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正式进入念佛三昧之入门与修证。我们上一集里面把要修学念佛法门,对于念佛法门之殊胜还有前方便做了一个回顾。我们知道念佛法门的前方便,最主要就是要具足三种资粮,也就是要具足信、愿、行。信、愿、行是修学念佛三昧非常重要的资粮,如果没有信、愿、行这三种资粮的话,要修学念佛三昧就非常的困难。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念佛三昧呢?念佛三昧就是以念佛功德力将心制于一处,所以又名“一心”。譬如说《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说 阿弥陀经》卷一
这里面就讲到一心不乱,就是制心一处、一心。这一部分,一心不乱又有好多个层次,一心不乱有不同的深浅层次,一心不乱至少有二个层次。有哪二个层次呢?第一个就如《大乘集菩萨学论》所说的:“一心不乱,是名定根。”也就是说,一心不乱是因为念佛或是修学定力来的。因为念佛而产生定根,因为定根而有定力,所以一心不乱的意思就是定根,就是由定根来产生定力,这是《大乘集菩萨学论》里面所说的。
那我们再看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所说的,如何是一心不乱呢?《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说:“观谓如实见法,止谓一心不乱。”--《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八。什么叫做“观谓如实见法,止谓一心不乱”呢?这里面就牵涉到实相念佛的功夫了。也就是说“如实见法”--那“法”是什么东西呢?法就是指如来藏,就是指真如本性。所以由般若经里面来看的话,一心不乱很显然是指:因为明心见性,事修、理修能够具足,理事圆融而产生的一心不乱!所以说“观谓如实见法,止谓一心不乱”!
所以我们说一心不乱至少有这两个层次。所以《大乘集菩萨学论》里面说的“一心不乱,是名定根”,就是“事一心”,也就是透过念佛法门的权巧,达到事修的一心不乱。那另外一个一心不乱就是指“理一心”不乱,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说的“观谓如实见法,止谓一心不乱”;也就是因为明心见性,亲见自性弥陀所发起的功德,能够如实见法,如实见所有的众生之真如本性,因为亲见真如本性而能够止于一心不乱,这样子的这个观法就是,事一心不乱还有理一心不乱具足双修。
所以说,“事一心不乱”就是像持名念佛或是观想念佛,或是透过无相念佛,这三昧成功的时候,在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成功的时候就产生了定力,那在动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种念佛所生的定力就是“事一心不乱”的念佛三昧。也就是透过持名念佛,透过从随缘念佛到心念心听,到心念心忆,一直到念佛不断,那念佛不断的时候,就产生了念佛三昧的功德力;或是透过观想念佛,或是透过无相念佛,来达成这样念佛的“事一心不乱”的功夫,那这也就是“事一心不乱”的念佛三昧!
那什么叫作“理一心”呢?“理一心”就是刚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所说的,那就是说,如果已经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时时刻刻能够观照自性弥陀,时时刻刻看见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在显现,不失世间的杂事--这个我们称之为“理一心不乱”,也就是“理一心”的念佛三昧!也就是说因为明心见性,所以亲自看见了自性弥陀,亲见了自性弥陀,所以已经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因为能够时时观照自性弥陀,时时刻刻看见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无时无刻的在显现而不失世间的杂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称之为“理一心”的念佛三昧。
我们经常听到有善知识在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什么才是真正的“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呢?我们从前面的说明可以知道,“事一心不乱”就是事修,事修的意思就是指念佛的各种方便权巧法门,也就是透过持名念佛、观想念佛乃至于无相念佛这些权巧的方便法门,来达到一心不乱的这种境界。那什么叫作“理一心不乱”?就是刚刚所说的,理就是般若,般若就是真如本性,悟明真如本性以后所发起的智慧。那般若智慧也就是自性弥陀,就是禅门所讲的真如佛性、本地风光,还有菩提涅槃;就是因为亲见了自性弥陀,所以能够亲见本地风光,能够亲见真如佛性的本体。因为安住于真如佛性的本体所发起的念佛的三昧,这样子叫做“理一心不乱”。所以“一句佛号概括事理”,是必须明心见性完了以后,因为能够照见这个真如本际的本来无生,安住于真如本际的本来无生而发起了念佛三昧,而且跟事修的念佛三昧非一非异;不是说只有事修的念佛三昧达成的时候,就可以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念佛跟一般的人念佛,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一样,明心见性的人持名念佛一样透过嘴巴,乃至于心念心忆在念佛,一般人的也是这个样子,但是所不同的是明心见性的人在念佛的时候,还具足了“理一心不乱”,具足了般若智慧。所以到这种境界,才堪称为“一句佛号概括事理”!要不然,如果没有亲见自性弥陀,而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这是妄说,而且有高推之嫌。
那有哪些念佛法门可用来修念佛三昧呢?《华严经》里面卷六十二所说的,德云比丘为了善财童子所说的念佛法门,大概有二十二种之多;这些念佛法门都是极甚深的!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所说的念佛法门有这么多种,这么多种的念佛法门都是极甚深的,所以念佛法门不是单单只有一种,不是像有些善知识所坚持的说:“念佛就是只有持名念佛!”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执着己见,不要自己对于念佛法门不知转折,不知道持名念佛还有无相念佛,乃至于体究念佛,乃至于实相念佛,乃至于就算持名念佛的话,也是由随缘念佛、心念心听、心念心忆,乃至于进入持名念佛的一行三昧,这个当中都有很多的转折,不是只有单单的持一句佛号就能够完整念佛的功德。所以不要自己对于念佛法门不知转折,而丧失了念佛的大利益!不但丧失了大利益,丧失大利益已经属于愚痴了,如果再贬抑或毁谤自己所不懂的甚深念佛法门,那这样子恐怕未来难以免除谤法的重大恶业。
有人说:“末法时期,谈什么无相念佛呢?谈什么体究念佛呢?只要执取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就好了!”这个就是在毁谤、在贬抑其他的念佛法门,那这样子的话,就会贻误众生,也会耽误自己。我们说,把一句佛号带得清清楚楚,这个其实只是持名念佛的非常粗浅的层次而已;如果执持这样的一个层次,就是念佛的全部,那就是贻误众生而且自误误人!所以念佛不只是持名念佛,而且他们说末法时期,为什么是末法呢?法,法尔如是,为什么会有末法呢?是人末而不是法末!所以执着这样子观念的人,其实就是因为人末,所造成最主要的这个结果;而且因为自己人末,所以造成了法末,所以才会带来末法的时期。
那我们对于念佛三昧的入门跟修证,有多少的念佛法门要在这边介绍呢?我们在整个念佛三昧的修学入门与修证里面,要介绍的有几个念佛法门:第一个,持名念佛法门;第二个,观像念佛法门;第三个是观想念佛法门;第四是系念思惟念佛法门;第五个是因地的无相念佛;第六个是体究念佛;第七个是果地的无相念佛;第八个是实相念佛。这些念佛法门我们在后面的课程里面,有很多老师都会陆陆续续地为各位说明这些念佛法门。
我们现在就进到持名念佛。什么叫做持名呢?持名就是执持名号,用持念佛的名号来忆念佛菩萨的修行法门。也就是说执持名号用口持,或是说用心来持,也就是说用忆持来念佛,用嘴巴持名,乃至于透过嘴巴持名的过程里面来完成心念心听、心念心忆来忆持佛号。持的意思就犹如像我们手拿着东西一样,就是持受住,也就是说嘴巴或是心里面持摄着佛号,用持念佛号来忆念佛菩萨的修行方法。
世尊为何会说持名念佛法门呢?就是因为末法众生没有办法,不方便、不容易修定,所以特别说了这个持名念佛。也就是说透过我们口持、透过心持,能够来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非常方便的法门。世尊因为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所以宣说了这一种的方便法门;为了末法时代的这些众生--因为根性不足,不容易修定,所以来宣说这样的一个念佛的方便法门。在佛法即将灭尽的时候,世尊以祂的佛力来加持,让这样子的法门在这个世间多留一百年。也就是,能够让所有的众生,让这个钝根、利根的众生,让下辈的众生、中辈的众生、上辈的众生都能够靠着持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佛说无量寿经》里面就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佛说无量寿经》卷二。也就是说,未来之世,当经这个法道要灭尽的时候,世尊-- 释迦世尊以慈悲哀愍的愿力,让这一部经,让《无量寿经》能够留住百岁,能够留住百年,让所有的众生得遇此经的、遇到此经的,能够随己所愿,能够因为念佛而可以得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我们说:持名念佛是要念哪一尊佛呢?持名念佛,有哪些佛可以念呢?或是说:持名念佛就只是单单的念一尊佛呢?其实持名念佛是可以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的!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无量,因为有无量的世界,所以有无量的一切佛菩萨,所以持名念佛是可以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但是《无量寿经》里面,因为持名念佛主要是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和 弥陀世尊的广大愿力来作为念佛法门的主干,所以一般持名念佛都是以 弥陀世尊--持念 弥陀世尊的名号,来作持名念佛的依归。这是因为净土法门里面有 弥陀世尊特别慈悲的大愿力,所以特别强调持名念佛是念极乐世界,是念 弥陀世尊的大愿力,所以我们持名念佛最主要的主干还是以念 弥陀世尊。
持名念佛有什么殊胜的地方呢?持名念佛,我们如果老老实实地持名念佛,真心的相信,回向发愿求生极乐,弥陀世尊一定会来接引的。因为持名念佛不比其他法门差,持名念佛不但能够因为你念佛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能够获得 弥陀世尊的加持,让 弥陀世尊来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就能够解脱于三界--相似于解脱于三界,虽然没有办法真正的达到解脱的境界,但是因为不必再轮回生死,所以等于是相似于解脱的境界。所以这样子的念佛法门,并不比其他的念佛法门差,不比其他的解脱法门差--因为其他的解脱法门必须要修定,必须要修慧;持名念佛可以透过佛菩萨的加持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横出三界。因为横出三界,能够依相似解脱的功德免于生死轮回之苦,直到究竟解脱。也就是仰仗着 弥陀世尊,还有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的愿力,还有佛菩萨应化身的度化,让我们能够依之修行,稳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脱。
所以说,持名念佛是“万修万人去”,也说就是永明延寿禅师说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永明延寿禅师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没有办法在这一世亲见自性弥陀--这个“无禅”的意思,不是说不相信禅门,不相信般若,不相信唯心净土,而是说,如果这一世因为因缘不具足没有办法证入般若,没有办法证悟这个自性弥陀的话,但是你只要相信有净土,一定能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相信佛世尊的慈悲愿力的话,每一个人,一万人修行,一万个人都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后,亲见 弥陀世尊,一定能够明心见性,而后开悟大乘。这里面《莲宗宝鉴》在这一部分说的很清楚:
【盖一切人力量有大少,机智有浅深,所以行业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弥陀,此则是如来无住无依最上乘境界,万中无一也。】
--《庐山莲宗宝鉴》卷六
这就是说我们人有心力的大小,有愿力的大小,有定力的大小,大小都不一,而且聪明慧解各各不同,所行所修的净业也不一样。而上上根智的人,也就是说功夫知见具足,还有根性猛利的人直下自悟,就能够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个就是自性弥陀,这个就是如来、无依、无住--无所住无所依的最上乘的境界。这一万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达到这样子的程度。
《莲宗宝鉴》里面又讲了这么一句话:
“其未能顿悟之人,须是谛信净土,一心念佛渐次进修,仗 阿弥陀佛愿力摄持,自己一念真实下工… …,万无失一也。”
--《庐山莲宗宝鉴》卷六
也就是说,如果根性不足,没有办法顿悟,没有办法在这一世能够证悟般若、证悟自性弥陀,如果能够真心的相信净土--真心相信净土就是:不是边信边狐疑,一下子相信,一下子又狐疑说“到底有没有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是能够真心的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一心念佛按照次第的步步进修,然后仰仗着 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的摄受、加持,自己一念真心的真实的下功夫,那一万个人修行,一万个人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见 弥陀世尊,然后能够明心见性开悟。
这边我们大概说明了念佛三昧的最主要的重点,我们下一集开始,将要真正的进入持名念佛。今天时间已经到了,祝各位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32集 念佛三昧--事理一心 正文老师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