,就算是又往前进了一步。这个是说,要成就八地的菩萨有这个五个因缘。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五个因缘来勉励自己,那当然我们自己现在离八地菩萨还远的很。不过即便是小小的菩萨,我们一步一脚印,将来我们也会是八地菩萨,不是吗?所以用这个方式,用这个五个因缘,我们也可以来勉励自己,我们应该要乐修善法,应该要分别善恶,应该要亲近正法,应该要怜愍众生,应该勉励自己:过去也都是这样过来,未来我也必定这样弘法。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下次再见!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90集 持戒以远离后世恶缘)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