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旭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今天继续讲 “常见外道法——广论”,今天讲的主题是“评了义与不了义”。
首先为了说明宗喀巴对于二转法轮所作的判定是有问题的,我们再回头看前面《解深密经》解说二转法轮的开示:
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解深密经》卷2)
这是在说,第二转法轮宣说的般若妙法,还是有上、有容,并不是无上、无容的究竟了义法。所以二转法轮般若的这些经典,仍然是各种诤论的安足处所。因为二转法轮的主旨是要菩萨们去触证空性,然而触证了空性,也只不过是菩萨道的入门而已;必须悟后起修,修习更深妙的増上戒、定、慧三学。所以《解深密经》才会说,二转法轮是“有上”。
接下来说,般若诸经所说的诸法空相、无生无灭,是不可思议的妙法。没有亲证的人是没办法想象的,因此诸法空相无生无灭之法就成为诤论点。还有,二转法轮般若的经典里面都说一切法无自性,但是没有加以说明原因,这也是诤议点。所以《解深密经》才会说“有容”,仍然是执著语言文字,而不解真实义各种论议可以安足之处,因此经中说二转法轮“犹未了义”,也就是说,犹未究竟了义;虽然说是了义,但还不是究竟了义。
那么我们来看看宗喀巴他怎么说。宗喀巴说:
义谓后二法轮所诠,同依无自性说,惟宣说相别。未如前辨自性有无,故名隐密相,后则分辨,故名显了。~《辨不了义善说藏论》卷1)
宗喀巴认为,二转法轮跟三转法轮,都是依于“一切法无自性”来说,其实是错了。如果三转法轮是依于“一切法都无自性”来说,佛为什么在三转法轮建立了三种自性,这样子岂不是前后矛盾?宗喀巴说:“第二法轮未如前辨自性有无,故名隐密相。后则分辨,故名显了。”其实不是这样子。般若经都说“一切法无自性”,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66 佛开示说: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由布施故,虽能如是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而于一切都无所得。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无自性故。
也就是说,般若诸经已经明说“一切法无自性”,而不是宗喀巴所说“二转法轮未如前辨自性有无”。
还有,宗喀巴解释《解深密经》三转法轮的时候说:
除无容初义,余同余前释有上等反面之义。前二类经,如言执义容有过难,此中无者,是因如所言义,须否更作他解也。有诤无诤,谓如经说有无自性义,如其抉择为是为非,智者观察无可诤处,非说全无余人诤论。支那大疏说初法轮名为四谛法轮,第二名无相法轮,第三名胜义决定法轮。若顺经文,第三应名善辨法轮。此经所立了不了义者,谓以善辨未辨。立为了不了义之所依,即总说诸法皆有自相,与总说无相,及善辨有无之三经。(《辨不了义善说藏论》卷1)
支那大疏说,初法轮名为四谛法轮,第二名无相法轮,第三名胜义决定法轮。初转法轮以四圣谛法,令众生能够出离三界生死之苦,因此名为四谛法轮。二转法轮般若诸经里面讲,菩萨摩诃萨修行三三摩地的时候,也就是修三三昧的时候应该这么修,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般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观一切法自相皆空,其心安住,名为空解脱门,亦名空三摩地,是为第一。……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观一切法自相空故皆无有相,其心安住,名无相解脱门,亦名无相三摩地,是为第二。……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观一切法自相空故皆无所愿,其心安住,名无愿解脱门,亦名无愿三摩地,是为第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3)
因此,将二转法轮所说的法名为无相法轮是正确的。三转法轮主要解说胜义谛,将胜义谛解说清楚,令菩萨能够深入谛观、心得决定,而不去起执著。所以说是胜义决定法轮,大疏完全没有错误。
但宗喀巴不理解三转法轮所说的真实义理以及解说三轮法轮的目的,却把大疏所说的三转法轮改说成善辨法轮,把重点放在善辨上面而不在观行修证上面,显然离题越来越远。
《解深密经》中说:
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解深密经》卷1)
既然一切法皆无自性,为什么 世尊要建立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因为“一切法无自性”是依“一切诸法法无我性”这样的前提来说。也就是说,因为一切法无有我性。如果说有自性,“自”就是“我”的缘故,众生会误以为诸法当中有我。然而遍计执性,一切还没有断我执的人都有,所以名为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一切凡夫乃至成佛都有,所以名为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确实具有圆满(成就)一切诸法的实性,因此名为圆成实自性。为了避免众生,在还没有证得成就佛道的根本圆成实自性之前,认为一切法都无自性而不予取证。又为了要避免众生在证得圆成实自性之后,在圆成实自性的上面产生执著,因为这也是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所以再立胜义无自性性等三种无自性性,让众生可以远离遍计所执自性。
就如同《解深密经》中世尊的开示:
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解深密经》卷2)
既然一切法无自性,是依于一切法法无我性来说,并不是都没有前提,所以这样就知道并非自性全无;而且 世尊是为了避免众生在依他起及圆成实自性上面,都增益遍计所执自性而建立“胜义无自性性”。从这样的道理就知道并不是全无自性,否则 佛不应该建立三种自性,佛不应该开示,断“遍计所执自性”、证“圆成实性”。如果都没有自性,我们何必去断呢?又何必去证呢?还有,没有的法要怎么去断、怎么去证?由这样的道理就可以知道,二转法轮一切法无自性是不了义,如果一切法全无自性是了义,那么佛法就成为断灭论了。由这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知道,《解深密经》当中已经明白说明自性有无的道理。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三轮法轮是以显明了义之相来转正法轮,是无上也是无容、无可诤论。一切各种诤论的人来到第三转法轮当中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立足的,所以是真实究竟了义的法。
《广论》第401页中说:
此若不依定量大辙解密意轮,如同生盲又无导者而往险处,故当依止无倒释论。为当依止何等释论,谓佛世尊于多经续明了授记,能解深义圣教心藏,远离一切有无二边,曰圣龙猛徧扬三处,应依彼论而求通达空性见解。(《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7)
龙猛菩萨,也就是龙树菩萨的另一种译名。《解深密经》说,二转法轮犹是未了义,三转法轮才是真实了义;这是宗喀巴所不能认同的,《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中宗喀巴认为:(字卡内文) (《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卷15)这是无著菩萨依唯识经典而评判了义、不了义,是依语不依义,如果依《解深密经》来评判了不了义,则圆成实为实有之见,便不能生起空性见。因此要学中观,就不能学无著菩萨而依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佛所授记,龙树菩萨是依《无尽慧经》来评判了不了义。 这是宗喀巴否认有阿赖耶识以后,不得不这样来自圆其说。
初转法轮的经典是不了义;二转法轮的经典是了义,但是不究竟;三转法轮的经典才是究竟了义。《解深密经》中 佛授意给胜义生菩萨作出这样的回答,已经很清楚了、很明白地讲出来了,后人是不需要去揣测评判的。《解深密经》跟《无尽慧经》各自所评判的了义、不了义的前提就是在这个地方。《解深密经》是第三转法轮唯识方广诸经的一部分,是针对已经证悟实相的菩萨要修增上慧学而说的,佛说是真实了义经。而《无尽慧经》是二转法轮《大般若经》中的一部分,是针对尚未开悟而正在求悟的菩萨而说的,是了义经但不是究竟了义经。两部经所评判了义、不了义,其实并没有相互冲突,只是有深浅的次第不同而已。
那么《广论》在第402页到403页中,接著说:
若由显示世俗成不了义,显示世俗其理云何,又由显示胜义而成了义,显示胜义复云何显,即彼经中明显宣说,如彼经云:“若有由其种种名言,宣说有我、有情、命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于无我中显似有我,此等名为不了义经。若有显示空性、无相、无愿、无作、无生、不生、无有情、无命者、无补特伽罗及无我等诸解脱门,此等是名了义契经。”(~《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7)
宗喀巴这样子说无我及无生等,断绝戏论是名了义,宣说我等是不了义。龙树菩萨说,开示无我及无生等,断绝戏论是名了义,宣说我等是不了义,故亦应知无我无生等是为胜义,生等是世俗。宗喀巴接著说:
《三摩地王经》云:“当知善逝宣说空,是为了义经差别,若说有情数取士,其法皆是不了义。”……《无尽慧经》说无生等是名了义,故定应知唯无生等说名胜义。故中观理聚及诸解释,应知如实宣说了义,以广决择离生灭等一切戏论真胜义故。何故如是二种宣说,而名了义不了义耶?谓由此义不能更于余引转故名为了义,或义定了。此义即是真实性义,过此已去不可引转,所决择事到究竟故。(《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7)
上面提到《无尽慧经》的内容,真正的大意是说,如果用种种名言宣说我、有情乃至作者、受者等等,都是在无我性的涅槃本际如来藏中,出生显示的虚妄生灭的法;宣说灭尽这些在无我的如来藏中,显现好像有我的五阴十八界的经典,称为不了义经。如果有宣说如来藏自身所显示空性、无相、无愿,无作、无生、不生、无有情、无命者、无补特伽罗以及无我等等这样的真实解脱门,这些才是了义经典。经中说,显示有如来藏空性这样的法是了义契经,其实是没有错,但是没有说,二转法轮般若诸经是究竟了义的经典。再说,能得真实解脱的法门就是胜义,不能解脱的法门就是世俗。《无尽慧经》是依于世俗与胜义来评判了不了义。《无尽慧经》中说“诸解脱门,此等是名了义契经。”这样就是在显示胜义谛,就是了义经,显示世俗谛就是不了义经。这显然就是说《无尽慧经》所显示的空性等十法,是胜义谛的真实解脱门,是了义经,所教化的根机是菩萨行者。虽然说是了义,但是依于三转法轮来说却不是究竟了义。
因此凡是在诸经当中,有显示有空性、无相、无愿、无作等等解说阿赖耶识体性,以及如何求证阿赖耶识的,都是了义契经。菩萨修习这样的了义契经,才能证得大乘菩提。而《解深密经》所评判的了义、不了义,所化的都是行菩萨道而实证的大乘实义菩萨,并不是针对凡夫位的菩萨而作开示。菩萨并不是证得空性后就是成佛,还必须悟后起修,去修增上慧学。二转法轮般若诸经有开示空、无相、无愿等等,虽然有了义的如来藏总相,还有别相的义理,但还是有上有容而未到究竟了义。因此 佛陀才又说三转法轮,开示增上慧学的阿赖耶识如来藏的一切种智究竟法门。
所以说第三转法轮的法才是无上无容,才是究竟了义的契经。由这样前面所说就可以知道,从《无尽慧经》与《解深密经》都开示,如果有隐说或显示阿赖耶识还有衪的体性的,就是了义契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佛法有深浅次第,是应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而施设不同深浅的教法,因此初、二、三转法轮,浅深前后有它的次第性,绝对没有相互抵触或冲突矛盾。而宗喀巴不懂佛道次第,不知道详细解说阿赖耶识者才是究竟了义契经,反而谤说阿赖耶识是为了接引外道等入佛门而施设的方便法,可见宗喀巴是实质的外道。
各位菩萨,今天时间已经到了,“评了义与不了义”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73集 评了义与不了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