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4、宗通与说通【共130集】
第006集 总释宗通与说通----证第一义谛(四) 正光老师
2018-07-15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前一集说明,神通是三界中有为法,是有境界法,是生灭法,与般若智慧无关;因此有智慧的佛弟子们,不应该以修学神通为标的,应该以修学般若智慧为主,能够这样才不会障碍自己的佛菩提道修行。
接下来,这一集将继续谈的是“第一义谛的略说”,请各位菩萨翻开平实导师所著的《宗通与说通》课本第23页倒数第3行,书中这么写著:“三者解脱道虽共三乘,然非本书所欲讨论之主题;本书所说通者,谓第一义谛通----大乘般若空性----之宗通与说通,合先叙明。佛菩提道之宗通与说通,虽亦偶尔旁述解脱道,乃因佛菩提道之修证必定函盖二乘解脱道故,然以第一义谛中心,而宣示般若之宗通与说通。”书中已经很清楚说明,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是菩萨明心见性后才有两种法的通达,也就是两种法通。为什么第一义谛通就是宗通与说通?为什么佛菩提一定函盖二乘解脱道?有必要加以说明。
首先谈的是佛菩提有两个主要道,那就是佛菩提道以及解脱道。佛菩提道包括了大乘菩萨五十二阶位,是菩萨从十信位开始,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是为第一义谛所摄。解脱道是指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是二乘人观察蕴处界虚妄,将我见、我执、我所执断尽后,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是为世俗谛所摄。因此,三乘有共与不共:共的部分是,三乘同观蕴处界虚妄,也就是世俗谛----蕴处界所含摄的解脱道范围;不共的部分是,菩萨证得第一义谛,也就是菩萨找到空性心而发起的法身德,以及因为有了法身德以后而发起的般若智慧的般若德。所以,佛菩提道所含摄的范围既深且广,它不仅包括了解脱道,而且也包括了解脱道所没有的第一义谛;因此,大乘法包含了小乘法,大乘是小乘的基础。这有经典可以证明:
【(胜鬘夫人)即白佛言:“世尊!摄受正法者是摩诃衍。何以故?摩诃衍者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如是摩诃衍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又如一切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依于大乘而得增长。”】(《胜鬘经》卷一)
经中开示摩诃衍就是大乘,它包括了二乘声闻缘觉的解脱道,所以大乘是小乘的基础,这才是正确的说法。因此,如果有人主张“小乘是大乘的基础”,你就知道他说错了;如果出自于出家人口中,那是误导众生的大恶业,应该要公开忏悔才是。
接下来说明,什么是“宗通”与“说通”。《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三曾说:“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解释如下:【我释迦牟尼佛有两种法的通达,那就是宗通与说通。说通就是启发佛法中的童蒙,也就是对佛法都没有正知见的人,为他们说法,为他们建立佛法的正知见,犹如白色的布一样,可以随意染成各种颜色,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未来成佛之准备;宗通乃是为真正的修行而说,为他们说第一义谛明心见性的法,为他们说建立第一义谛明心见性所需具备的次法,使得他们未来能够圆满具足证悟的因缘,乃至于证悟后次第修学,般若智慧日日增上,未来可以成就佛菩提果。】
从上面可知,宗通与说通是互相含摄的。也就是说,菩萨刚开始修学佛法,对佛法没有任何正知见,因此要从经典开示以及真善知识教导开示才能对佛法有了正确的认识,因此愿意跟随经典以及真善知识修学佛法,修学佛开示的第一义谛“法”与“次法”。“法”就是指明心见性,譬如明心是找到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见性是以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等等。“次法”就是明心见性所必须具备的法,譬如要有参禅的正知见、定力、慧力、福德等等,于未来各种因缘成熟时,可以悟入佛菩提而明心见性。由于明心见性的关系有了自宗通,亦名宗通。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恶劣评论,以及愿意丧生舍命出来为众生说法,并观察众生根器,不厌其烦为众生说相契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由于菩萨不断宣说佛的正法以及不断地摧邪显正,使得佛的正法可以永续延长两千年、三千年,乃至延续到末法最后一万年,直到月光菩萨出现于世为止。所以,菩萨明心见性后,以宗通为基础不断地为众生说相契的法,名为说通。
综合上面所知,作个小结论:所谓的宗通就是第一义谛明心见性的法,说通就是用明心见性的法来为众生说相契的法。然而佛菩提的通相有六种,那就是真实义通、得通、离二边通、不可思议通、意通、说通;其中前五项是宗通所含摄的范围,因此佛菩提的六种通相实际上就是宗通与说通。然而这六种通相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会在“第二节、宗通概说”、“第三节、说通概说”详细说明,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此外,三世一切诸佛必定圆满具足宗通与说通,而明心的菩萨仅能少分成就,地上菩萨能多分成就,然皆未圆满具足,唯有佛完全具足宗通与说通两种,说明如下。
在宗通部分,当菩萨明心了成为七住满心的菩萨,仍然需要佛菩萨及善知识的摄受,否则还是会退失菩提心,因此,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曾开示:【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经中开示,净目天子法才以及王子舍利弗,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曾明心过,因为没有善知识摄受,遇到恶因缘,退失佛菩提,落入凡夫不善恶中,所以不名习种性人。由此可知,明心的菩萨仍然会退失的,无法成为七住满心菩萨。如果有人坚持“明心的菩萨不会退失”,表示他对佛法认知非常浅薄与无知,也不懂得佛法。
同样的道理,见性也是一样。见性是用父母所生肉眼亲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这样的见性所行的境界是在明心之上,所以不是明心菩萨所能了知的境界。然而,菩萨眼见佛性成就十住满心而转入初行位,仍然有可能退失菩提心;因为菩萨的异生性很广、很深,一直到十回向位满心而转入初地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也就是成为初地菩萨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
那什么叫作异生性?就是在行菩萨道中,在初地之前仍有可能造下谤佛、谤法、谤贤圣的机会,导致人身不保而下堕三恶道受苦,这种能够让菩萨因为诽谤三宝导致人身不保、未来要下堕三恶道的体性,就叫作异生性。由于菩萨的异生性深且广,所以才要将近一大阿僧祇劫才能消除,一直要到初地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这与二乘人于见道成就初果就没有异生性截然不同。所以菩萨异生性深且广,仍然有可能退失佛菩提,唯有进入初地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到了初地开始修学无生法忍、学道种智,也就是修学一切种子功能差别的智能;因此初地要修百法明门,对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色十一、二十四心不相应行、六种无为,都要一一了解去领受。也就是说,在人间必定八识心王具足,若无八识心王具足及运作,五遍行心所有法不能在人间生活存在及运作;若无五遍行,则五别境心所有法亦无法生起及运作;若无五别境心所有法,则不能了知一切法;若不能了知一切诸法,则善十一、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不定四等四十一心所有法,也不可能现行及存在;若无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等二位诸法和合运作,则无色十一可以让行者现前观察及领受;因为有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色十一等三位和合运作,才有二十四心不相应行存在,所谓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等法,由吾人现前所了知;若无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色十一、二十四心不相应行等四位九十四法的和合运作,则无法显示六种无为,所谓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由此可知,因为有八识心王等九十四种法和合运作,就有两种法出现,也就是所生法及所显法:所生法就是众生所了知诸法,以及人为施设的种种语言文字等等;所显法就是六种无为法,它只是一种现象而已,能够让众生了知有这种现象存在。由于菩萨了知一切诸法本来无生,皆是自心能取所取的功能差别,因此不再执著,使得菩萨的道业能够地地增上直至成佛为止。
有何证据而说一切诸法都是自心所显现?正如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开示:“大慧!一切众生于种种境,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计能所取虚妄执著,起诸分别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大乘入楞伽经》卷四)
解释如下:【大慧菩萨!一切众生对于自己所面对的种种境界,不能了知都是由自心所显现,也就是如来藏藉由自己所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相分,因为有内相分出现,见分也就跟著出现了,再由见分去分别相分以此连接外境,所以才会有众生所了知的种种诸法、种种境界出现;由于众生不了知一切境界都是自心所显现及分别,也不知道自心自己在玩自己,因此执著种种境界为真实有,而有了能取与所取以及种种分别,就在种种分别虚妄执著下,产生了两种外道见----常见与断见:认为要利用刹那生灭不已的意识心入涅槃,这就是常见;认为一切法空,不必有真实心执持一切法种,这就是断见。因为有了常见与断见的熏习,就会增长外道虚妄见解的习气而造下后有种子,导致在六道不断轮回无法出离。】
由上面分析可知,一切境界都是如来藏所显现,一切有情都活在如来藏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如来藏,都是在如来藏表面生住异灭,从来没有接触外境,所接触的外境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既然吾人都在如来藏表面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如来藏,所以地上菩萨要完成某一阶段证量,就需要证得某一个现观或者有意生身作为证明,譬如初地要完成镜像观,二地要满足光影观,三地要完成谷响观,乃至十地要成就大法智云才能进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不管与生命有关的内财,或者与财物、眷属等有关的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为了成就自己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样百劫累积福德圆满上升天上,在天上观察人间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夜睹明星而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这就是宗通具足圆满的部分。
在说通部分,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法的部分就是要达到的标的,次法的部分就是要达到这个标的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譬如明心的七住菩萨,在法的部分就是要告诉学人,明心是找到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祂住于极寂静的境界中,以及祂离见闻觉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等等。在次法的部分,要能够明心见性,必须具足三个条件----定力、慧力以及福德:定力的部分,要有忆佛念佛的功夫,能够在二六时中都有忆佛念佛的定力;慧力的部分,对真心的正知见要如实了知,要能思惟整理及观行等;福德的部分,是指多生多劫在正法团体所培植的善行,包括出钱出力等。
又譬如十住眼见佛性的菩萨,在法的部分就是要告诉学人,是用父母所生肉眼亲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等等。次法的部分是,要能眼见佛性必须具足三个条件,那就是定力、慧力以及福德:定力的部分,要有看话头的功夫,也就是要能看住话的前头,并且将念头的变化及差异都看得清楚;慧力的部分,要有熏习眼见佛性的正知见,譬如祂是如来藏的见分,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可以用父母所生肉眼看见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而成就如幻观等;福德的部分,要为众生不断付出,不断地摧邪显正,以及出钱出力等所培植的善行,这样的福德远大于明心所累积的福德十倍以上。
又譬如成就十回向如梦观的菩萨,在法的部分能够为人宣说如梦观的内容,那就是现观自己所行菩萨种种自利利他的无量行,犹如梦中所作一切事情一样。次法的部分,要具足四个条件----定力、慧力、福德以及发十无尽愿:定力的部分,要有顶极初禅功夫,也就是要有初禅遍身发不退的功力,成为最顶极的三果人,也是性障永伏如阿罗汉;慧力的部分要修百法明门,也就是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有了初分的道种智;福德的部分,将近一大阿僧祇劫不断地去摧邪显正、不断地去救护广大众生所培植的广大福德;于前面三个条件具足了,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就能成为初地菩萨。
同样的道理,诸地菩萨也能为人一一宣说诸地所需要的法与次法。乃至于妙觉菩萨诞生人间,为了成就大菩提果,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夜睹明星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这就是说通具足圆满的部分。
然而要成就最究竟最圆满的宗通与说通,当然要先明心见性,才有可能达到;如果没有明心见性,当然不可能达到。因此,明心见性就是成就佛果的最基本门坎,如果能够明心见性,就有了初分的宗通与说通,可以转入内门修六度万行,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之后才有可能成佛;如果没有明心见性,永远在外门修六度万行,永远进不了内门修行。所以明心见性很重要,它是你成就大菩提果的分水岭。所以,学人在佛菩提道上应该勤求明心见性,未来才有可能成就佛道。
时间快到了,作个总结: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是菩萨明心见性后才有两种法通;宗通乃是为真正的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的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于作为未来成佛的准备。然而明心成为七住菩萨以后,虽然有宗通与说通,仅是极少分而已;眼见佛性的十住菩萨,宗通与说通也仅是比明心七住菩萨多了那么一点点,虽然多了那么一点点,却不是七住明心菩萨所能了知的境界;十行、十回向位以及地上菩萨的宗通与说通,仅是多分而已,都不是最究竟的宗通与说通;唯有佛的宗通与说通,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因为这样佛才能够利益有情无有穷尽。
限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集将进行下一个单元,“第二节、宗通概说”上集,敬请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06集 总释宗通与说通----证第一义谛(四) 正光老师)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