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集 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五) 正圜老师
2018-07-15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说”,内容主要是细说三乘菩提的内涵与三乘菩提之差异,以提供初机学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见。
在前面几集中我们谈到了,成佛之道大略可以分为远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和大波罗蜜多等三个阶段。远波罗蜜多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修行,由于这个阶段距离佛地仍然十分遥远,所以称为远波罗蜜多,而这其中三贤位的修行是攸关成佛之道成败的关键所在。希望菩萨们能够藉由闻熏“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单元,深种未来圆满三贤位修证之因缘。
今天我们将要接续上一集,开始来说明三贤位中有关十回向位的修道内涵。菩萨经过长劫的修行,成就了前面所说的十信、十住、十行的所有佛事以后,因为已经完全成功的转依如来藏的精明真实心性,所以远离了无量劫来所残留的种种过失,这时心地已经变得非常纯净了;菩萨修行到了这个地步,当然就应该要出世弘法度众生了。
《楞严经》卷八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这个阶段所说的出世度众生,是说菩萨要先灭除自己的得度之相,也要教导众生灭除得度之相;就像《华严经》初回向位中所说,“这个阶位的菩萨要如日中天,照灭众生的一切黑暗与无明”,所以应当要救护众生远离众生相,不但如此,还要教导众生灭除得度之相。
为什么还要教导众生灭除度相呢?那是因为,众生在悟得佛菩提以后,心中往往会有“我解脱了,我证得涅槃”的心相出现;如果还有这种心相出现的话,那就无法实得解脱而入涅槃。譬如《金刚经》说:“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意思是说,阿罗汉们很清楚知道,所谓解脱就是把自我灭尽无余,既然把自己灭尽无余以后,十八界全都灭了,没有丝毫的自我存在,是真正的无我,那么这时还有谁得度呢?因为没有谁得度了呀!因此,阿罗汉如果自称是阿罗汉,那他就不是阿罗汉了。《般若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菩萨修行到了初回向位时,不但灭除了自己的得度之相,也应该要度众生离开众生相,不能再躲著不出来度众生了。因为十回向位的菩萨已经完全没有私心,心性已经清净了,不会再求众生的利养与恭敬,所以应该出来度众生;不但要出来度众生,同时也要度众生亲证解脱以后,再把度相灭掉。其实真正得度的人是没有度相的,因为十八界我全都灭掉了。活著的时候也知道“将来入涅槃是要灭尽十八界自我”的,那时还有谁得度呢?完全没有自我得度了,没有度相了才能叫作得度;所以没有得度之相的人,才是真正得度之人。这就是大乘佛法实相般若的道理所在。菩萨们得要像这样子修行,才是真正证得涅槃路的人。
然而,菩萨所证得的涅槃路,必须是从无为心而入,不是从有为心而入。所谓无为心是指第八识如来藏,有为心则是指前六识以及意根。如来藏无始以来,本来就是无为性,只有祂才是真正的无为心;所有菩萨都依这个如来藏无为心来修证佛菩提道,所以应该“回无为心向涅槃路”。也就是说,菩萨一样要在断除我执上面来用心,然后再生起最后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藉著故意再起的最后一分思惑,滋润未来世再度受生的种子。菩萨像这样子不断的度化众生,教导众生,度到无生无死的解脱彼岸以后,还得要进一步把得度之相给灭除掉,教导众生应该依止无为心的如来藏,回向诸佛的涅槃路。能够这样如实而行时,就是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的初回向位菩萨了。
当菩萨完成初回向位的修证以后,当然就要继续转入第二回向位。
《楞严经》卷八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所谓“坏其所坏”的意思是说:譬如参禅人在善知识的指导下,可以现前观察离念灵知心的出生,首先必须要由如来藏所含藏的离念灵知心种子,还要有意根,以及要有一念无明烦恼种子为所缘,再加上五色根为缘,离念灵知心才能出现。得要有这么多的藉缘,再加上如来藏为因,才能使离念灵知心出生,因此,离念灵知心是辗转而生的生灭法,不是本来就在的常住法。如果把五色根毁坏了,六尘就不能现起,这时离念灵知心就会坏掉,所以离念灵知心是可坏之法。既然是可坏之法,善知识就应该先帮助众生坏其可坏,也就是说,应该教导众生远离、不再认定“离念灵知意识是常住法”,才能完成坏其可坏,然后才能远离诸离。换句话说,善知识在帮助众生开悟之前,一定得先要坏其可坏,让众生不再认取意识为常住法,这样才能在悟后生起抉择的智慧,于佛菩提也才能不会退转。
菩萨在度众生坏其可坏之后,还要教导众生“远离诸离”,能够这样才是真正的善知识啊!菩萨在完成初回向位的功德以后,如果想要再往前进修,一定要远离所有应当要远离的恶法,以及要舍离一切应该舍离的三界垢染诸法。然而,什么是菩萨应该要远离的恶法呢?那就是说,凡是三界中的法都是菩萨所应该远离的,这样才能往上升至第二回向位中。譬如还在六住位中的参禅人也是一样,如果离不开三界中的无常法、生灭法,想要找到常住法如来藏,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坏其可坏,远离诸离”这个知见,既可以作为初回向位菩萨进修的法道,同时也可以当作凡夫证悟菩提时的重要知见。
菩萨由于发愿世世受生于人间,继续迈向佛地,永远不入无余涅槃;所以在入地前,应该要实证无余涅槃以后再回心大乘,故意再生起最后一分思惑,藉以滋润未来世再度受生之用;或者成为四果向以后,已经有能力在舍报时取证无余涅槃,却继续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不断除,藉此得以继续受生于人间,世世勤行菩萨道,自度度他,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所以,还是应该要先坏其可坏,才能生出离开三界的智慧功德;当再度受生于人间时,就必须远离诸离,避免再度落入意识觉知心的自我执著之中,这样才能完成第二回向位的不坏回向功德。
各位菩萨,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第三回向位的“等一切佛回向”。
《楞严经》卷八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这段经文所说的本觉的“湛然”,是指如来藏中的种子已经开始转变为清净了,而不是指意识觉知心变清净,这样才可以说是本觉湛然。因为意识的觉是有生之觉,是入胎受生以后才有的妄生妄灭之觉,不像如来藏的觉是本来就在的无生无灭的觉。然而,即使证得如来藏了,还得要悟后进修一段时间,才能使种子比以前清净。换句话说,即使已经开悟明心了,如果如来藏里面所含藏的种子还没有清净,那仍然不是湛然。
这里为什么要讲本觉的湛然呢?那是因为悟后想要进修到初地时,必须要先除掉如来藏中烦恼障的现行,也就是要先除掉异生性。如果没有除掉异生性的现行,就进不了初地,始终都会继续留在三贤位的内凡外圣阶位之中;所以才说本觉必须要湛然。如来藏的本觉固然在因地时就已经是清净性了,但是祂所含藏的种子却是有染污性的;所以仍然会有异生性种子现行的时候,当然不能叫作湛然。
也就是说,从七住位开悟明心的功德渐渐发起之后,就能渐渐修除烦恼障的现行;一直修到第三回向位时,如来藏心中所含藏的异生性种子已经不会现行了,所以称为“觉齐佛觉”。这时的觉知心已经类似诸佛的觉知心,显现在外时则已经全都是清净性了。如果觉知心还没有转变为究竟清净,就请不要随便向人家宣称自己已经成佛了;觉知心如果还没有断除烦恼障的现行如阿罗汉一般,也请不要对任何人宣称自己已经成为初地菩萨了;因为这样就会成为未证言证、未得言得的大妄语人!这个部分,请菩萨们要特别小心谨慎才好。
从以上说明我们就知道:如果本觉还没有湛然,觉知心显现在外时不能成为类似诸佛那样清净的体性,就不是“等一切佛回向”的菩萨。除此之外,在这第三回向位所要作的修行,还必须心心念念把本觉湛然的功德,回向一切佛的智慧乐、三昧乐等功德,还要回向一切佛的五根、五力、一切种智圆满,在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之中全都要如此回向,才能成就“等一切佛回向”的功德。
以上所介绍的是第三回向位的修道内涵和修道重点。各位菩萨,在说明过第一、第二、第三回向位之后,我们继续进入第四回向位。
《楞严经》卷八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行者由于如来藏中的种子已经转变为清净,于是必须更进一步,努力净化到分段生死的烦恼障现行不会再出现,这时如来藏中精明而真实的体性就会发明出来;此时,菩萨所安住的境界就犹如佛地一般。这里所说的“地如佛地”,不是“地同佛地”。意思是说,菩萨心心念念都这样子回向:“愿我以悟后不断进修到此地步的所有善根功德,产生力量而能到达一切处所,就好像诸法实际的如来藏心一般无处不到;将一切功德回向:能到一切世间、能到一切三有、能到一切众生处、能到一切刹土、能到一切法处、能到一切虚空等。”能够这样回向自己所得的功德能到达一切处,始终不曾改变,这才是已经到达“至一切处回向”的阶位之中。这时菩萨的心境与智慧,就如同佛地一般令人敬仰,就成为进入“至一切处回向”的第四回向位菩萨。
菩萨在圆满四回向位功德以后,继续向第五回向位迈进。
《楞严经》卷八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罣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刚刚进入第五回向位的菩萨摩诃萨,由于勤修悔过的圆满善根,所以远离了一切业障,并且随喜一切有情善根以及诸佛的功德;接著继续观察三世如来所广行之普贤行,其实是涉入于三世的十方界之中,所以说“世界如来互相涉入”。
“世界”和“如来”互相涉入,一般人不容易了解,总是依文解义以为“十方世界都在如来身中”;特别是当他读到《华严经》中所说“善财童子游普贤身中不尽”时,总是会误以为,普贤菩萨色身无边广大,所以善财童子才游不尽。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普贤身的意思是说:每一位菩萨,都要历经三大无量数劫,行无尽的菩萨行,这就是普贤行;而“普贤身”讲的是,三大阿僧祇劫行无量的菩萨行,整个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世十方法界,就是普贤身的境界,其实也就是如来藏的境界。而整个如来藏其实是游不尽的,所以普贤身当然也就游不尽了;一直要到究竟成佛时,才可以说是已经游尽普贤身了。然而即使成佛了,也还是在自己的普贤身中广度众生,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如来藏之外而能广度众生。当我们了解这些道理的时候,“世界”与“如来”不就是互相涉入吗?
我们再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由于娑婆世界所有的众生自心如来藏感应,而生成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那么这个娑婆世界,是不是跟这里一切众生的自心如来也是互相涉入呢?是啊!显然也是互相涉入的。当菩萨们破参以后,开始修学一切种智,能够亲自现前观察到这一些现象,这时就可以了知“世界”和“如来”是互相涉入的。能够这样现前观察的时候,还有什么可以罣碍的呢?死了以后还会去到哪里呢?其实还是在自己的如来藏中,并没有来去啊!所以,无量生死以后,还是住在自心如来的世界中,并没有到他方世界去。所以,“自心如来”与“世界”是互相涉入的。
又譬如有人说:“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后不就是去了吗?”其实仍然没有去,因为还是在自己的自心如来境界当中。当我们这样现前观察时,真的是“去则一定去,生则实无生”,哪里还有往生去极乐呢?然而,却也是已经不在娑婆世界中了。能够这样如实思惟、现前观察的结果,证实都是在自己的如来藏中,心中当然就没有罣碍了!然后才能够成为“无尽功德藏”,成为第五回向位的菩萨。
所谓“无尽功德藏”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可以在每一个毛孔中看见无量诸佛;又譬如我们能够进入无量诸法功德藏中,平等的观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或者能够受持“无尽功德藏”,对正法受持不忘。乃至于回向能够具足“十力、四无所畏”等一切功德藏,回向能够具足菩萨所修诸行,回向能够成为十地法王,回向最后能够获得一切种智。能够这样如实的回向,才是第五回向位的菩萨摩诃萨。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初回向位到第五回向位菩萨的修道内涵。不知道您是否因此而对佛菩提道生起了欣羡向往之心呢?
今天我们的时间就到这里,下一集将继续为您介绍后续的修行。
非常谢谢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55集 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五) 正圜老师)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