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1、胜鬘经讲记(二)【共130集】
第053集 菩萨摩诃萨于第一义中常照二谛、化众生
2021-04-22
正彝老师

各位观众朋友以及菩萨们: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针对这个主题,我们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胜鬘经讲记》第五辑的内容来为大家说明。
上一集为大家说明了:如来藏是万法的根源,也是三乘菩提的根源,一切诸佛莫不依如来藏心而成佛;所以,依这个如来藏妙法来说,才能够说是究竟的归依,才能够说是唯一的佛乘,这才是“一依”的真谛。也为大家说明了:诸佛如来离名字相、离境界相、离事相相。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如来藏为万法的所依,是万法的根源。三乘佛法都一定要以如来藏为所依,依这个根本因,才能够有一切诸法。若是把这个如来藏心否定了,就变成依草附木的精灵,成为诸法无所依止的孤魂野鬼了!所以即使否定如来藏心的人,具有世智辩聪能够瞒得了天下人,但是当真悟的菩萨有一天出来弘法时,他就无法回应了。因为大乘法是否实证,是开口见心的,“有没有?”或是“在哪里?”一句话讲出来,证悟之人一听就知道对方有没有证悟了。可是长久以来,大家普遍都不知道这个道理,因此有人看到 平实导师在《公案拈提》书中把大法师的一段话拈出来,就判定没有开悟,这些否定如来藏的人无法理解,因而质疑:为什么单凭这样一段文字,就可以判定说别人没有开悟?但是事实上,真的就可以这样判定。有时候还不必一段文字,只要一句话就足够判定了。即使 平实导师已经把如何判定的道理都写在书中了,仍然无法让他们理解,为何可以利用大法师的一段文字,就判定大法师没有开悟。
这就是说,有些人对大乘法的见道内容,其实是完全不懂的;总是以二乘法来解释大乘法,所以大乘法才会被解释成性空唯名、虚妄唯识的戏论。当真悟的菩萨,去读那些大师误会大乘法的所有著作,就会发觉它们都是戏论,因为全部都言不及义。当他们解说大乘法时,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法都与第一义不相应,当然是言不及义。所以一定要依止唯一的法,这唯一的法就是如来藏心,除此以外,别无究竟归依。所以《楞伽经》这么说:“这个第一义谛的真实法相,就是诸佛的如来藏心。”这才是真正的一依,不论未来世在哪个世界成佛时,还是依旧以此为依。诸佛永远都说此经,但此经是哪一经?其实就是如来藏心,这才是真正的佛经,由这个如来藏心来函盖一切佛经。
接下来,我们来看以下两段经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5:“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世谛、第一义谛。”《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1也说:“大王!菩萨摩诃萨于第一义中常照二谛、化众生。”
从这两段经文的开示,我们可以知道真正懂得佛法的菩萨不会只懂得第一义谛,一定都是双照二谛,都是从第一义谛来照见二谛;可是要到达双照二谛的过程中,得要一谛一谛去修:要先修世俗谛,先断了我见,懂得我执如何断除,再明心证第一义谛。断我见绝对是大乘法的基础,想要明心的人都要以证初果为基础。如果没有如实修证完成初果的见地,就先知道大乘法见道的密意,一定会出问题。这是我们一直以来一再体验到的事实,所以断我见是大乘见道明心的基础。可是每个人都能断我见吗?即使亲闻 佛陀开示,都不一定能断我见,还是有别的配合条件存在。
所以,佛陀说法有一个常规(每一位菩萨将来成佛时为人说法,也仍是会沿用这个常规),这个常规就是说:凡是有学人来请法,要先为他解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要先讲这三论:学佛之前要先学习布施,观察眼前的学人是否能听得进去。假使他深心信受了,接下来再为他讲戒:要持五戒才能对道业有所助益,不持五戒就会障道;持戒还可以保住人身,永远获得这个道器,世世不会失去人身,才能世世修学而证得解脱果。此时需一面讲、一面观察,当他都能信受奉行时,这二种论——施论与戒论——都讲完了,接着就讲生天之论:要为他说明如何才能生于天界?往生欲界天还是色界天,若想要生在六欲天中,要行十善;除了布施、持戒以外,还要行十善。十善听完了都能信受,再告诉他:如果想要生色界天,就得要离欲界贪爱而修四禅八定。如果这些也能听得进去,真的能信受,才可以认为这个人心地清净犹如白布、易为染色;这就是说,这个学人心地清净,如同一块白布非常容易染上各种颜色,那时就可以把他清净的心地染上解脱之道。接着再告诉他:五蕴无常败坏,不可依止。如果他听了如此的说法,能够完全信受,了知自己原来是假有,我见断除了,那时再来度他回入大乘,再为他解说大乘法,鼓励他未来要努力于第一义谛得亲证。
诸佛说法都是这样的: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诸法无常不可久住;然后才解说大乘道。若是菩萨度人违背这个常规,就可能会导致所度之人,于第一义谛法退转,进而成就谤法、谤善知识的恶业。大乘菩萨在三地以前都仍有胎昧,每一世回到人间,通常都不会马上记起过去生所修的法;即使菩萨在这一世修行菩萨道时,因为这一世所修的法道与过去生所修的大乘法相应的缘故,因而使过去生所修的法种流注,因而即使这一世没有师承,仍能自参自悟,但此时仍可能无法记起诸佛所开示要如何度人的这个常规;若没有去读《阿含经》的话,当然就不知道佛度人时有这样的次第。所以可能就会在刚开始度人时,没有遵循这样的次第,而在学人因缘仍不具足的情况之下很快就帮他们明心,就可能会导致所度之人于第一义谛法退转,进而成就谤法、谤善知识的恶业。因此相对的,对每位学人来说,每位学人应该也要了解,应该先要仔细了解自己在学法上的因缘,依照诸佛度人的这个次第来进修,不要太快想要去探求第一义谛法的密意,如此通常会欲速则不达,甚至造下谤法、谤善知识的恶业。
这是因为要经过一定的过程,要依照 佛的常规来度人: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若能接受这三论,再传授三乘见道之法。正觉的禅净班两年半的课程就是这样安排的,在即将结束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指导大家如何断我见,如何修四加行。学人若能把我见断了,再来告诉大家如何参禅;一定要依照诸佛度人的这个常规与次第,否则当学人因缘未成熟时,若此时知道了第一义谛法的密意,反而对学法者不利,所以一定要依 佛陀施设的次第来弘法。
这就是说,大善知识一定是要具足二谛的。但是度众生时仍不许一开始就讲第一义谛,要先从世俗谛开始,先帮众生断我见;在断我见时有一个过程,为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然后接着再说五阴无常、不净、苦、空、无我,这些修学完成而确实断除我见了,不再落入意识中了,然后才是帮助他证悟般若禅的时候。
这就是说,一定要先从世间善法开始讲解,然后再从世俗谛开始修行,接着再来证悟般若,这样才能具足二谛。要先从世间法的善事——也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教起,这些事相都能接受,也能如实去作了,心性改变了,然后才帮他断我见;断我见之后才帮他证如来藏,这样才不会退转。这就好比酿酒,时间若还没有到,你就把它打开来喝,结果只是喝米汁、麦汁、葡萄汁而已,并没有酒可喝。一定要经过一个发酵转变催熟的过程,就像醍醐一样,要把牛奶先变成乳酪,然后再变成生酥,再变成熟酥,再变成醍醐;要有一定的过程,才会有醍醐可得。若是想一开始就要把牛奶一个步骤直接制成醍醐,那是无法成功的,即使外表看起来像醍醐,那一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这是开悟的、见性的人”,自己心里也可能因为有这个表相而自得,可是里面其实是虚而不实,没有真正开悟的实质,不像饱满的稻穗,饱满的稻穗总是垂头而不会昂扬。所以修习大乘法之前,应当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先修集福德、消除性障、断除我见,这是一定要的,这段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基本上两年半是必要的,有的人甚至还要六年、七年、八年不等,得要看每个人的因缘。
这就是说,如果学人不是声闻人,而是菩萨,而且是证悟的菩萨,就一定要通二谛,不能只通一谛。若是有已经开悟的菩萨说:“佛菩提道我都懂,可是解脱道我没学过,我不懂。”那这就不对了,那就表示这个开悟是有问题的。平实导师的著作中,例如《邪见与佛法》,以及《宗通与说通》《识蕴真义》《阿含正义》,乃至目前比较新的《涅槃》,对于解脱道与涅槃都有详细的阐述。有很多人说:“我读过了《邪见与佛法》以后,终于知道什么是涅槃了,只是没有办法证而已;但我真的知道了,原来是灭掉自己就称为涅槃,涅槃中只剩下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读了书以后,终于知道了!以前对涅槃,只能绞尽脑汁来猜测,脑汁绞干了也不知道涅槃是什么,都是用想的、猜测的,但在后来读了《邪见与佛法》之后就懂了。
为什么菩萨能够具足解脱及解脱知见呢?正因为菩萨的证悟是真实的,所以解脱知见就会具足。否则,若是所证非真实,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对涅槃进行言语的阐述,若是写成书了,一定会前后矛盾而被挑出毛病来。如果是想像的、思惟的法,讲得越多、写得越多,毛病就跟着越多;但若是真实证悟的菩萨,就不会有这种问题,所写的书一定不会前后矛盾。所以菩萨证悟后仍然要通二乘的世俗谛,二乘人可以说他不通大乘的第一义谛,因为他们不必亲证如来藏心。可是大乘菩萨想要亲证如来藏之前,是要先断我见的,不能够说他不懂解脱道而无法为人讲解。
因此《大般若经》所说的菩萨摩诃萨(这里说的摩诃萨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明心者,或者再加上见性者,就叫作摩诃萨;有的经中对摩诃萨的定义是,开悟了就叫作摩诃萨;可是有的经中定义比较严格,得要入地了才算是摩诃萨),凡是入地而成为摩诃萨,一定能在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一定可以教导众生我见怎么断、三缚结怎么断,进而如何断除我执,至少都有这种能力,这是世俗谛;同时也能为人演说第一义谛,教导众生证得法界实相而出生实相般若。能这样住于二谛中为众生说法,才叫菩萨摩诃萨。《仁王般若经》讲的也是一样:菩萨要常照二谛,心中一直都有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实证智慧的作意。这种智慧的作意是恒时存在的,除非意识断灭了,否则都是恒时存在的。所以,常照二谛而为众生说法,当对方的根性以及当时的场合适合说世俗谛时,就专说世俗谛,不说第一义谛;如果那个状况都是菩萨根性而不是声闻种性人,就应该为他们演说第一义谛,不说世俗谛,所以菩萨摩诃萨要常照二谛为众生说法。
可是说到常照二谛,这二谛的依止又是什么呢?当然还是如来藏心。这二谛如果离开如来藏作为所依,就没有二谛可说了。譬如说二乘菩提,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虽然他们不用亲证如来藏,但是他们如果不信有如来藏心,或者他们的蕴处界离开了如来藏,也就不能成其为出世间法。因为二乘法不论是修声闻法四圣谛或者因缘观,成就解脱道以后入了无余涅槃,同样都是灭尽五阴十八界的,那时若没有如来藏心常住不灭,岂不成为断灭了?可是实际上却不会成为断灭,是因为知道还有一个本识如来藏永远存在,所以他们虽然不必取证如来藏,但是他们的法还是要依于如来藏才能够成立;否则就跟断见外道一样,不能成立二乘菩提。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也祝福大家:烦恼远离、安乐自在!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