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第090集 求不死火的典故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摩地    

孙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所要说的典故是“求不死火的典故”。
  久往以前,有一位老母亲,她唯一的儿子得了重病不治身亡了。这位老母亲就带著儿子的尸体到了下葬的地方,极度悲哀伤心而不能承受儿子死亡这个事实,口中念著说:“就这么一个儿子,将来自己老了打算有个依靠,而现在儿子却舍弃自己先死了,活著还有什么用呢?”这位老母亲就守在儿子尸体旁边不回去,想跟儿子一起死,连续不吃不喝有四、五天了。
  佛在定中看见了这件事情,带著五百比丘来到了冢间。那位老母亲远远地看见 佛来了,威神之光非常殊胜显赫,就从失落悲伤与饥饿软弱中醒过来,前往 佛陀面前礼拜。佛陀问这位老人家:“你怎么停留在这冢间不回去呢?”老人家向 佛禀白说:“世尊!我唯有一个儿子,却离开我命终身亡了,我疼爱儿子的感情割舍不下,想要与儿子死在一起。”佛陀告诉老人家:“你想让你的儿子活过来吗?”老人家很欢喜地说:“真的可以吗?世尊!”佛陀说:“你要先想办法去向人讨取最好的香火过来,我到时候再为你祝愿,让你的儿子活过来。”佛陀再一次告诉老人家说:“记得要讨取从来没有死过人的家里的香火,那才是最好的香火。”于是老人家便去讨取香火,看到人就先问:“你家前前后后曾有人死过吗?”被问的人答说:“先祖以来都死了、过去了。”所问的每一家的对话都是同样的。
  这样经过了数十家也都不敢讨取香火,因为都不符合 佛说的条件,就再回到 佛陀身边,向 佛禀白说:【“世尊!遍行求火,无有不死家,是以空还。”佛告老母:“天地开辟以来,无生不终之者,生者求活亦复可憙,母何迷索随子死?”】(《杂譬喻经》卷2)老人家向世尊说:“世尊啊!我到每一家去求香火,可是没有哪一家是没有死过人的,所以我空手回来了。”佛陀告诉这位老人家:“天地开辟以来,没有出生而不会死的,还没有死的人求活命也是可喜的事情,您老人家为什么还这样子迷失了,想著要随儿子去死呢?”老人家听了 佛陀的劝导,对于无常的道理就心开意解了。
  佛陀就继续为她广说法要说:三界中有生必有死,皆是无常,皆是苦,不可眷恋;五蕴世间虚妄不实,众生颠倒执取为真、为实,而不知道要求取依止本来清净解脱、无生无死的安隐真如,能度脱众生到达究竟涅槃。这位老母亲听闻 佛陀的开示,因而断我见获得初分解脱道智慧的须陀洹果;而在冢间观看的数千人,也因此发起了要求无上真实不虚妄的佛菩提道心意。
  另外,关于不能接受、不能忍于有生必有死的无常现象的,还有一个典故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有一位大长者非常富有,他只有一个儿子,对这个儿子极为疼爱看重。后来儿子生病了,多方治疗都没有好转,在临命终时,长者的儿子一心念佛,佛就现化身在他的面前,长子的儿子心意安定舍报后就生天了。父母爱念儿子,忧愁苦恼非常舍不得,就想要自杀;但自己下不了手,因此就以火烧取儿子的骨灰放在银瓶里面。过了半个月,就准备了百味饮食放在骨灰瓶前面,大声悲哀地哭嚎躺在地上起不来。
  儿子往生到天上成为天子了,在天上看见父母的所作所为,就自己心念著:【“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八、九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著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众经撰杂譬喻》卷1)那么这位天人心里想著:“我若不到父母面前,化现个死已终不能复生的情境,父母丧子的心意终究是解不开的。”就下来人间,化现成八、九岁的小孩,在路边牧牛。忽然牛暴毙身亡倒卧在地,牧牛的小孩就拿著草放在牛的口中,要喂这只已经死亡的牛吃草,死牛不张嘴了,小孩举起木棍打牛,呼叫著说:“起来吃草!”天人前世的父母与其他大人、小孩看到这位牧牛小孩的作为,都共同取笑他。
  天人前世父母忍不住上前去问这位牧牛的小孩:【“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著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死来已久矣!加火烧之,唯少燋骨在地,以百味食著前而加啼哭,宁得食之不也!”】(《众经撰杂譬喻》卷1)父母问这小孩:“你是谁家的孩子啊?怎么愚痴到这种地步!牛已经死了,拿著草放在牛口中,牛是不可能再有吃草的时候了。”牧牛的小孩反笑著回答说:“我的牛已经死了,头与口都还在,拿草给它吃,只是不吃而已;您的儿子已经死了很久,用火烧了,如今只有些许骨灰留下来而已,都看不见形状了,您却准备了百味饮食放在骨灰面前,哭哭啼啼的,那骨灰能吃得了百味饮食吗?”
  天子化现的牧牛小孩说了这些话以后,接下来经文说:【其父意即开解问儿:“卿是何人?”儿言:“我是长者儿,今蒙佛恩得生天上,见父母悲恼太甚故来相化耳!”父意解大欢喜无复愁忧,天子忽尔不现。父母归家即大布施,奉持禁戒读经行道,得须陀洹果。】(《众经撰杂譬喻》卷1)天人的父亲听了以后,马上心开意解不再伤心了,就问这位牧牛的小孩:“你到底是谁?”天人就回答说:“我就是长者您之前的儿子,虽然已经死了,但是由于生前对佛陀的尊敬与信受,在临命终前一心念佛,得佛化现摄受生于天上。看见父母悲伤烦恼过度,现在是特地前来帮助您化解悲恼。”天人的父母听了以后,心开意解大为欢喜不再忧愁了;天人也在忽然间就不见了。父母回家以后,发心作广大布施供养三宝,恭敬的受持佛戒,阅读经典,修行道业,最后获得解脱道初分智慧的须陀洹果。
  所以,佛陀经常告诫弟子们说:【寿命甚促,转就后世,应勤习善法,修诸梵行。无有生而不死者,而世间人不勤方便专修善法、修贤修义。】(《杂阿含经》卷39)佛陀说:“人的一生的寿命其实非常短暂,如果没有修善、修福、修慧,反而造恶损福增长愚痴,一转眼就到下一世去了,没有机会后悔与补救,在生死苦中更受诸苦;应当要尽心尽力的学习善法,修行种种清净的身口意行,因为不会有生而不死的。而世间人不明了这个道理,仅在短暂的生死中欢庆出生,却不能认清有生必有死的现象,也不能面对与接受出生而有的种种病苦恼,徒增烦恼与悲伤,也不勤于修布施、持戒、忍辱等善法,也不努力修学贤良的心性、修学解脱的义理,修集能够免除未来世贫穷苦果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
  这所说的世间人,他是不分富贵贫贱的。例如,在佛世的时候,波斯匿王为他最敬爱的祖母办完后事以后,衣服头发脏乱地去谒见 佛陀,向 佛禀白说:【世尊!若国土所有象马七宝,乃至国位,悉持与人,能救祖母命者,悉当与之。既不能救,生死长辞,悲恋忧苦,不自堪胜!曾闻世尊所说:“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皆死,无不穷尽,无有出生而不死者。”今日乃知世尊善说。】(《杂阿含经》卷46)这个波斯匿王向 佛说:“世尊!倘若我国土中所有的象马七宝,乃至我这个国王的位置,都拿去跟人家交换,能够来挽救我祖母的命,让她不要死,那我都会拿去交换。可是既然不能挽救,生者与死者永远分离了,悲伤恋恋不舍忧愁苦恼,很难忍受啊!曾经听闻世尊所说:‘一切众生,包括天、人、畜生、天神,有生的必定有死;纵使是生到天上的天神,寿量很长,都必定会到达寿量的尽头,没有出生而不会死的。’今天我领受到祖母的死,乃知道世尊您真是善说啊!”
  世尊进一步为波斯匿王开示说:【正使婆罗门大姓、刹利大姓、长者大姓,生者皆死,无不死者。正使刹利大王灌顶居位,王四天下,得力自在,于诸敌国无不降伏,终归有极,无不死者。若复,大王生长寿天,王于天宫,自在快乐,终亦归尽,无不死者。】(《杂阿含经》卷46)世尊进一步说:“纵然是出生在婆罗门种族的大姓人家,或者生为帝王国王,或者生为资财丰饶大富长者,有生皆有死,没有不死的。就算成为转轮圣王统领四天下了,具有威德力无所障碍而能降伏所有敌国,集权力与威望于一身的辉煌日子终究有尽头,到了寿量到的时候,最后还是不能免于一死。假如大王出生在忉利天,统领整个三十三天,虽然寿量是人间的几十万倍,在天宫自在受用五欲快乐无穷,随著时间的经过、无常的磨灭,也有寿量尽的一天,终究要舍报,没有不死的。”
  世尊为波斯匿王这样的开示,我们要了解说有生必有死。而又为什么说了解了有生必有死能断我见呢?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如果说没有认清无常的存在,那就不能接受无常的现象,总要贪爱在无常中的五蕴我法,与相应的五欲、眷属等我所法,一旦健康、财富、眷属等我所变异毁坏失去了,五蕴我就会陷入忧悲苦恼中而难出离;就像老母亲失去唯一的儿子,长者子失去亲爱的儿子,波斯匿王失去了最爱敬的祖母那样。佛陀让他们认清有生必有死无常现象的存在,而无常就是苦,众生以为是乐而贪爱执著。如果体认了是无常是苦的法,那分贪爱不舍就能纾解释然;理性地思惟现象中的法虽然存在著,但终归坏灭不能常住,无有一人可免,所以接受了无常空。而无常的法,离不开苦苦、坏苦、行苦,那是苦的真实道理;是暂时而有的、是空,不是真实的,不能常住不坏,所以五蕴诸法非真实我,是无我的。佛陀的开示中,让大众能够现前领解接受五蕴诸法无常、苦、空、无我,所以能够让信根清净的大众断我见获得初分的解脱智慧与功德。
  从另一个角度说,能真实断我见,要得如实的了知众生我就是五蕴我,离开了五蕴,再也没有所谓的众生我可得;而众生我全部都是缘于五蕴而有,所以如果不能了解五蕴的内容,也等于没有能力可以断我见。例如,主张意识或者细意识是不灭的,是能够贯穿三世的真实心,那就是不了解五蕴的人,必定是不能断我见的人;也就是不能领解与接受 佛陀所说五蕴诸法无常、苦、空、无我的人。
  例如,有很多人误解经中的意思,而且认为一切众生只有六个识,从这六个识与一切法来看,确实是一切法缘起性空,可是缘起性空是在告诉我们现象界所有的法,没有一法可以常住;现象界的法是这样,那回过头来看五蕴的法也是一样,因为现象界的法都是因为五蕴的法存在而存在。如果说现象界的法是一切缘起性空不真不实,那么五蕴的法也是缘起性空不真不实,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就落入断灭了吗?所以,六识论者他们对于断灭这件事情,感到很恐怖,认为五蕴诸法如果也是缘起性空,而没有一法可以真实存在,可以去到未来世,是从过去世来的;那这样的话,为什么还要修学呢?为什么还要修学佛法,还要这么辛苦的修学佛法呢?所以他们就在五蕴法中的有一法叫作意识,把这个意识或者细意识把祂当作是不灭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来看待一切法缘起性空。
  可是我们从这件事可以知道,如果把意识或者细意识当作是不灭的,那么这样子就是什么?五蕴我不空啊!因为就成为五蕴我里面,还有一法的意识或者细意识,没有办法承认祂是无常空;因为意识或者细意识,祂都是属于五蕴中的识蕴。识蕴这个法,祂不是从过去世来的,也不能去到未来世,而是因为这一世才有的;这一世因为入胎以后,五根具足了,能够触五尘了以后,这六个识才慢慢现起的。所以识蕴中的识蕴,也是属于因缘所生法,也是属于缘起性空。所以如果放不掉意识我,或者细意识我,而主张一切法缘起性空,而主张他已经证得佛法中所谓的解脱果或者开悟,这个都是属于大妄语,因为他的五蕴我其实不空。
  那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说,能够认清五蕴法的真实的无常空的这样空法,才有办法断我见。因为要断我见,就是要完整的认识五蕴法的一一内容确实都是因缘所生,而不是从过去世来的,也不能去到未来世。所以,为什么在佛陀为大众如实详细地解说了五蕴诸法,以及因为五蕴诸法所有的世间一切法它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而大众信受了以后,能够断我见,能够有这样的一个解脱功德受用,就是因为要如实地认知这些内容。
  但是话说回来,既然五蕴诸法都是缘起性空,没有一法是真实常住,没有一法是从过去世来,而可以去到未来世的,那不就是断灭吗?然而 佛陀所说的法,并不是全部的内容都是这样,因为 佛陀在告诉我们五蕴诸法完全灭了以后—这个有生有灭的法灭了以后—有不生不灭的法是真实、是如、是清凉、是常住不灭。在四部阿含中,这些语句都让大众可以查得到,也就是告诉大家有一个法是不生不灭的、是真实、是清凉的。那这样的这个法就是所谓的涅槃本际,这样的法,祂就是出生我们五蕴的法;也就是我们五蕴的本来面貌,出生五蕴的法,但是跟我们五蕴在一起。
  那当众生在善根上刚刚增长的时候,要让他能够信受佛法,一定要从初机开始让他认清这个无常的法。因为无常的法在现象界一一是可以比对,是可以现前验证的;而当一一比对、现前印证以后,再来观察 佛陀为我们解说的有一个真实、清凉、不生不灭的,那这就是可以依靠,可以让我们心中安隐的;安隐的说,原来我们在五蕴的我上面的颠倒见,确实是让我们造成生死苦的源头,那如果能够断我见就能够解脱。
  所以,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所谓的认清有生必有死,无常的现象这个道理。还要来看待说,这整个法的面貌里面,它所说的范围是不是完全只是在堕在断灭空里面;而佛法却不是断灭空,它的意涵非常完整。大家要能够信受 佛陀所说的,它必然是完整地函盖了实相以及现象的法的。
  今天这个典故就为大家解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90集 求不死火的典故)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