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1、胜鬘经讲记(二)【共130集】
第066集 二乘的波罗蜜
2021-04-22
正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第66集“二乘的波罗蜜”。
接下来66到70五集,是参阅 平实导师《胜鬘经讲记》第五辑162页到198页而说,提供您能同时参照增上熏修。这五集所依的经文依旧是胜鬘菩萨向 世尊的禀白:
或有众生信佛语故,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非颠倒见,是名正见。何以故?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于佛法身作是见者,是名正见。正见者是佛真子,从佛口生,从正法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世尊!净智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波罗蜜;此净智者虽曰净智,于彼灭谛尚非境界,况四依智?何以故?三乘初业不愚于法,于彼义当觉当得;为彼故,世尊说四依。世尊!此四依者是世间法。世尊!一依者一切依止,出世间上上第一义依,所谓灭谛。(《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以上这经文就是接下来这五集,我们先从开始说:“有时也有众生因为相信佛陀圣教开示的缘故,所以他们虽然知道诸法是生住异灭、其性本空,但也知道另外还有常乐我净四法;而这四法所说的其实就是万法本体的自心如来,所以他们不是颠倒见,是因为信受 佛的圣言量开示,使他们所知的常乐我净知见成为正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来法身是常而到彼岸,是乐而到彼岸,是真实我而到彼岸,也是清净法到彼岸;对于诸佛的法身有这样见解的人,就称为正见。”
为什么说有众生相信 佛开示的缘故,心中生起了常想、乐想、我想、净想,而不是颠倒见,说他是正见?这就是刚刚所说:如来法身是常而到彼岸,是乐而到彼岸,是真我到彼岸,是清净到彼岸。那阿罗汉到底有没有波罗蜜?有没有到彼岸呢?阿罗汉明明解脱生死了,为什么会这样问呢?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重点诀窍是阿罗汉所以没有到彼岸的原因——说他们没有常,不能到彼岸——他们解脱生死以后并没有到达生死的彼岸。这个诀窍就是有一个常住法作所依,才能到彼岸;到彼岸时一定要有所依的存在,而能依的自己也依然存在,这才叫作到彼岸——有所到的彼岸、也有自己存在着。阿罗汉入涅槃后一样有常住法如来藏作所依,成为涅槃的所依;可是他们入涅槃以后已经把自己的五蕴十八界都灭尽了,就没有能依的自己存在,所以说他们入了涅槃并没有达到生死的彼岸。这样的说法,没有破参的人也许还不一定听得懂。
我们先说“能依”,能依讲的就是五阴身心,“所依”就是五阴所面对的如来藏。阿罗汉把能依的五阴身心灭了,剩下他的如来藏心独自存在;但这个涅槃中的如来藏心,他们有实证吗?没有。只因为 佛陀告诉他们:你们入无余涅槃以后,这个本际——识——仍继续存在而非断灭空。这个本际就是如来藏,就是出生名色五阴的如来藏,四阿含中叫作识,佛学研究者也有称祂为本识,也有些人说祂是有分识,或说祂是结生相续识。这个本识是万法的所依,所以也是无余涅槃的所依,而本识就是生死的彼岸,永远不生不灭,由于本识常住不灭所以涅槃是常。能依的五阴身心则是无常,阿罗汉断了见惑与思惑以后,我执断尽了,所以舍报以后这个五阴身心消灭就不存在了,剩下所依的如来藏心独自存在,而他们在生前没有找到这个本识,所以不到生死的彼岸;当他们舍报的时候又灭了五阴身心,自己都不存在了,当然也没有达到无生死的彼岸。所以阿罗汉灭掉自己不在了,如何说是有到彼岸呢?他只是断除了分段生死罢了!因此这一种道理说下来,是没有人可以反驳的。
胜鬘菩萨说:“有时也有众生因为相信 佛陀圣教开示,他们知道诸法是生住异灭、是其性本空,但是也知道另外还有常乐我净的四法;而这四法所说的其实就是本体自心如来,所以他们不是颠倒见,是因为信受 佛的圣言量开示。”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什么是如来法身的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
我们先说“常波罗蜜”。菩萨所见的真相是:本来就没有生死的如来藏,继续存在无生死的彼岸,不必像阿罗汉灭了自己才去到没有生死的彼岸,所以不用他们把自己灭掉才证得这个波罗蜜。因此,菩萨是在五阴身心具足的当下,找到了五蕴所依的本来涅槃的本识;这时是能依的五蕴身心存在,所依的本来涅槃的如来藏本识也存在,所以有五蕴可以现观自己虽然还在生死中,可是自己所依的真我如来藏心其实本来没有生死——无始劫以来就没有生死过;而我现前就已经住在如来藏的境界中了,一直都跟如来藏在一起依止于如来藏,住于如来藏而转依了如来藏,所以菩萨说我已经到达生死的彼岸。
从这样的对照,我相信您应该也都听懂了,这就是菩萨所证的“常波罗蜜”。所以说,二乘圣人并没有常波罗蜜,因为他们没有证得常法、本住法;而他们入灭后是灭掉了五阴身心,所以也没有五阴身心去证得这个彼岸。打个比方:譬如一个生死大海,到达生死大海彼岸时,是要有一个自己到达生死的岸上;到达生死彼岸的时候才叫作已经达生死的彼岸,如果没有自己到达生死的彼岸,又怎能说是已到达彼岸呢?菩萨是亲自到达彼岸,然后继续在众生的生死海里打滚——跟众生打滚在一起而设法让众生到达生死海的彼岸。阿罗汉却是舍报时把自己灭掉了,就没有五蕴流转在生死海中的痛苦,那时他自己是灭了十八界灰身泯智,这样当然就是没有到达彼岸。生前不知彼岸在哪,入涅槃以后自己也不存在了,所以这样的对照就确定阿罗汉并没有达到生死的彼岸。
阿罗汉没有常波罗蜜,菩萨却很轻松地说:无生无死的彼岸就在我这里,我不必像阿罗汉一样在生死海中辛苦地游泳。阿罗汉却必须不断地游,游到累死了,结果还是把自己在生死海中化为灰烬,什么都灭尽了,自己都不存在了,还是一样没有到达彼岸。因此要到达彼岸,一定要依于这一个常住法,也必须是在五阴身心存在的当下就证得,然后以这个常住法作所依,有能依的身心证得常住法如来藏心而依止于常住法;这样就是亲证常住法,也就是菩萨的般若智,这对菩萨是特别重要的。
那什么是“乐波罗蜜”呢?我们都知道阿罗汉很怕再起心动念,恐怕面对五欲会让自己退失道业,所以走路的时候都不敢东张西望;而且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绝对都不敢起念,连说一声:“这一个东西很好吃。”都担心会起贪念。可是菩萨就不一样了,菩萨不会像阿罗汉看到三界一切法皆无可乐,也不会像阿罗汉不敢随便地动心:因为阿罗汉只要一动心就好像有一根矛刺到了身体。如果对于五尘一剎那一剎那地动心,就好像长矛一根一根刺到身体,所以阿罗汉绝对是要非常地收摄六根来达到他解脱的境界。
可是菩萨他不像阿罗汉只是日中一食,菩萨每天为众生作事,每天行六度波罗蜜,依着四摄法、依着六度和众生欢喜的在一起。出门的时候无妨东张西望,即使没有悟的菩萨也可以作到这一点;东张西望的时候,如果有来正觉同修会修行的学人,有着无相念佛的功夫,虽然还没有明心,但是东张西望的时候也可以净念分明,别人都看不出这一个人是有净念相继的功夫,这就是菩萨的密行。如果说,是以每天打坐来说为修定,那么打坐的时候,有一点声音来就会起念,气候有所变化也会起念,明亮有所变化也会起念,这就没有乐波罗蜜了。但是在正觉同修会许多修到净念相继的菩萨,他在跟人家说话的时候,他也一样在忆佛的相续中而得轻安;他在作事的时候,无妨每件事情不断不断地在面前变化着,但他依然在念佛的相续中;由这样继续进修而证得如来藏以后,更深观这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心是我们深心中本具的,所以菩萨不必逃避,也不必想说要去无余涅槃。对于这一个常住的如来藏心,祂本来就是清净的,祂本来就是无染的。
所以,菩萨可以看到自己五蕴身心面对色声香味触的时候,能够随喜地来称赞。譬如家人为你做了一顿餐点,你可以随喜的称赞说:“你做得真好!”让他能够有一点成就感。你吃了以后呢?但是不会起贪。如果说看到别人作了好事,菩萨也会随喜地赞叹;菩萨就是依着这个随喜的功德,又转依如来藏无贪、无瞋,不起妄心分别。所以菩萨他的生活也就是能够越来越滋润,越来越滋润的当下,菩萨依旧转依于这一个如来藏心不会起贪;他更可以现观自己所见的一切法,都是自己所现的内相分。所以其实都是自己依自己的内相分来起分别,所以无妨随喜别人的善心与辛苦;而能够对别人不断地加以赞叹,借机可以摄化众生一样入于大乘了义正法,由这样来说菩萨就有乐波罗蜜。而阿罗汉是不敢随便动心的,他这一世受众生的供养,他唯一报答众生的就是自己能够有所果证;如果没有果证的话,就会担心以后得披毛带角还,要怎么还呢?所以是有很大的压力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菩萨有乐波罗蜜,但是声闻没有办法产生这样的乐波罗蜜。
接着我们说“我波罗蜜”,阿罗汉有没有我波罗蜜呢?没有!因为阿罗汉是把自己的五蕴十八界都灭掉了,他们的观行都是在现象界法——五蕴、十八界、六入、十二处,这些法都是虚妄的,他们是现观这些法无常、苦、空、无我;他们是现观这些法都是生灭的、都是染污的,所以一定要灭掉;灭掉了以后当然就没有自我,灭掉了以后当然也就没有生老病死等八苦。这就是声闻人他所证的无我——不让蕴处界再于三界现起。
说到这里我们来想想:大乘法到底是有我,还是无我?你选了吗?你如果选了其中一样,你就掉入陷阱了,也是尚未通达般若的人;菩萨一定是我与无我具足,才能说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大乘法也讲无我,并不是没有讲无我。但大乘法为什么说无我呢?菩萨一样是可以承担声闻菩提的法;也就是说,定性声闻阿罗汉他入涅槃了以后,声闻法就不能再留传下来了,而能够住持声闻法的只有大乘菩萨。大乘菩萨不但是可以证得出世间的第一义谛法,更能够转依这一个第一义谛法来看声闻所证五蕴、十八界的虚妄性;而他们所见五蕴、十八界的虚妄性,不是如同声闻人看到这些法都是苦,看到这些法无一法可乐,反之大乘菩萨是看到世间五蕴、十八界这些法都是依于如来藏而有。如来藏没有苦,如来藏不是无常,如来藏是真正的能够现起三界一切法的,但是如来藏祂是空性心;也就是说,祂虽然能够现起三界一切法,但是祂对于三界一切法从来都不作主。所以说,大乘菩萨他所证的无我和声闻人所证的无我在层次上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声闻人所证的无我,是在五蕴生灭法上面所证,菩萨所证的无我,不但依于五蕴生灭法,更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空性来说“无我”。
这集就说到这里,下集接续。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