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第004集 达赖喇嘛偷天换日(下)

   日期:2018-07-13     作者:成佛之道    

正子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所演述的是“常见外道法——广论(二) ”单元。今天要继续为大家说明“禅定波罗蜜多”。
  上一集我们谈到菩萨的静虑自性,再三强调首先要依止于真善知识,熏习菩萨藏妙真如性所拥有的体性,还要能静下心思惟作为基础,再透过止观相互为用、相互增上。那什么是止观呢?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卷2的开示:
  云何修止观门?谓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是止义;明见因果生灭之相是观义。初各别修,渐次增长,至于成就任运双行。(~《大乘起信论》卷2)
  意思是说,如何是修止的法门以及观的法门呢?三乘菩提所说之止观,是佛法般若智慧门中的观行喔!
  所以,“止”是息灭一切的戏论,使心决定不移地住于如理作意的智慧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止”;而智慧境界,是包含解脱的智慧以及般若实相的智慧。其中,即使是证得世俗谛解脱果—断我见、断我执而成为阿罗汉—也还没有究竟远离戏论的境界,因为他们不了解实相,不能在实相般若第一义谛上得“止”。而“观”的意思,就是很清楚地看见了因果的生灭之相。这里所说,是能现前观察到万法都由实相心体第八识中出生,一切善业、恶业都由第八识自心如来记存而昭昭不爽。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种种的生灭型态都是果的呈现;可是,这个果一定要从因中出生,这些果都是以各个有情自己的实相心为因而出生,若没有这个因,就不可能会有所有的这些果。同时,要能够清楚地看见因果生灭之相,那就必须是要先在大乘别教法中证悟明心,悟后进修才能真正地明见喔!
  接着,“初各别修,渐次增长”意思是说,菩萨刚开始入门修学时,一定是各别的先修止,让心能够定下来,次第闻熏第一义谛第八识如来藏的胜妙法义;然后再各别地修观,不是止与观同时合修的。这里所说的内涵,是佛法般若智慧门中的观行,这与世间禅定所修的止观大不相同喔!世间禅定的止,缺少解脱的智慧,也与般若实相的亲证无关,只是把觉知心安住于定境中,制心一处,离五尘境,不打妄想,而证得不同的禅定境界。般若止观的止,是由观的智慧而得,是说对于息灭戏论境界已经“心得决定”,不会退转了;离开“观”的智慧不能有“止”的功德,由“止”而能再起深细的“观”,使“止”的层次再提升,所以止观是互相增益、互相产生作用。当证得第八识真实心的时候,深入整理祂的总相与别相的内涵,接下来的止与观一定是任运双行的,所以悟后的止与观是分不开的,是很自然地双行止观。
  还有,为什么再三强调要以熏习菩萨藏的理体为前提呢?因为有情众生要能解脱到彼岸,所依之理体必须是能超越生死、贯穿时空的真实理体。熏习正确的法要,是为了让大众能逐次现前观察、了解七转识心虚妄不实,都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所显示。
  各位菩萨!佛陀为了教导我们能够证得生命的本源,施设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名称,建立为蕴、处、界的三界“有法”;以蕴处界“有”的施设,而解说蕴处界之无常败坏、终归于空,说其缘起而暂时有,缘灭会终归于空,故说“缘起性空”的名相;缘起性空是假名有的“有法”,缘起性空是真实无之“无法”,先依“蕴处界有”而说“蕴处界之缘起性空”,后者的成立是依前者假名有所施设,故非真实法。而这些“缘起性空”种种生灭法的背后主轴,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又名菩萨藏。依于如来藏而有的缘起性空,就是世间法中的真理,称作世俗谛。而菩萨们也要通透胜义谛,就是世间、出世间的真实理——第八识如来藏。
  有了这样的正知见,我们来看一段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品〉所教导的内容:
  虽未获得实性见解,但若执心令无分别,现可生起,故未解空性,生无分别定,无少相违。若能由此久摄其心,以摄心力风生堪能,身心法尔能生喜乐,故生喜乐亦不相违。喜乐生已,即由喜乐受相明了力令心明了。故说一切明了安乐无分别定,皆证真性,全无确证。(~《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
  这一段文字,达赖喇嘛的解说内容为:
  虽然没有了解空性,可是用正念正知,令心往内收摄,不随散乱和沉没而转,还是可以生起这种具有明乐无分别的三摩地。只要修法正确,由心安住的缘故,心之所依风(即体内的气流)就能够安稳下来,当气流安稳时,产生身的堪能,破除了身的粗重性。由于身的堪能,使心也随着堪能。因此,身心自然会产生极大的欢喜。如果认为明乐无分别三摩地一定要了解空性,这是没有根据的。(~《觉灯日光》第三册,商周出版社,页8-9)
  以上宗喀巴的意思是,虽然不了解空性,如果能将意识心长久维持在“无分别”状态,还是可以生起“明乐无分别的定力”;接着体内的气流,会引发身心的喜乐觉受,都是没有违背修行的法门。所以宗喀巴用这一段叙述来否定证空性的重要,说喜乐的无分别定力还是会出生。他们修行最重要的目标,如同达赖的解说,是要让身心自然产生极大的喜乐。
  《广论》书中的教导,将意识心维持于无分别状态,依于气流、身心喜乐等,都是落在身心感官的觉受,也就是五阴身的觉受境界。经由达赖喇嘛的白话解说,证明我们没有误解宗喀巴的意思,反倒是宗喀巴错解佛法中“无分别”的真实意涵。他把意识心与真实心如来藏误认为是同一个心,宗喀巴认为是把意识心维持于无分别的状态,就是佛法中的“无分别”真实心如来藏,可以不证空性。然而真正的佛法,一向是以能分别的意识心,去亲证本来就不分别的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这种不分别的真实体性,并非修行后才有,乃是无始劫以来本自如是,未来无量劫以后也不会灭失、变异。
  再说,正常人真的可以让意识心处于无分别的状态吗?譬如刚出生的正常婴儿,为什么会哇哇大哭呢?因为觉受的大刺激所致。从母胎里暖暖的环境,经过产道挣扎,再骤然接触冷空气,身心与生俱有的识别能力产生的反应;也就是佛法中称为“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识别作用。六识身在器官正常运作情况之下,是本然而有,不需要训练,也无法强制变成不分别;若是修学佛法,却要把正常的识别能力修成不分别,能产生什么智慧呢?要让意识心不分别的说法,绝对不是正确的佛法修行!
  各位菩萨!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解说《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修行内容,以及密宗喇嘛教的咒语确实是以男女淫欲为最终目标。让我们举证外国学者的相关文献作参考:美国佛学巨擘,也是普林斯顿佛学字典的编者,Prof. Donald S. Lopez Jr.,他在20年前撰写了一本书名为《香格里拉的狱囚——藏传佛教与西方世界》,本书主要是探讨西方国家将心灵的乌托邦寄托于想象中的香格里拉,为何这种情怀能够持久不衰?本书第四章一整章专门讨论密宗喇嘛教六字大明咒的玄机,旁征博引20世纪以来,欧洲学者的各种研究文献。其中也列出达赖喇嘛解释六字大明咒,说摩尼mani代表慈悲,padme代表智慧,h
(原标题:第004集 达赖喇嘛偷天换日(下))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