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1、胜鬘经讲记(二)【共130集】
第004集 金刚喻定不共三乘
2021-04-22
正旭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在上一集中有关于《胜鬘经》的这段经文,我们再来看一下说:“世尊!金刚喻者,是第一义智。”(《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对于这一段经文,我们来看有一位有名的法师对这两句经文,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注解的:
“金刚喻”定,或金刚喻智,即“是第一义智”。以金刚喻智慧的能破一切烦恼,断尽无余。金刚喻,本为三乘所共。如证阿罗汉的前一念心,起金刚喻定(智),断烦恼,证无学果。然约破尽一切烦恼的金刚喻智说,声闻缘觉是不配称金刚喻智的。金刚喻智,要到等觉后心。这时,顿断一切烦恼,即引起佛智。所以说:“非声闻缘觉不断无明住地初圣谛智是第一义智”。这意思说,声闻缘觉的初圣谛智,但断四住地,不能断无明住地,所以不应名为金刚喻智;也就不配称为第一义智。(《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204~205。)

在这一段的注解当中,前面说“金刚喻,本为三乘所共”,后面又说“声闻缘觉是不配称金刚喻智的”,所以这一段注解是自相矛盾的,真的要说起来,他在这一段注解当中的错误的确是不少。他在同一段经文批注文字中的前后两种说法,其实全部都错的,没有一种正确。首先他说:“金刚喻,本为三乘所共。”我们现在就针对他的这一句话来探讨他这里面的问题:三乘所共的,其实只有解脱道。可是他不了解阿含中有许多部经典其实都是大乘经,但是被二乘无学跟有学圣人共同集结成为小乘经,他不了解这个事实。当年 佛陀进入第二、三转的时候,阿罗汉们当然不能不随顺听经,不许无故不来听经,除非他们没有跟在 佛的身边,已经到其他的国家去了。当他们听过大乘法以后,集结出来的结果就变成二乘经,所以被集结在阿含中,成为专讲解脱道的二乘经。
但是 佛在说大乘经的时候,必然会说到涅槃的本际,那这种涅槃的本际被声闻人集结到四阿含中的时候,就会说阿罗汉灭尽、清凉、寂灭之后,通常就会加上两个字——真实;乃至于说,有时候会说阿罗汉所证的涅槃是常住不灭,所以这些都是大乘经被二乘人集结成解脱道的经典。但是他不了解这个事实,他可能是从阿罗汉所证的涅槃寂灭、清凉、寂静,有时被 佛加上“真实”两个字来作说明,于是他就认为二乘涅槃也是金刚喻定,那当然就成为三乘与共的这个样子了。但是其实不然,因为二乘所证的涅槃,本质是灭尽蕴处界而不需要证得涅槃的本际——也就是金刚心本识;只需要相信灭尽蕴处界以后,仍然有涅槃的本际独存,所以是“真实、常住不变”,不是断灭后的空无。阿罗汉们只是信受这个圣教而断尽我执,死后可以入无余涅槃,没有怀疑。可是他们毕竟没有证得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也就是本来涅槃的“金刚心”,只是灭蕴处界而证涅槃,没有证得金刚心;既没有证得涅槃本际不生不灭的金刚心,怎么可以说是金刚喻定呢?而且在阿含解脱道的经中,佛陀从来没有开示如他所说的“证阿罗汉的前一念心,起金刚喻定”。连“金刚喻定”的名称都没有出现。所以二乘证涅槃没有金刚喻定可说,因此他讲“金刚喻,本为三乘所共”,是错误的说法。
再来谈他另一方面的说法:“然约破尽一切烦恼的金刚喻智说,声闻、缘觉是不配称金刚喻智的。金刚喻智,要到等觉后心。”这样子的话,问题又来了,既然他在书中主张说:“成佛之道就是解脱道,阿罗汉所证的跟佛的所证完全相同,同样是解脱道。”既然同样是解脱道,应该阿罗汉所证跟诸佛所证要完全相同,那么诸佛有金刚喻定、金刚喻智,阿罗汉们也应当都有同样的金刚喻智、金刚喻定,他为什么后面又接着说声闻、缘觉不得金刚喻智?这样的说法当然前后矛盾。假使他主张说:“有阿罗汉不入涅槃,以解脱道智慧利乐众生,三大阿僧祇劫以后断尽一切烦恼成佛的时候,才有金刚喻智,所以阿罗汉没有金刚喻智,只有已经成佛的阿罗汉有金刚喻智。”但改成这个说法仍然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书中所主张的成佛,是以凡夫智慧修行三大阿僧祇劫以后成佛的,也就是这几年佛教界跟他之间常常在诤论的主题:“凡夫行能不能成佛?”(佛教界许多人反对他“凡夫菩萨行可以成佛”的说法,现代禅是最著名的代表)他既然认为凡夫的菩萨行,三大阿僧祇劫以后一样可以成佛——不必藉由解脱道的修行来证得阿罗汉果再回心转修成佛之道——显然与主张阿罗汉回心大乘三大阿僧祇劫断除一切烦恼的说法又不符合,再度成为自语相违。
假使他又改口说:“我说的是实证解脱道的阿罗汉,回心大乘利乐有情三大阿僧祇劫,断尽一切烦恼而成佛。”改成这样的说法,一样会变成自语相违。因为他认为成佛之道就是阿罗汉所修的解脱道,差别只是在:有没有三大阿僧祇劫利乐众生修集大福德,同时断除习气种子这些烦恼。然而这经中所说的无明住地所摄一切上烦恼,却不是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等烦恼,而是所知障所摄于实相法界无知的上烦恼。他将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的下烦恼,等同函盖所知障所摄尘沙数上烦恼以后,就可以将佛的智慧等同阿罗汉——差别只是有没有断尽习气种子,这样子也就不必要求自己实证如来藏金刚心了;这么一来,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公然否定金刚心如来藏,自称已经实证般若,乃至将来或许也可以自称成佛了。所以他的传记的副书名为《看见佛陀在人间》,这是他在死前仍然耳聪目明的情况下同意出版的。
然而,从 释迦世尊开始以及过往的无数佛,现今的地球佛教以及十方世界佛教,乃至于未来无边际时劫以后的成佛之道,永远都以有无实证金刚心如来藏,作为能否转入内门实修佛法的界定标准,而这个标准将永远没有任何一佛可以推翻——除非是凡夫假冒而自称的佛陀。凡是未能证得金刚心如来藏的人,都只能在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全部都没有办法转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乃至十度万行,成佛完全没有丝毫可能。然而声闻罗汉法中的实证,永远都不必实证金刚心如来藏,永远都不必断除所知障,只需要断除三界的贪瞋痴(也就是我见、我执、我所执)这些烦恼就可以了,但这是只断三界爱的现行,而不必断三界爱的习气种子——连一丝一毫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都不必断除。这已经显示出罗汉道跟成佛之道的最大差异处,也已经证明罗汉道的极果——三明六通大解脱,仍然不曾丝毫涉及所知障的了知跟修断。因此,阿罗汉纵使成就声闻解脱道的极果,成为三明六通的圣者,对于所知障仍然是全然无知,从来不曾打破无始无明住地,更不用说有断除无始无明所摄的尘沙数上烦恼;这样子的三明六通的圣者,岂能说有断尽一切烦恼?所以这位法师假使他这样主张说:“断尽我见、我执、我所执的阿罗汉是初圣谛智,没有金刚喻定;不入涅槃而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断尽习气种子烦恼的阿罗汉,是断一切烦恼者,即是进断无明住地而有金刚喻智,成就第一义智。”这样子的说法,仍然是纯属于意识思惟猜测臆想所得的错误说法,与佛菩提道的实修全然无关,也跟声闻缘觉解脱道的实修相违背。因为这种主张是不必断我见的,是认定意识的细心常住不坏的凡夫知见,是以凡夫行的声闻解脱道来取代实证的大乘佛菩提道而倡议成为成佛之道,所以主张凡夫的菩萨行可以使人成佛。
其实只有亲证金刚心而达到最后成佛时的阶位,才能说是有金刚喻定的圣者;即使是菩萨七住位中证得金刚心如来藏了,也只是三贤位中的第七住位而已,都还称不上金刚喻定;何况不回心的阿罗汉们全都不曾证得金刚心如来藏,纵使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断尽烦恼障所摄的一切习气种子,仍然不曾对金刚法如来藏有一丝丝的了知,仍然只是了知一切法缘生性空而没有常住不坏的金刚法可言,怎么能说阿罗汉以解脱智利乐有情三大阿僧祇劫,断尽了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以后就能够成佛?
想想看:证得金刚心修到等觉地、妙觉地的时候,都还不敢自称有金刚喻定,而金刚心如来藏的实证是三贤位的第七住位就已经证得了,但阿罗汉以解脱道的智慧利乐众生三大阿僧祇劫以后,却仍然不知道金刚心的所在,又怎么能有等觉、妙觉菩萨仍然不能得到的金刚喻定呢?所以,如果他主张:“声闻缘觉初圣谛智,是不断习气种子而没有断尽一切烦恼的智慧,只是初圣谛智,因此没有金刚喻定的智慧。声闻缘觉不入涅槃,在世间三大阿僧祇劫利乐有情,同时断尽一切习气种子烦恼的时候即是断一切烦恼,便有金刚喻定的智慧,这才是已断无明住地的第一义智。”假使他这样的说法,仍然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他要是持有这种看法的时候,将会是锯解牛马以后的牛头逗马嘴,也就是乱逗一场而变成不是佛法。
因为,胜鬘夫人所说的“一切烦恼藏”,是包含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烦恼,以及所知障所摄过尘沙数无始无明上烦恼,而不是如同他所说单指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烦恼。而金刚喻定,是要到究竟地已经完全不再改变金刚心中所蕴藏的一切种子,到那个时候才能说是究竟性如金刚,否则终究只是如来藏心体犹如金刚,但是所含藏的种子仍然还是有所变易,不是内外俱如金刚,当然这时的智慧就不能称为金刚喻智了。
必须悟得金刚心如来藏以后,进修到究竟佛地的时候,已经不是单说心体的体性如金刚,而是包括祂所含藏的种子也都无法坏灭而转变了,所以说如来藏心体的里外都一样性如金刚!这个时候的智慧是无可再增长变异的,已经内外不变而得决定,才能说是金刚喻定的智慧。这是究竟果地的金刚体性,与因地的心体犹如金刚不可坏灭、不可转变,但是种子仍然生住异灭,仍然可以转易的状况不同。这就是说,等觉、妙觉以下金刚心中的种子仍然不是全部性如金刚,因为其中仍然有因地杂染的种子存在,也还有上烦恼存在而使种子仍可变易——仍然有异熟性,所以七住菩萨证得如来藏的时候,方便说是证得金刚喻定;但这只是方便说,因为所证的心体固然犹如金刚,但毕竟不是连同所包含的种子也都不可改变、坏灭。所以,以真见道亲证金刚心,方便说为因地的金刚喻定,但这其实不是真正究竟的说法。
应该是到达佛地的时候,连同种子都不可能再改变而全部常住不变异了,这样才说是金刚喻定,这个时候的智慧才是金刚喻智。因此,以究竟说来看,连等觉、妙觉菩萨的证境,都不能说是金刚喻智,更何况是二乘人连金刚心的所在都还不知道,怎么能说是已证金刚喻定而有金刚喻智呢?这一位法师处处用自己的意思来解说金刚喻智,而说是三乘与共,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对大乘佛果的看法。他处处以解脱道来取代佛菩提道,他的居心所在,我们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而他这一段文字的后半部有好几行说“二乘不得金刚喻定、金刚喻智”,只是因为胜鬘夫人这段经文里面明白地说“二乘的解脱智不是金刚智”,因此他不得不去随顺经文来讲,不然人家就会质疑他说:“你是强行扭曲经文。”因为在这里想要强行扭曲是不可能骗得了别人的,所以他只好随顺经文而说;但是他的私心当中仍然是认为金刚喻智是三乘与共的,如果他不是这样子想,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毫无根据的观点?而他提出了这种观点只要是被佛教界接受了,他就可以全面否定八识论的正理,继续弘扬密宗应成派中观的六识论常见外道法,用常见外道意识境界来取代中国传统佛教的如来藏正法,别人就不能因为他没有实证如来藏,而说他是没有实证的学问僧,这就是他的居心所在。
各位菩萨!今天因为时间已经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