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第041集 二乘顶忍(上)

   日期:2020-07-06    
正莉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介绍 平实导师著作《阿含正义》第五辑第八节里面有关“二乘顶忍”的意涵。
  二乘圣人他的所证是“梵行已立、我生已尽、不受后有”,至少已经发起具足的初禅不退;并且舍报之后,不会再生起中阴身、不会再受生,所有后世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都不再生起了,永远不再有未来世的自我;并且有“解脱知见”,能够随缘随分为人解说声闻法证涅槃的道理,这就是二乘解脱道所说的证无生。所以如果有人想要以识阴六识觉知心的自我,入住无余涅槃,认为有生有灭的识阴境界可以常住不灭,认为那就是证得解脱道的无生,其实那已经堕入外道的五现涅槃了,不是真正证得出离三界生死的涅槃,已经落在识阴或者说意识境界里面,那不是声闻法解脱道所说的证无生。所以说到二乘解脱道里面无生忍的法,我们就必须从最基本的层次,也就是从顶法和忍法来说起。
  各位菩萨!我们就先来看一段 佛在《中阿含经》里面的一段开示:
  世尊告曰:“阿难!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及诸年少比丘说顶法及顶法退。”尊者阿难等受教而听。世尊告曰:“阿难!多闻圣弟子真实因心,思念称量,善观分别无常、苦、空、非我。彼如是思念、如是称量、如是善观分别,便生忍、生乐,生欲:欲闻、欲念、欲观,阿难!是谓顶法。阿难!若得此顶法,复失、衰退,不修守护,不习精勤,阿难!是谓顶法退。”(《中阿含经》卷21)
  在这段经文里面,佛为阿难尊者以及年少比丘们开示解说:什么是顶法?什么又是顶法退失?佛告诉阿难尊者说:“多闻的圣弟子们以修学正法的真实因的清净心,来思念、称量五蕴诸法;并且善于观察分别这个五蕴诸法是无常、苦、空,不是真实我。就这样去思惟、忆念以及称量,就这样去善于观察分别,于是就出生了安忍、出生了法乐,想要安住在佛法中的善法欲,也就是想要听闻、忆念以及观察:五蕴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的,不是真实的我。”这就是 佛所开示的顶法。接著 佛又继续告诉阿难尊者说:“什么是顶法的退失呢?如果已经获得了顶法以后,不久又失去了,那所获得的顶法衰微退转了,不再修习守护这个顶法了,不再精进勤修这个顶法了,这就是所谓的顶法已经退失了。”
  各位菩萨!从上面的经文开示,我们这样子了解顶法以及顶法退失的定义之后,接著我们再来看,佛在同一部经,同样是在《中阿含经》卷21里面的开示,佛说:
  ……如是,内、外识、更乐、觉、想、思、爱、界,因缘起,阿难!多闻圣弟子此因缘起及因缘起法,思念称量,善观分别无常、苦、空、非我,彼如是思念、如是称量、如是善观分别,便生忍、生乐,生欲:欲闻、欲念、欲观,阿难!是谓顶法。阿难!若得此顶法,复失、衰退,不修守护,不习精勤,阿难!是谓顶法退。
  在这里,佛进一步提到说内识以及外识。佛说:“就像这样,能够触内相分六尘的识阴六识,这就是所说的内识;以及能够入住母胎出生名色五阴而触外六尘的住胎识,这就是所说的外识。就这样,内识、外识、触、受、想、思、爱以及界(这个界就是功能的意思),这些都是以这个外识—本识、住胎识—为根本因,然后以父母、四大(所谓地、水、火、风),以及无明等种种法为缘,这样子有因有缘才能出现在三界里面,这就是所说的‘因缘起’的正义。”
  接著 佛又开示说:“对于这个‘因缘起’的道理,以及由因与缘所生起的种种法,都加以思惟、忆念、称量之后,并且善于观察分别这些五蕴诸法,无常、苦、空、无我,透过这样的思惟、忆念、称量,以及善于观察分别以后,于是就生起了安忍、快乐,以及生起了善法欲,想要听闻、忆念以及观察,这就是所说的顶法。可如果得到了这个顶法以后又退失了,也就是衰微退转了,不肯再继续去精进勤修,不肯守护这个顶法,这就是所说的顶法已经退失了。”
  各位菩萨!佛这样子开示以后,又交代阿难尊者说:“阿难啊!你应当为这些年少比丘们解说,并且教导他们有关这个顶法以及顶法退失的道理,使他们都能够得到身心安隐,以及法乐无穷,身心都不会觉得烦忧或热恼,终身都可以修行清净梵行。”最后 佛又交代大众说:“听闻正法以后,应当各自去身体力行,去山林或树下安静的地方,静坐思惟整理法义,并且要勤加精进,不可以放逸懈怠。”
  各位菩萨!在这段经文里面提到了修阿含解脱道的一个重要的大前提,那就是对于内识与外识的认知。也就是说,修解脱道的行者,对于这个内识与外识的义理要能够了知,要知道说:阿含解脱道是以“八识论”为大前提的。如果不承认有第八识住胎识存在,不管他如何地精勤修二乘法,他都无法证得二乘菩提果,因为如果把这个能够贯通三世,能够来往三世,相续存在的本识、住胎识否定了,如果把二乘菩提的根本因住胎识否定了,那么就违背 佛说“因缘起”的正义了。那意思就是说,佛说二乘菩提“因缘起”的道理,完全是以“八识论”为大前提来宣说的。
  什么是内识?什么又是外识呢?我们来看一段《舍利弗阿毘昙论》卷1里面的开示:【云何内识?若识受,是名内识。云何外识?若识不受,是名外识。】那意思就是说,什么是内识呢?如果有一个识,祂对六尘境界是能够领受的;也就是说,这个识祂是安住在五蕴里面,能够领受内六尘,而且对这个六尘境界有觉受,那么这个识就叫作内识。接著论文又说,什么是外识呢?就是说,如果有一个识,祂不会去领受六尘境界;也就是说,这个识祂可以藉著五色根直接触外六尘,并且可以变生内六尘,但是祂却不领受这些内、外六尘,这个识就叫作外识,就是因为祂能够藉著五色根而触外六尘,所以叫作外识。
  这是从六尘的领受或不领受,来定义内识与外识;也就是说,能够领受六尘境界的就是识阴六识,但祂都是在胜义根里面去领受内六入,祂不能直接去领受外六入,所以叫作内识。可那个从来不领受内六入的本识住胎识,却可以藉由五色根直接接触外六尘,所以叫作外识。但这个外识祂虽然能够藉著五色根触外六入,然后变生内六入,可祂本身却不去领受这个内六入,祂只是变生内六入,再由内识去领受,所以叫作外识。
  我们另外再来看看《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卷11里面,对这个内识与外识又是怎么说的:【“若内、若外者,云何内识?”答:“若识在此相续,已得不失,是名内识。”“云何外识?”答:“若识在此相续,或本未得,或得已失,若他相续,是名外识。”】
  那意思就是说,什么是内识呢?是说有一种识(如识阴六识),祂在这个人间相续存在,也就是出生以后有了识阴六识,在这一生当中都不会失去,这个识阴六识就是内识。那什么是外识呢?是说有一种识(如本识住胎识),祂在人间相续存在,这个本识住胎识本来不曾证得,或者说证得以后,当五阴灭失了,祂又会在其他地方相续不断地继续存在,就譬如受生其他地方又继续存在,这个本识就是外识。
  这里是从生灭与常住,这两种不同的体性来定义内识与外识。也就是说,凡是能够常住,不会因为五阴坏灭就不存在的,纵然这一世的五阴坏灭了,祂仍然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入胎受生,或者到天界受生,仍然可以继续存在的本识,就叫作外识。而那个只能存在一世,不能往生到下一世去的识阴六识,祂就只能存在这一世的五阴里面,不能去到下一世,就叫作内识。这就是《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对内识与外识的定义。
  各位菩萨!虽然《舍利弗阿毘昙论》跟这个《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这两部论对于内识与外识的定义,乍听之下好像有所不同,那是因为这两部论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来解说。可如果从法界实相来看,这两部论对内识与外识的定义,恰好是互相契合,有异曲同工之处;换句话说,由于这两部论分别从不同的面向来解说内识与外识的定义,这样反而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知内识与外识的差别所在。我们简单地说,那个能够来往三世,能够继续存在他处,永远不会坏灭的,而且能够触外法的本识,就叫作外识;而那个只能存在一世,被出生以后一直都在五阴身中,不能触外法,只能触内六尘的识阴六识,就叫作内识。
  也许有人说,为什么这个外识不是指意根呢?因为 佛在四阿含诸经里面已经多次宣说“意法为缘生意识”,并且也说意根是六根所摄的法,从来不把意根说为识,所以外识不可能是意根,而是本识住胎识。由于外识可以触外法,所以祂能接触受精卵物质,也能触取母亲血液中的四大,所以能够在舍报以后去到他处继续入胎、住胎,以及出生名色;可内识—识阴六识—却只能存在一世,舍报入胎就永远断灭了。况且在四阿含诸经里面,内识与外识都不说为根或意,既然内识是识阴六识,那么外识当然就是本识住胎识。
  各位菩萨!在前面我们所举示的《中阿含经》里面,佛说修学解脱道,首先应该先信受有内识与外识,接著再观察五蕴诸法是虚妄的,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的,这样一一去作深入的观行以后,心中生起了想要实证无我的善法欲,并且相信有一个外识住胎识是常住不灭的,这就是顶法。这个所谓的顶法,顾名思义就是指三界之顶的法义;也就是说,这个顶法已经到达三界顶了,虽然还无法真的出离三界生死苦,可在三界里面所有凡夫众生都无法到达这个智慧境界,所以叫作顶法。所有三界内的法都落入蕴处界我,以及蕴处界所拥有的各种我所的法里面,始终无法到达顶法的智慧境界。当然这个我所就包括内我所与外我所了。
  各位菩萨!这个顶法它有四种真实的意涵:第一、就是要认知内识—识阴六识—是虚妄的。第二、要认知外识—住胎识真实存在,祂可以贯通三世,也就是可以去到他方、他世继续存在,永远不灭。第三、要认知触、受、想、思、爱等这些法,都是由外识与内识共同合作而出生的心所法,是不自在的法。第四、要认知外识、内识以及心所法,在密切和合运作下所生起的三界五蕴中的种种功能差别,都是假合而有,都是缘生缘灭之法。
  各位菩萨!若您能够如实了知这些道理不退失,就是顶法不退。如果能如实了知顶法不退,再继续深入观察下去,那么这一世就有机会证得二乘菩提的见道,获得初果的解脱功德,乃至可以证得二果、三果或四果。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集再继续为大家说明。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mp3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