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  明心  心经  因果  正伟法师 

第38集 观像念佛(三) 正文老师主讲

   日期:2018-07-12     作者:成佛之道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集要继续跟各位来分享观像念佛法门。那我们上一集跟各位说明到,大精进菩萨思惟“如此画像非见非闻,非嗅非尝,非触非知,非出息非入息;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知者。”也就是说就像这个画像一样,它没有见闻觉知的,它是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虽然有这个形象,但是没有眼根的作用,乃至于耳根的作用,乃至于意根的作用,也没有办法去触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就像《心经》里面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能够知道法的是我们的觉知心,但是法本身是不自知的,法法如是,法法皆是不自知。不论是善法、恶法、工巧、无记法,或是十八界法、或是涅槃法,法的本身它都是不自知的。能够知道法就是我们的觉知心,那就像这个画像一样,它是非见非闻,那法也是非见非闻的,法也是没有见闻觉知的。
  那紧接着 大精进菩萨继续这样的思惟,继续这样子作思惟:“如此画像非欲界摄,非色、无色界摄,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大宝积经》卷89)也就是说,就像这样子的一个画像一样,它不是欲界所含摄的,也不是色界所含摄的,也不是无色界所含摄的;一切诸法也是这个样子,一切诸法也像这个画像一样,不是色界所含摄的,不是无色界所含摄的,不是欲界所含摄的。因为这个画像它是纸画的,它本身并没有欲界的欲的需求,也没有色界的福报和禅悦,也没有无色界的心的活动,所以它并不是欲界所含摄,也不是色界所含摄,也不是无色界所含摄。那三界众生处于欲界、色界还有无色界,才会有这样的需求,因为不离五阴。因为有了五阴,才会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不离五阴的作用,不离五阴其中任何一一阴的作用,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需求。只有意识的觉知心、只有五阴,才会是欲界所含摄,无色界所含摄,色界所含摄,但是这个画像并不是五阴,所以不是三界所含摄。那一切诸法也是这样,它并不是五阴,并不是三界,三界法是众生能知法,但是法并不自知,法不知道所有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所以“事有分别,理不离如。”“事有了分别”是因为我们欲界有欲界的需求,所以有事相上的分别。但是真如理体同时有这样的,同是一个真如的本体,所以三界虽然有别,但是能够同入涅槃门。不是说你必须要打坐修定到色界才能够进入涅槃的境界,欲界念佛一样能够入到真如理体,入到涅槃的境界,那参禅一样能够证悟真如本性,入到真如理体。所以,这是所有的三界众生都不离这样一个真如本体,但是又现行于三界里面。
  所以我们修行,其实是“方便有多门”,但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其实就是修行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有很多人就执着说“修学佛法这个,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你们就是只说如来藏这一个法呢?为什么只有如来藏这个法能够证悟呢?”那这个就是完全于事、于理全部都搞混了。事修上面虽然是有多门,但是人家后面还有一句,叫作“归元无二路”,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如何修行全部都是归到这个无二路,这个无二门这个无门之门,也就是禅宗所说的这个真心--这个真如、这个如来藏--所以任何的修行,全部都是“归元无二路”。都是回到这个理体上面来。
  这个大精进菩萨继续思惟,接着如何思惟呢?他继续思惟说:“如此画像……非取非舍……,非实非虚,非生死非涅槃,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来身相亦复如是”。(《大宝积经》卷89 )那就是说这个画像,它本来是无情的,所以它是无取无舍的。它是实在吗?如果说它是实在,它又是无常、会毁坏的。那说它是虚有的吗?它分明,眼前分明又可以触摸,所以它是非实非虚,这个画像它是“非实非虚”的。那“非生死非涅槃”,这个画像,生死涅槃是有情的画像是无情的,所以它没有生死,没有涅槃。但是诸法还有如来身相也是跟这个画像是一样的,它是非实非虚,非取非舍。因为能取三界六尘万法,正是我们的这个觉知心,但是这个如来藏,这个诸法,乃至于这个如来的身相,祂是无取的,它是不取三界六尘万法,因为无取所以无舍,所以祂是非取非舍。但是祂又是非实的,因为祂是无心相心。众生都是执着什么为实在呢?就是执着五阴为实在,但是这个五阴是幻灭的,是祂所出生的,所以它是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所以它是不实在的,所以说这个如来藏这个法,祂是非实;但是又说非虚是指说,虽然祂出生了这些蕴处界诸法,但是祂的真如实体,祂是有实体的,祂是有一个本体的,不是虚妄想构想出来的,所以叫做“非实非虚”。“非生死非涅槃”就是说,众生其实都是在如来藏的表层上面生生死死流转不停,但是如来藏的本体,祂本身是没有生死的,那因为祂本身就是涅槃城,所以祂就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所以祂本身是涅槃城,所以没有必要取涅槃,所以叫作非生死非涅槃。
  那 大精进菩萨经过这样子的详细思惟完以后,因经过这样观像念佛、观如来身的时候,如实的了知如来的真实的法身(真如的体性),那在一昼夜之间,便具足了五神通,也就是具足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还有宿命通;也具足了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心,这个就是已经过了四禅的功夫,才有办法具足四无量心;而且具足了辩才无碍、说法无碍,能够接受质难;而且得到了普光三昧,普光三昧是初地菩萨的大乘照明三昧,也就是《楞伽经》里面所说的初地菩萨的大乘照明三昧;再来得了净天眼,也得了净天耳,因为有了净天眼,所以能够见到东方无数佛界,而且超鬼神所见,也得到了净天耳,能够亲闻东方无数诸佛佛界说法,而且能够信受奉行。那在这样子勤行精进,满足七日以后,“以智为食”也就是以智慧为食物,不食世间的供养。那因为以智慧为食物,不食世间的供养,就引得天人来供养,所以一切诸天散花供养。那 大精进菩萨,经过这样子的念佛以后,得到了这样子的功德。
  那进而进一步,这个时候 大精进菩萨又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说:“时大精进不被袈裟,亦不见佛,不受禁戒……如是观已,成大智慧。以此智慧,悉见十方阿僧只佛,闻佛说法。”(《大宝积经》卷89 )
  这里就说,到这个时候,大精进菩萨他不披袈裟,也不见佛,也不受持禁戒,如是观已,这样子的观察以后,成就了大智慧,用这样子的大智慧能够完全见到十方无数诸佛的世界,而且能够听到十方无数诸佛的说法。那这个就很奇怪,为什么不披袈裟、不见佛、不受禁戒,那这样子的观法,反而成就大智慧呢?我们不是说,出家的功德有多大吗?我们修学佛法,不是就是要见自性佛吗?乃至于见报身佛、乃至于见化身佛,也是非常殊胜的啊!我们不是说修学佛法,就要受持禁戒吗?那为什么这个时候 大精进菩萨不披袈裟、不见佛、不受禁戒,反而能够成就大智慧呢?那我们就必须要探究一下:披袈裟是什么意思呢?披袈裟就是出家的意思,那不披袈裟就是不出家。那为什么不出家?大精进菩萨原来对他的父母亲辛辛苦苦的求出家,而且已经获得出家的允许,现在又说不出家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悟到了真如,悟到了真实明白出家的意思。那这个出家真实出家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那我们套一句《金刚经》的句法,就是“所谓出家,即非出家,是名出家。”大精进菩萨就是透过观像念佛,悟到的真如理体,知道了《金刚经》里面所说的“所谓出家,即非出家,是名出家。”
  那为什么“所谓出家,即非出家,是名出家”呢?那我们来探究一下:出家有哪几种?出家有出世俗的家,也有真出家。那什么叫作出世俗的家?出世俗的家就是表相出家,也就是剃发,着染衣,这样子是表相出家。那真出家,就是出三界的家,离开五阴宅这个家,离开五阴宅这个家没有出家相,因为真如无相,所以没有出家相,离开五阴宅这个家才叫作真出家。所以出家必须要离开五阴宅,必须要离开三界这个家;而且离开了三界,在三界而离开三界,在三界又无妨真如本体能够离开三界。也就是悟明了本心以后,这样子才是真出家。那 大精进菩萨是哪一种出家呢?大精进菩萨就是真出家。大精进菩萨悟了真如佛性,在真如佛性了了现前,所以真如佛性祂不会六尘,不属于五阴,不摄属在三界里面,祂本身就已经出了三界家了,祂本身就已经是出家了,祂本来就出家了,所以不会想要披衣,也没有地方可以披衣,也没有需要披衣。想要披衣、需要披衣的,正是我们这个五阴身,所以祂没有想要披衣,没有地方披衣,也没有必要披衣,所以真如无形无相,祂不会六尘。所以 大精进菩萨这个时候说祂不再披衣了,祂不披衣所以真正的不披衣,就是如来藏真如本性,祂原来本来祂就不披衣的。所以我们说会披衣的,正是我们这个五阴。所以 大精进菩萨因为心离五阴的系缚,所以叫做真出家。如果不是离开五阴的系缚,这个就是表相出家。
  所以我们说出家有四种:有身出家而心出家;也有身出家有心不出家;有身不出家心出家;有身也不出家心也不出家。那身出家、心出家指的就是:表相出家,披了衣而且也开悟,也明心见性,见了自性弥陀,这种人就是身出家心也出家。那有的人是:身出家心不出家,只是表相剃发着染衣,但是心不出家;有的好一点的话,还会安住在佛法上面,安住在念佛上面,但是虽然没有明心开悟,但是他还属于身出家心不出家;那有的人比较严重一点,还继续的贪着五欲的贪着,那这个在身出家心不出家这个,是等而下之的。那另外有一种人是身不出家心出家:也就是菩萨,现菩萨身开悟明心,虽然没有剃发着染衣,但是实际上心已经出家了,这个就是身不出家心出家。那第四种就是身不出家心也不出家:这个就是一般的凡夫众生,也不知道修行,他身也在五阴家,心也在五阴家,那永远都在五欲里面打滚,这个就是身不出家心也不出家。
  达摩大师在这边有说:【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达摩大师血脉论》卷1)那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的,也就是说出家并不是在表相,不是剃除须发着衣,也就是说必须见自本心。见自本心的话,不剃除须发着白衣一样是出家。那如果是不见性,虽然你剃除须发一样是外道。所以,真的出家就是必须要亲见本性,要亲见如来。菩萨在修学佛法的过程里面,其实大部分都是现在家身的。我们看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里面,有五个是等觉菩萨、补处菩萨,有五位是现出家身的菩萨,其他的四十二位全部是在家菩萨。那我请问各位:那 观世音菩萨所现的是什么身呢?大势至菩萨所现的是什么身呢?弥勒菩萨所现的是什么身呢?四大菩萨里面所现是出家身的就是……五大菩萨里面就是只有 地藏菩萨祂现出家身,所以不要以表相来衡量出家或是没有出家。
  那 大精进菩萨到这个时候又说:“亦不见佛。”那为什么不见佛呢?不是我们就是要求见佛吗?要求见,能够以见佛为殊胜吗?那为什么这个时候又说不见佛呢?因为真正的佛就是真如,那真如是无形无相的,不是物质,不可见的。那这个真如祂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般人误以为应身佛,也就是两千五百年前,所应身在这个世界所出生的  释迦牟尼佛是真佛,那佛色身入灭了,佛就已经不见了。但是 佛色身虽然入灭还有报身,佛的报身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那每一种随形好里面,每一好里面有八万四千光,每一个光里面又有八万四千好。那这个是天人还有天主所见的报身佛,那天人天主以为报身佛就是佛,那这个报身不是真佛,真正的佛是佛的常住法身。所以佛的常住法身是无形无相,非物质,不可见的,所以说佛不可见,所以说“亦不见佛”。
  那“不受禁戒”的意思是什么呢?因为禁戒是因为五阴才有,真如无形无相,没有嘴巴,没有色身形象,所以不受禁戒。禁戒是因事制戒,因事渐制的。禁戒是僧团刚建立的时候,本来没有禁戒,佛把每一个人都当成完人,假定不会犯错。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根器纯善,所以不用制戒,从初转法轮的五比丘,证阿罗汉果,整个僧团都没有这个问题,佛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完人。但是到后来弟子越来越多,根器不同,做不如法的事,所以有人就告诉了 世尊,世尊因而制定了种种的戒,不如法的事越多,禁戒也越来越多。所以禁戒在世间是因为有五阴,所以有了五阴以后,会人与人互相接触,那人与人互相接触以后,慢慢的事情就会有了变化,那这些事情的变化,有一些事情会对僧团有不好的影响,对僧团的修行有不好的影响,所以 佛就慢慢的制定了戒律,制定了禁戒。制定了这些禁戒就要让众生能够依止于戒,不可以做不好的事情,不可以做不好的事。
  那这些禁戒是谁在守的呢?这些禁戒是谁才有办法守这些禁戒呢?是五阴才会去守这些禁戒,因为五阴才能够做,五阴才会去做这些不如法的事;色身才能够去做这些不如法的事情,色身才会去做譬如说杀人、盗窃、妄语、邪淫等等的这些恶业。因为有可能会去造这些恶业,所以 佛才会制这些禁戒。因为要有色身还有嘴巴才能做,没有了色身要怎样做呢?没有了色身,没有这个意识心,如何的去造作这些业呢?没有意识,没有意根,如何造作?如何能想呢?所以设立禁戒就是因为有五阴而设的。真如既然不是五阴,如何能守戒法呢?所以 大精进菩萨亲证了真如的境界,真如无形无相,没有嘴巴,没有色身的形象,所以不受禁戒。这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的“心平何劳持戒”,这个心平的平心就是指的就是如来藏,并不是意识心,这个是很多人误会的地方。
  大精进菩萨经过这样子的观察完成以后就成就了大智慧,成就了这样的大智慧,清清楚楚的看见十方无量诸佛世界,而且能够听闻十方无量诸佛在说法。因为有很深的禅定的功夫,再加上大悟彻底,成就了大解脱、大智慧的境界,这样才有办法能够完成这样子的一个功德,才有办法真正的“亦不见佛、不受禁戒”,还有再来就是说,也不用披袈裟不再出家了,因为祂本来就已经是出家身了。
  那我们今天观像念佛已经全部都已经讲完了,从下一集开始我们正光老师将要为我们说明观想念佛。
  那今天时间已经到了,祝福各位同修: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38集 观像念佛(三) 正文老师主讲)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