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3、法与次法【共130集】
第016集 应渐除疑盖
2022-09-12
正国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应渐除疑盖”的相关法义,了解这方面的法义在学佛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实际上,“疑”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学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分一分地断除各种疑惑,同时也一分一分地实证各种法义,一直到佛地便能成就一切种智而成为一切智者。
首先,我们来看疑盖的意思,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8中开示:【复次,疑惑盖者,常怀疑惑理事不决,障碍施、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三世因果,三宝性相皆不显现,如何能生微妙静虑?是名疑盖。】也就是说,疑盖是对于所修学之理路或事修方面无法审决确定,心存犹豫,如果处理不好,对于修学便会有遮障的作用产生。在这里也特别强调事修的部分,因为有些人只对法义很有兴趣,觉得很胜妙,但是不愿意实修;譬如要除性障,便会觉得很勉强,无法稍离对于五欲的攀缘,那这样就无法进入更深一层的智慧,因此难与解脱功德相应。所以,疑盖会障碍包括对于三宝、三世因果的真正了解与信受,当然也会障碍对于四圣谛、菩萨六度等法的修学与成就,因此常常“心怀二分,迷之不了,犹豫猜度”,无法确定正确的法义,所以造成在戒定慧三学修行上广泛的障碍。
譬如说,有人会对于 佛所开示的五趣因果产生怀疑,而质疑是否真的有地狱存在;也有质疑如来藏只是方便施设,因为认为不可能有本住法存在,因此落入断灭见;或者质疑大乘经典的真实性,或者怀疑到底有没有初禅境界可证等等,这些都会造成修行上的严重遮障。实际上,疑的范围可以非常广泛,包括对于老师产生怀疑,或认为自己与老师差不多,因此对于老师的教诲也会有怀疑;也有对于自己所修学的法产生怀疑,或者有时候只是自己不愿意按部就班去实修,因为不能证法,而对法产生了怀疑;实际上,并不是法有问题,因此他不断地更换修学法门,但始终无法成就。当然也有可能是老师的教导或其他原因而产生了疑惑,因此底下我们就来对于产生疑惑的六种原因略作探讨。
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疑依六事生:一、闻不正法,二、见师邪行,三、见所信受意见差别,四、性自愚鲁,五、甚深法性,六、广大法教。】也就是说,能够产生疑惑的原因,可以概略分为六种:
第一个,就是因为听闻到不正确、错误的法义,那这些法义就会与修学者所见的现象不吻合,或者与经教是不一致的;因此,心中便会怀疑自己所听闻到的法是否正确。这个部分在末法时期邪说泛滥的时候必须要特别地留意。
第二个,就是看到自己老师之身口意行等与其所教授之内容不一致,因此产生怀疑。譬如老师教导别人要远离贪欲,可是老师自己的贪欲却是很重而也没有去作对治,因此学生就会怀疑自己将来修行成就的可能性了。那如果有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他的老师在真修实证上是有问题的。
第三点,就是看到自己所信受的几位对象,他们的说法不一;或者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老师前后的说法不一致、有矛盾的现象,那这当然会令修学者陷入深深的疑惑之中。这样的现象是不难看到的,因为如果修学的法是错误的,就会引生不同的误解与邪见,因而引生诤论或落入见取见之中。
第四个,就是自己的领悟力比较不足,没办法作比较深入的法义思惟整理或者观行;因此对于诸法便无法深入理解,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就要更加精进及亲近善知识,与请求给予慈悲摄受。而有些人对于老师为自己所施设的方便善巧不信受,那这样就很难从他的老师得到真实的利益。
第五点,就是因为法义真的是太深了,这通常是因为没有按部就班地修学,基础的法还没有学好,就急着想要修学甚深的法,那当然是无法了解或实证,因而产生对于深法无法信受;所以有时候说有些法义是不可思议的,有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因为上述所说的没有依次第修学。所以佛道修学容有方便善巧,但一定是要一步一脚印的。
第六个,就是说因为所修学的法非常广大,那这些法之间其实是有关联的;同时有些法是有不同角度与层次的开示内容,那如果听闻了许多的法义而无法思惟整理把它们关联起来,那通常就会有种种疑惑产生。或者缺乏善知识指导,因此对于广大的佛法见树不见林,无法把握重点,故产生种种疑惑。
从上面的说明,大家就可以知道产生疑惑的原因是有多种的可能。虽然在不同的修行位阶会有不同的疑惑产生,但是我们都要保持着一个观念就是:这些法义可能不是我现在的境界所能了解的,因此应该暂时把这些疑惑保留,遇到有因缘的时候就可以请教善知识,而千万不要对于自己所疑惑、不确定的法义去作诽谤,这样就不会引生出很大的问题或障碍,这是修学者所务必要留意的。以上说明产生疑惑的六种原因,大家就可以从这些线索去思惟,到底是哪个原因造成现在自己的疑惑。
在《中阿含经》卷2中开示:【但以戒净故,得心净;以心净故,得见净;以见净故,得疑盖净;……。】也就是说,因为愿意受持清净戒法,才能逐渐不造恶业,降伏性障与离开染污法,并且令心清净乃至获得禅定。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受持清净戒法、远离染污法,在修学之路是一个基础;如果还一直在攀缘染污法或者伤害众生,那要真正修行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的心并不在正法上面,而且心性染污便与正法难以相应。接下来,因为心清净的缘故,加上定力之配合,则能信受善知识之教导,并且认真作思惟观行等,令知见逐渐正确,能够去除种种错误的知见,因此能够心得决定而断除我见;而因为能够断除“见所断惑”,故可以断除疑惑而清净疑盖。当然这里也在传达一个重要的法义,也就是修学必须是要按部就班的,所以如果单单持戒清净,是不能见道乃至取证解脱的。因此从戒净而心净,再到见净、疑盖净,是一步一步需要确确实实经历的。
而这里先获得“见净”便能引生“疑盖净”的道理,是因为如果知见不清净,譬如六识论者、常见断见者,或者不信因果者,那他们对于种种法义的理解,便会产生许多偏邪,故无法连结各种法义,以及违背现前所观察的现象,那就必然产生种种疑惑。因为有这些错误的知见染污了他的见解,所以不能称为“见净”,那这其中对于修学者之知见的染污,以恶见最为严重及最具代表性。恶见就是五利使,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相关的法义,在本节目中已经有许多介绍,因此我们就不再作详细的探讨。因此,如果能够去对治这五利使,就会使得他的知见及法义思惟有基本的正确性;同时知见远离被严重的污染,有一定的清净度了,就可以清净疑盖,因此对于苦集灭道四圣谛、佛法僧三宝等,能够心得决定而没有犹豫。断除了五利使,就成就了初果见道,因此在有限的时间——七次人天之内——就可以断尽三界惑而证得涅槃;相对的,如果恶见没有断除,代表他的知见是被严重染污的,因此在作法义思惟的时候,就会常常落入不如理思惟之中,产生许多的错误及疑惑。所以“见净”在修学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捩点。
那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一定要依八识论来思惟诸法,才不会有种种疑惑一直产生。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诸法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不能在否定这个万法的根源之下来作法义思惟,否则一定无法贯通诸法;同时也一定无法建立正确的法住法位,因为一切法可以概略分为不生灭法与生灭法,那如果把不生灭法否定掉了,那法住法位就不具足了;乃至有些人又否定了第七识意根,造成十八界只剩下十七界,那就连生灭法都不具足了。因此,以六识论的基础来理解与思惟法义,必定错误重重;同时也必定违背他的现前观察结果,那这样当然会有一大堆的疑惑产生,除非他都不去作法义思惟整理。就像一般世间人在探讨世间法时,也会去分析哪些是关键因素,因此才能正确去分析世间法;所以绝对不能把重要的关键因素忽略,那分析探讨的结果一定是错误的,或者缺乏普遍性。
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如果一开始他的老师教授的法义是错误的,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闻不正法”,除非他能够抉择法义,否则接下来他的法义思惟观行也会跟着出问题;再来也会引生实修上的错误,以及无法实证或者未证言证,因此在整个“闻思修证”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出问题,造成修学完全唐捐其功。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恶见以及错说法义的可怕之处,相对的也显示出“见净”之极为重要之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在《杂阿含经》卷27中的开示:【何等为疑盖食?有三世。何等为三?谓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于过去世犹豫,未来世犹豫,现在世犹豫;于彼起不正思惟,未起疑盖令起,已起疑盖能令增广,是名疑盖食。】这里的意思,就是如果没有善知识指导,自己去思惟三世的道理,那就很容易产生疑惑;即使有宿命通、天眼通者,也因为有限的观察及知见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对于三世及相应之因果道理产生误解。譬如思惟: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我有过去世与未来世吗?我为什么会出生到这一世?这么多种类的有情是从哪里来的?等等;这些如果没有修学正确法义,通常直接去思惟就会产生种种的疑惑或误解。譬如会认为有情是大梵天所出生,或者认为物能生心,或者认为有一至高无上的有情来决定众生的生处与果报等等错误的推论与相应的疑惑。所以在菩萨的论中,就开示有“九种事不可思议”或“六种不可思议”,这里面就包括了“我、有情、世界、业报”等,因为这些问题真的是很深奥,如果智慧或知见不足,就会产生种种的疑惑,乃至有谤法的风险。而这里所说的“疑盖食”是很普遍的,因为思惟生命的道理、有情的轮转,可以说是所有宗教或哲学家所希望探讨的极为核心之重点,因此这个“疑盖食”也是大家要特别留意及重视的。
相对的,我们应该朝“疑盖不食”的方向前进。因此在《阿含正义》第二辑中,平实导师有这样的开示:【修行者对缘起法加以思惟,使得尚未生起的疑盖不生起,使得已生起的疑盖消灭了,这就是疑盖的不食。】(《阿含正义》第二辑,正智出版社,页527。)也就是说,要离开“疑盖食”或成就“疑盖不食”,那需要依佛法中的正确之缘起法道理来作思惟,也必须要有善知识指导,才能逐渐了知众生三世轮转的道理。这里所说之正确的缘起法,指的是依据八识论为基础的缘起法,而不是否定如来藏之误解的缘起性空道理;如果依据后者来作法义思惟,就会对于法义转更混乱,所以说十二因缘法一定要配合十因缘法来作观行。
所以修学者如果能够透过正确的缘起法义,配合所观察到的现象,来思惟种种道理,便能够逐渐断除种种疑惑。因为能够依正知见与正确思惟的关系,能够慢慢了解诸法之间的因果或关联性,因此说因缘观能够对治愚痴,所以能够消除种种疑惑。因此,知道了正确的道理,就能消灭原来已经生起之相对应的疑惑,同时也不会再衍生出其他未生起的相关疑惑了。另外,要对治疑惑,我们也可以透过百法明门之五别境心所法中的“慧心所”来作探讨。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中开示:【何等为慧?谓于所观事,择法为体,断疑为业。】也就是种种疑惑,是要靠正知见与智慧简择来断除的。意思就是说,修学者一定自己要建立简择法义的能力,才不会在“闻不正法”之后而仍然不知;虽然有时候是老师自己的法义有问题,不是故意误导修学者,但是修学者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自己一定要去作简择。所以在“闻思修证”的过程中,是有“思慧”这个过程,如果自己都不作法义思惟整理与观行验证,或者不去比对圣教量,只停留在听闻的阶段,并且照单全收,那在末法时代邪师众多的环境之下,修行的风险可就很高了。
上述所说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大家去怀疑自己老师所说,而是在提醒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思慧”,这是必然需要而不可或缺的。而对于法义有疑惑并不是丢脸的事,因为在学佛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疑惑,所以在《法华经讲义》第十八辑中 平实导师开示:【疑全部断尽时,那是要到佛地。……譬如你现在信有如来藏,可是证得如来藏以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智慧是怎么样?还是有疑啊!到什么时候灭了这个疑?到你证了以后才灭除这个疑。……但那只是对法的疑,对于那个层次的智慧的疑,……却不是对 佛陀的疑,……。】(《法华经讲义》第十八辑,正智出版社,页15-16。)因此,有疑惑就要寻求善知识或经教解决,或者经由自己再作深入的法义思惟,或者观行来把它排除,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一定要好好地去处理自己的疑惑,不要让疑惑衍生出其他的障碍,包括千万不要因为有疑惑,而产生谤法、谤师或传播邪见等错误的行为,这样才能善护自己的法身慧命。
我们再利用一点时间说明,今日所谈之有关“应渐除疑盖”之法义。在修学过程中,对于自己所不懂的道理,有疑惑生起,是不可避免的事,那这部分就要妥善去处理对治,因为解决了一分的疑惑,就能出生一分的智慧;相对的,没有好好去处理疑惑,疑一直存在心中,那一定无法对该法勇猛精进修持。当然,我们更不可以因为有疑惑而产生谤法或者诽谤善知识的行为,或者反而信受邪法,那这对自己的道业之遮障可就大了。所以,我们应当要好好去处理疑惑,让它转化为提升智慧的机会,而不是遮障自己的道业,否则就成为真正的“疑盖”了。
最后,我们再来作几个简单的结论:第一点,疑的范围很广,如果对该法有疑、不能完全信受,则不能认真修学,也不能心得决定,故无法获得亲证的解脱受用。第二点,疑的出生因缘很多,在修学路上要逐一去对治种种疑惑,并且建立自己简择法义的智慧,以免被误导或笼罩。第三点,“见净”在佛法修行中是非常重要的,修学者一定要留意不要被恶见所染污,这样就能够逐渐达到最基本的“疑盖净”。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