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5、三乘菩提概说【共130集】
第050集 三乘菩提与判教 正益老师
2018-07-15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根据这个大乘法作一分的演绎,今天主题是:三乘菩提,然后与判教。
因为判别这个教理,所以开演出有三乘,这对于一般的众生来说的话是接受的;可是对于许多研究者来说,他却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事理。因此在今天,许多的人认为大乘法它是后人所编造的;可是他们却不晓得,这些法义是如理、一脉相传贯彻的,这些法轮中所说的究竟理并没有改变。所以,一些人虽然不清楚这个法,但是他因为还是相信佛法,所以他还是信受;但是容易受到这些学术,或是种种亲近于学术的工作者的诱导,或是误解真正的佛法。所以我们今天要来讲这个三乘菩提的真实义。
三乘菩提就是我们说的声闻、缘觉,以及大乘法菩萨的菩提。这个佛菩提道就是一乘道,不会有别种乘而出来,但因为要度化众生的方便而说为三。所以,不论哪一个时期来讲,都不能离开这个法;因为如来不自说,因为如来没有自己要创建自己的法,都是因为这真实法而开演这个圣教,来作种种方便施设。众生因为种种譬喻方便,然后来亲近于 佛,然后听到 佛所说的法,最后再去思惟,再去理解,最后发起想要修学、证悟了解这个心,并不想要只安于说以知识来领略,所以最后能够成就佛道。
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哪些的判教并不是如理的呢?譬如说有人认为,唯识的道理就是虚妄的,因为识祂是会灭的;他认为,只有真正的空性才是不灭的。所以他就对于唯识这个正理,他说了一句话,说:这个教系、教呢,应该把它判为虚妄唯识。
因此,这些人就不能了解,实际上唯识,“唯”就是唯有这个唯,“识”到底是哪一个识?如果说是唯有六识的心识,那当然是属于虚妄性;既然是虚妄性来说,它就不可能是真实法;那不是真实法,你讨论一直讨论,也没有意义。因为真实法才有祂的自性,没有自性的东西就像是一个泡泡,它转眼间就随著空气然后就蒸发或是破灭了;我们讨论这样的无常之法,本身并不代表说,我们可以透过这个无常法来了解这法界真实的面貌。如果是无常,那 佛陀之前,就有许许多多的人说一切世间是无常;那如果这样也能成为法印,那 佛陀所说的三法印,在以往的时间就有人说了。所以,不是如此。
佛陀的三法印是要说一个真实法。诸行无常之中,为什么是无常?就是因为有一个“因”法,可以让诸行无常可以得以实现;如果说没那个因,就变成“无因论”。那如果有个因它本身也是无常,就说我能够出生诸法,但我下一刻间我就会不见了,我也在生灭之中;那如果这样也能够合乎道理,就会变成说一切诸法都是无常,一切诸法都不是究竟的。这样的话就会产生一种很大的荒谬:到底谁可以维系业种?到底无始以来一切的业种性怎么去成熟?到底谁来记录,谁来了别?这些都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如果再来根据无因论信受有因,可是对于轮回的体性不信受,那就变成说没有轮回、没有业果,所以这样也都不对。
因此我们看到说,虚妄唯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认为识就是虚妄性的,却不了解第三转法轮所说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说,阿赖耶这个体性是虚妄的,所以必须要把这污染的名字把它去除;因为这个心识既然不是六识的心识,祂为何要背负了这个众生污染的名字?这也没有道理啊!众生污染自污染,实际上这个心体本清净,甚至说远离世间所说的清净与污染,祂是不垢不净的。你呢如何外面变成清净,祂也不会更清净一分;你外面如何污染,祂也不会染污一分,所以没有增减可说啊。祂也不会随著你清净而感到欢喜,然后会随著你的污染而感到愤怒或感到不安;祂的心地是无所动摇的,祂是完全是如如性的——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所以说,祂是遍过去、未来、现在三际,无穷无际的时空里面,永远是如如不动,所以叫作“如如”;就是如祂本来这个样子,祂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今天要说虚妄唯识,应该改口称为真实唯识。
你固然可以灭除虚妄的这个阿赖耶性,可是你灭不了这个心体;因为如果能灭的话,佛陀就不应该在《阿含经》说,祂遇到了这个识,最后只能够退还。祂为什么不去跨越祂呢?不去找祂前面还有个“因”这个法呢?万事万物就都有它的源头,可是这个心识没有源头了,祂就是最后的,也是最开始的,在祂前面没有任何的法可以安立、可以施设。所以,这不是玄学,这是 佛陀所亲证的。所以应当要相信 佛,不应该自己施设说,这个识是可以灭除的。可是,我们看不到经典有说,这个识在哪一个地方说祂是可以灭除的,没有这个法;这个法都是人所想的,是学术界所想的。
对他们来讲,佛也不存在有十力,佛也不存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因为 佛只是人,所以祂应该跟我一样”;所以他们的想法这么单纯,当然会毁谤三宝。所以,对于真实唯识他不能信受,所以他不肯相信这真实的心识,所以他就订立了种种的施设法,将真实的心识变成是虚妄性,将虚妄的心识来说成是真实性。不过对于断灭见或是偏向这种空见的论者,他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空无的,所以就又有常见与断见等等之间的区别。然而学术论者,基本上站在否定佛教,或是不赞成佛教,或是认为学佛的人都是趋于这种信徒的观点或是迷信的观点,不从考古学来验证;所以,他们只相信考古的知识与资料,不相信法义的。对他们来说,佛法只要不合乎“是与非”,就没有了,因此,他们理论上是不可能看懂佛经的。
因为佛经有说,佛说诸法就是真如,可是诸法哪一个是真如?诸法如果是真如的话,你现在所看到一切法就不应该会生灭啊,它应该整个如如不动啊!可是,佛说一切法就是真如,那这句话呢,就不能够从表面上的字义来讲;那如果这样讲的话,就已经是矛盾了。可是,这些人也对这个地方不置可否,不去追寻、去斟酌到底 佛陀为什么要说这样的法。乃至于说,整个《般若经》几乎都一直在讲真如、真如、真如;甚至大家都知道,贪瞋痴三毒这是不好的体性,一个人不应该整天贪爱、贪求乃至生气,乃至愚痴无明,可是 佛说,贪瞋痴都是真如。因此,这样的法如何能理解呢?如何从古希腊或是更久远的西方文明的知识论,或是判断,或是逻辑是非,来作简别呢?所以,这个地方是通不过去的。
包括说《般若经》也提到,提到什么呢?提到说空中是无色,无受想行识,所以这空里面是没有这五阴的,没有名色这五蕴,没有这个我。那如果再翻到前面这地方来看: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地方又说两个是没有相异的,两个就是“这个”。那请问:刚刚才说没有,没有这个;现在又说两个是没有相异,又说是这个,那请问那到底是哪一个?
所以,佛法不是说透过文字表面,这个地方只会变成葛藤,只会让一个人没有办法了解 佛陀的真实理。所以,要说这样的佛法,就未免太早了。所以,对于空见论者这样的来评判,说这样是虚妄唯识,是因为他不了解真实也是唯识,虚妄也是唯识。一切虚妄诸法都是这一个阿赖耶识所生,一切真实之法都是这个阿赖耶识的本住法;因为真实之法就是祂,除了祂以外没有一个法可以称为真实。如果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就可以说因为祂能出生一切诸法,所以说一切诸法可以成为真实,一切诸法不能远离这真实心而有,不能自己独立存在,不能离开这个心非心而存在,所以说为真实。所以,这样说就是可以将真实唯识、虚妄唯识一起把它显出真实理。
所以,只有单方面来说这些虚妄唯识,实际上就是误以为是一切的心识,包含这不是六识的这个心识,包含这可以入胎,可以出胎,可以在婴儿时期,乃至儿童时期,乃至中年时期、老年时期,可以陪伴我们名色,出生我们名色,作为名色的五阴我的出生的根本识,当作是一般的六识。如果是这样,这样的六识论者是不可能求取真实法的,也不可能了解到底什么叫作虚妄,什么叫唯识。也就是说,只有名相的义理,而将一切心识都变成虚妄性的,这样的想法是错的,这样见解是不如理的。
然后再来,关于“真常唯心”。实际上真常唯心这句话还说的是对的,因为本来就有一个心体是不灭的。可是这些人所以为的心,却不是像 佛陀所讲的心;他们认为的心还是基于六识,所以他们认为其他的心是不灭的、常住的,真正永恒的是一种虚妄性。他们不承认有这个,比如说他们不承认是常住法;对于他们来说,如来到底是不是永恒,是不是常住的,他们是有疑惑的。他们认为,如来成佛以后,讲完法以后,就应该赶快灭掉自己,进入一个不是空无但一个很特殊的境界,然后从那个地方永远不会再回来说法。也就是说,他们想的是,修行人本来好好的还继续在修行,在菩萨位还可以救度众生,成佛以后救度完祂所想要救度众生,就永恒地灭掉了。因此,这种的法是错误的,这种是根据小乘法的延伸;甚至有人认为灭掉之后就什么都没有,只是说他们不方便在其他众人之前来说。
然而真常唯心的心,不是像这些人所想的心。真常的心就是说这阿赖耶识,又说这一心有八识,实际上就是这个阿赖耶识,又叫异熟识,又叫无垢识。等成佛之位,就可以转阿赖耶识、异熟识这个名字都称为无垢,再也没有任何的染污污垢、任何有漏,一切就是在无为法以及有为法来利乐一切人天。所以这样的法真实难逢,永远常住。所以这是《阿含经》就已经所讲的,叫作“法住法界”。这个法就是这样,而且这个法不离开如,不异于如,祂就是这样如如。所以,阿罗汉将他的证悟,将他所证的小乘涅槃称为什么呢?叫“知如真”。可是他证的“如”还没有这样的真,他要等到大乘法才知道这个“如”到底是什么“如”。所以,小乘人所面对的“如”,是他们没有办法解释的“如”;所以在二乘法中没有讲到更深的如这个体性,却在第二转法轮讲“真如”。
所以,开演圣教是一个必然的一个顺序与过程。乃至于说小乘人所听的,这不是六识的心识,没有见闻觉知这个心识,那到底是什么心识?如来没有说得更多,如来只说遇到这个心识你就是退还,你不能把祂灭掉,也没办法灭,而且祂是作为名色的根本;但是祂的体性却是可以灭的,祂的执取性可以灭;所以,这个识是可以灭,是指祂的体性灭,不是说祂这个识的本体可以灭。这样在阿含圣教所说的法,第一转轮所说的小乘理,到了第三转法轮就说是唯识,然后又说叫作如来藏,如来藏就是真心。所以说,怎么可以来区分为虚妄唯识、真常唯心呢?它明明就在说同一个东西,只是说的人自己不能够了解。
乃至于说最后一个判教,他们认为大乘法教应该有一个究竟理,可是他们的究竟理叫作“性空唯名”,就是说只有名字,没有真正的实体,也就是说祂的体性是空性的。他是建立在什么?就是建立在一切诸法的身上;一切诸法如果灭了,这个空性当然就不存在。可是他说的话,这是非常无理的。如果说这个空性能够建立出生一切诸法,那我们要说,祂就是真实的,不是简单的空法;因为 佛陀在许多的地方,祂说的是常住。如果这个空必须要能够将业种携带,请问:“空无”能携带业种吗?能够把过去这个有情所欠人家的、别人欠他的这业种详细记录吗?祂既然是“空无”,请问怎么记录?谁来记录?难道是天地之间有位有情,他想到了,就替我们记一下;他没想到,就忘记?那如果这样呢,这个业报轮回一定不是公平性,一定会有人落东落西,最后完全不公平。可是,我们知道这法界,就是轮回是公平性的,你有修有得,然后不修也有自己的果报。所以,法就是如此。
所以今天我们来看,性空唯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所以应该说真如是性空的,“性空真如”这样才对啊。因为《般若经》所要说的就是真如,祂是如如不动又有真实性的,祂是存“有”性的,祂是没有世间的这种自性,可是却有祂自己一直存在的自性。祂的自性就是无分别、无变异;无变异就代表祂存在,无分别就是没有见闻觉知的、如同六识这种的分别体性。可是祂却不是无分别,祂一样了别众生的心性,你众生想什么,祂就帮你一笔一笔的记录,然后一句一句的记录,然后一个心行一个心行——跨过一个心行一个心行的记录;应该要产生什么业种业果,祂都帮你算好了。在这种情况下,才是说是真如。真如能生一切法,而真如本自不生;真如虽生一切法,真如本自不动摇。祂不会受到万法的驱迫,或是受到有情开始追寻这个真实心,追寻祂自己的时候,祂会来返观我自己:“我就是真如,那我今天应该好好被这位有情找到,因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不!真如不起这个分别,不起这种想。祂只是如实显示一切缘起,随顺一切缘起,所以这个法难以了知。
因此,要说没有真实法,只是一个表示法,只是一个文字语言之法,那就叫戏论。戏论就是无因论,因为戏论之中没有真实的自体,怎么可能会出生一切诸法呢?一切这些万法都是有体性的,如果说是随机出生,不用因出生,那为什么法界会是如此?应该说包括六根、六尘、六识,都应该有所变异,不应该只有六——六六之法,应该有七,有八,有九等等。所以,随机之法等等诸法,这种是属于戏论的,所以性空唯名也是一种戏论。所以应该说,性空真如、真如性空,祂是绝然的空性,因为你在三界里面找不到祂;而我们却可以透过修学,知道般若真理以后,然后寻访到祂,所以祂是可被亲证的;然而却不是世间人所想的有形有相这种色阴相,或是这种四大假合相,来产生这个真如心的。
所以我们今天在看到说,佛陀有说这些法:“二乘涅槃是一个化城,是我变化出来的一个城堡,让二乘人可以在累了时候休歇这个地方,却不是真实的。”因为有更好、更庄严的真正的城堡,真正如来的宝藏,在等候著二乘人。所以,一定要施设这个三乘菩提,就因为二乘人没有办法堪任这追寻真实理的过程,没有办法堪任追求这真如,追求这阿赖耶识,追求这如来藏,追求这常住法过程,所以说:有三乘菩提,而是唯一佛乘,唯一佛菩提。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50集 三乘菩提与判教 正益老师)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