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制作的三乘菩提系列电视弘法节目。这个单元是探讨“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题目子题是“上烦恼与下烦恼”,这是第一集的节目探讨。这个单元是以 平实导师所著作《胜鬘经讲记》作为蓝本,再进一步阐述 胜鬘夫人的开示。
在 平实导师《胜鬘经讲记》第三辑当中,《胜鬘经》的经文,胜鬘夫人有这段开示说:
世尊!若复过于恒沙如来菩提智所应断法,一切皆是无明住地所持、所建立。譬如一切种子,皆依地生、建立、增长;若地坏者,彼亦随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这段经文谈到会障碍众生成佛的“所知障”,意思就是属于心不相应的无始无明——无明住地。众生无始来被这样的无明遮障,无法趣向佛道,当然也因为这样无明所障无法成佛。而这无明所含摄内涵就是所谓的“上烦恼”,这样的上烦恼如同上面经文所说,众生的上烦恼数量无量无边,而且如同恒河沙一般微细而难以计数,因此众生要成就佛道,是须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三大无量数劫,这样久远的时劫才能够圆满佛道。
那么我们要修学佛法,主要目的是想要断除烦恼,于一切生死得解脱自在。但是到底众生被哪一些烦恼遮障而无法得解脱自在呢?这就是本文要为大家探讨主题。众生总括来说,就是有所谓的“下烦恼、上烦恼”,因为这两种烦恼的关系,尤其被其中的下烦恼所遮障,因此我们一直在三界内流转生死,无法解脱自在;又因为进一步的上烦恼遮障,让我们无法成就佛道。佛法中常谈到无明,其实无明简单讲就是烦恼。所谓的无明或烦恼共有两种无明,而把它细分成总共五种烦恼。两种无明讲的是一念无明跟无始无明,而一念无明含摄四种下烦恼,而无始无明就在讲“上烦恼”这一种。
本文的第一个纲要,要先为大家说明“一念无明下烦恼的内涵”。首先为大家说明一念无明,一念无明总共含摄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与无色界爱住地烦恼。这样的烦恼或者无明,经文中又有一个名称,称为“迷事无明”,是说于解脱生死这件事情仍然有无明,会障碍学人出离一世又一世的“分段生死”,也就是于出离三界流转生死无法得到解脱自在。因此,有这样生死烦恼苦逼迫,所以于这个无明烦恼不得解脱自在,当然众生也无法成佛,也是会障碍众生最后趣入佛道。
这四种住地烦恼,又可通称为“下烦恼”,说它下是因为相对于无始无明的上烦恼来说,或者称为是“烦恼障”,也就是由于这四种住地烦恼的遮障,因此没有办法于三界的流转生死,得到解脱自在,所以又把它称为“事障或起烦恼”。起烦恼意思是说,会跟觉知心、尤其是跟意识心相应,而经常生起的烦恼。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烦恼”,这是二乘解脱道修学者首先要断除的见惑,又有个名称叫我见烦恼;而其他三种住地烦恼,就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对这三界当中的一切境界,仍然有贪爱不愿意弃舍,可以称为众生的“思惑烦恼”,这也是大家比较常在讲的,所谓的贪、瞋、痴、慢、疑等等这些“我执烦恼”。
二乘解脱道修学者,他们一心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他们修学主要内涵,就是要断这一念无明,也就是这四种住地烦恼;或者是说,要断除见惑(所谓的我见)、思惑(所谓的我执烦恼)。解脱道当中的无学声闻阿罗汉与缘觉法的辟支佛,都是因为破除了这一念无明,最后能够离开三界,不在三界中受生,从此不再有受生三界当中一段一段的分段生死;因此说,这些解脱道圣者已经于三界的生死流转得到了解脱自在,也就是没有这些生死烦恼苦的逼迫,于分段生死真正解脱自在了。
本文第二个纲要为大家继续说明“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内涵”。所谓的无始无明,它所含摄的烦恼叫作“上烦恼”,这就是《胜鬘经》上面这段经文 胜鬘夫人主要开示内涵。我们上一段是谈一念无明,说这样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修学者所欲断除的烦恼。但是一位大乘佛菩提,所谓菩萨道修学者,他们修道目标不但要完成二乘的见道与修道,也是须要断除这一念无明的下烦恼,在下烦恼断除同时,还要进一步断除大乘菩萨们才有能力断的无始无明上烦恼。
由于无始无明上烦恼并不属于起烦恼,也就是归属心不相应无始无明。意思就是这样的无明与众生心,觉知心不相应。二乘圣者因为还没有能力破除这第一分无始无明,所以是不会相应生起这样的上烦恼;也就是因为对这样的法界实相正理一无所知,二乘圣者没有智慧光明,仍然被这无明遮覆无法亲见生命实相。对于这法界实相无所知,所知不足的缘故,他们意识心就不能够相应生起,去探究如何能够成就佛道的这些上烦恼;由于这样的遮障,才不会去起心要趣入佛道,二乘人一心想的是要离开三界生死,不要再受生三界中,急于要取证二乘无余涅槃。
所以无始无明这个“无明”,不会障碍二乘圣者求解脱于三界生死,但是会障碍有情于这法界实相第八识如来藏的无知,也就是由于这样无明的遮障,而障碍有情不能够圆满成就佛道。所以,这样的无始无明,经中又名为“迷理无明”,就是对法界的真实法理无所知的缘故,所以又有个名称,称为“理障”或叫作“所知障”(所知障意思是说,于这法界实相心内涵所知不足,因此障碍佛道的成就)。这样的无明含摄的烦恼又名为上烦恼,也就是在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之后,才会开始起心探究:为什么我已经实证了这本具清净真如佛性的第八识如来藏心,我开悟明心了,但是,我为什么还没有成佛?也就是开始探究对这法界实相心,我到底还有哪一些对祂的内涵所知不足,因此障碍我佛道的成就;菩萨们的心中就开始次第相应生起这无量无边上烦恼,经中才把它立名成为“尘沙惑”。这也就是这段《胜鬘经》经文所说:如恒河沙般微细、如恒河沙般无量无边无法计数的“无始无明上烦恼”。
世尊开演整个三乘菩提佛法,主要内涵,实际上是在为佛弟子们开示悟入这法界实相第八识如来藏心;主要内涵,就是要教导佛弟子们要来破除这无始无明上烦恼,破除之后,再经过次第修学,最后都能跟我释迦如来一样圆满成就佛道。这也是 释迦如来两千五百年前在菩提树下,以手按地明心实证法界实相,接着在夜后分夜睹明星见性成佛之后,世尊所发起的大慈心、大悲心,发愿要为这一界的众生,开始宣演三乘菩提佛法,整个主要的内涵。虽然在初转时期,先宣演二乘菩提解脱道,那只是为顺应当时急于求出离解脱生死的二乘修学者,所先宣演的方便法。
世尊示现娑婆人间唯一真实本怀,还是在开演这唯一佛乘的大乘佛菩提法,就是在教导这一界众生,最后都能够趣入佛道,最后都能够跟我释迦如来一样究竟成佛。只是成佛之道这个时劫非常久远,如同经文说:这如恒河沙般无始无明上烦恼尘沙惑,数量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实证法界实相心后,仍然要历缘对境,在经常历缘对境中次第相应第八识如来藏所含摄的上烦恼,乃至一一修学后,才能够断除这些上烦恼,所以时间就需要经历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才有办法断尽这一些尘沙惑,最后才能够圆满佛道。
所以断尽一念无明,只是离开了“分段生死”,这是二乘法跟大乘菩萨们所共修的;但无始无明所要进一步断的“变易生死”,却是不共二乘解脱道修学者,只有大乘菩萨们才有能力破这无始无明,而且能够在无始无明所摄上烦恼次第开始相应,乃至相应之后,分分去断尽。大乘菩萨因为有能力在因地凡夫位,经过修学实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之后,开始转依所证的实相心,而次第亲证如来藏所含摄的种子,一直到种子都不再变异,我们才说已经断除了大乘菩萨们才有能力断的“变易生死”。大乘菩萨经由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证,断尽了这两种生死(就是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于这两种生死都得到究竟圆满解脱自在,这个时候就是大乘菩萨成佛的时候。
但是,从古时候一直到近代的佛教,仍然是有佛法修学者误会证悟明心所应登入的阶位。有些祖师在实证法界实相心后,误会说一悟就到佛地的阶位(也就是进入了佛位),佛道已经圆满了,这是对这无始无明的真实意涵,并不究竟了知的缘故。菩萨实证法界实相心,破除第一分无始无明后,才会相应了解自己对于这法界实相第八识如来藏心,当中所含藏的无量无边种子,事实上它们的功能德用等等都不具足了知,仍然一无所知,才会知道自己离佛地还非常遥远。于这恒河沙般如来藏含摄种子智慧,仍然是远远不具足,也就是根本还没有到了究竟佛位才具足的一切种智的智慧(一切种智就在讲如来藏所藏一切种子具足了知的智慧),也就是对这个都还是一无所知。
这样的上烦恼,在未来三大阿僧祇劫修道中会次第、次第生起,也要经过这样久远劫修道,才能够一一断除这一些上烦恼,破除这一些无始无明,一一破除之后,才能够渐次圆满大乘菩萨这五十二个阶位的修证。当经历过这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也走完这五十二个阶位,才真正究竟了知这一切种子的智慧,也就是具足“一切种智”,这也是众生最后成佛的时候。
所以,不可以如同古今这些错会的大师所说,一悟当下就证入佛地的阶位,这是对 胜鬘夫人上面这段经文所说的无始无明上烦恼内涵,并不具足了知的缘故;当然更不可以如同外道密宗喇嘛教们所教导的,妄说经由跟喇嘛上师来行男女邪淫双修法的实修,就可以实证,就可以当下证入即身成佛或是即生成佛,如果这样说,这都是造作大妄语的地狱业报啊!
本文第三个纲要继续为大家探讨“大乘菩萨世世在人间行菩萨道,才有因缘跟无始无明上烦恼相应”。大乘菩萨发愿要在人间受生行菩萨道,在实证法界实相心后,才能够分分跟无始无明上烦恼相应,乃至相应之后,才去次第断除这些上烦恼。这些都是需要在人间度化众生、摄受众生的过程中,不但去培植广大福德,也在这个过程中去分分破除无始无明,成就胜妙道种智智慧。
常有初发心菩萨,了解到在人间行菩萨道,但是看到众生如此刚强难度,却要在人间修菩萨的苦行,偶尔会生起退失的念头。这是对大乘菩萨在人间修的苦行有误解,大乘菩萨修苦行,主要是修心的苦行,并不需要修身的苦行,如同二乘人所修的身苦行,也就是大乘菩萨身之所行、所示现,可以是放逸的。因为他是可以继续受用世间的五欲,是不用像二乘人一样紧衣缩食,大乘菩萨是可以身穿华丽名贵衣,住在庄严舍宅,身外相所示现是无比庄严、富有,有大的钱财资粮,有些也有大名声,可以为世俗人敬重,但是,大乘菩萨心中却从来不放逸,是心在修苦行。
大乘菩萨因为要历经三大无量数劫行菩萨道,才能够圆满佛道,所以在人间行持,是在苦中作乐;所以,还是可以受用美食、五欲等,仍然有家亲眷属来共同行菩萨道,乃至登地后能以地上菩萨的证量游戏人间,才能够长久住持人间。所以世世在人间度众生,虽然一定会遭受责难跟种种逆境考验,但是,只有在历缘对境遭受考验的时候,才能够时时跟恒河沙般的上烦恼相应,乃至藉着相应的因缘,来分分断除这些上烦恼,最后才能够圆满佛道。所以无始无明上烦恼的相应跟断除,都是大乘菩萨在人间行菩萨道过程当中才能够完成,所以佛道的修学、佛道的成就,本来就不离开人间,这才是人间佛教的真实意涵所在。
今天时间的关系,这一集节目就为大家讨论到这里。欢迎大家收看下一集节目!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