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2、相似佛法【共130集】
第085集 平实导师曾经“证明”自己是初地菩萨吗?
2022-09-12
正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今天我们要评论的琅琊阁文章标题为〈正觉会萧平实居士是如何错解经文来“证明”自己是初地菩萨的?〉。
作者在文章中说:【多年以前,萧平实居士建立正觉同修会收徒传法的时候,在其著作中及其各种讲法场合中有直接或间接、明示或暗示自己已达初地菩萨之说法。……有人就匿名写信,大概列了好几个法义问题,来质疑法义问题,给萧平实居士进行相关的法义探讨或者辩论,萧平实居士为此就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灯影——灯下黑》……。在这些质疑问题中,其中有一个问题就问到萧平实居士说你既然已经是初地菩萨,但经典中初地菩萨可是有各种胜妙境界的,那你怎么没有,等等。】琅琊阁作者最后并下结论说:【一切初地菩萨都必定得到佛的加持,所以都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
总结以上琅琊阁作者的质疑有两点:第一点,萧平实在其著作中及其各种讲法场合中有直接或间接、明示或暗示自己已达初地菩萨;而《灯影》的提问者也说萧平实自称是初地菩萨。第二点,一切初地菩萨都必定得到佛的加持,所以都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萧平实居士说你既然已经是初地菩萨,但经典中初地菩萨可是有各种胜妙境界的,那你怎么没有,等等。
首先,我们来探讨以上作者质疑的第一点,在《灯影》这一本书中,原来提问者的内容如下:【萧老师净鉴:晚学在拜读 老师诸著作之余,请阅大藏,长久以来逐渐发现几点百思难解的困惑;是否能恳请 老师慈悲开示解答,释后学迷云!以下是后学所整理的问题:1、讲堂之开悟明心,萧老师依《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判:“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而此中“般若波罗蜜正观”判果是否与大乘唯识“真见道位”判果有些差异?】(《灯影——灯下黑》,佛教正觉同修会,页6。)以上提问者的问题中,纯粹是在讨论 平实导师判定“般若波罗蜜正观”是七住位,是否和唯识的“真见道位”有差异?平实导师则引用许多经教内容回覆,确认“般若波罗蜜正观”的第七住位,就是唯识的“真见道位”。
从以上《灯影》的提问内容中可知,提问者根本没有说“萧平实自称是初地菩萨”。琅琊阁作者以一个完全不相关的提问,刻意扭曲说 平实导师自称是初地菩萨,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实在不是学佛人应该有的风范。另外,平实导师在多年讲经和著作中,也从来没有明示或暗示他是初地菩萨,这种无中生有的虚构,是琅琊阁作者的恶意扭曲、公然说谎。因此琅琊阁作者的第一点质疑是完全无法成立的。
琅琊阁作者的第二点质疑为:“萧平实居士说你既然已经是初地菩萨,但经典中初地菩萨可是有各种胜妙境界的,那你怎么没有,等等。”作者的质疑是因为《灯影》的提问者在同样一个提问中,也引用《大乘入楞伽经》卷3中 世尊的开示:【入于初地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善能了知上上地相,以胜愿力变现自在,……。】(《灯影——灯下黑》,佛教正觉同修会,页7。)琅琊阁作者由此推断而下结论:【初地菩萨都必定得到佛的加持,所以都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
我们从以上第一点的引述提问内容已经明确证明,平实导师从没有说他是初地菩萨,所以第二点的质疑根本就不成立。不过 平实导师在《灯影》中,还是依据经教的内容,继续客观地回覆《灯影》提问者有关初地菩萨的境界。关于初地菩萨是否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23〈十地品 第22之1〉,佛在开示完初地菩萨入地的修行后,作结论而开示说:【诸佛子!是名略说菩萨入欢喜地,广说则有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事。】这意思是说,以上是对初地菩萨的修行作一个大略总结。接着 佛继续开示说:【菩萨住欢喜地,多作阎浮提王,豪贵自在常护正法,……诸佛子!是菩萨若欲舍家,勤行精进,于佛法中,便能舍家、妻、子、五欲;得出家已,勤行精进,须臾之间,得百三昧;得见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动百佛世界;能飞过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众生;能住寿百劫;能知过去、未来世各百劫事;能善入百法门;能变身为百,于一一身能示百菩萨以为眷属。】
另外在《佛说十地经》卷第1中,世尊开示完初地菩萨的主要修行后,接着在卷2〈菩萨极喜地之余〉中,继续开示初地菩萨最后阶段的修行如下:【唯诸佛子!是名略说菩提萨埵极喜初地趣入之门。住于此者生处多作赡部洲王,得大自在,常护正法,……若乐发起如是精进,弃舍一切家属财位,归佛圣教净信出家。既出家已,一剎那顷瞬息须臾,能证菩萨百三摩地,见百如来。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动百世界,能往百剎土,能照百世界,成就百有情,能住寿百劫,于前后际各能入百劫,于百法门能正思择,示现百身,身身皆能现百菩萨眷属围遶。】
在以上两部经典中,佛的开示都告诉我们,在初地修行到最后的阶段,菩萨还必须“归佛圣教净信出家,得出家已,勤行精进”,才能够“得百三昧;得见百佛;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众生;能住寿百劫;能知过去、未来世各百劫事”。
从以上两部经典中 佛的开示,可知要能在初地有“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必须在初地的入地心阶段修完,进入住地心的后段,并且要“得出家已,勤行精进”,才能有“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等的功德,并不是所有不同修行根器和进程的初地菩萨一定都会有这些功德。
另外,在《大乘入楞伽经》卷3 佛也说:【初地菩萨摩诃萨蒙诸佛持力故,入菩萨大乘光明定,入已,十方诸佛普现其前,身语加持。……诸菩萨摩诃萨为二种持之所持故,即能亲见一切诸佛,异则不能。】这段经文的最后一句特别加上“异则不能”,特别强调说如果没有诸佛的加持,让菩萨获得大乘光明定,则这位初地菩萨就无法“亲见一切诸佛”。
另外,初地菩萨的修行从刚入门的入地位、住地位到满心位,如果不是再来菩萨,通常须至少数劫乃至数百劫。在这么长的修行过程中,依据每一位菩萨的根器和因缘及精进程度,其证量和进度也各各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说一定会有得百三昧等功德。因此,琅琊阁作者在第二点质疑中的结论:初地菩萨都必定得到佛的加持,所以都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这样的结论是完全不可信的。
今天我们的说明就到这里为止。非常谢谢大家的观赏!
敬祝各位菩萨: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