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集 识蕴 正纬老师
2018-07-15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概说”。我们说这个系列我们谈到的都是五蕴,今天要来给大家谈五蕴的最后一个叫识蕴。
还是一样,在每一次讲次之前,简单地跟大家复习一下。五蕴的内涵就是色、受、想、行、识。对于这个五蕴,色蕴的最直接的理解,可以说它就是我们的色身;受跟想,就是我们的感受,然后我们的想像、思想等等,受跟想是我们一般所能够,当然也都能够直接掌握的这个名词。那行的部分,色受想行的部分呢?行,我们说一般人所感受到的行,就是色,就是我们的色身,搭配我们的心理活动的受跟想,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变化的,就叫作行。所以我们在前面几个讲次里面跟大家说,色是怎么样的虚妄不实,受跟想跟行分别又是怎么样的无常变化。如果说我们对于色跟受跟想,乃至于说行的这些事情,如果我们没有认清楚它的本质,我们反而把它执著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并且我们念兹在兹,心心念念都要一味地去追求色蕴、追求受蕴、追求想蕴、追求行蕴的话,由于它们本质上就是这样子地无常变异,甚至是刹那刹那地变异;所以当我们心心念念要追求这些事情的时候,自然我们就一定会引生许多的烦恼出来。并且,这些东西既然都是无常变异的话,我们如果谈到修行的话,当然修行一定要非常肯定、非常真确的目标了。所以,色受想行这些事情,由于无常变化,当然就不会是我们修行的目标,反而是我们修行应该要看破的事情。
我们刚才谈到了五蕴的色受想行识,这个色蕴是指的我们的色身,受想行识谈到的都是我们的心理的这些功能作用。那么我们前面讲到的受想行这个三件事情,是一般人比较能够直接予以体会的;一般人比较难以直接体会的,是受想行运作的根本,叫作识。因为识这件事情谈到的就是了别的意思,所以我们说到,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境界有所感受的话,当然我们先要分辨这个境界;分辨了之后,然后我们才能够有所感受说,这个感受到底是顺我们的意,还是逆我们的意。所以,受这件事情它的根本就在于,我们要对境界能够有所了别,所以受的基础一定是在于识。而且,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想,因为想我们谈到了,我们给各位举个例子,想就非常像是、好像是我们用照相机去取眼前的境相一样;那想也是我们的心去取,对眼前的境界取一个相。既然要取相,当然就有牵涉分别的作用,所以我们说,想蕴本身也是以识蕴作为基础的;因为所有一切想,都需要对境界有所分别的。既然受跟想都是如此的,那我们刚才谈到的行这件事情的时候,它本质上就是连续活动的轨迹;所以既然是这样子的话,行蕴本身当然也都是以识蕴作为基础了。所以我们跟大家说,识蕴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识的本身,我们精确来看,识的本身又分成了六个识。各位菩萨如果前面几集有收看的话,我们曾经提到过,我们说一个人完整的心识的话,应该是有八个心识。可是这个八个心识来讲,第七识跟第八识由于行相比较微细,需要花了比较多的功夫才能够观行,才能够找到;所以,这个第七、第八识,一般来讲,我们都是保留在大乘的修行里面才详细地为大家来讲解的。至于说对于一般的观众,或者是说对于一般初学佛的修行人来讲,我们说对于一般的人,应该要先掌握解脱的知见,要把解脱的基础给扎稳;要把解脱的基础扎稳,就需要对于五蕴有所掌握;那对于五蕴有所掌握里面,其中的识蕴,我们谈到的范围就只有到前面的六个识。因为这个六个识,这六个识我们等一下会给大家讲解,会让大家看到,这个六识确实也都是像受、想、行蕴一般,祂也是一样刹那刹那地变化,祂也一样具有虚妄不实的本质。那知道了这个之后,从此之后就不会把六个识当作是一个宝贝一样的在执持,甚至在生死之间都牢牢抱住不放。如果能够了知六识,并且能够知道说,六识真正的灭尽关系到解脱的话,这个样子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地来谈说,接下来怎么样观行第七识的运作,接下来又是怎么样能够找到每一个人本来具有的清净本心,也就是《金刚经》、《心经》所谓的那一颗清净本心,那个就是第八识。所以,我们在说后面的七、八识,我们都是留在大乘法里面再来详细地讲。所以我们在这个讲次里面,也都是集中跟大家说前面的六个识。
前面的六个识里面,六识里面的前面的五个识,恰巧就是对应到我们的五种的感官机制,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跟身体所牵涉到的五个感官机制。这个五个感官机制,眼识的这个分别的对象,我们说眼睛这个感官机制,它里面牵涉到的识就叫作眼识。眼识很显然就是要来分别什么呢?分别当前境界里面跟色有关系的事情,就是物质界有关系的这些,我们呈现出来的这些色尘方面的事情。具体来说就是,眼识会看到什么呢?会掌握到色彩,掌握到明暗,掌握到大小,掌握到形状。那么耳识呢?耳识相对应的、耳识所摄取的境界,就是关于声音的大小跟高低,这个都是耳识的范围。鼻识就是闻到的是香的或是臭的,这是鼻识的范围。那舌识呢?就跟味觉有关,所以舌识所摄取的,是所谓的一般我们所常常讲的,像酸、甜、苦、辣、咸等等的这一些的味道。那身识呢?身识牵涉到的就是我们的触觉,所以会谈的是,这个眼前我们所触到的对象,到底它是软硬的程度,或者是它是滑的、还是粗涩的,或者是粗细,或者是冷热等等;这个都是我们的身体在接触到外境的时候,所会引起的所谓的身识。所以我们可以说,我们说人的八个识里面的前面五个识,就是对应在我们的五种感官机制,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所对应到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
有了这个五个感官机制之后,接下来的第六个识叫作意识。意识了别的状况又是如何呢?我们可以跟大家说,前面的五个识所描述的,都是个别的感官机制所得到的,所谓的最直接、最单纯的第一手的感觉、第一手的资料;但是,关于这个资料的更进一步地分析,或者更进一步地分别,那就是意识在作用。
所以我们回头来看,比方说眼睛会看到色尘,我们刚才讲眼睛看到的色尘,就是色彩、明暗、大小、形状等等。可是如果针对我们眼睛看到了东西,进一步要分辨这个形状——到底是完整的圆形,还是说这里面不是很正的圆形,或者说这个形状跟金字塔的形状很像;这个关于形状的详细的分别,那自然就不是眼识负责的事情;因为眼识所看到的形状应该是第一手,第一手最直接的了别,进一步细部的了别就是意识了。所以,真正关于说眼前这个形状到底是不是像一个金字塔,那就是意识的了别。又譬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时候,除了直接看到肤色之外,其实我们也会看到说这个人的表情是什么,这个人神态是什么,甚至是说这个人气质好不好。关于这一些表情、神态、气质,都不是眼睛直接去看到所能了别的,而是这些透过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直接的资料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面,由意识去了别表情、神态跟气质。
同样对于声音来讲,意识所了解的声音的范围,就是会判断声音的音质的好坏与否,或者是说它有没有走音,或者是我们今天听到的声音是由哪一个乐器所发出来的等等,这些都是意识所了别的声音的范围。
至于说香的话,我们刚刚说直接的就是鼻子、鼻识去辨别是香或是臭;可是如果说针对目前这个香味,我们如果除了直接的香跟臭之外,我们还进一步能够去分辨说,这个到底是哪一个牌子的香水,或者是说我们能够分辨说,现在这个味道是不是代表了家里面的瓦斯可能没有关好,必须要小心注意等等。关于这个部分,香味的进一步的分别,当然这个都不是鼻识的范围,而是我们的意识在分辨。
味觉的部分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在味觉的部分所分辨的,舌识所分辨的,是基本的这些味道,像酸甜苦辣咸等等的这些味道;可是,关于说吃起来的味道,这个味道,目前的这个食物到底有多少成分,是加了多少成分的巧克力,还是加了什么样子的牌子的可可,这个细微的了别,当然就是意识的了别。
至于触也是一样。触,我们说触的本身除了根本的这些分别,像比方说我们说它是粗的、是涩的、是软的、是细的、是滑的等等,关于这些了别,当然就是直接的触;可是如果我们触了之后,还能够分辨说,这个我们眼前所摸到的棉被,它到底丝的品质是含了多少,或者是说这个棉被触感舒不舒服,是不是合于我们的意等等,当然这些触的本身就全部是意识了知的范围了。
所以我们说,前面的六个识,眼耳鼻舌身这些五个感官机制,就是我们跟外界接触的窗口,我们透过这个窗口得到了直接简单的这些感觉机制的这些分类;可是,接下来对于这些从五个窗口进来的资料,作非常精细的了别这件事情,当然就是意识在作了别。并且意识,可以说意识是人类很可贵的一个资源。因为我们如果跟所有我们一切傍生类来讲的话,我们可以说跟这些傍生比起来,也许在五种的感官机制上面我们不见得能够比得上这些傍生们;比方说,我们说鸟类的视觉也许都比我们好得太多了,一只狗它的鼻识可能比我们的鼻子要灵敏得太多太多。问题是,所有的这些傍生,它们的意识跟人类相较起来的话,都相去甚远。也就是因为这个意识的缘故,所以我们才能够看到,古往今来一切伟大文明的传承,伟大的这些所有的一切的知识,包含科学、文学、艺术等等,所有一切都起源于我们的意识。甚至,我们今天讲说观众们今天有心想要探寻生命的真相来学佛,那么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所有用到的关于思惟、理解的这些事情,也全部都是在意识的范围里面。所以,可见得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意识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重要到说,我们甚至往往会觉得,意识就是我们存在的最主要的价值。
我们这样讲就是说,前面讲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个识祂的共通性。虽然说意识相较于前面的五个识来讲,祂是伶俐得太多了,并且我们刚才讲,是我们所有一切几乎都是由意识累积而来的;可是如果我们回归到识蕴的本质,就是六个识的本质来看的话,我们说这个六个识,祂们都是由于我们有相应的根接触了境界之后,才会产生了识。比方说,我们对于眼前的颜色的判知,一定是因为我们的眼根,也就是我们的眼睛跟相应的视觉感官机制,碰到了境界、碰到了颜色这些物质的法之后,然后我们才会生起眼识。同样的,我们说耳朵也是一样,耳朵也是因为我们听觉的感官的机制碰到了声音之后,就会生起了耳识。那么眼耳鼻舌身意,最后一个意的部分,其实祂之所以会生起意识,也都是因为由于我们有一个意根,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第七个识;由于我们的意根接触到意根所相应的法尘之后,就直接会生起意识了。当然就是说,这个部分我们之前也告诉大家说,关于意根,关于第七识、第八识这些事情,我们都会在大乘法里面再详细地跟大家说。但是这里面总而言之,就先跟大家说,六识都是由于有我们相应的这些机制——根,然后接触了境界之后所产生的了别的作用。
既然是这样子的话,大家就很自然就可以知道,因为每一个识的生起,都会因应境界而产生。境界我们前面就已经说过了,我们说境界的变化,只要您的心思够细腻的话,只要您的定力够好,您不管是透过思惟的方式或是透过观行的方式,也一定都可以确认,我们眼前的境界其实是在刹那刹那之间变幻无常的。如果是这样讲的话,因为我们的六个识其实都是因应在眼前境界而产生的,如果境界是这样子的变化的话,可以想见,我们的六个识也必然是这样子刹那刹那的变化的。更加上说,我们自己如果是以前面五个识来讲,前面五个识祂的产生,都是必须由我们的五种的感官机制来接触到外境;这个五种的感官机制又是基于我们的色身、我们的身体而产生的;我们前面也说过了,当我们在说色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跟大家讲,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其实也都是在刹那变化的。比方说,我们从眼睛看得见来讲,这个事情会随著我们当天的身体状况,而产生看得见、看不见、看不看得清楚不清楚等等的差别,甚至随著我们近视或是老花的状况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可见,前五识的生起来讲,可以说不仅是感官机制或者是祂所感知的境界,都是一样刹那变化的。
对于接下来的,我们说意根接触法尘而产生意识这件事情来讲,当然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谈所谓的意根的状况;不过我们说,意根所接触到的法尘,法尘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给大家下一个最简单的定义:法尘其实就是我们接触透过五种感官机制进来之后,在心里面生起了相应的境界,叫作法尘。正因为有法尘的存在,所以我们才有办法对于眼前的境界作细部的了知。当然,如果从这个方式来看的话,法尘必然是缘于眼前的境界,或者我们当下的境界而产生的,所以法尘当然也是刹那刹那的变幻不停的。既然如此的话,意根在接触法尘生起意识的时候,所生起的意识自然也必定是刹那刹那的变幻不停。更何况在以后的大乘法里面,各位观众应该都有机会学到,其实意根的本身也是一样的,也是一样在刹那刹那变化的。
所以整个来讲,六识来讲,都具有无常变化的特性在,所以祂不会是一个我们说生生世世都要保有,都应该要保有的恒常主体,更不会是我们修行的主要目标。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这个六个识,我们说在人间我们有五种状况,都可以看得到这六个识会断掉。比方说,当我们睡得很熟,完全没有作梦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完全没有眼耳鼻舌身识,更没有意识;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有意识的话,那就表示还在作梦;既然睡得很熟没有梦,就表示没有意识存在了。所以,这个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其中一个六识会断的状况。其他,包含说我们昏迷了,比方说我们的麻醉剂用得很深的时候,我们昏迷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然也就是所谓的六识都断了;或者我们进入正死位,或者是入无想定,或者是入灭尽定,这些状况也会观察到六识都断了。以上讲的这些东西,可以说我们平常可以想像、可以观察到的,都是睡熟了或者是昏迷,昏迷不醒的状况的时候,六识是断灭的。既然是这样子,六识那就很明显的可以观察到六识是会断灭的,所以,祂当然不会是我们三世修行应该要修行的目标。
当然就是在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作一个总结:我们前面看到的色受想行识这个五个蕴,其实每一个蕴它的特征就是无常变幻会断灭;既然是这样子的话,这个五蕴本来就是“我”,所以我们自己所以为的“我”、所宝贝的“我”,其实真正是无常,真正是会断灭的。我们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知到“我”的虚妄、会断灭的这个真实的样貌。
今天就先跟大家说明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20集 识蕴 正纬老师)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