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7、菩萨正行(一)【共130集】
第109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九)
2018-07-15
孙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在菩萨要受优婆塞戒以前,要供养六方,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供养东方、南方、北方、西方以及下方,接下来就要继续讲到说,上方要如何供养呢?上方指的是修行人,菩萨应如何供养?经文中这么说:“言上方者即是沙门、婆罗门等,若有供养沙门、婆罗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病痛医药,怖时能救,馑世施食,闻恶能遮,礼拜恭敬,尊重赞叹,是人则能供养上方;是出家人以五种事报:一者教令生信、二者教生智慧、三者教令行施、四者教令持戒、五者教令多闻。”对于上方要如何供养,指的是沙门、婆罗门;沙门指的是佛门中的出家修行人,婆罗门指的是外道的出家修行人。倘若说供养沙门婆罗门,要怎么供养?要布施给他们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以及病痛所需要的医药。他们如果有堕入恐怖的这些因缘的时候,能够为他们救护;在饥馑世的时候,也能够布施给这些出家的修行人;听闻到这些出家修行人有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也能够为他们遮覆;对他们能够礼拜恭敬,尊重赞叹,这样子做就是能够供养上方。
出家人要以五种事来回报,这五种事指的就是:第一种、应该要教导布施给他们的人在佛法中生信,要能够相信于佛法中修清净行能得解脱。第二点、要教导他们正知见,使他们能够生起智慧来简择法的对错,以免偏颇。第三点、要解说因缘果报,并教导他们懂得布施植福的因果道理。第四个、要教导他们持戒,使他们能够如法受持趣向人天善法的这些善戒。第五点、要教导供养者多闻熏习菩萨法中人天善法的基础,以及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内容与次第。这样子的话,就是供养了上方。
继续经文中这么说:“若有供养是六方者,是人则得增长财命,能得受持优婆塞戒。”也就是说,要受戒之前要先能够这样子供养六方。这供养六方就是布施六方,对这六方这样的供养,以及六方同样地,这样地以善的回报,当然六方就能够安隐;能够如 佛所说的来供养父母师长等,东南西北上下六方的在家菩萨,他就能够增长世间的财富与寿命,这种情况之下,就是具备了世间善了,他就有资格来受菩萨优婆塞戒,以及来得戒体、来学习诸佛菩萨智能了;
同样的,受了菩萨优婆塞戒的功德,也能够增长世间的财富以及寿命。但是菩萨优婆塞戒是一生所受的戒,不是尽未来际受的菩萨戒戒体,所以具备了世间善。有资格受戒以后,要如何来进行受戒的事情呢?求受优婆塞戒的时候,应该这样进行,在经中这样子说:“善男子!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谘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仆;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软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欲受菩萨优婆塞戒,惟愿大德愍怜故听受。’”佛陀说:如果有人想要受优婆塞戒,来增长财物以及增长寿命,一定要先来咨询、来请问自己的亲生父母,父母如果同意了,还要再向妻子、奴婢、僮仆报备。为什么呢?因为在受戒之前,已经作了这些应该作的供养,同时父母也非常悯念自己的子女,妻子、奴婢等,对自己的丈夫以及主人都非常地恭敬,今天要受戒当然一定要先向他们禀白。因为受了菩萨优婆塞戒,下面的出发点就是想要出家,所以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作了这个是一个大的决定。如果说父母、妻子、奴婢、僮仆都允准了,没有其它的意见了,还要向国主禀白。为什么要向国主禀白呢?因倘若这位在家菩萨是属于国主的大将军、大臣、或者是他重要的人手,如果说国主因为在国政上非常需要他协助,如果他受戒了以后,住到这个僧团里面去,就不能回到这国主所主政的范围里面来协助他,就等于是系属于国主,所以一定要去禀白国主说:他要受戒,可以吗?如果说国主他同意了,当然将来就不会再来找他,还要希望他要作什么,就不会毁坏他所受的戒。
国主允许了以后,就要去找出家学大乘法的、发菩提心学大乘法的,要去他的处所,在这个出家学大乘法的菩萨处所去礼拜,然后要以柔软语来问好。问好以后还要这样说: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想要受菩萨优婆塞戒,希望大德能够愍念怜愍我,来让我受戒。为什么这里要去讲到说,是丈夫、具男子身呢?这个地方呢我们要跟大家说一下:因为男众菩萨求受优婆塞戒,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能成为出家沙弥十戒、以及大比丘戒具足戒的根本。也就是想要求受菩萨优婆塞戒,等于是想要出家的男众菩萨,磨练自心的根本。
对于表相是男众,但是男根不具者,称为不具男子身,但是出家比丘戒是不接受这样不具男子身者出家的,所以在这个地方要先表白。为什么呢?我们来举这个菩萨论来说明,在《瑜伽师地论》中,有这样说到:“问:‘何故不许扇搋迦、半择迦出家及受具足戒耶?’答:‘由此二种若置苾刍众中便参女过,若置苾刍尼众中因摩触等便参男过;由不应与二众共居,是故不许此类出家及受具足。’”这一段论文中有人问到说:为什么不允许扇搋迦(扇搋迦指的就是男根不具的;半择迦指的就是二根,也就是阴阳人)为什么不允许这两种人来出家,以及受具足戒呢?弥勒菩萨这样子答复:由于这两种人,假如是与比丘众共住的话,会有掺杂女众在里面的过失。因为阴阳人或者是男根不具者,有可能会成为掺杂女众的过失出现;倘若把这两种人,与比丘尼众一起共住,因为摩触的关系,变成会掺杂男众一起居住的过失。所以不应该由这两种-男根不具、或者是二根人、或是阴阳人,来与比丘或比丘尼共住,因此就不允许这两种人,来出家以及受具足戒。
在论中又继续这么讲:“又由此二烦恼多故,性烦恼障极覆障故,不能发起如是思择;彼尚不能思择,思择令其戒蕴清净现行,何况当证胜过人法?是故不许彼类出家及受具戒。”这论文中 弥勒菩萨继续这么开示:因为这两种人烦恼非常多,在性欲方面的烦恼障碍,非常地隐覆而且遮障,不能发起这样的思择说,要于一切时来坚守正念;不能于一切时来坚守正念的思择都没有了,何况能够思择说要让他来戒蕴清净而不犯戒呢?这一点都作不到,更何况能够在佛法中实证,超过一般凡夫的这种解脱道的法,所以不允许这两类人,来出家以及受具足戒。
所以求受菩萨戒要先表白说:自己是具男子身。因为男根不具者,虽然不能求受优婆塞戒,以及将来的出家沙弥戒比丘戒。但是倘若说是以善心来受三归五戒,而且也能守护所受的五戒,在寺院走动的时候,也不能够亲近承事出家的比丘尼以及比丘,以避免说会产生过失。虽然是这样;但是受学五戒、守护五戒的福德,是与一般人一样的。在家菩萨这样请求出家菩萨听受优婆塞戒以后,出家菩萨必须再一次当面询问,有没有一些遮止他受戒的问题,所以是否有遮止这位在家菩萨请求受戒的事项存在著,还是要再问一次,如果有就不能传授给他。
应当要当面询问哪些事项呢?在《优婆塞戒经》中这么说:“是时比丘应作是言:‘汝之父母、妻子、奴婢、国主,听不?’若言听者,复应问言:‘汝不曾负佛法僧物,及他物耶?’若言不负,复应问言:‘汝今身中,将无内外身心病也?’若言无者,复应问言:‘汝不于比丘、比丘尼所作非法耶?’”这个部分要先问这些问题,第一个问说:你的父母、妻子、奴婢、国王有没有允许啊?前面当然有说过要先征求同意,说:他们都允许。这个时候还要问说:你是否曾经亏负过佛法中的三宝物?以及欠他人的钱没有还?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因为在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可能就会住到寺院中成为近事男,乃至很快成为沙弥。如果这样的时候,变成他是能够受用三宝物,变成说他人也不能来叫他偿还,变成是变相的来逃避前面亏负三宝物应该偿还的部分,也变相的来逃避,应该在这个受戒之前,应该偿还亏欠别人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先问有没有曾经亏欠过三宝物,以及其它人的东西,有的话 一定要先偿还。如果说没有亏负,还要再问说:那你现在身中有没有一些内外的身心的病痛呢?
为什么要这么问呢?这里我们也来举《瑜伽师地论》里面谈到,论中 弥勒菩萨这样开示:“若有身带痈肿等疾,如遮法中所说病状,如是名为依止损害。由彼依止被损害故,虽复出家然无力能供事师长,彼由如是无力能故,所受师长同梵行者供事之业,及受纯信施主衣服饮食等净信施物,此之二种净信所施,彼极难消不应受用,令彼退减诸善法故。”这论中 弥勒菩萨这样开示:假如说在身中带著这种很难医治这样的一个痈肿的这些疾病,好像出家遮止那些所说的这些不能出家的病状,这样子称为依止损害;也就是说,出家是要依止于这个五蕴身来出家,有这个身体存在才能出家,身体毁坏当然就不能出家,就是人死了就不能出家。在依止这个身体而出家的情况之下,身体不能有这些不能出家的病状。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身体有这些病重的时候,疾病很重的情况之下,虽然说出家,可是却没有体力与能力来供养服侍师长;由于没有能力来作这些事情,变成要领受师长,以及一起出家修清净行的这些师兄弟来供养他来服侍他,以及还要领受这些对三宝有清净信的施主所供养的衣服饮食,这些布施的财物。对于师长同梵行者的供事,以及一些施主们,清净信供养的这些财物。对于这个病重而不能有能力来服侍师长者而言,他是很难消受的,不应该受用的。因为出家以后没有实质上,在出家的功德与福德出现,而却要以这个生病的身体,来领受师长以及同样修清净行的这样的供养以及服侍,以及施主的清净信的布施;这样的情况之下是损福折福,福分减少非常严重,同时会让自己失去有惭有愧这样的善心,所以会减少很多善法的。因此在这里要先问说:你现在身体,有没有一些身心病痛啊!
如果说没有的话,还要再问说:你是不是曾经对比丘或比丘尼作过非法的事情呢?是否有曾经侵犯过他们呢?是否有在欲爱上侵犯过他们呢?如果有的话,是属于上品的无惭无愧的重罪,是属于无间地狱罪,是不能受戒的。
接下来要这么问,受戒师还要这样来问:“若言不作,复应问言:‘汝将不作五逆罪耶?’若言不作,复应问言:‘汝将不作盗法人不?’若言不作,复应问言:‘汝非二根、无根人?坏八戒斋?父母师病,不弃去耶?将不杀发菩提心人、盗现前僧物、两舌恶口、于母姊妹作非法耶?不于大众作妄语乎?’”这些事项都是,要传授优婆塞戒给他的这一位出家菩萨要问的。除了前面这些事情以外,接下来还要问说:你有没有造作五逆罪呢?五逆罪指的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造作这五逆罪,是不能受优婆塞戒的,因为这个等于说染污心非常的重,没有善心了,没有善心以后又如何来受,这么清净的戒呢?
如果说没有造作五逆罪,还要问他:你不是要来盗法的吧?这里为什么问盗法呢?这个地方也很重要,所以我们要为大家说明一下这个盗法的过失。因为如果是为了获得名闻利养来偷窃佛法,贼心入道,在佛法中无所长益。所以盗法的意思就是,你不是为了清净信,不是为了自己对三宝生起这个崇信,自己想要在佛法中修学,同时对三宝是恭敬的,而且是一心一意要求取佛法,同时也要未来能够去利益他人的,等于是以清净心、清净信来受戒、来修学的。而是为了名闻利养要偷窃出去,然后以后再去作他用的。佛法因为本身它是清净解脱的,佛法本身的法,它是你要以清净信来入于佛法中,才能获得这样的清净解脱的功德。同时信众也是因为认知到三宝有真实解脱的功德,所以以至诚心来供养三宝。倘若说是以偷盗佛法的心,来入于僧团中,然后来受戒、来受供养,这过失非常的大。从佛戒来说,偷盗他人有数量可数的财物,已经是属于不可悔的十重戒了,因为在十重戒里面,这个不与取也是偷盗,是属于十重戒的戒罪,更何况是偷盗无量可数的法财,因为佛法这个法财,你不可以金钱来交易,不可以数量来数,世间一切的财物都不可以等量来说它来等于佛法中的某一解脱法,所以又以染污之贼心出家受戒,很难消受十方信众以清净心布施的衣服饮食等物。在这种情况之下过失很重,又减损自己的福分,退减自己的这种有惭有愧的善法。所以说盗法的过失非常的重,盗法本身需要受非常重的苦果的。
这个部分我们想要举在经典中,有曾经说过一个外道须深盗法的实际例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天竺示现住持正法之前,很多外道常常得到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在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这四事方面的供养;可是 佛陀住持正法以后,国王大臣长者居士都转向来,供养佛陀所带领的僧众,这些衣服饮食等四事所需,对外道的供养就完全断绝了。这时候许多外道他们发现到,他们的供养都不见了,都是跑到佛陀的僧众里面去了。所以许多外道不检讨说:到底为什么信众不供养他们,去供养佛陀?反而想要争回这一份供养,因此外道就聚集起来讨论,想要找一位聪明的人,秘密地到佛陀的僧众中去出家,然后将所听闻的法要偷盗回来,再向外道们来转述广说;使外道们听闻了偷盗所得的法以后,可以转向国王大臣们来教化。以为这样子就可以,再重新获得国王大臣们的信受,以及意乐来供养他们,可以重新再获得他们的供养。所以外道们就找了须深去佛陀那里盗密出家。因为须深非常的聪明,而且忆持力很强,他们认为找须深一定能够把法盗回来,所以须深就到了佛陀的僧众中去求出家。佛陀当然知道须深的心念,所以 佛陀特地交代比丘们:你们应当要度这个外道须深出家。须深出家以后,当然就跟比丘众们住在一起。有一天有一位比丘告诉须深说,他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当然须深听到,这位比丘大德这样跟他讲,就知道说他是已经授记自己解脱了。那他的解脱法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我应该向他打听。所以须深接著就来问这位比丘到底是如何解脱的?那这个部分,我们就等到下一集继续。今天就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09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九))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