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第124集 菩萨以悲心摄持净戒

   日期:2018-07-12     作者:成佛之道    

何正珍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要和大家略谈的题目是“菩萨以悲心摄持净戒”。“悲”是拔苦,菩萨的心常常要想著如何拔除众生的苦难?譬如我们看见众生在世间,忙忙碌碌地浪生浪死实在可怜,就想著:如何让他不会继续在三界当中这样流转生死?就会想著:如何让他能够脱离三界生死的苦海?就会想著:如何让他不要在这些虚妄的妄想分别当中,去起各种的喜怒哀乐?也因此,菩萨以悲心这样看著众生,当看见众生修学佛法的时候,都被外道误导了,这时候更会想著:如何让他们能够离开外道见,能够回归正法的修学?这也是菩萨的悲心。也因此,就菩萨而言,他的心常常放在拔众生苦的悲心上,当众生一直迷惑于世间五欲六尘而起种种悲欢苦恼的时候,当众生被外道邪见误导,用了一生的时间去修学,结果反而一无所获乃至造下了恶业,菩萨的心就会在这个地方想著:我如何能够让他离开这些苦恼忧患?当菩萨的心都是依著悲心在想的时候,他自然能够清净,他自然能够不犯戒。
  一个菩萨他要能够让众生离苦得乐的时候,他自己也要能够拿出无畏的力量出来,所以当众生遇到恐怖的事情时,遇到害怕的事情时,遇到无所适从的事情时,他就会想办法赶快去帮助他,他会让众生感觉到他是可以依怙的,众生可以依怙著他,而不再落入这些痛苦的烦恼当中。也因此菩萨看到有人身在危境,心怀恐怖的时候,会起心去救护他,这就是清净戒行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此菩萨他在清净戒行的时候,他的心都住在众生的身上。
  那么除了我们刚刚所讲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众生的心是在世俗上无法脱离,众生的心是在外道邪见当中无法脱离,菩萨会以悲心去救护他们;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菩萨看到恶的众生,能够产生怜愍的心而不会用责备他这样的心思来去看待他。也就是说菩萨以怜愍心去接纳造作恶业的众生,当这个众生造作恶业的时候,他不是以责备的心,不是以诅咒的心来去看待他,而是以佛法来教化他。所以我们看到 世尊在面对造恶的弟子的时候,世尊祂所看到的不是这个弟子的恶事,而是看到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所以我们常看到阿含经典当中,当有一个弟子造了恶事的时候,世尊就会先跟他说:“这件事情是不对的,这些事情会造下不好的恶果,这个恶果以后的承受,那是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同时 世尊也会告诉弟子们说,今天这个弟子,为什么会有这个因缘造下这件恶事。所以就会把前因后果都跟弟子交代清楚,而不是用指责的方式。
  在经典当中有提到善星比丘,就有人问 世尊说:“这一个善星比丘,他对您说的佛法完全都不信任,这一个善星比丘他也没有办法好好地依止您的教示来修学,你为什么还要把他留在身边?你为什么不把他驱离僧团呢?”世尊就说:“这一个善星比丘,他多世以来都是这个样子,但是我如果不摄受他的话,我如果不把他留在身边的话,这样他在外面会影响更多的人,他影响了更多的人,他的恶业就更加无法修除。虽然我知道这一世、下一世乃到下下世,对于这一个善星比丘,要去度化他都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不会舍弃他,我还是会一世又一世设法地去摄受他。”所以 世尊说祂摄受善星比丘,已经不是只有这一世的事情了。世尊的开示就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佛法,祂在以悲心来对待众生的时候,祂不是只看到这一个人,祂甚至会看到因为受这个人的影响,有多少人可能会遭受到苦果的恶报。所以菩萨在悲心摄受众生的时候,他会以因缘来看待,而不是在世间上、事相上面对这个众生去起恶口的责备心。菩萨他的心就是想著要如何引导众生远离恶法?能够让众生在因地就种下善根,以后他就能够不再受到恶业的轮回果报。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能够学习 世尊这样的智慧,我们就不会有破戒的过失,我们不会产生恶口,我们只有想著怎么样用智慧来去面对这一个造作恶业的人,也因此我们的戒行当然也就能够清净。
  因为菩萨要为众生拔苦起悲心的心念,而众生在菩萨告诉他,他目前所受的是什么样的情形的时候,许多的众生其实他并不一定能够接受。我们也曾经遇到有人这样说,我们跟他讲佛法的妙理的时候,他会说;各人生死各人了,我下地狱是我的事,不关你的事。也因此遇到这样的众生的时候,菩萨他会起一个悲愍的心,他知道这个众生现在是被无明所覆藏,但是不会因为众生这样嫌弃的心,菩萨就要舍弃他;菩萨心反而会更把这一个众生放在心里,等到另外一个因缘时节的时候,设法来帮助他。同样,菩萨在面对众生恶劣的行为的时候,他也不会因此而退失菩提道。一般人如果遇到这样的逆境,碰到恶劣的众生,他就会想说:“这个娑婆世界实在太苦了,这里的众生真是太难度了,我还是往生极乐世界去好了,我可以到极乐世界去利乐众生。”但是如果你有读过净土的经典,你就可以知道去到那边,你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利乐众生。因为那里还在莲苞里的众生,他如果习气性障没有修除好,他如果佛法的修证的基础没有打好,他是不可能出莲苞的;你所能够遇到的都是修证非常好的菩萨,他们哪里会需要你去利益他们呢?你到极乐世界,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去修学佛法、去修集佛法的功德。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还要感谢这五浊恶世的众生,因为五浊恶世有那么多的众生,所以我们才有那么多的逆境来修除我们的习气性障,我们才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利乐他们,成就大福德,才能够迅速的成佛。所以事实上,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来为众生受大苦恼,那这也是自找的。所以就是因为这样,就不必自怨自艾了,早已经就准备要接受五浊恶世众生的辱骂、五浊恶世众生的忘恩负义。当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菩萨的心是清凉的,菩萨心不是热恼的,因为他可以接受一切众生的各种行为。也因此当一个菩萨他以悲心这样子利乐众生的时候,为众生拔苦的时候,当人家骂他,他听到的不是人家骂辱他的声音,而是:人家为什么骂辱他?人家现在是受到什么样的苦恼?而且骂辱了以后,他是有什么样的后果?所以菩萨看到众生因为谤佛、谤法、谤僧这样的一个恶因的时候,他的心是难过的,他只有想著:怎么样能够帮助这一个人,不会再堕在这样的无明当中,造这样的恶业?那还会有心情跟他计较他骂人的这样的作为吗?这就是菩萨悲心起行的心行,他知道作恶的后果,也更为那些谤佛、谤法、谤僧的众生焦急。心里只想著:“我要如何继续坚持地作下去,才能够灭掉他们诽谤大乘佛法的恶业?我要如何积极地作下去,才不会让他们因为错误的修学而堕入三途苦的这样的恶业?”这就是菩萨的大悲心,他愿意接受众生的无明,他也能够体会众生现在因为无明所系,无法出离所造作的身口意行。所以如果一个菩萨能够时时住在悲心当中,他当然戒行就会清净,他不会造下恶口、不会造下恶业、不会跟众生计较。菩萨他在帮助众生的时候,他不但是不会跟众生计较,而且他不会顾虑到自己的辛苦与忧恼,他会抛开自己的安乐,全心营办救护众生的事业。当然一个初学菩萨,他的愿力可能没有办法那么深,他不可能说全心全意都在依著救护众生的这样的心行来作事;但是因为随著真善知识的修学,受著真善知识的感召,渐渐他也能够熏习出这样的心行。所以一个菩萨如果能够悲心流露的时候,不但是自己利乐众生这样的志业能够成就,跟在他身边的人也能够受到他的感召,也能够熏习到他悲心流露的这样的智慧,跟著他的人戒行也就能够渐渐地清净了。
  有关于悲心的起行,菩萨还会有一个心行,也就是说,不论是从早做到晚,不论是每天每天地在为众生做的时候,他都不会有退心,他都不会想要休息,也都不会后悔。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个菩萨他在受学佛法的时候,就已经发了四宏誓愿,所以自己对自己的愿要能够贯彻始终;既然已经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也发了“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自己的发心,那么自己就要为自己的发心来负责,所以从发心到成佛都贯彻到底,在这个中间都不会起退心。也因此,菩萨他发了这样的一个愿,他用这样的悲心救护众生的时候,他不会过一段时间就想:“哎呀!我好累喔!为了众生付出那么多,我应该要休息一下,我过个一两个月再说吧!我过个两三年再说吧!”菩萨不会这样,为什么说菩萨不会这样?除了我们刚刚所说的愿力以外,也是因为菩萨他知道这个五蕴色身,它是一个耗用递减的法,这个五蕴色身会随著一天又一天的使用,渐渐地消耗掉。所以他会珍惜著这一世自己所拥有的五蕴众生,他也会珍惜著这一世自己所面对的这些众生,因为下一世还会不会遇到,他就不知道了。所以对于这一个五蕴身能够堪用的珍惜,对于与众生缘分珍惜。菩萨他就不会想著:“我要休息一阵子,过一阵子再来度众生。”因为他知道休息的这段时间,不论是自己的五蕴身,它还是继续在耗减下去,而跟众生的缘,很可能因为这段时间的断层,再续缘可能又要花很多的时间。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菩萨他在为众生日夜付出的时候,他不会想著说:“啊!我先休息,我不要做了,我累了!我过一阵子再做。”依著他的愿力,依著他对法的认知,他的心中不会后悔。也因为不会后悔,他就不会为了要推掉事情而犯妄语戒,来犯投机取巧的戒律,那么他的戒行当然也能够清净了。
  菩萨他无怨无悔的精神来教化众生的时候,有些众生是真的非常刚强难化的。但是菩萨在面对刚强难化的众生的时候,他心里会看到的法,一个是自身的法,一个是对方的法。所谓自身的法、所谓对方的法:自身的法,就是我们在面对一个刚强难化的众生时,我们来观照自己的身口意行的变化,我是不是还安住在佛法的正理当中?我是不是能够依著正念思惟来现出我的身口意行?这是对自己的观察。菩萨在看到众生刚强难化的时候,我们在看他的时候,我们会想著;他是为什么会这么样的刚强难化?他为什么会那么难以沟通?是什么样的一个因缘?所以在这一个整个过程当中,菩萨他只有智慧不断地呈现出来,而不会在这个当中去陷入忧恼之中。所谓陷入忧恼之中就是,如果没有办法用法的思惟来面对逆境的时候,就会落在情绪的思惟当中,落在情绪的思惟当中,就会起忧恼;菩萨能够依于正念而起自己的身口意行,就不会落在虚妄分别的忧恼当中。同时菩萨为了让众生能够离开身苦、能够离开心苦、能够离开恶见、能够离开妄想,菩萨在面对众生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身、命、心是不吝惜的,只想著我怎么样能够运用我的身、运用我的命、运用我的心来度众生?因为众生如果在身上起忧恼、在心上起忧恼、在修学佛法的内涵当中起忧恼,他会知道这个众生,他是为三毒所苦,他是被贪瞋痴所系缚的众生。所以菩萨在这个时候,他不会把心放在自己的身、命、心当中,他只会拿出舍命的精神来帮助众生修学善法。
  在这一个内涵当中,有一位阿罗汉的示现,其实那位阿罗汉是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那位就是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他发心要去一个邪见非常重的地方去度众生,那时候 佛说:“那里的众生都很凶恶,他们会打你。”富楼那说:“没关系,不会把我打死。”“那如果众生把你打死呢?”富楼那会说:“如果把我打死了,我刚好能够入涅槃。”也就是说一个菩萨,他在利乐众生的时候,他只想著自己能够怎么样的去利乐众生,而不会想著这一些众生是刚强难化的,会有畏惧心。在大乘佛法当中,为什么一个菩萨能够心无恐惧?一如《心经》所说的:菩萨能够心无恐惧,能够不怕一切众生的忧恼,那是因为他对于如来藏的真实认知,他能够转依如来藏,不在六尘当中去起分别,不在六尘当中去起忧恼的心。也因此能够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菩萨的悲心呈现,那么是更加地能够让自己不会在境界的妄想当中受到系缚。悲心就是让众生能够离开他们不喜欢的境界,慈心就是让众生能够进入乐的境界,所以悲能拔苦、慈能与乐。菩萨常常以慈心、悲心,来作为自己心行的起行,来作为身口意的造作,这样菩萨他的戒行,自然就能够清净了。
  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修学佛法,悲心、喜心交加,与您有缘的人都能够离苦,得清净无染的喜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24集 菩萨以悲心摄持净戒)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