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集 二乘解脱道之两种涅槃(下) 正光老师
2018-07-15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概说”。今天将继续上一集未完的题目:二乘解脱道之两种涅槃。
上一集略为谈到声闻人透过四圣谛来作观行,也就是声闻人能够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作观行,观察自他有情的蕴处界真的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初果的须陀洹;然而,声闻的初果须陀洹,可以欲界天、人间七次往返,究竟苦边入无余涅槃;最后还谈到供养须陀洹,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今天接著上一集未说完的部分,也就是二果到四果。
首先谈的是二果的斯陀含。当声闻证得初果以后,接下来往二果迈进,名为二果向。这样二果向的声闻人,将自己的贪瞋痴加以淡薄,也就是将性障——贪、瞋、睡眠、掉悔、疑盖加以降伏,尤其是欲界的男女贪降伏得很淡薄;但仍然有一分欲界爱没有断除,还没有发起色界的初禅。像这样将性障降伏很淡薄,但未发起初禅的人,名为薄贪瞋痴的二果斯陀含。这样的声闻二果人舍寿后,欲界天、人间一往返,究竟解脱,亦名一往来。
成为二果斯陀含以后,往三果迈进,成为三果向;这样的声闻三果向的人,再将五下分结断除,也就是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贪与瞋断除,成为三果人。断五下分结当中,最主要就要将欲界最重的男女贪爱断除,才能发起色界的初禅,成为三果的阿那含,也就是心解脱的三果人。所以 平实导师在他的著作《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书上指出:在阿含解脱道中,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也就是说,当声闻初果薄贪瞋痴以后,成为二果的斯陀含,继续进修,将五下分结当中的欲界爱断除了,就会发起初禅,才可以称为三果的阿那含。如果没有发起初禅,而自称自己是三果人,那是大妄语,未来舍寿后将下堕三恶道受无量苦。从佛法的观点来说,要成为三果人必须发起初禅,所以要勘验三果人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发起初禅的功夫。
然而发起初禅有三类:
第一类初禅遍身发,也就是初禅发起的时候,你的色身里出现了一个初禅天身,这个初禅天身与你的色身,同时同处在一起。如果详细观察初禅天身的时候,这个初禅天身犹如一层薄膜一样,里面没有像人类有粗重的五脏六腑;这是因为色界天不吃团食,以禅悦为食,所以没有像人间那样有粗重的五脏六腑。这个初禅天身里面,如云如雾,薄膜上面的每一个毛细孔都能内外相通,因而有了乐触存在;这是因为初禅天身与欲界的色身产生了摩触的缘故,在胸腔有乐触出现,所以才会有初禅的乐触出现。这样的初禅遍身发的人,表示他的五下分结断得很彻底,不再贪念欲界的法,所以色界天身出现在欲界的色身里;这样的人如果未来要往生初禅天,他是可以担任初禅天的大梵天,而不是梵辅天或者梵众天。
第二类,如果初禅是从身体下方的会阴出现,渐渐往全身水平运运而动,乃至遍全身,表示他的性障不像第一类遍身发的人,断除得很干净。如果初禅从会阴运运而动,最后遍满全身,表示他的初禅已经具足了;如果初禅无法遍身运运而动,则无法遍身受乐,名为初禅善根发不具足。
第三类,从头部发起初禅,这样的初禅十之八九不能遍全身,必然会退失初禅的定境;所以应该全力修除性障,否则终其一生不能具足初禅。
既然已经知道三果人的勘验标准,如果有人自称是三果人,可用下列问答来勘验他,请他回答,譬如:初禅到底是断了什么烦恼而发起的?初禅的发起有几种?初禅的境界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有几支功德?等等。如果他不会回答,表示他没有证得初禅,没有经历初禅的境界,所以无法描述初禅里面的种种内涵;唯除他听善知识开示,而了知初禅的种种内涵以外。
又譬如坦特罗佛教主张,“要不断出生遍全身的快乐觉受,未来可以成就佛门所说的初禅、二禅乃至四禅”。你一听到这样的说法,知道他在胡说八道,为什么?因为能够发起初禅,乃是离却欲界贪爱,尤其是欲界的男女最重贪才能发起的,如果没有离开欲界的男女贪,初禅根本发不起来的。由此可知,坦特罗佛教主张,“于遍全身快乐觉受之中可以发起甚深禅定”,那是欺骗众生的大妄语,乃是让众生下堕三恶道的恶法,这样的恶法怎么会是佛法呢?所以说,有智慧的佛弟子们,不应该相信他们的荒唐语,应该将这样的邪淫外道赶出佛门之外,以免让这些佛门外道破佛正法,而且还荼毒众生相将入火坑也。
又譬如坦特罗佛教主张,“透过修练气功,可以成就禅定的功夫、五神通,乃至可以获得一切种智”。如果听到这样说法,你一定会觉得真的很荒唐。为什么?因为无明的消除,乃是透过历缘对境中,将自己的烦恼现行、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随眠消除;不是透过气功的锻炼,将身体加以修练,就可以将烦恼消除的。为什么?因为修练气功乃是健身法门,与断烦恼、发起禅定无关;既然与断烦恼、发起禅定无关,还有可能发起甚深禅定、五神通,乃至可以获得一切种智吗?当然不可能嘛!所以说,坦特罗佛教行者宣称,“透过修练气功可以发起禅定、五神通,乃至一切种智”,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是经不起考验的。
此外,佛在经中开示,三果人可分为七种,包括中般涅槃有三种,以及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阿迦腻咤般涅槃,七种。
首先谈的是中般涅槃。如果照字面解释,所谓的中般涅槃,就是三果人于舍寿后,在中阴阶段般涅槃。这样的三果人虽然已经看见四果慧解脱的境界,可是仍然未证得;虽然已发起初禅,获得心解脱而断了五下分结,可是仍然有我慢烦恼未除,也就是对自我存在的烦恼尚未完全断除;所以在中阴阶段出生了中阴身,并于中阴阶段,才将我慢断除,而入无余涅槃。第一种三果人我慢较轻,于刚刚发起中阴阶段,就将我慢断除而入无余涅槃;第二种三果人我慢较第一种三果人重,所以在第一个中阴阶段结束,才将我慢断除而入无余涅槃;第三种三果人我慢较第二种三果人重,所以在最后一个中阴阶段,才将我慢断除而入无余涅槃。然而这三种三果人,都于舍寿后入无余涅槃,但因为所断的我慢程度有所不同,所以才有三种中般涅槃出现。这也是 世尊在《阿含经》中,用三种譬喻来形容三种中般涅槃的内涵,譬如烧麸才燃便灭,椎打烧铁火星飞空即灭,以及椎打烧铁火星未堕于地便灭。
接下来谈其余的四种三果人所证的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阿迦腻咤般涅槃。这一类的三果人,于往生色界天以后才般涅槃,虽然他们都往生色界天才般涅槃,可是他们的层次有差别。譬如生般涅槃,就是有一种三果人,如同前面所说的中般涅槃的三果人一样,虽然已经看见四果慧解脱的境界,可是仍然没有证得;虽然已发起初禅,获得心解脱而断五下分结,可是仍然有我慢烦恼未除;所以往生色界天后,于色界天不需观行,不久便将我慢断除,而入无余涅槃,名为生般涅槃。另外三种的三果人,第一种三果人于色界天出现后,不必加行修断我慢,自然断尽五上分结,于初禅天随时入无余涅槃;像这样不需特别加行,就能将五上分结断除般涅槃,名为无行般涅槃。第二种三果人,要稍微加行将我慢断除,才能于色界天取无余涅槃;像这样需要一世的努力加行,才能将五上分结断除般涅槃,名为行般涅槃。第三类的三果人,要非常努力加行将我慢断除,而且还要不断从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乃至要出生到色究竟天以后,才能将我慢断除,因而断尽五上分结,舍寿后入无余涅槃;像这样需要一一经历色界天的每一天以后,才能将五上分结断除般涅槃,名为上流阿迦腻咤般涅槃,亦名上流处处般涅槃,这也是最钝根的三果人所证的涅槃。
从上面分析可知,三果人有七种,于欲界舍寿后,于中阴阶段究竟解脱,或者上生色界天,在色界天究竟解脱,不再回到欲界,故名不还。又,三果人于人间未舍寿前,仍有烦恼应断未断,仍有梵行应修未修,虽然未能如阿罗汉一样,于舍寿时当场取证无余涅槃;但也分别于中阴阶段、往生色界天般涅槃,名为有余涅槃。
这有经典为证:【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云何为二?有余涅槃界、无余涅槃界。彼云何名为有余涅槃界?于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槃,不还来此世,是谓名为有余涅槃界……”】(《增壹阿含经》卷七)由经文开示可知,断了五下分结的三果人,于舍寿后,分别于中阴阶段、往生色界天阶段般涅槃,名为有余涅槃;与以往所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前仍有饥饿、冷暖等微苦所依的有余依涅槃,有所不同。从这里可以知道,三果人可以证无余涅槃、有余涅槃。
既然已说明三果人的内涵,接著要谈四果的阿罗汉。成为三果阿那含以后,往四果迈进,名为四果向;这样四果向的声闻人,再将五上分结断除,也就是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断除,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三果人要成为四果人,最主要要将无色界的微细意识断除,因为这个微细的意识的我慢在无色界仍然存在,不是不存在,只是很微细而已,众生不容易察觉;因此,一旦将此微细的意识我断除了,可以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自己可以自作证:“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由于声闻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如如、真实我、入胎识等等存在,也就是 佛在《阿含经》所隐含的一切有情的真心。由于声闻相信佛语开示,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于内无恐惧;也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所以于外无恐惧,于舍寿后入无余涅槃,永不在三界出现。
这样的四果阿罗汉可分为三种:慧解脱阿罗汉、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通阿罗汉。所谓的慧解脱阿罗汉,乃是用智慧解脱生死的四果人,他既没有俱解脱阿罗汉有四禅八定,也没有三明六通阿罗汉应有的三明六通,只能于寿算到了入无余涅槃,亦名时解脱;也就是待时解脱,必须等待寿算到了才能得解脱;不像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通阿罗汉一样,随时可以入无余涅槃。因此,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通阿罗汉,相对于时解脱的慧解脱的阿罗汉,名为不时解脱,可以随时取证无余涅槃。
由上面分析可知,声闻人可以证得二种涅槃,那就是无余涅槃、有余涅槃。这是因为阿罗汉将见惑与思惑断除,于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不在三界出现。佛说,声闻的阿罗汉证无余涅槃,以及阿罗汉未舍寿前,仍有饥饿、冷暖等微苦所依,证有余依涅槃。
同样的道理,缘觉是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了知自他有情的蕴处界虚妄,入无余涅槃;更知道有一个能生名色等法的入胎识存在,所以如同声闻人一样,断了三缚结成初果,乃至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于舍寿前知道有一个入胎识存在,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于内无恐惧;也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将自我消失,所以于外无恐惧;于舍寿时于内、于外均无恐惧而入无余涅槃,永不在三界出现。佛说,缘觉证无余涅槃,然而在缘觉未舍寿前,仍有饥饿、冷暖等微苦所依,证有余依涅槃。
综合上面分析可知,不论是声闻或者缘觉的二乘人,都可以证二种涅槃,那就是无余涅槃以及有余涅槃。
接下来要探讨的是,二乘四果人真的有证涅槃吗?有许多佛弟子们都相信,二乘无学证涅槃;然而我们要说明的是,二乘无学根本没有证涅槃。为什么?
龙树菩萨在《十二门论》曾开示:“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槃。五阴本来自空,何所灭故,说名涅槃?又我亦复空,谁得涅槃?”(《十二门论》)龙树菩萨开示,今世的五阴灭掉,不再出生未来五阴,名为涅槃;五阴本来虚妄是空相,既然都灭了,还有谁知道涅槃这个法呢?意识我也消失不见了,究竟有谁证涅槃呢?龙树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所谓的无余涅槃,就是今世的五阴灭了,不再出生未来的五阴;既然五阴及意识我都消灭了不再现行,究竟还有谁证涅槃呢?
由此可知,一定要有五阴存在的当下,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证涅槃;如果连自己的五阴都不存在,如果连意识我都不存在,又有谁证涅槃呢?所以说,阿罗汉将自己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灭尽,入无余涅槃,也就是阿罗汉灭尽自己的十八界,包括意识我也灭尽了,再也无法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因为这样的缘故,在无余涅槃中无有一法存在,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哪有证涅槃?根本没有证涅槃!可是,佛方便说二乘无学证涅槃。
然而这样的知见,在正觉还没有出来弘法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样的事实,只知道二乘无学证涅槃。当正觉刚出来弘法时,将这样的事实和盘托出,却被说为邪魔外道,乃至有人将正觉结缘书蒐集起来,于公开场所用一把火烧了。然而,正觉不断的引经据典,以及用亲证生命实相的内涵,一一加以阐述;近几年来,佛教界已经渐渐接受这样的事实,不再说正觉是邪魔外道。但是,还是有人暗中在抵制正觉的法:一者,碍于面子问题,也就是说,面子很重要,不愿意拉下这个面子,所以在暗中抵制;二者,碍于名闻利养的关系,怕广大的徒众及供养消失,遂向徒众宣说正觉的法不如法,发动群众抵制正觉正法的弘扬;三者,想在经典找出证据来推翻正觉的说法,可是翻来翻去,反而证实正觉的法才是正确的,所以不敢明的来抵制,一直在暗中破坏。乃至有邪淫外道,其邪淫的本质被 平实导师拆穿后,不断的在网站以匿名的方式,作种种的无根毁谤,真是颠倒啊!
由此可以证明,正觉所说的法为正真,这些附佛外道,在法上无法胜过正觉,只好无所不用其极,来阻碍正觉弘法。基于此,后学真诚希望这些附佛外道能够幡然悔悟,以及改弦易辙,来弘扬 世尊的正法。能够这样做,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也值得后学加以赞叹;否则,毁谤正法的结果,佛说果报是非常严峻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及忍受的,不能不慎啊!
由于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83集 二乘解脱道之两种涅槃(下) 正光老师)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