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6、学佛释疑(一)【共130集】
第030集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正源老师主讲
2018-07-15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要来探讨的题目是: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是指修行人用一段特定的时间,独自关闭在一个场所内,辛勤地修行。所谓闭关学道,就是闭门谢客,隐居修习道业。这里强调修习道业,是在说明,我们所要探讨的并不是为了逃避世俗事务、隐居山林的修养生息,而是对于佛道的修学生起了信心、愿力,真正想要努力修行的人来说。那么在探讨“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这个问题之前,当然得先界定什么是佛教中的大修行人。
要如何界定佛教中的大修行人呢?佛教中将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这六类有情,称为六凡业道;另外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种,则称为四圣法道;就是以前六类为凡夫,后四种则为圣人。因为六凡业道的有情都不离世间,不能脱离于三界六道轮回,他们总是随著一生一生所造作的善恶业行,而受报往生到天、人、阿修罗这三善道,或者是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当中。至于四圣法道则是修学佛教三乘道法,而能够出离三界六道的世间轮回生死的修行人。就是以一个人能否出离三界生死轮回,来界定他是一个凡夫,或者是一个圣人;出离三界生死轮回,应该可以说是佛教中界定大修行人的最基本条件。
但是,如果要再进一步加以细分,佛教分为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及佛乘:声闻、缘觉二乘合称为小乘;佛乘又称为菩萨乘,就是大乘。声闻、缘觉所修的是解脱道,他们是以入涅槃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为目标;而佛乘所修的则是佛菩提道,除了也必须修学有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能力之外,更以世世不入涅槃而在世间修习,地地增上直到成就佛果。所以,声闻、缘觉二乘的解脱道是通三乘的,因为同为修学佛乘的菩萨所必修,因此称为通教;而佛菩提道呢,则不是不回小向大的定性二乘行人所修,称为别教。
这样了解了通教与别教的意义之后,从通教来讲,声闻阿罗汉及缘觉辟支佛们都是圣人;乃至于声闻初果的须陀洹就已预入圣流,意思是说,虽然他们还不是实质的圣人,但预先把他们列入圣人之流中。如果从三藏教也就是小乘教来说,他们都已经不再算入凡、愚之数中;可是如果从大乘别教来讲,只修解脱道的通教菩萨和阿罗汉们,虽然已经不是凡夫了,却都仍然是愚人,因为仍然不知万法根源的法界实相如来藏为何物。
至于大乘别教中亲证如来藏而未通达,就是还没有进入初地的菩萨,依通教及三藏教来说,也都是圣人,因为亲证如来藏的时候三缚结都断了,至少是声闻初果圣人;然而依别教的修证内涵与阶位来讲,都只能叫作外圣内凡的贤人。这是相对于外道及佛门内的凡夫来讲,乃至于相对于未证得般若所依实相心如来藏的声闻、缘觉二乘菩提来讲,说证悟般若的人是圣人;但这种圣人如果从别教来讲呢,只能说是般若实相外门的圣者,却同时是般若实相内门里的凡夫。因为证得如来藏本体,只是菩萨六度中般若的正观现在前而已,依《菩萨璎珞本业经》中佛语判为别教七住,只得到无生智忍而已;如果能够更进一步眼见佛性,则依《大般涅槃经》当中圣教判为别教十住,都仍只是外圣内凡的习种性贤位菩萨。纵使已离习种性位,也还不是别教圣人,因为还没有修除十行位的性种性,以及十回向位的道种性,都还没有进入初地,还不是圣种性的菩萨。所以,如果以严格定义佛法中的圣人来界定大修行人,那当然指的应该是初地以上菩萨及诸佛。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界定似乎离我们在世间修学佛法的人太遥远了,太不切合实际了。那么我们不妨就以佛道修学的内涵及次第,来探讨闭关在佛道修学过程中是否是必要的。
从佛道修学的内涵来说,佛菩提道及解脱道是佛法二主要道,称为二大甘露法门;因为这是能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而出离三界轮回,进一步也能让人断除变易生死,成就究竟菩提、究竟佛果的缘故。就好像甘露琼浆是欲界中最好的食物,佛菩提道与解脱道则是三界中最最殊胜的修行法,也是佛法中最最殊胜的修行法,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也是无上大法;所以藉甘露的名称来显示它们的殊胜,所以在佛教中说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是佛法中的二大甘露法门。除此之外,虽然我们从经典中还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对于前来问法的外道们,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但这些都是佛道修学的次法,目的在先探询来问法者心里能不能真的信入。如果真的能够信入了,才表示他对三界及修行的因果有信受,这样才算有了基本的次法;接著教导他解脱道乃至佛菩提道的法,他才能心不畏惧,修学才可能会有成就。所以说,在佛教除了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是佛法中的二大甘露法门外,就别无佛法可修可证了。但必须了解,佛菩提道及解脱道都是智慧而不是禅定。
我们先来说解脱道,它是一切有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就是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不再受业力与无明的牵制,不再流转于三界六道之中,免除了不断地受生而后又再死亡,受种种生老病死的痛苦;就是以二乘菩提的法义,去如实观行而证得解脱果,出离三界生死。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只要修学禅定,闭关隐居,不停打坐,不受打扰,如此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实际上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在 释迦牟尼佛成佛出世弘法之前,古印度天竺就已经有许多外道修习禅定,甚至已经证得四禅八定具足,而自称已经解脱证涅槃了;但 佛陀还是一一前往加以破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证解脱,没有得涅槃。因为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法道,都是依著四圣谛、八正道声闻法的观行修学所生起的菩提慧,或者是依十因缘、十二因缘缘觉法的观行修学所生起的菩提慧,而能够出离三界生死轮回,并不是藉著禅定的修证而出三界生死轮回。
其次来说佛菩提道,它是修证法界实相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菩萨六度中的般若,须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基础,然后亲自现前领受所证金刚心如来藏的体性,因而发起了般若慧的根本智(就是般若总相智),以及后得智(就是般若别相智),乃至一切种智;循序修学,地地增上,在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等无量无数法上修,直到一切种子的智慧修证圆满,断尽变易生死而成就佛道。因为证得如来藏的时候,你就有法身德,这时你可以现前照见一切诸法都从这个如来藏而出,所以祂是诸法之身;诸法都以祂为身,依附于祂,因此当你证得这个如来藏金刚心的时候,你就有了法身德。法身德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法界的真实相,出生了知道法界实相的智慧,知道诸法都依附于这个金刚心,所以有了法身德。有了法身德就会有般若德,因为实证第八识如来藏所生起的这种智慧,不只是世间法中的智慧,也不是单单只有解脱道的智慧;而是包含世间法上的智慧,就是五蕴十八界的智慧,也包括了二乘圣者的出世间解脱智慧,还包括了大乘三贤位菩萨的智慧,也包括了诸地菩萨的智慧。所以说这个般若讲的就是有关于解脱的智慧,以及有关于法界实相的智慧,是有关于诸法本际的智慧,所以它叫作般若。
但是,修学佛菩提道要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这个金刚心,也不可以离开世间一切作务。正如同《大般若经》当中 佛陀有这样子的开示,佛陀告诉善现尊者说:【(佛告善现:)“非异世俗别有胜义。所以者何?世俗真如即是胜义。诸有情类颠倒妄执,于此真如不知不见;诸菩萨摩诃萨为益彼故,随世俗相显示诸法若有若无,非随胜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六十三)
佛陀告诉须菩提尊者说,并不是异于世俗法而另外有胜义谛啊!想要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胜义谛的人,对于这一句话可得特别注意,因为常常有人主张:我们得要修到心里面都没有妄想杂念,烦恼都已经修除了,然后我才可以开悟。甚至也有佛门外道说:我们想要开悟,一定要经过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阶段,到了虚无的阶段才有办法开悟。其实开悟跟练气功、练道家的法完全无关,这并不是佛法。因此,你想要证得胜义谛,要在世俗谛中去求证,因为祂出生了你,你是世俗法;祂虽然是胜义谛,却一直都跟你在一起,祂从来没有离开过你这个五阴十八界世俗法,所以 佛说“非异世俗别有胜义”。因为世俗法中就有真如同时同在,就有胜义谛,只是众生都因无明所罩,颠倒妄执,以致对于世俗法中的真如不知也不见。所以诸大菩萨就得先藉世俗谛,藉著世俗法来帮众生建立正知见,再以种种方便善巧来让众生悟入;众生悟入时仍然是在世俗法悟入真如,因此都是在世俗法中来显示诸法的或有或无,来显示真如法性的恒存不变,都不是直接随于胜义而悟入、而开示。
乃至禅门中说“不断烦恼而证菩提”,这句话有两个意涵。一个是说,菩萨在种种的烦恼法里面去证得菩提。菩萨就是在诸法空相里面,也就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无常空存在的同时,去证得真实心;证得真实心以后,就能现观蕴处界的虚妄了,就能了知法界根源的体性,佛菩提智也就是般若的智慧就开始出现了。第二个意涵是说,菩萨不断除烦恼而证得菩提。菩萨想要证得佛菩提就要在一切三界中的烦恼法里面,特别是在人间的烦恼法里面才能够证得菩提。因为菩萨所要证的菩提是佛菩提,佛菩提所证的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如果断除我执的烦恼,断除了烦恼障,舍寿以后入了无余涅槃,入了涅槃以后十八界统统都没了,都断灭了,没有见闻觉知心,那如何去证得第八识呢?因此,禅法的修行证悟,绝非先去断除我执然后得悟,却反而是不断除我执,反而是不离烦恼。如果对于这些烦恼不迎不拒,断除了烦恼而证解脱,这不是禅;禅是菩萨不断烦恼证菩提。
如果一个人会修行,会参禅的,他对于烦恼不但不是不拒不迎,他反而是积极地投入一切的烦恼因缘里面去,在一切烦恼的境界上去探究;因为真如不离一切烦恼,所以说烦恼即菩提。所以对于烦恼不应当放下,不应当不迎不拒,不应当除断烦恼,反而是要投入烦恼里面去;因为真如、菩提、涅槃就在烦恼当中。乃至菩萨证得大乘菩提而入七住位之后,仍未断尽我执;悟后进修般若别相智而渐次进向初地,乃至进入初地时,仍故意不断最后一分我执思惑,故意保留最后一分我执,留著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地地增上。正如《六祖坛经》中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一首偈,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坛经》)
那不仅是宗门如此,经教中也有如此的记载,譬如《维摩诘经》有这样说:【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维摩诘经》卷二)另外,《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也记载了 佛陀对于迦叶尊者的开示,佛陀说:【迦叶!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中乃生莲花;菩萨亦尔,生死淤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都是在说明,就好像必得从卑湿的淤泥中,才能成长出美丽的莲花;所谓妙法莲华,妙法中才能够出莲华,卑湿的淤泥正是充满著种种能成长美丽莲华的妙法。佛法中也是这样,生死烦恼的淤泥中乃能生出佛法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以住于无为为修学佛法的方法乃至目标,就会像定性二乘无学怖畏生死、趋寂趣灭、急入涅槃,是不可能发起无上菩提,不可能成就究竟佛道的。
探讨到此,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朋友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佛法的修学,其实是不必要、也不应该逃避世俗而隐居闭关修道;唯除是先跟真善知识闻熏修学,已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为了锻炼功夫定力以求见道的阶段,应该要减少外务的攀缘之外;反而要在种种世俗烦恼中,才比较有见道及种种佛法证悟的因缘。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说明到此。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30集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正源老师主讲)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