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识蕴真义【共130集】
第106集 真相识阿赖耶识与现识意根
2020-02-24
正国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之过失”这方面的议题,这个议题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核心知见。今天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真相识与现识”的相关法义,这些对于修学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关这部分的详细解说,诸位观众可以参考在《学佛之心态》一书里面,从第277页至291页中 平实导师的开示。如同本书中所说,会提出这一段法义辨正的原因,是因为有人质疑“真相识是阿赖耶识,现识是意根”的这个说法;他们质疑这一段的说法,认为这个是不对的。
  而会产生这个误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误会了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里面的一段法义之开示。这一段开示就是:【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在这里面真识指的是“本觉真心”,这个大家比较不会有问题,但是这些误解者因为读了祖师的论,而把现识误解成为阿赖耶识,把意根归属于在分别事识之中;很明显的,这样会产生在阿赖耶识之外,还有一个本觉真心的问题,那就会变成有第九识了。而在上述所引之圣教中也说了“广说有八相”,也就是说,如果广说、说得比较详细,就有八种识相,就是我们熟知的八识心王;因此,如果说离开第八识还有第九识存在,那广说就不应该说是八相,而应该说是九相了,因为显然第九识比第八识更重要,那怎么可以忽略这第九识的识相呢?所以从经文之中,亦可以直接明了及确认八识心王之说才是正确的。
  而大家都知道,上述所引圣教中所开示的将八个识分作三类,分别为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祂们是分别相对应至第八识如来藏、第七识意根、以及能分别六尘之前六识,这才是正确可以吻合圣教及现量观察的说法。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有关真识的部分。根据马鸣菩萨在《起信论》卷1中的开示:
  
依于一心有二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此二种门各摄一切法,以此展转不相离故。……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

  这里面已经很清楚地开示阿赖耶识如来藏心已经是“摄一切法”,也就是因为阿赖耶识是有情生命的根源,因此祂才能够“摄一切法”。所以,祂不会又被另一个法—或者是真识、或者是本觉真心、或如来藏—所出生,因为阿赖耶识就是真识、就是本觉真心、就是如来藏,是同一个心体而有不同的名称。因为在论中开示“依于一心,有二种门”,表示无论是“心真如门”或“心生灭门”,都是依同一个真实心而开显出来,因为这个心真如门之如来藏与心生灭门中之七转识,不论如何辗转,皆始终不相离的缘故。
  而因为阿赖耶识自体能显现不生不灭的体性,就是种种无为法的总相,因此在菩萨的论中才会开示说:【总摄一切无为法故,是故名为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诸无为法之总相故。】这是因为真实心能够显现出无为法性,这些无为法性本来就是真实心的体性,故在《楞严经》中开示“无为无起灭”。譬如,在《楞严经讲记》第七辑中 平实导师的开示
  真如无为是由无生无灭而常住不坏的如来藏自身藉诸法所显示出来的,既是本已存在的,乃至将来成佛以后仍然不会灭坏,所以同样是“无起灭”的。这样解说了以后,也已经显示六种无为法是无起也无灭的。(《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页312。)
  所以,由阿赖耶识“摄一切法”以及具有无为法性来看,我们就可以确认阿赖耶识一定是不生灭的真识。底下我们就依照六个面向来作更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点是有关现识意根的部分,因为上述质疑者认为第七识意根摄属于分别事识中的意识,但这样就面临八识心王变成只有七识心王的大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虽然意根之行相微细,但是意根并不是依附于意识而有,绝非是细意识,不是意识之细分;因为意根是恒审思量,意识为审而不恒而日日中断,虽然一般人可能会把意识、意根混在一起,但事实上两者却有很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要信受“根、尘触生识”才是正说。如果意根是意识的细分,这就变成只有十七界了,那很明显是违背了有情有十八界的正理,同时八识心王也将变成错误的七识心王,因此这个说法过失极多。在《瑜伽师地论》卷25中开示:【但正思惟所有诸法自相共相,如是思惟复有二种:一者以算数行相,善巧方便算计诸法;二者以称量行相,依正道理观察诸德过失。】也就是在强调“算数行相”的重要性。因此既然 佛世尊开示的是十八界,如果将之改为十七界,也就是把意根合并于意识之中,这显然会有极大的过失,造成学人将以意识的体性来了解意根,如此将造成“法住法位”上的模糊与严重错误;因为把非常重要的意根错误地含摄于意识之中,同时也使得修学者无法正确了解“根、尘触生识”的重要法义,因此说会引生错误的“法住法位”;同时如果是这样,那也会变成只有五根,因为第七识意根已经含摄于意识之中。这样的问题,也将导致不能正确完整观行“尽所有性”,因为把意根含摄于意识,变成只有十七界、只有五根,所观察的法便不具足,造成成就尽所有性的完整观察是有问题的,这些都是将引生无量无边的问题。
  第二点是有关“离开阿赖耶识而建立本觉真心”的问题,因为能够出生诸法、能够储藏诸法种子的种子识,一定是阿赖耶识。譬如,在《摄大乘论本》卷1中的开示:【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而依据唯识所熏四义的道理,阿赖耶识具有“坚住性”的体性-因为是坚住性-也就是说阿赖耶识有不生灭之体性,因果才能不失;而因为具有不生灭之体性,而将阿赖耶识称为“真识”,故离开阿赖耶识,绝对没有其他之本觉真心或者真识,因为阿赖耶识就是本觉真心。如果像前述质疑者认为“离开阿赖耶识,还有其他之本觉真心”,那每一位有情就有两个真心,这将造成因果产生错乱;两个真心是所有具正知见之修学者都难以接受的错误道理,也变成有情有九个心的“增益”的执著,而可能引生极大的过失;因为这样,那“八识心王”也将变成错误的“九识心王”了,而这正好也是堕入八、九识并存之过失中。
  第三点是有关离开阿赖耶识而建立本觉真心,将违背马鸣菩萨“一心二门”之说,因为《起信论》一心二门之开示,是从两个角度来阐释“一心”,此一心就是如来藏心,或称为阿赖耶识,或称为真如心。因此绝非由如来藏或本觉真心另外再出生阿赖耶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变成有两个不生灭的心,那这个就违背了《起信论》一心二门之开示。因为众生之生命根源一定只有一个,既然称为摄一切法之生命根源——阿赖耶识,那祂就不是被另一个更究竟的生命根源所出生,因为阿赖耶识前面已经没有法存在,故在《杂阿含经》中才会开示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也就是说,这个阿赖耶识已经是众生的生命根源,因此在祂的前面就没有更究竟的法了,所以说“不能过彼”。同时在唯识种智中亦说阿赖耶识为“第一能变识”,譬如在《灯影》中 平实导师的开示:
  
阿赖耶识心体,双具“恒、转”二种特性,方是能变生万法之心体也!……若非具有如是双性,则不可能变生万法之体也!……是故“能变识”一名,正显其体恒而且常住不坏不变之意也!(《灯影》,佛教正觉同修会,页326。)

  既然阿赖耶识是第一能变识,能变生万法,包括第二能变识意根与第三能变识之六识心也是祂所变现的,因此就不可能还有一个更属根源的心能够变生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已经是第一的缘故,没有法能够再超过祂了,也就是不能过彼了。
  第四点是有关“意根为意识之细分识”之错误知见,因为那会变成意根的体性摄属于意识。然而就是因为意根的体性与意识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心,因此才会分别属于十八界中的“意识界”与“意根界”;而“界”就是功能差别或界限,因此绝对不能把这两个界混为一谈,而说意根为意识之细分识,因为这样就违背了十八界的圣教了。譬如意识与五十一个心所法相应,而意根只与十八个心所法相应;而即使相应同一个心所法,其心所法之体性亦有明显之差异,这部分得要菩萨在百法上面慢慢接触及深入后,才能逐渐了知。因此,如果把意根错误地归摄于意识之中,那修行人就会忽略了意根界-包括了解意根默容十方三世一切法、恒审思量等之体性-而造成修学上的不完整、错误与不能实证。除了在十八界的法义需要注意之外,圣教中也开示:“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生。”也显示了意识与意根之存在是有次第性的,有意根触法尘才会有意识出生。因此把意根摄属于意识,便会衍生出极多的过失,因为许多法义都是有关、环环相扣的,错了一个,就会再衍生出许多其他的错误。同样的,如果主张“有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也是会衍生出许多问题;因此,这也可以知道在〈略说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等之过失〉一文中,虽然已经条列出一百九十种过失,但仍属于略说之性质,因为实际上过失无量无边,举之不尽。
  第五点是有关“阿赖耶识为现识”之错误知见,因为意根才是《楞伽经》中所开示之“现识”,这样才会与意根之遍计所执性吻合。因为意根对于三界法有执著而产生作意,才会使某些法种从阿赖耶识中流注出来,譬如在〈略说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等之过失〉中开示:
  
七识心种子及诸法相之所以会从阿赖耶识中流注而起者,皆由意根之作意使然;……由于意根有如是令六识心及诸法相现起之作用,故说意根是现识。(《学佛之心态》,佛教正觉同修会,页284。)

  故修行人主要还是透过意识的修行而来转变意根对于染污法之执著性,这样就会令修行人渐渐地离染得净。而如来藏是真如体性,不缘六尘境界,因此如来藏绝对不是《楞伽经》中所开示之现识。如果误把阿赖耶识当作是现识,那修行人就会想要去对治阿赖耶识中根本不存在的对于六尘之执著性,那无疑是弄错对象了;因为意根才是执著最重之心,祂是有覆无记性,能跨越三世并具有常相续之俱生我执,而如来藏是无覆无记性,具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涅槃体性,二者有极大之差异。同时从这里我们也知道否定阿赖耶识与意根的修学者,他们只能以识阴的体性来观察诸识,因此修学之路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实证的机会,除非能转而信受八识论。
  第六点是有关“阿赖耶识为现识之错误知见而引生的修证”问题,因为如果如来藏是《楞伽经》中所开示之现识,那也违背了无余涅槃的法义,造成入无余涅槃之后,诸法会再因如来藏之缘故而现行,那就会变成不回心阿罗汉所证的“我生已尽、不受后有”成为不可能。而因为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的缘故,因此绝不可能是现识,因为违背圣教量及现象界之观察的缘故;也就是灭除现识意根之后,仅余如来存之自住境界才能称为无余涅槃。另外必须要了解的是:虽然有时候称某识的现行为现行识,或简称为现识,但也不会特指现识是阿赖耶识。因为,如果从现行识的角度来解释现识,那现识有八个可能,也不会专指阿赖耶识为现识。相对的,在《楞伽经》中开示的“现识”就一定是意根,而“分别事识”指的就是能够了别六尘的前六识,“真识”当然就是阿赖耶识了,因此这八个识才会说是“一切最胜”之八识心王。如果在八识心王之外,还有更殊胜的心来出生阿赖耶识或七转识,那显然比八识心王还要殊胜,那就违背八识心王是“一切最胜”的法义了;因为显然这个能够出生八识心王的心更殊胜,那八识心王就没有资格称为一切最胜。如果这样能够成立,那天亲菩萨所造的《大乘百法明门论》岂不就是要改写了吗?
  我们再利用一点时间来说明今日所谈有关“分别事识、现识与真相识”是属于佛法中非常核心的法义,这些法义如果偏离了,就会属于恶见所摄;那基本上就会使得修行的努力受到侵蚀,或者唐捐其功,乃至下堕,因此是我们所应当要特别留意的。在《法华经讲义》第二十三辑中 平实导师开示:
  
这个“恶见”配合了各种烦恼就会产生大作用,这个“恶见”是其他各种烦恼的首领……恶见作祟的缘故,最容易使人毁谤三宝,毁坏自己与他人的法身慧命,因此是应该首先灭除的怨贼。(《法华经讲义》第二十三辑,正智出版社,页120。)

  也就是说,如果发现了违背圣教的知见,就必须要慎重地对待,要好好将之厘清对治,不然它就变成侵蚀自己法财的怨贼。同时我们必须要留意的:在百法的分类之中,恶见是属于心所法,因此在因缘具足之下,它就会与心王相应而损害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说它真的是我们修行路上的怨贼。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作几点简单的结论:今天探讨的内容,由其中我们所引出的一段圣教开示,我们可以把八个识分作三类,分别是真识、现识与分别事识;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法义,可以让我们掌握这八个识非常重要的三个特性,掌握了重点之后,在修学上就可以快速进步。第二点是如果不知道这三类识是分别对应至阿赖耶识、意根与前六识,那在理解方面就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事实上,如果稍具佛学正知见,就可以发现这些产生的问题是不难察觉的,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思惟,以及寻求经教比对或善知识的指导,相信是可以更正原先的错误知见。第三点是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养成思惟、简择法义之习惯的重要性,这样才能避免受到误导,这也是在圣教中开示的:修学者必须要具备闻思修-也就是思慧-它是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多作几个角度、面向的法义抉择、思惟,就更容易发现是否有法义的问题存在。第四点是八识心王的正理是存在的事实,无论增益成九识或损减成七识或六识,都将可能引生无量的过失,这是我们所应当要特别留意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