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宗门与教门 第4集 正德老师

   日期:2018-07-13     作者:三摩地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众答: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呢,再持续宗门与教门的课程,那我们昨天讲到是第四页,宗门教门理事不可分的第二点。佛教之教门的内容,我们昨天讲到教门的内容,佛教教门的内容主要是:【申论以如来藏心为理体之二乘解脱道理论,申论以如来藏心为理体含摄二乘解脱道之佛菩提道理论。】
  昨天有略述,那我们接下来再说:【以上述的理论基础(以前面这两个理论基础)解说趣向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之方法论。也就是有真实可行可证之实践法门,可以到达解脱于三界之解脱果德,可以到达究竟成佛之佛菩提果德】。其佛教的教门呢,并不是像刘灿梁所说的,只是一些形象工程。就是说你需要去在这修证过程中去做的。譬如说,需要正受三皈依、正受三皈五戒、正受菩萨戒。然后呢,你需要布萨,你需要做这些种种对佛菩萨恭敬、供养诸事,或是乃至你需要做一些,行菩萨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等菩萨行,这些不是叫形象工程。
  而对于我们来讲,这些就是,你怎么样从教导你所行的这些内容去到达那个宗旨。到达宗旨就是第一个,如果说,是想要求二乘的。纯粹解脱于三界生死的,那么这些行门这些教门,教导你所行的这些内容,就要你能够到达,到达哪里呢?到达真的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所以从二乘----修学解脱道的内容来说。他们在佛世的时候,他们就是有打坐,他们呢为什么需要打坐呢?因为听闻佛所说的教法以后,需要在静中自己来思惟。思惟说:佛所说的真实的义理是什么?自己能不能懂?那自己懂了以后呢?是否可以按照这个内容去做?因为他是求解脱,那这个静中,于静中去思虑这些法是一种。
  第二种呢就是二乘人呢,他最起码在,除了断我见,初解脱分以外呢,他需要去证得初禅,证得三果。这是他实证的内容,之后呢,为了让他整个解脱的智慧理路能够深,甚至于能够求俱解脱。所以他需要修禅定,证得四禅。所以对二乘纯粹修解脱道而言,打坐这个也不是叫作形象工程,而是属于他们需要在静中思虑种种法义内容。然后去观行,为了是求证自己能够了解,如何去对治自己的我见我执,自己的烦恼是哪一些,他们是纯粹是为自己解脱,所以他们的整个修道内容,并没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的内容。而是纯粹求解脱而言,那一个部分呢,就是他的教门。从这个教门内容,他可以到达第一个断我见,再来就是证得初禅,证得三果,最后再经过对于五上分结的内容去思惟,这些是什么?然后呢去证得解脱果,阿罗汉果,所以这个部分的教门的内容,绝对不是说,就像刘灿梁说,佛并没有说衪的的叫佛教,不是像他这样说的。而是说,佛对佛弟子的教导内容,这些所说的内容,这个如何到达那个宗旨,这叫作【教门】。
  所以我们说,从上面的理论基础来说,二乘人他的解脱的理论,绝对不是只有把五蕴十八界灭了不再出生,就是真实解脱。我们今天呢,连续听了两片《法华》,这个导师讲经的内容就知道了,一定是要以这个,本来解脱的妙法为基础,可是二乘人他的目标是在让自我不再出现三界,让自我不再出现三界的重要的支撑道理,也是不能落入断灭。如果是落入断灭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恐怖,生起恐怖心,他就不敢断灭自我,所以说真正的道理,是因为有一个本来解脱的法,让他自我不再出现三界以后,不成为断灭,所以他才勇敢的,去把自己的我见我执,彻底地断除,彻底地安住于无我以及无我解脱的这样的境界中。
  因为他不能存在一丝一毫有一个我解脱的念头,如果他存在了一丝一毫我解脱一个的念头,他就不能解脱,因为他知道有我解脱,这个我是属于五阴的我,那这个五阴的我的这样的一个执著,自己解脱这一分不能断的话,那就是属于三界生死法,这个二乘人是知道的。为什么他肯把这一分,自我解脱的那一分念头断除?因为他知道,解脱本身的支撑这个解脱能够成为不是断灭的,是有一个本际,有一个不灭的真实清凉的法存在,所以说真正的解脱道的理论,是这个宗门。
  就是我们说,虽然二乘人没有实证,没有实证本来解脱的如来藏,可是他最后修证的结果,仍然是以这个宗旨,来支撑他能够得到解脱。所以导师才说是因为菩萨,菩萨出来说了这个道理以后,让二乘人的法,本来感觉好像是落于断灭的法也成为妙法,也成为是以本来自在解脱,本来自在解脱的第八识如来藏的本来存在不生不灭,不是经过本无经有的修练而成为解脱的法存在,所以二乘人的解脱才成为真正的妙法。否则的话,纯粹来探究二乘人的解脱,把自我都灭了,在三界不再出现了,那是断灭的。而二乘人的五阴十八界,出生在三界的因,这些贪爱的因都灭了以后,没有任何一个系缚在三界的因,让他的如来藏出生五阴十八界。再也没有这样的因存在了,那么他的这个解脱,呈现出来是什么?呈现出来就是如来藏的本来解脱。因为祂如来藏本来解脱,以后是因为含藏著系缚在三界的贪爱的因,所以衪这些种子呢,促成如来藏要去实现这些果报,所以才会在三界中生死不已。所以把这些出生于三界的贪爱的因灭了以后,如来藏衪就没有任何的种子,必须去成熟这样的内涵存在,必须让他去异熟在三界任何一界的这个种子存在以后,这种势力,这种业的势力存在以后,因为衪本来无为,所以衪就存在著自己本来解脱的状态,不在三界中,找不到了,所以这个才是真实的解脱。
  所以我们讲说,你一定要有一个理论基础,也就是像你们这里呢,你们这里的一些,譬如说要出版你的书的时候,你写的一本书以后,他会说那你这个书里面,有什么理论基础,有什么理论价值?然后呢,你这个理论价值,有没有什么实践的价值存在?他会问你,你们如果有人曾经写过书,然后呢,希望在这里出版,当然你们这边出版书,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跟佛法有关的,他会来说,你说说看,你里面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理论价值是什么?实践的价值又是什么?可是当由我们这边真正实证的人来写出来的书,问我们这个问题,我们都会答覆得非常清楚,我们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实践基础,我们实践的价值,是因为所说出来内容是次第清楚,而且可以实证,而且真的有人实证,而这个内容的逻辑呢不可推翻经得起检验,而且我们所依据的是,佛真正在经典里面对佛弟子的训示,对佛弟子的教导。我们依止这样的教导,自己有分实证以后,把它写出来的,所以我们说,佛教里面的宗门教门很重要,要来看说,这些教导你履践后,教导你履践去实践的这些内容,到底可不可以到达那个宗旨?
  我们就以二乘的解脱的这个道理来看,第一个一定要断我见,为什么要断我见?为什么第一个首要的是断我见?因为在三界中生死轮回的因,不是因为如来藏不生不灭,才说喔没办法,是因为如来藏不生不灭,所以我就只能在三界中轮回,而是因为对于这个自我,这个五蕴的虚妄不知道,每一世每一世都处于无明中,把这样的每一世的异熟果报的五蕴以为是真的,以为是真的以后呢,对它相当的宝爱执著,对于这个五蕴的自我宝爱执著,所造的业就跟三界系在一起。
  对欲界的这个五蕴宝爱执著,所造的业呢,就系在欲界里面,如果修得禅定的人,对色界的这个五蕴宝爱执著,他就系在色界,甚至于对于无色界,那种精神状态宝爱执著,那个我那就系在无色界,就在三界中。可是你落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什么,它是属于果报,它是属于一种贪爱的业形成的一种果报,既然是一种贪爱的业形成的果报,它一定有开始有结束,因为它不是本来就存在的。它是因为你造的业,而去成熟那个果报,所以有成熟果报的开始,就有果报结束的时候,所以它是有生有死,有生有灭的。只要在三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所以这个我见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所以才说,从解脱道的理论来讲,为什么不能解脱,就是因为颠倒虚妄的执著,无明执著这个每一世的五蕴的果报身,以为是真的,不知道它是过去世,所造的业成就的果报,有生有死的,那五蕴的内涵又是什么?不知道,不知道说我,我说的这个我,原来只是五蕴,因为五蕴而说有有我,不知道啊!所以佛再继续讲,跟二乘人讲,这个我是什么?色受想行识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五蕴,从这五蕴里面,这个你的我,就从这里面而产生我见的,只是这个我不真实,因为这五蕴本无今有,都是无常,都是变异的,会生灭的,有生有死的。让他认清楚不是只有这一世,而是过去无量世的五蕴都是这个样子,未来的五蕴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二乘人认清楚这一点以后,他就知道说,那应该要断除这样的颠倒想的,对于以为这五蕴,是真实的见解的我见,这叫我见,所以首要就是要断除我见。
  所以我们只要说,假使任何一个宗教,它说它的法,是可以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那么我们就要检讨,我们要检查它的教法里面,有没有这种断我见的教法在里面?有没有可以教导人说怎么断除我见?有没有教导你说我见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对不对?这样来检查,你就知道说,从来没有看到他在说,什么是我见,譬如说我们说儒家,儒家的四书五经里面,还有就是列子,庄子其他等等,这些古德的这些书,你看不到他在告诉你什么是我见,你看不到他在告诉你说我见的内容是什么。纵然我们昨天有举例说,道家也说了八识,可是他也从来没告诉你说,他的我见是什么,你要怎么样断除我见,他只告诉你要把命修好,要保这个身,命能坚固,那就是在教你什么,要巩固你的我见,对不对,道家是要你,巩固你三界中的我见,那请问这样能解脱吗?这样是解脱的法门吗?既然不能断除我见,既然他根本就不知道,不能解脱是因为我见,那怎么可以说,他那个宗门是跟佛教一样,甚至于说他可以开悟,连解脱的二乘的解脱法,都牵扯不到了,那还说大乘的开悟的法门呢,所以我们说,对这个宗门教门的了解,确实是一个基础。大家说是不是一个基础?对这是一个基础,你今天要修学佛法,你当然要检查,你今天来学正法,你也要检查,你到底学对了没有?你是不是只是盲从地跟著学,你要检查说到底导师的书里面所讲的,是否能真实让我断我见?那我是不是能认清楚说什么是我见,那这些法跟佛在经典里面教导说的一不一样?
  那我们所说的,解脱的基础是涅槃本际,是本来自在,本来解脱的第八识如来藏。经典里面佛是不是这么讲啊,难道是创见吗?导师有说佛法不允许创见,不允许我们创造一个如来藏出来,不允许!所以这些东西大家得要去检查,你检查以后发现到没有错啊,这个是如理的,这叫什么?这就是这理论基础是可信赖的。同时呢,可信赖的理论基础,让你可以怎样去履践,去实践这个教门,所以大家知道教门是什么吗?教门的内容就是因为这个理论基础是来自于真实不虚的道理。这个真实不虚的道理,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佛陀来告诉我们的。佛陀告诉我们的,你信不信佛陀?你如果不信佛陀,你今天也不会现在走入这个佛法中,然后要来修学菩萨法,你可能还是在外面去寻求你的世间的一种依靠,对不对?就是因为你对佛陀有信,对法有信,对传法的僧宝有信,所以你今天,才愿意来听这个僧宝告诉你佛陀所说的法的道理,说出来果然是一致的,所以说这个理论基础很重要。
  你要看说,他这个理论基础的,是不是就是他这个法里面说的宗旨里面的东西,能不通到达他的宗旨?我们就以解脱来说,以简单的二乘的解脱的这个道理来说,你就要去检查,第一个断我见,我见是属于,只是欲界我见吗?我见讲的是指三界中,所以不是只有,色身的这个我见,还函盖了这个意识以及意识相应的这些心所法,识蕴相应的心所法,这就是我所。所以我见的内容,加上因为这个虚妄的我,去执著的这个内容的我所执,这就是将来修道要除的,所以对于断我见,你有信心,你认同,你觉得这个理路是对的,你才愿意进一步自己去断我见,接下来去行断我执的这些行门,加行嘛,对不对?
  所以这个教门里面就是引导你,你的次第要怎么作,能到达这个宗旨。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依止这个智慧以后来怎么样去降伏,去断除我执,这就是什么?讲的最简单的四圣谛。第一个要【知苦】,你要知道这个生死是苦的,有这个五蕴出生是苦的,那这个是从理论基础告诉你啊,对不对,要知苦,你要知道说为什么有这种苦,为什么有五蕴出生的苦?原来是对三界贪爱,有欲界贪爱、色界贪爱、无色界的贪爱,然后你知道说,原来如果我不想再系缚在三界生死的话,这些爱就要把它断除,所以第一个知道苦以后。第二个就要什么?就要【断集】。苦集灭道里面,第二个断集,对不对,第一个要先知苦,不知道说五蕴的出生就是苦,就是生死轮回之苦,那你怎么可能会去断除你系缚在三界的爱呢?这个道理也是理论中的一种,理论基础的一种,也就是说你要知道,这个理论基础的逻辑是很缜密的,非常缜密的。
  它不是随便你去思考一下,自己去把它创立出来,像佛在跟二乘人讲这个苦集灭道里面,衪就是讲的很清楚,先告诉他什么是苦,苦的内容是什么,然后一次一次一次的,最后告诉你说,你应该要断集,你要把这些贪爱断掉。知道自己原来要把贪爱断掉,那贪爱断掉以后,要实证对不对?要【证灭】。苦集灭道的灭,要证什么,证说怎么样让这个五蕴自我可以灭掉?五蕴自我可以灭掉,我执也可以灭掉,要证这个灭。苦集灭道,灭是灭什么?灭这个自我对三界贪爱,自我对自我的执著,意识识蕴对自我的执著要灭,可是这个灭要证要实证,所以实证的结果,第一个是什么,断我见,所以断我见也是证灭的初分。苦集灭道对不对?第一个知苦,第二个断集,第三个证灭,那前面这边知苦,断集,证灭,要怎么做怎么进行?要【修道】,对不对?所以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修什么道,八圣道。所以你看这些内容,一一的都是,理论都是很缜密的,逻辑都不可切割的。往哪个方向,往要你真正解脱于三界生死的宗旨前进,是不是这样子?这就是一个理论基础,这就是教门。
  所以请问大家,这些教门是形象工程吗?是不是形象工程?不是!这是实际理地履践所必须的,你所必须做的。所以我们说,你看看一个自称他已经开悟在弘传大乘法的这个刘灿梁,他所说的东西,完全没有考虑到佛教是什么?佛教的宗旨宗门是什么?教门是什么?他完全没有在这里用心,他只是研究什么是开悟。他们因为一贯道求说,我只要能够明心见性以后,回到这个弥勒内院,我就已经这个圆满结束了,我就已经成佛了,就已经回家啦,他的目的,就在这么简单的地方,这么单纯一件事情,所以所说出来的东西,不堪一击。
  所以我们说,就是以这么简单一个二乘的解脱道理论来看,他的理论基础里面,你是一定有要它价值存在。你不能只是说说,就那个价值在哪里,那个价值是在实际可行,实际可以履践,请问大家是不是?我们就说一个世间的例子,读大学,我们在大学里面,读了一些理论,有时候会觉得说,出到社会都不能用,对不对?有没有这种情形?对嘛,会有这种情况,有时候就会想说,到底要不要去求那个学位,因为付了那么多心血出来以后,结果在社会上实际做的事情,可是学校学的就是用不到。有一些理论,纯粹是理论,那么那个理论价值呢,就从我们在实际的履践上来看,有时侯觉得说不是那么重要。可是在佛法这里面,不是像学校所学那样,不是哦!它不是像你说,我在读大学的时侯我读一读,反正到最后不必用我也可以作,我还是可以把我的工作做得很好,我都没有用到我大学所读的东西。
  可是在佛法里面不是这样,不是!佛法里面这个理论基础,它要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就是让你,不是只有你哦!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呢,应用这个方法,他都可以实践,可以真实履践而到达,这是它的价值所在。这个除了佛法以外,世间上没有一个法,可以这么做到,不分你是教育程度如何,你是什么样一个背景的人,不分!只要你有信根,有善根,就这么一点,只要你具足信根,具足善根,具足对三宝的信。你具足对三宝的信以后,你就可以按照佛所说的,教门理论基础你去实践,你就可以做到。就像我们目前将近四百位开悟的,里面就有很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有的还不识字、有的是很年轻只有二十出头、有的背景是士农工商背景什么都有,他每天就是出门就是做劳力工作的,当然也有博士硕士,各种层面的都有,他不分你是背景一定如何,各种层面的,只要他对三宝有信,对僧宝,对这个善知识所说的法有信,如实的按照我们告诉他的方式去进行,他都可以按照这个次第可以开悟,找到他自己的如来藏,就是这样,这就是价值所在。
  所以我们导师不是讲吗,《阿含正义》写出来了,《阿含正义》写出来以后,懂华文的,不管在马来西亚,越南哪个地方,因为那个南传佛教很多人,是在那儿修学。他们也想修解脱道,可是就是苦于没有法,可是《阿含正义》写出来以后,如果懂华文的人自己读,他有可能在这一世,证得这个解脱果,有机会的,有机会,因为他们一心也是想要求法。这个就是说真正的法,当然语言是很重要啦,语言懂它的意涵以后,他就有那个机会断我见,断我见甚至于证了初禅,证三果,证三果以后,就有机会在这一世舍报的时候,可以入涅槃,你看这个殊不殊胜,它的殊胜就是它的理论价值,这就是这个本身的理论价值所在,所以我们说这个理论基础一定是什么,真实不虚的法,那次第说出来是真实可证的。所以真实可证的,不分你的背景,所以只要阅读到这个内容,原来解脱道是这个样子:第一个先断我见,那断我见是什么内容,《阿含正义》其实也说得很清楚,他如果因为一心想要求解脱,一思惟,而且信受经典里面佛所说的,断我见就很容易。因为他们很多都是在打坐,修禅定,只要把他这个五盖修除,就能发起禅定,能发起禅定,断了我见就是三果人,所以你看解脱道容不容易修?容易啊,容易啊,很容易修!这一世就有可能修到三果,发起初禅就修到三果,所以我们说,一个重要的教门,它里面一定要有它的理论基础跟它的价值所在。
  我们今天就说,你要来修学这个法,第一个你就要看说,它有什么值得我去学的?你这样起这个念头是对的,它有什么值得我去学的?它的价值在哪里?你也可以这样问。当你要接引别人的时候,你也可以问说,你在学什么法啊?它什么地方值得你去付出你的生命去学?它的价值在那里?你也可以问他。你也可以问说,你想接引的人,请他说给你听,结果你听一听说,你这个不能履践,达不到诶!你达不到你说的那个部分。我告诉你一个可以达得到的好不好?有价值的,然后你这一世可以做得到,断我见一定做得到,对不对?断我见这一世一定做得到的法,你就推荐他读这一套书,你这一世一定可以到达断我见解脱果的初分,因为你的目的不是想解脱吗?它的理论基础在哪里,你知道以后,你就慢慢说给他听,因为这种逻辑,我相信越来越多人会去考虑这个,这就是他可以实践的部分,这叫实践的价值。
  所以当有关部门问到说,你这一本书,有什么样的理论价值?有什么样的实践价值?我很高兴,很高兴他提出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说,根据前面这个基础,就是佛教的宗门,就是以这样的【实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本来自在,本来解脱的第八识如来藏心】为它的宗旨,不管你是二乘解脱道,还是大乘佛菩提道,都是以衪为根本为宗旨的。所以二乘人把他出生于三界的这个贪爱的因灭了以后,所成就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本来解脱。可是二乘人不知道说哪个是如来藏只是这样而已。没有实证如来藏的所在,无法因为实证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既不观察说,如来藏还有这么多这么多的功德法,这个部分他没有碰触到,所以我们以讲解脱道这个部分跟你讲说,这个方法论就是他的理论的价值所在,很多人读到导师的书,都说:里面这个次第方法,说得很清楚,我看了别的很多书,都想说,他说的这个东西到底怎么修?都看不出一个什么入处,对不对?我到底怎么?他说的这样好像很高,境界很好,可是我怎么修?没有入处。可是很多人读了导师的书以后,就觉得我可以做到耶,就像无相念佛,对不对?《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很多人读了说,读了以后就知道,最起码知道说,怎么修炼这个方法,这个就是他的这个理论的基础有,然后理论价值在,它可以实践,他的方法论很清楚。为什么可以这样子?因为写的人有实证。他本身有实证,所以他可以把这个理论基础以及方法论说得非常清楚。而且呢,这个写的人呢,他不敢有创见,不敢自己创造佛法,他完全依照佛在经典里所说的次第法门,依照众生现在的需求,写出一个方便法门,就是忆佛念佛,这样的《无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样一个法来让大家,很容易可以契入念佛法门。
  我们现在讲到念佛法门,就讲到说,刚刚讲的是二乘人解脱道的一个理论基础跟方法以及可实践的价值,对不对?那么这里呢,我们等一下就会讲到大乘法,因为我们刚提到念佛法门,再一次的跟大家强调说,这个理论基础里面呢,依照这个宗旨来申论,申论内容是如何?方法论是如何?次第是如何?你要实际履践的结果是如何?应该是第一个,譬如我们刚刚讲,要知苦,断集,要证灭,修道,对不对?就我们刚刚讲,第一个你要断我见,你为什么愿意断我见?你知道说三界生死轮回,主要是在这个我见上面,这叫知苦。第一个知苦,所以这个叫什么?你要知道这些内容的前提,你一定要先听闻,对不对?听闻,熏习这些知见,你如果从来不听闻,熏习这些知见,那你又如何能够说,我要去求解脱,我要用这个法门,所以这个叫什么?第一个你先要听闻、熏习、思惟,这个叫什么?这叫【趣向】,趣就是有趣的趣,向就是方向的向。趣向,当你在听闻思惟熏习,这个时侯就是在趣向,就是往那个方向去了。假设我们说,是二乘的解脱道的内容,因为菩萨也不能不知道,菩萨不能说我修大乘法,我对二乘法我都不必知道,二乘的解脱的内容,是大乘佛菩提所含摄的,是大乘佛菩提其中一点点基础,所以菩萨不能不知道,当你知道这个内容以后,表示你什么,是趣向那个方向。
  譬如说你要从上海要到达北京,你要到达北京,你得往北京的方向。不管你是开车也好,坐飞机也好,或是你要坐什么高铁也好,快速交通工具,你一定要往那个方向去,对不对?你往那个方向去以后,你一定要先知道说,这个距离多远哪?我要花多少时间?这个是什么地方?我是个什么方位?你要先了解,先知道,你要趣向,往那个方向去,你如果从来不去管说,上海在哪里,北京在哪里,你从来不管它,也不知道说,到底这个位置在哪里,你说我要去北京,你怎么去,不知道。所以第一个你要先听闻、熏习、思惟,听闻、熏习、思惟的内容就叫趣向。
  譬如说趣向解脱道,那你为什么愿意听闻、熏习、思惟?为什么愿意依止这个善知识来听闻、熏习、思惟?为什么愿意?因为你信受嘛!你如果不信的话,你如果不信他所说的话,你愿意听他来告诉你这些内容吗,请问大家,他讲话的内容,你从来没有一句话可以去求证,你没有办法,从他所说的内容去求证,从来没有一件事,可以让你去验证的,你觉得说,他可信度不高,那你愿意听他跟你讲了,然后你一直听一直听,你可以趣向那个方向吗?可以吗?不行!所以前提是你信受他,这个叫什么信根,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善根里面的信根这么重要。因为你信受三宝,那我们说,你听闻,熏习,思惟,一定是从于一个人,一个善知识来听闻,熏习,思惟,这个叫僧宝,所以当大家愿意,来听闻导师写出来的书,或是他讲的经,这个叫听闻熏习思惟,也就是你信受了。
  大家今天在听法华的时候,大家听了好高兴,而且导师不在场,就好像导师在场一直跟他互动,还回答,还鼓掌,对不对?我们回去跟导师报告说,我说导师,他们在听您讲经,都好像您在场,都跟您互动得很好哩,有没有?都好像导师在这儿一样,您们大家还跟导师回应呢,我都回去跟他报告,真的是这样,这表示你们什么,这表示你们信受,讲的就是这个样子,听进去了嘛,你听得进去嘛,所以信根就在这儿。
  假如今天这个人讲的话,真的是每一次检查都不准。然后呢,所说的事,我都做,都没办法做,没有一个人做得到!说教我们忆佛念佛,所写出来的东西,从来都不知道怎么忆?说不清楚,怎么做都不行!那你还会把这本书当作宝贝吗?不会啊!可是很多人是看了书以后,看了以后,这样就是忆佛,拜拜看,就开始忆佛,拜佛啦!这表示是可行,一个次第,一个次第,你都可以做。你就对他什么,产生就有信,是不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前面基础,一定要是让你真实可以,这个方法论是真实可行的,有它的履践价值,有它的理论价值,所以第一个,趣向就是听闻、熏习、思惟,你才能够朝那个方向去。
  第二个是做什么呢?第二个开始修学,因为只是听闻,只是思惟,只是熏习。这个只是趣向而已,只是要往那个方向去,就没有偏差,今天如果说听了不是,不是真实可以到达,那就连趣向都没有。因为方向在哪儿都不知道,怎么叫趣向呢?因为你知道方向,你往那个方向去,才叫趣向对不对?我往那个方向去,就知道说方向在哪儿。喔,我已经了解,就像我们说上海到北京,我知道,上海是在北京的南方,所以我从这儿到那儿,我怎么走。我知道以后,我才有一个趣向的开头,所以第二步骤就修啦!修了以后呢,才能怎样,才能接近,对不对?你开始修学就什么,你开始说,那我到底知不知道我这样,这个五蕴身,这样生死轮回是苦啊,我到底知不知道这个苦,不知道苦的时候,你仍然是怎样,不断地受用这个五欲,对不对?这个吃喝玩乐多快活,哪是苦?那你如果觉得很快活,不是苦,那请问你愿不愿意断我见?不愿意!因为断我见,这个说不是我,可是我受用五欲,感觉到很快乐,我就觉得心中就很满足,很踏实。那就不会想要断我见,就不会想离开这个,离开在欲界里面,对不对?你连想要忆佛,拜佛,修定,你都不想。因为修定干嘛,把那个时间拿来玩多好,所以如果说这样的话,就不可能去修,也不可能来听闻思惟。
  所以你愿意听闻思惟以后,你还要修,趣向后还要修才能近,近什么?近这个解脱,第一个是什么,就是断我见,你要接近于解脱。第一个你要先修以后,能够到达初分,就是断我见,所以我们说,你要知道说,原来这是苦啊,原来是一直生死不断是苦啊,那知道以后说,为什么会有苦?原来有这个贪爱,为什么贪爱?因为有无明,无明是什么?因为不知道说,这个五蕴不是真的,以为五蕴是真的,这就无明。从来不知道说,原为这个是会坏的,那里面这个觉知心,原来是假的。识蕴里面这个我,灵明觉了,见闻觉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来是假的,清楚那这个不是真的我。你开始知道以后,听闻熏习思惟以后,开始修,修作什么?开始忆佛拜佛观行,说那到底五蕴的这个内容,到底存不存在?你检查一下,那我这个我,是不是真的,从五蕴这边而来的,对不对?开始修学,你开始修学说,那五蕴,色蕴指的是什么?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指的是什么,就开始修学,对不对?听完不修学就没办法近啊!没办法近解脱的初分,所以你就从,听闻思惟修学趣向,然后开始去做什么,接近,去修学就是接近。
  所以你愿意修学以后,你就忆佛拜佛做功夫,为什么要做功夫?因为心很散乱,心如果很散乱的话,还要来思惟说,什么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就变成每一次都不能思惟,因为心都很混乱,经常被这些这个烦恼,世间五欲的烦恼打断。那还能思惟什么种种法吗?思惟不了!所以第一个知道说,那我要先让我的心,能安住下来,摄心下来。所以你就愿意忆佛拜佛,对不对,你原意忆佛拜佛做功夫,让自己的心能够一分的这种摄心的功夫,然后开始说,那这样子五蕴是什么内容?看书《阿含正义》里面,《识蕴真义》开始看,色受想行识蕴是什么?开始思惟那这个色蕴,我的色蕴,从自己身上来寻找五蕴,因为你想要知道,你自己到底这个我,是不是真的从我五蕴来的而生起这个我见?你总要去证明,证明说书里面写的,到底我能不能印证?这叫履践,对不对?这个理论,这个方法,我能不能履践?所以你就开始修学,后来证明说,真的,我每一次说,我我我的时侯,那个我都是从五蕴这边来的----从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从这边来,所以开始修学。开始修学就是来接近,最后什么,最后完全确认以后,我见断了,就什么?证了!你终于通达说,原来这就是五蕴的内容。你终于死心没有一法是真的,原来这都是假的。色受想行识终于把它通达清楚了,确实证得断我见了。你看,你从趣向开始对不对?然后开始修学接近,最后通达,实证断我见,你看这方法论次第清不清楚?非常清楚!所以这个部分就是这个教门里面,所说的能不能到达宗旨?
  因为解脱的宗旨,第一个要先断我见,你已经知道为什么了,所以你就知道说,那没有断我见怎么说解脱呢?只是修定。修定的话,不就是意识心住于定境中吗,那意识心不就是我见吗,你就知道说,不对!不对!不应该先修定,修定也是解脱不了生死。你就知道,你就不会,一心一意执著于修定境。你说这样的理论基础,然后加上次第的这些内容的履践,这就是教门。那这个教门有没有离开,我们前面说的佛教的宗旨?没有嘛!
  解脱道清楚了以后,我们再来讲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呢。这就比较多了,内容很深很广,次第非常多,佛菩提道要怎么样,从哪里开始?成佛需要具备什么?这个要从什么地方开始说呢?这就得从信位开始,为什么要从信位开始?因为今天要走的这一条路非常远,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只有像二乘解脱道一样,只有说把我见断了,我执除了,发起初禅证三果,我这一世舍报以后,我就能立刻入无余涅槃,不再生死轮回。不是一世的事情,纵使要修解脱道,他也要有那一个对三宝的信,不是说修解脱道,我不必去累积那个信,我就能修,因为他不见得能够信受,而且对于要把自我灭掉,他不肯。因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说,这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我们说佛菩提道呢,路很远,路很远!那还是要从信位开始说,因为佛菩提道,不只说你要有这些的智慧的资粮,因为刚刚我们说的这个二乘解脱道,只要有智慧就可以,对不对?只要有这个善根,那个善根,那一分信,而且只要有智慧,就足够让他在这一世修得最起码断我见,甚至于发起初禅证得三果,这个部分就足够了。
  可是菩萨不一样,佛菩提道呢,不是只有智慧资粮,还要什么,福德资粮。最困难的,就是在福德资粮上面,非常难!非常难!因为导师一直教导过我们,说佛菩提道的智慧资粮是建构在福德资粮上面。导师曾经譬喻过,说福德资粮就像水一样,就像水。那这个智慧资粮,就像船的水位一样。船呢,你要能升上来,对不对?一条船你要能升上来,水位要够,水位不够的时候船就升不上来,那这个水位就是属于福德资粮。你要让你的船能升上来,我智慧能提升,我不是只是落在世间里面,这些所谓世间的这些知见,世间的以为自己是,已经是无敌,天下无敌了。不是只就世间这里,出世间法更需要,尤其是我们说佛菩提道,更需要这种福德,这种水位,这种资粮。所以在从信位开始,一直到住位,行位,回向位,十地到等觉,妙觉最后成佛。最难修的莫过于福德资粮,因为成佛是什么?福慧两足尊,对不对?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都完全圆满具足叫福慧两足尊。所以说,以这样一个简单的前提来看,信位在修集什么,修集自己的信根以及信根满足的福德资粮,那这些福德资粮,要让自己,对于大乘的信根要具足。不是只有刚刚说的,这个小乘的部分,不是只有这个部分。
  我们今天的课程里面,就会讲到这一个信位、住位。信位、住位的差别。这跟大家也是很密切的关系,也跟你要去接引人,也有密切的关系。你对于他人,对于自我的检查,都可以从这里检查说,我可以给他什么东西,帮助他往前走,他是不是还在信位?他是不是已经可以进入住位了?我们这一次的讲课会讲到这一点,那我们说从信位开始修集,就是什么?趣向,就是佛菩提道的趣向了。如果没有从信位开始修集,没有趣向可说,那从这里趣向的基本是什么?就是要皈依三宝,我们刚不是有讲吗,你要趣向,你一定要听闻、熏习、思惟,对不对?一定是听某一个善知识告诉你,那个善知识就是僧宝。僧宝呢,对于大乘法来讲,就是菩萨僧,菩萨僧里面呢,他就有出家的菩萨僧,也有在家菩萨僧,就像我们导师,他这一世所现的是在家的胜义菩萨僧。所以你跟随这样的胜义菩萨僧,听闻他告诉你,这些大乘佛菩提道的道理,这就是趣向了,那也许你因为过去世的修学的关系,你这一世很快能进入住位,有的人要在信位不断熏习,把他的信根,不断的长养到信位的信根具足,才有办法进入住位。所以呢,对于佛菩提道这个地方的修学的理论基础,你就要知道了,信位的具足,才有可能进入住位,信位不具足,就进不了住位。
  怎么来检查信位具不具足?很简单就是乐于皈依三宝,乐于受戒!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这是等于说,对于三宝的信根善根有了,就是这一点,说皈依三宝,好啊!就这样子,说受戒,好啊!这就是对信位基本上,在过去很多劫就已经熏习,一直熏习到这一世,马上就很快,一听到这个皈依三宝,受戒。他很快就愿意接受,然后呢进入,开始修学这些大乘法的知见,他也愿意接受,要行六度也愿意接受,很快进入初住位。假如说叫他皈依三宝,犹豫不决,想半天然后呢,就像我们说刘灿梁教导他的这些人说不必去皈依三宝,皈依自性三宝就好了,不必受戒,皈依自性戒就好,你就可以检查出根本信根都不具。在信位都还没满足呢,因为对三宝的意义不了解,对于皈依三宝的意义,不是真的了解的情况之下,他就想要去实证大乘的佛菩提。这个呢,我们后面就会他仔细说,我们先说,以大乘佛菩提道理论基础来讲,你就要看他的,实践的价值在哪里?真正实践的价值在哪里?履践的价值在哪里?就可以呈现出,这个理论基础,道理能不能成立?所以呢,第一个趣向,第二个是什么?近!也是一样道理啊,你要真正修学才能近,才能接近嘛,接近实证,所以大乘法的实证是什么?实证如来藏,大乘法的实证,就是实证如来藏是基础。那二乘法的实证,第一个基础是什么?断我见,这两个大家要知道。二乘法你要证得这个解脱的初分,从趣向到接近,到修学到证,那个证的基础,第一个就是断我见。可是大乘法的这种趣向的熏习,到修学的接近,到实证通达,那个就是要实证如来藏。
  所以我们说,以这样的次第理论来看,你从信位要进入住位,因为实证如来藏,是在七住位,那么这个基础,你已经知道以后,你就知道,那么这中间,怎么样从信位到住位?这个就是我们,透过这一次课程里面,简单的把这个道理告诉你的,我们现在只是告诉你说,你怎么样来检查这个教门?是不是能到达那个宗门?我们今天这个佛教的教门,这里跟你讲这个道理,就是在简单的说这一个部分,我们讲过了这个二乘人,大乘的部分也简单说了,我们暂时停在这里,等一下再来继续好了。
  
(原标题:宗门与教门 第4集 正德老师)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