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礼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说到“如来具足因智、时智还有相智”,什么是相智呢?相智是说:在我们的世间跟出世间里面——一切法里面,它都有它的法相,就是任何法一定有它的法相,因为有法相才令人觉察。这个法相它的内涵是如何?它具有哪一些内涵?那也都属于一切法的法相。如来祂就是对于这一些内涵,祂都能够具足了知。就像我们前面所解说的:佛陀——也就是 如来,能够在一念间破除智障与解脱障。可是什么是破除智障的法相呢?什么是破除解脱障的法相呢?那个就是菩萨所证,那也是属于一切的法相,然而这个内涵是菩萨才能了知,是诸佛才能够具足了知;乃至声闻人或者是缘觉人他们所实证的解脱智的法相的内涵,佛陀也都能够具足了知而没有任何的遗漏。而菩萨也可以了知少分,如果证量具足时,他也能够了知声闻、缘觉他们所实证的法相,所以相智的具足,就是说只有如来祂才能够真正具足这个相智。因为 佛陀祂才能够对一切法的法相能够具足了知,乃至所有究竟成佛时的佛地的智能功德,那也只是诸佛才能够了知,等觉菩萨跟妙觉菩萨,都还不能完全究竟了知;所以说只有如来才能够说祂具足了相智,诸地的菩萨还不能说他具足相智,只能说他也有实证部分的因智。所谓的时智还有相智还不能具足,具足因智、时智与相智,只有如来才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功德。而且佛陀祂是无有覆藏,没有覆藏也是一件佛陀的功德,因为 佛陀能够了知一切的宿命,所以祂以前经过怎样的过程来修行,最后能够成佛,而这个过程里面,祂的经历从凡夫一直到成佛的所有过程祂都了知。而且 佛陀祂对于这样的过程里面,祂过去所做的一些过失,祂也从不覆藏,这个也是诸佛如来祂所独有的功德;因为如果说有一些菩萨,他即使不想覆藏,可是他不能发现,本质上他不能把它全部了知,因为他对于自己的缺失,还没办法完全了知,所以那还是有所覆藏。
世间人是刚好反过来,即使他知道了他也是要覆藏;譬如说自己犯了什么样过失,就是怕人知道就不敢讲出来,要想尽方法来隐瞒,要编造种种的谎言来欺骗他人,那就是覆藏。可是 如来无有覆藏,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经常可以看到 佛陀的本生,或者是在某些经典里面,会说 佛陀过去以前曾经诽谤什么样的善知识,所以曾经掉到地狱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佛陀在经典里面叙述祂自己过去的一些过失,用这些过失来劝勉一切的菩萨,或是说一些声闻人,能够不要重蹈覆辙。所以 佛陀并不是因为成佛之后,祂能够具足了一切福德与智慧之后,然后就把祂过去菩萨修行里面的坎坎坷坷,或是作错的事情全部覆藏起来,并没有这样子。这个跟世间人里面的那一些史学家有所不同,有些史学家就会为君亲来隐讳一些事情,就是覆藏一些事情;可是我们如果看到经典,佛陀经常在说祂过去曾经犯了什么样的过失,可是后来因为怎样的悔过之后,能够最后成就佛道。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佛陀祂是没有任何的覆藏的,这个跟一般的世间人想要隐藏自己的过失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说只有 佛陀能够对于自己的过去没有任何的覆藏。而且不须守护,也就是 佛陀祂不需要去守护祂自己的身口意行,祂能够随心所欲地去说种种法,都不会有任何的过失,所以说无能说过——没有人能够指出佛陀的任何过失的。因为 佛陀祂对于一切世间的种种说法,祂都能够知道。而且祂能够守护祂的身口意行,而且这个身口意行,祂不需要守护的,祂是自然流露而不会有任何的过失。
也就是说,佛陀祂不只把烦恼的现行把它灭除了,祂还把习气的种子也都把它清除净尽,所以说祂不需要守护祂的身口意行,祂能够完全清净地展露祂的身口意行,所以祂能够不必守护而且无能说过,这是诸佛如来独有的功德。菩萨就不能这样子,菩萨在还没有成就佛果的时候,事实上即使能够灭除现行,可是还有很多的习气种子;这习气种子就需要透过长时间的修行,然后依于更深的智慧、无生法忍的智慧、修习一切种智的智慧,能够逐步在跟众生和光同尘的过程里面,把习气种子逐渐地灭除,所以菩萨还不能说他不守护的,因为菩萨还需要守护。声闻缘觉那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声闻人或是辟支佛他们还有现行,可是他们可以把现行灭除,习气种子不必灭除,他们也没有能力灭除;因为他们急求涅槃,他们在实证之后还留在世间的时间太短暂了,所以没有能力来灭除习气的种子。所以习气种子的存在,就使得二乘人他必须要守护,乃至二乘人还有一些烦恼的现行,可是这个现行也是让他必须守护,所以他才能够把这些现行——烦恼的现行把它灭除掉;所以二乘人他需要守护的,因为他还要把现行灭除,习气种子他是无所能为的。菩萨可以灭除现行,那对于习气种子呢,他还能够更进一步去把它逐步地灭除,菩萨还是需要守护,因为他必须要守护他的心行,所以这个是菩萨跟佛陀的功德的差异之处,所以只有诸佛如来才能够说祂不须守护而且无能说过。
接著经文又说:“悉知一切众生烦恼,起结因缘、灭结因缘,世间八法所不能污。”也就是说:诸佛如来,祂能够悉知一切众生的烦恼。众生有哪些烦恼诸佛如来都知道,众生烦恼——眷属、财富、健康、学业等等的事情产生种种的烦恼,诸佛如来都知道。而且也会知道起结的因缘,也就是说每个众生,对于烦恼所相应的内容,它是不大一样的。什么叫起结因缘的不大一样呢?譬如说有些人可能是很贪,可是他可能瞋是比较少的。譬如有些人被人家欺负、讽刺,他都无所谓、他都看得开;可是他对于他喜爱的东西,他会很贪著,那个就是这个众生贪的重,可是瞋比较轻。可是有些众生是反过来,是贪比较轻,什么事情他不会太贪爱,可是他自己拥有的绝对不能让人家碰,如果你侵害到他所拥有的东西,他就起瞋——大起瞋心,就起了烦恼的结,乃至会造作种种的恶业,那就是这个众生的瞋重,贪稍微轻一些。也有众生是贪瞋都重。诸佛如来就能够了解众生他的起结的因缘,了解了起结因缘就能够有智能来让众生学得,或是安排一些灭结的因缘。譬如说有些阿罗汉,就是说一些阿罗汉他还没成就阿罗汉果的时候,佛陀观察这个比丘,就跟他说你要把贪爱断除,教他专门去修不净观。当这个比丘修学了不净观之后,他确实就能够证得阿罗汉,因为他的起结的因缘就在于贪,所以佛陀因为能够观察到这个比丘他的起结因缘在贪,所以祂教他专注于贪的断除,他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有些比丘他是瞋恨心重,佛陀就说:“你去修习一些观行,瞋恨心把它灭除掉。”灭除掉之后他就成为阿罗汉了。这并不是说这些阿罗汉,他好像修阿罗汉只要灭一个东西就好,不是!而是说他的一些其它的结使没有那么重,可是他的最重的部分在哪里?佛陀能够具足了知。所以 佛陀就能够,观察众生的根性,能够告诉众生他的起结的因缘,然后告诉他灭结的因缘,能够协助众生能够修证解脱的果证。
佛陀也不受世间八法的染污。世间的八法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就是喜、怒、哀、乐、称、讥、毁、誉。喜怒哀乐是我们众生都有的,因为都有所以就称为被染污了,有一个什么事情喜滋滋地,然后就飘动了、就得意忘形了,那就是被喜所染污了;或是怒,有一个事情被人家侵犯了,怒不可遏,就会去造作一些恶事,那个就是被怒的这个世间法所染污了;或说是因为一些事情不如意,就非常地哀伤、一蹶不振,那就是被哀这个法所染污了;或者是说有一个事情太快乐了、太称心如意了,然后他就依于这个乐去欺压他人,因为他有他成就的快乐,就在这个地方起了慢,乃至用这个去伤害他人,这个就是被乐的法所染污了。称讥毁誉就是被人家称赞了,他就得意忘形;或是被人家稍微讥讽一下,他就怒不可言,他就造作一些恶业;或是被人家诽谤、或是被人家称赞-就是誉,他就得意忘形;或是被人诽谤,他就生气或是落寞统统都有,这个就是世间的八法。佛陀对于世间八法祂都完全不动,所以有人说 佛陀是八风吹不动。所以说 佛陀对于世间的种种的事相,祂都无动于衷,祂都知道这些因果的事相,所以祂了然于心,不受这一些世间八法所染污;不会因为世间人信不信佛陀而起烦恼,也不会世间人是不是称赞诸佛如来,或是诽谤诸佛如来而生起任何的烦恼,都没有!所以说诸佛如来不受世间八法之所污。
我们接下来看,诸佛如来“有大怜愍,救拔苦恼,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满足。”诸佛如来有大怜愍,什么是大怜愍呢?大怜愍就是说:诸佛如来如果我们考虑祂的境界——祂的福德境界,事实上祂不需要在人间来示现成佛,因为人间是苦,连诸天都比不上,连欲界天都比不上。人间有种种的苦痛,譬如说:有很多的不如意事,乃至经常有疾病,经常有烦恼;可是诸天就没有这些病,乃至物资非常地充裕,不需工作、不需烦恼。可是 佛陀偏偏在人间来成佛,而且教导众生成佛之道,因为这是佛陀的大怜愍,也就是怜愍一切的众生不能成佛,怜愍一切众生在这种苦的境界而自得其乐,怜愍一切众生在这么苦的境界,不知解脱的法要,怜愍一切众生在这么苦的境界,不知有常恒不变异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说不知道有成佛之道,不知道有菩萨的正行;所以说诸佛如来祂福慧具足,祂的福德能够盈满一切世间,可是祂偏偏在人间来示现,跟我们一样吃著人间的饮食,而不去受用欲界天的甘露,这个就是佛陀的慈悲啊!因为祂怜愍众生,怜愍在人间的众生,因为希望佛种能够不断,希望在五浊恶世的众生,能够出离五浊恶世、能够修行菩萨行、能够修习菩萨的正行来迈向成佛之道,这就是诸佛如来的大怜愍。
可是声闻缘觉他就没有这种大怜愍,其实他获得了解脱的智慧,能够究竟解脱生死流转,可是他入不入无余涅槃呢?他入无余涅槃。入了无余涅槃,请问他还有怜愍心来布施给众生吗?就没有了!所以阿罗汉或辟支佛,他们成就了他的果证之后,他就入无余涅槃去了,对于众生他就不再怜愍了。因为他就自己解脱于生死,然后进入不生不死的涅槃,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众生的苦痛不再理会了。这样子能够称为有大怜愍吗?显然没有嘛!那菩萨呢?菩萨也学习诸佛的大怜愍,所以有些菩萨他能够具有初禅以上的定力的实证,譬如说 平实导师他具有初禅以上的禅定力,他是可以生到色界天的,可是他依于大怜愍心,所以说他继续发愿,乘愿来到人间,来跟众生和光同尘,来人间里面跟众生一起来拥护正法、弘扬正法,所以这个就是菩萨的大怜愍。可是这个大怜愍是跟诸佛如来来学习的,因为诸佛所获得的功德跟解脱境界,是超越一切菩萨的,诸佛都能够舍离这些功德受用而到人间,菩萨也要学习诸佛如来而回到人间——乘愿再来。
这一节我们就先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43集 如来具足因智、时智、相智)
第043集 如来具足因智、时智、相智
2018-07-15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