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第032集 缘起性空与性空唯名(三)

   日期:2021-04-22    
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今天这个单元要来继续探讨“缘起性空与性空唯名”。
在前面两集中,我们已经针对缘起性空进行了详细的申论与辨正,说明了蕴处界诸法都是被缘起的,能够借缘生起蕴处界诸法的,是法界实相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以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本,才能够呈现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的法相,五蕴如果离开了阿赖耶识,就不能再被称为五蕴了,只能称为尸体,因为没有法相可以现起了。因此有情的五蕴存在的当下,就表示必定与各各有情独有的阿赖耶识同时同处存在。只有实证法界实相阿赖耶识的菩萨,有慧眼可以现前观察自身以及一切有情自身的实相心阿赖耶识确实含摄了所出生的五蕴法,而五蕴法相都是由阿赖耶识借众缘直接或者间接现起的;也能够现前观察自心阿赖耶识与所生的万法同时同处,却又无我、无分别,真如无漏无为,具足中道而不落入两边。这就是般若现观的中道观,也就是一般人所称的中观。
也就是说,中观指的是实证阿赖耶识心体,转依不退而以般若智慧所现前观察阿赖耶识心体含摄蕴处界法的实相中道观,“实相”说的就是不同于单纯蕴处界的现象,单纯蕴处界的现象只有无常,无真实我的空与无真实自性的空,这个就是无常空。但是从中道实相法界观察蕴处界,发现到蕴处界的本质,它是归属于阿赖耶识,由阿赖耶识借缘现起,然后安住于阿赖耶识心体的自性中;因为阿赖耶识具有诸法的鲜明自性,所以才有着诸法的功能差别以及种种无常变异。
中道实相的重点,是要让菩萨能够观察到阿赖耶识心体的自性是无分别、无我、无所得的,也就是真如法性以及阿赖耶识心体确实就是寂灭寂静的无余涅槃本际,因此而能够获得大乘的般若解脱功德。《般若经》中 佛陀为菩萨们开示的,就是实证自心如来藏以后的中道实相法界内涵,绝对不是延续四部阿含所说的蕴处界现象的缘起性空,绝对不是以现象的缘起性空在解释般若中道,因为现象的缘起性空没有涉及实相法界的实证与现观,哪有中道可说呢?佛陀不可能欺骗佛弟子的。
以下我们就来解说一段 佛陀在《般若经》中的开示。佛说:
舍利子!菩萨自性空,菩萨名空。所以者何?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但有名,谓之为色、受、想、行、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

佛陀告诉舍利子,菩萨这个有情的五蕴没有真实自性,都是来自于实相心的功能,而菩萨这个名称是因为五蕴身而有,实相心自体不分别有五蕴这些法,所以也没有菩萨这个名称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色蕴没有真实的自性啊!主要来自于实相心的法性,因为这样而说“色自性空”,也就是色的自性就是空性心的自性,并不是色蕴会坏灭而不能常住而说空。色蕴在空性心的法性中没有四大聚集的法相,所以非色;色蕴一向没有离开过空性心,空性心也没有离开过色蕴,色蕴就是空性心的一部分,空性心与色蕴同时同处。……五蕴法都是同样道理,法性都是来自于空性心实相法界,色受想行识五蕴没有自体与真实自性,因为这样而说:“五蕴仅是依于空性心现起诸法的表相,而依据法性的差别给予色受想行识的名称。”
主张六识论的人就会将这段《般若经》的经文解读成什么呢?说这个空性就是缘起性空,会认为五蕴存在着无常生灭、无自性的现象,再怎么推究也只有缘起性空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般若空、就是胜义空,就是空性。但是因为他们受到无明遮障的关系,不能察觉五蕴表相的缘起性空是一种现象,当五蕴不存在的时候,这种现象也就跟着消失了;就好像玫瑰花开花的时候,有美丽的表相,花谢了以后,美丽的表相就消失了,不能去主张说“玫瑰花它是美丽生的,美丽出生了玫瑰花”,这是颠倒不合逻辑的。五蕴表相生灭无常的缘起性空现象,不能当作是能生五蕴的胜义空、般若空性,也是同样的道理。具有能生蕴处界的空性法,一定是不生不灭的心,不是一种现象,也不是一种物性,也不是一种玄学,而是可知、可证、可体验的真如如来藏心,祂有真实体,是法界的体,是诸法的实际,不生不灭,本来就在,具有清净的自性,所以祂空而有自性的法就被称为“空性”。
佛陀接着就说了:
如是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生、不见灭、不见染、不见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

佛说,这样能生五蕴、能支撑五蕴运行,又没有五蕴表相法性的空性自性,本来就在,不是被出生的,所以是无生;无生就不可能被灭,所以是无灭;不会被所出生的三界五蕴有以及相应的三界爱烦恼所染污,本来清净的自性不是被修行转变得来的,所以也没有所谓断除染污后的清净相可说;菩萨摩诃萨开悟找到自心如来藏,转依不退,以般若解脱的智慧观行五蕴的实相,在空性心如来藏的法性中,诸法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而自心如来藏对诸法完全不分别、无所得、寂灭寂静,因此不见生灭、染净。
佛陀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空性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的,这就是般若中道,只有实相法界阿赖耶识如来藏心才具有中道法性;也只有亲证阿赖耶识的所在、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以后,才能够观行般若波罗蜜多。这里所说的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的自性,难道会是五蕴诸法缘起性空吗?当然不是,因为缘起性空是个现象,不是真实体,不是实际,不是法界体,要以什么为依据可以被验证说它不生不灭呢?所以若主张《般若经》所说“无生无灭的自性” 是五蕴诸法生灭无常的无自性,那更是牛头不对马嘴了。所以《般若经》所说的,绝对不是五蕴诸法无常、苦、空、无我、无自性,或者说被缘起而无自性空,这是非常明确的。
回到这段《般若经》的经文来看,为什么 佛陀要教导菩萨这样实证法界实相以后,然后进行中道观行呢?为什么 佛陀在《般若经》所说的不是四阿含的缘起性空现象呢?佛陀紧接着的开示就说清楚了:
何以故?但假立客名,别别于法而起分别;假立客名,随起言说如如言说,如是如是生起执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如是等一切不见,由不见故不生执著。(《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

为什么菩萨观行实相法界不见诸法生灭染净呢?又有什么功德呢?因为蕴处界诸法被空性心出生,因缘具足而现行的法性都是来自于空性心所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仅是依于一期生死暂时而有的果报身来安立它的名称,有着不同的功能法相而去分别;针对依止实相而有的假相法安立了不同的功能法相的名称,依据这些名称生起了相对应的言说,在不能了知这些生灭无常的法相是来自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实相心的情况下,就会对这些法生起执著,执著那是真实法,或者执著法的生灭无常是真实。菩萨摩诃萨修行,以般若智慧到本来解脱的彼岸的时候,对于这些因缘而有的无常生灭法,能如实了知都是来自于实相法界的空性法性,完全都是无相的;能如实了知假立名称的真实义,在空性法性中完全不分别,没有差别相可说,不会对表相的五蕴见闻觉知生灭法生起法的执著。
佛陀告诉我们,只有从实相法界的般若中道观行,才有可能去除法执,这个法执函盖了认定生灭无常是真实的,不能如实了知仅是在实相法界中的一个现象,就会对生死产生恐惧害怕,这是一种法执;另一种法执就是了知到蕴处界法它是实相法界中的法性,假如不能转依真如的无相、无我、无所得,那么无始劫以来的俱生法执就无法断除了。而在阿含解脱道中证得阿罗汉果,他仅能断除人我见以及分段生死有关的人我执烦恼现行的部分,那样的智慧与所断除的烦恼,是不能成就佛道的,所以阿罗汉不是佛。就算阿罗汉都不入无余涅槃,如果不证实相发起般若中道智慧,那就不能成就无生法忍一切种智,那就不能断除烦恼的习气随眠,也就不能断除无始无明尘沙惑,也不能断除变易生死,那是不可能成佛的。
所以说到中观,或者中观所观察与叙述的法,必定是以亲证法界实相阿赖耶识如来藏转依不退以后,针对阿赖耶识与所生的蕴处界法同时同处运行的时候,现前去领受阿赖耶识的真如空性与无我涅槃寂静,含摄因缘和合而有的蕴处界诸法,生灭与不生不灭不二的中道性,因此才能说“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才能说“色受想行识仅是假名而安立,是依于实相而假名安立的”。
但是有一位已经往生的法师,他主张六识论的缘起性空就是中观的核心道理,他写在书中的话这么讲:【中观者贯彻了这性空唯名的深见,说色心、染净、世出世“法”都是世俗假施设的(‘亦为是假名’),是“从缘”而“起”的。】(《成佛之道》(增注本),正闻出版社,2005年2月新版三刷,页372。)
这位法师说中观的论师贯彻了性空唯名的深见,说五蕴色心以及染净、世间出世间的法,都是在世俗上假名施设的,也就是假立的名称,因为五蕴色心这些法都是从缘而生的。这位法师所描述的中观论师,其实就是错悟的六识论假名中观师,他的落处非常明显,就是把五蕴色心的法,在现象中被从众缘中生起无常生灭没有自性,把缘起性空的“无常空相”当作就是实相了,所以会认为表相的缘起无自性空就是能生蕴处界的空性。他被无明所笼罩而产生了错误见解,认为《般若经》所说的假立客名,就是他所误解的性空唯名;因此在错知错解的情况下,发展出以表相上的缘起性空为前提,去观察五蕴色心诸法以及烦恼染净都没有真实自性,所以仅是假名安立,仅是在世俗上假以施设而已;说如果能够这样深观,那就是去除执著大悟彻底的解脱。所以六识论的论师与追随者,都把中观当作是佛法中最究竟的法了。这位法师被追随者写自传,推崇着说“看见佛陀在人间”,也就是默认他自己已经成就最究竟的佛法了。
但是我们得要来检讨一下,五蕴诸法被缘起无自性空,这个缘起性空如果是空性,那到底是归属于哪个心呢?因为只有心才能够拥有能生万法的自性。六识论本身不承认有真实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识,也不承认有意根末那识的存在,他们认为意根末那识就是意识的细分——细意识,他们认为阿赖耶识就是意识的极细分——极细意识,主张末那识与阿赖耶识仅是依据意识的细分假名施设的,所以六识论才会主张“入胎结生相续的是意识心”,这个部分在前面我们已经辨正过了,已经知道不可能是意识心,必须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识。
所以这位法师所主张的性空唯名,就是在骨子里把意识的某一分当作是拥有空性的心,可以不生不灭,把意识当作是可以入胎结生相续的,这就是把生灭法当作不生不灭法的颠倒想——我见,属于一念无明所含摄的烦恼;因此,没有能力将意识如实了知,也不能信受 佛陀所说的“诸所有意识皆意法为缘生”这样的法,其实这个部分已经是法界的定量正知见了,他却不信,虚妄的将意识的细分或者极细分错认分别为不生不灭,以虚妄不如实的意识为根本,构建出来的表相缘起性空,都是属于从缘被出生的生灭有为断灭边的虚相法,完全涉及不到真实不生不灭的实相法界,哪里会有中道的本质呢?哪里会有中观的本质呢?
在这种情况下,主张蕴处界诸法性空唯名,那就是在有病无药可医的情况下,又作了无病的戏论罢了。因为我见不能断除的情况下,我执烦恼是不可能断除的,更进一步的习气烦恼也根本动摇不了;在我见不能断除的前提下,也不能开悟明心、证得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也就无法生起般若中道的实相智慧;紧接着的无生法忍进修、破除所知障的尘沙惑,以及一切种智的实证也都是遥不可及的,这真的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
因此,对于性空唯名的见解,如果是落在这位法师的错误理论中的话,不能断我见,不能发起解脱的智慧,不能进一步实证空性心如来藏,坚固的守着意识觉知心这个三界有,口口声声说着缘起性空,一切仅是性空唯名,不要执著;但是在不能断除欲界贪瞋痴三毒烦恼的情况下,就算是错解祖师禅或者如来禅,他想要以定为禅,却连欲界定都会发不起来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口但说空,行在有中” 的情况了。不但自己耽误自己,还要去误导随学的无辜大众一起谤法,也就同时谤了 佛,因为 佛陀在《般若经》所说的假立客名,不是以现象的缘起性空为胜义,而是以万法的根源真如如来藏,能借众缘生起现象诸法,诸法在自心如来的空性法中,只有一相——就是真如无相而无分别;但是诸法在表相有种种法相啊!所以才有“假立客名”的开示。
这位法师在书中所主张的,却是以被缘起的法无有真实自性当作胜义空性。他说:【凡是“缘起”的,就是假名有;以胜义观察,一切是“无”自“性”而“空”的,没有一法可以安立的。】(《成佛之道》(增注本),正闻出版社,2005年2月新版三刷,页373。)”他说凡是缘起法,就是假名,没有实体的“有法”,以缘起性空这个胜义来观察,一切缘起的法是无有自性而空的,在这种空之中没有一法可以安立了。他这个说法很明确的在表述着“缘起性空就是胜义”,但是却仅触及到现象法被缘起、无常、无有自性的层面而已。如果这位法师他没有否定第八识,没有认定有细意识常住,那么依据经文的表义而说,也没有什么大过失;可是当他明确的否定如来藏真实存在,否定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那么他在现象界上所说的“表相的缘起性空”就成为断灭见了。因为诸法不能自生,不能从他生,也不是从众缘共生,也不是无因生,这才是 龙树菩萨秉承 佛陀的开示所说的“般若中道无生”。这位法师的错误理论变成了诸法有缘就可以出生,或者众缘可以共生,或者无生法如来藏以外的他法可以出生,这就是无因有缘的断灭论见解。
大家可以想想,完全空无、没有自性,本质上就是属于断灭,在断灭了以后当然没有法存在了,在断灭中不可能还去安立什么法了,不是吗?断灭可以称为胜义吗?他这样的说法不就是在说着玩儿的戏论吗?可是现象界存在的三界有法,如果说要用这一种言不及义的戏论来论述的话,到底对学人有什么意义啊?这就是佛菩萨警觉学人要远离的像似佛法,这种与实相法界无关的性空唯名像似佛法,表相上听起来──欸,看起来很像正法喔!但是本质却是断灭论的邪见,如果学人没有警觉而跟着去学习,跟着去建立这些错误的知见,甚至于又去广传,就会把真正的 佛陀正法毁坏的;因为这种像似佛法的断灭见缘起性空以及性空唯名论,非但无法让人断我见实证解脱道,也是无法让人建立正知见而得以实证法界实相的,生起中道般若解脱的功德都不可得了。
也等于说,像似佛法完全将佛法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这两个法道最重要的实证部分──因为被拨无而毁坏丧失殆尽,所以会导致正法的坏灭。解脱道的实证方面,会因为认定有意识心不生不灭,而无法断我见,就不能实证解脱了;佛菩提道的实证方面,会因为认定说阿赖耶识如来藏仅是假名而已,那就不能证悟自心如来藏,不能发起般若实相大乘解脱智慧,就会只是在意识觉知心的境界中守着,然后去钻研,或者去执著那些境界。所以我们正信的佛弟子,一定要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正知见,远离像似佛法,我们才能守护 佛陀正法不被破坏,守护自己的法身慧命不被邪师邪见所夺杀。
好,我们这个单元就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mp3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