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第082集 宗通非禅定(二)+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乘菩提    

由 正旭老师开示:宗通非禅定(二)+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教学节目。在上一集中,我们讲“宗通非禅定”,用几个方向来作说明。我们再来讲最后,从修行的法门的不同来说明宗通非禅定。
  禅定要怎么修?禅定就是先要从数息来说,譬如说数息、持名念佛、持咒等等,诵经也是修行禅定的前方便,大家比较了解的就是数息。也就是说从数息开始,数到能够随息,然后心能够止,然后进入了欲界定当中。那么进入欲界定当中,还要再进入未到地定;这时候还要去除五盖,然后进入初禅。从背舍初禅的境界来到了二禅,从二禅一直修,修到四禅。在四禅当中,因为色身仍然不是涅槃所需要的,所以他把色身也舍了,来到了四空定。也就是说,他不再贪着欲界跟色界的色身,但是因为他不知道五阴仍然是虚妄的,所以他就不断的在四空定上面用功夫,也就是说在四空定当中仍然是五阴当中的意识所相应的境界。禅定就是证得四禅八定,从制心一处这样不断的修过来,这是从禅定修行的法门来说。
  但是证如来藏的人,宗通就是证如来藏的人,但是证如来藏不是去修定,修定只是证如来藏的一个工具而已。如果说一个人即使没有定力,他也可以成为宗通者;只要他能够找到如来藏,他就可以成为宗通者;所以说禅定它跟宗通本来是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并不能说禅定跟宗通“没有关系”,因为证得如来藏以后,他必须利用禅定——对于如来藏利用禅定来作观行;然后因为有了禅定,他才能够对于如来藏的种种功能作更深入的了解。所以,虽然说宗通不是禅定,但是禅定有助于宗通。所以宗通不是禅定,但是因为有禅定的关系,你在宗通上面才能够不断的增长。
  刚刚讲到说宗通要怎么修,即使没有禅定,但是因为能够透过参禅的缘故,也就是说宗通就是找如来藏;但是如来藏大家都有,也就是说祂本来就有,只是因为你有无明的缘故,所以你找不到如来藏。所以如果没有禅定,你有正确的知见,你能够破除无明,仍然可以说你是宗通者;因为只要你破除无明,就可以找到如来藏的缘故。所以从这样来看,就可以知道说宗通不是禅定。今天的“第一节、宗通非禅定”就讲到这里全部讲完。
  接下来我们要讲第二节,第六章的“第二节、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我们先来看说,什么叫作宗门?其实宗门指的就是禅宗。那禅宗,什么叫作禅宗?禅就是真如佛性,宗就是宗旨目标。也就是说这个禅宗所立下的宗旨目标,就是要找到真如佛性;所以禅宗所谓的宗门,其实就是真如佛性。那为什么要说宗门呢?而禅宗为什么又叫宗门?因为禅宗的祖师,他们在他的公案里面都会留下一个入处,也就是说门就是入处;也就是宗门其实就是进入真如佛性大门,也就是如来藏大门的入处。你只要修学禅宗,你就是要找那个入处,因为要证如来藏要有个入处,所以我们就说宗门。
  这些祖师大德在他的公案当中都留下了入处。这些公案它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说,留下公案的祖师,他一定要让开悟的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证悟者;第二个就是让没有开悟的人,知道利用他这样的一个公案来参究,也就是说能够找到入处,然后进入如来藏的大门。所以禅宗的祖师留下公案,都有为人处。所以如果有人说禅宗的祖师他这个公案都叫“无头公案”,那你就可以了解这个人就是不是开悟者;因为他看不清楚这个祖师所留的入处在哪里,所以他才会说这些公案都叫作“无头公案”。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看,什么人可以当“祖师”呢?其实你应该很清楚了,如果没有证得如来藏,你怎么可以当祖师呢?所以经常有人说,某某人他传承禅宗的第几代的祖师,事实上他根本没有证如来藏,他怎么可以说他是祖师呢?就如同说你的爷爷总要跟你有个血缘关系,你才能称他作祖父;那宗门里面要当祖师,仍然要有血脉,他的血脉是什么?就是要证得如来藏。也就是说这个人证得如来藏,他在过去世证得如来藏,那这个人才可以称作祖师。所以只要证得如来藏,他留下了公案让你了解到说,这个人就是证如来藏的大师,那你就可以称他作祖师。所以从达摩祖师他是一脉相传,到了六祖惠能都是一脉单传;到了六祖惠能大师以后,他就让许多人也都开悟了。也就是说六祖惠能大师的底下,就有很多开悟的祖师了。所以我们来看,你去看那个《景德传灯录》里面,六祖惠能底下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为什么列出那么多祖师,也就是说因为已经不是一脉单传。但是证悟的人,你都可以称作祖师,因为只要证得如来藏,他就是承继了血脉,所以祖师应该要这样子有证得如来藏的人才能说。所以,如果有人就是说“我是临济宗的几代祖师,我是如来下来几代的祖师”,其实没有证得如来藏都不能称为祖师;因为他不知道祖师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可以称作祖师呢?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宗门所证的无念心体指的就是如来藏?我们来看看(僧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云:“东山水上行。”《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五),有个僧,就是来跟这个云门学的僧,“如何是诸佛的出生处?”想想看,佛的化身、佛的应身、佛的报身祂都有个本源,祂的本源就是如来藏;如果没有个如来藏,那么佛的化身怎么出生?佛的应身怎么出生?还有佛的报身,也就是第七识所变现的报身。所以,也就是说禅宗的学人在问祖师说“如何是诸佛的出身处”,也就是问说“到底如来藏在哪里?”他问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一般人都看不懂,因为不知道有个如来藏,所以就不知道僧问云门“如何是佛的出身处”,他就不清楚人家到底在问什么。
  那么要找到如来藏,要怎么来找呢?也就是我刚刚讲的,要经过参禅的阶段。譬如说禅宗有个参禅的话头,叫作“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也就是说,万法统统归于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就是本源,所以说万法归一;这个万法所归的这个一,到底在哪里呢?“一归何处”的意思是说,这个如来藏到底在哪里。那就去找找找,如果最后找到了,他就是宗通之人了。所以其实从参禅的这个话头,跟“僧问云门”的这个公案来看,其实宗门要证的就是如来藏。
  再来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里面卷一说:“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也就是说,一个人为什么没办法成佛?因为他只知道有十方诸佛,因为他看到了诸佛的化身、应身;但是他不知道这些应身、化身都有个出身处;所以他知道有佛,但是没办法成佛。所以你想想看,禅宗它到底要干什么?它就是要找如来藏,也就是如来藏就是宗门所证的无念心体。所以从这里你就可以知道,如果不知道有个如来藏,你是不可能成佛的。
  那么为什么如来藏是佛的出身处呢?我们来看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里面说的:【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也就是众生在六道轮回所生所造的五阴身,全部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也就是如来藏藉缘而出生;所以因为有个如来藏出生了这个五阴,所以你才可以藉由这个五阴来修行,也因为这样子才能够成佛。所以佛也因为这样子,也因为有个如来藏,所以我们才说佛有个出身处;也就是佛的出身处就是法身,法身就是如来藏。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了解到,其实宗门要找的就是如来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邪见呢?把禅宗所说的无念心体当作是定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邪见呢?我们来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一里面所说的:“‘无念为宗’者,尊大定也。”(《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也就是说,六祖大师在讲说无念为宗,也就是说禅门是以无念为宗——事实上很多人都把这一句话单独来说,其实这一句话只是六祖所说的其中一句话而已——其实六祖在《六祖坛经》里面讲的是什么?说:【无相为体者,尊大戒也。“无念为宗”者,尊大定也。无住为本者,尊大慧也。夫戒定慧者,三乘之达道也。夫妙心者,戒定慧之大资也。以一妙心而统乎三法,故曰大也。】(《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因为六祖在这个《坛经》里面有提到这样的说“无相为体,尊大戒”,也就是如来藏这个体。刚刚我们已经讲了,禅宗里面要证的就是如来藏,所以他在这里讲,其实都是在讲如来藏的体性。也就是如来藏有无相的体性,有无念的体性,还有无住的体性,也就是这三种体性,都是依于如来藏而有;所以如来藏就是这个无相、无住、无念的所依。所以说因为这样子,我们才说如来藏就是妙心;因为这个妙心能够统合三法,所以六祖才称作说大戒、大定、大慧。因为不懂六祖在说的是如来藏,所以就把“无念为宗”这样的一个想法,把它套到意识里面去。
  那有哪些人就误解了六祖大师所说的“无念为宗”这样的意涵呢?第一种人是“不起语言文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就是真心”,也就是他以为说“我只要不起语言文字,那就是无念了”。但是不起语言文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的是无念吗?我们来分析看看,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是说当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你已经知道了;知道的时候,那这时候已经是念了。并不是表示说,你还要起语言文字,你才能说它是念;因为你只要知道三界当中、六尘当中的任何一法,都叫作念。如来藏从来不对三界的六尘万法起一念了知,所以我们可以说祂是无念;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已经知道六尘境界了,怎么可以说它无念呢?所以这样的离念灵知,事实上是有念的,不是真的无念。
  再来,打坐打到一念不生,是不是真的无念呢?打坐打到一念不生,事实上一念不生,当你在一念不生当中,事实上你仍然清楚了知它是一念不生;既然了知自己是处于一念不生,当然这样的境界仍然是有念的。
  再来说,四禅八定到底有没有念?我们从初禅来说,初禅的等至位里面,还与三尘相应,还与五尘当中的三尘相应;也就是说因为证得初禅的人,他不再现起鼻识跟舌识,所以他在等至位当中,他跟耳识、眼识跟身识相应。既然跟眼识、耳识、身识相应,表示他还有念,他还能分别三尘还有法尘;所以在初禅的等至位当中,他仍然有念。如果到了等持位当中,等持位当中,初禅的等持位当中,仍然是五识跟五尘相应,所以不能说它无念。那还有呢,他有身乐,那这个身乐呢,他有身乐,所以他当他了知身乐的时候,他仍然是有念。所以证得初禅的人,你不能说他是无念。
  再来说,证得二禅的人到底有没有念呢?证得二禅,在二禅等至位当中,他只有意识相应的境界;也就是说意识缘于定境法尘,他根本不跟五尘相应。不跟五尘相应,只是因为五识不现起,所以只能说他不在五尘上面作分别;但是意识仍然在分别祂所缘的定境法尘。也就是说,既然意识在分别祂所缘的境界上面的定境法尘,那表示他有了知啊;既然有了知,当然还是有念。所以二禅的等至位仍然是有念。
  那三禅呢,其实只是二禅的深入而已,所以三禅的等至位,也跟二禅一样。
  再来说四禅到底有没有念。四禅当中呢,我们说四禅是什么定?就是舍念清净定。但是有人就误解了“舍念”的意涵,说就是“把念舍了,所以四禅就是真正的无念了”。其实舍念不是这样的意思,舍念清净定就是说,他舍清净了、念清净了。舍清净了,舍了什么?他舍了三禅的喜乐。世间最乐的就是三禅,三禅的心乐是世间的最乐,他把这个最乐舍了;在三禅之前又把苦、忧、喜都舍了;所以在四禅当中,苦乐忧喜全部被舍掉了,所以我们就说他是舍清净。那念清净呢?既然是念清净,表示是有念,不是真的无念,所以在四禅里面仍然是有念的。
  再来说,无想定呢,无想定是不是说“我无想,所以我就无念”?不是。因为无想定当中,虽然六识不分别六尘,但是还有意根在起念,意根不断的作意;所以如果说意根不作意,你如何能够出定?所以,即使在四禅当中的无想定,意根仍然在作意,所以仍然是有念的。
  再来说四空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跟非想非非想处,这四个地方统统是意识相应的境界。意识缘于空无边,所以祂是有念的。意识缘于识无边,祂还是有念,因为祂还是了知祂所处的境界。再来无所有,无所有意识要怎么缘呢?也就是意识缘于无所有这一念,所以祂才能处于无所有的境界;所以在无所有处当中意识仍然有念。那再来非想非非想处,虽然说祂不反观自己所处的境界,不反观意识所处的境界;但是祂仍缘于定境法尘,只是祂不回观而已。所以四禅八定统统有念。
  我们今天“宗门所证的无念心体非是定心”就讲到这里为止。第三节开始,将由正伟法师继续讲解。欢迎各位菩萨继续准时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82集 宗通非禅定(二)+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