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所要说的单元是“广论隐说的内情——广论必修金刚持”。
《广论》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进入密续的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虽然在论中区分了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种,说:下士道修人天善,中士道修解脱道,上士道修菩萨道,似乎符合佛法中所说的修学次第,然而其中内容并非以佛法所说的次第为真正的行门在论述,并非以佛法的理论逻辑贯穿三士道,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佛法整体性的教义与行门。何以见得呢?首先,宗喀巴的《广论》结构就是由推崇阿底峡,而将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作进一步阐释的写作,宗喀巴在《广论》一开始就先推崇阿底峡的所修所证,其中说到:
成就观见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三摩地故。总赞为其瑜伽中尊,特赞如理护三昧耶,不越制限。(《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
说阿底峡守护三昧耶戒不越制限,成就了天生起次第与金刚心圆满次第,这指的就是到达了金刚乘密续的最高成就。整部《广论》的重点就是要将密续的修法移植进入佛法中,使得金刚乘表相上能有佛法的框架,可以将本来就不属于佛法的密续双身法,推崇为超越显教证量的殊胜法门,企图将双身法脱离于世俗社会所认知的性行为格局。
事实上,真正佛法的修行法门,往前推到无始劫以前的诸佛,到现在娑婆世界的 释迦牟尼佛,乃至推到无始劫未来的诸佛,都不可能将男女性交的双身修法当作是成佛的法门。因为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方诸佛,都会有一个称号叫作如来,如来这个称号的意义,《长阿含经》是这样说的:
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长阿含经》卷12)
佛陀于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到最后入涅槃,与过去诸佛一样,于这段期间三转法轮所说的“一佛乘含摄三乘菩提”的法教,都是如实不虚假,没有丝毫隐藏未说的,所以称为如来。
《般若经》说:然诸法相,有佛无佛、法界法尔,佛于此相如实现觉,故名如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06)
甚深极甚深的实相般若是无相法、离诸语言相,所以不能从语言的问答而得知,然而三界中一切的现象法界,都含摄于实相法界中,不论有佛、无佛出于世间,这样的法界现象法尔如是,十方诸佛于这样的法界现象如实的证悟实相法,所觉悟的都是同样的如来藏、同样内容的一切种智,所成就的都是同样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称为如来;没有所谓的密教金刚乘超越显教更为殊胜之说。
经中又说:如先昔诸佛,求无依倚道;我亦如是求,是故名如来。(《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5)
犹如过去诸佛修菩萨道,所求的是无依倚道,指的就是远离因缘生灭、没有所依而本来自在的真实法;现在也是一样,求唯一离因缘生灭、本来就在的如来藏真实法而成就佛道,所以称为如来。阿底峡所修的密咒道、明禁行,得到所谓的空性、天身,必须依赖明妃,必须依赖身根、身触、身识及意识等等缘,最重要的这些都是在因缘中生灭而不自在的虚妄法,属于有依倚的世俗道。
而《大般涅槃经》又说:云何名如来?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尔,故名如来。(《大般涅槃经》卷18)
经中说:为何称为如来?就好像过去诸佛在世间为众生所说的佛法,内容完全没有改变。过去诸佛以十二部经为方便,为众生说唯一佛乘三乘菩提的全部内容,现在佛说的与过去诸佛说的,完全没有改变,就好像过去佛现前一样,所以称为如来;没有所谓隐藏在某处,有别于过去诸佛所说,外于三乘菩提的伏藏密续金刚乘这样的东西存在。
从经中对“如来”这个称号的定义,就可以知道佛法是佛佛道同,所修、所证、所说必定完全相同,完全谴责贪欲、邪淫,不可能会有个什么快速成佛、超越显教的贪道金刚乘这个东西出现,因为十方诸佛都称为如来,而金刚乘所成就的喇嘛佛,完全没有如来这个意涵存在。密续的最高成就者被称为金刚持,本质上已经要区别出它们的所证与佛教是不同的,既然是不同,很显然的就不是佛法。然而密续金刚持如果不能归属佛法,那么喇嘛教不属于佛教的情况下,就没有威望可以得到信众的支持,没有足够的公信可以说服当时的藏王蒙古,乃至清朝皇帝的支持与尊崇,因此喇嘛教的祖师尽其所能的曲解、矮化佛教,将金刚持的修证嫁接到佛教主干上,再宣称那是超越显教波罗蜜乘十地的佛果位阶。
以下就先运用宗喀巴所说的来检讨讨论、来论断是非,看这个是对、还是错了。他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
经无数劫所得果中分为二类,佛者,现观庄严论云:“由超第九地,智名住佛地,当知彼即是,菩萨第十地。”于第十地说名为佛。金刚持者,即是第十一地。……由是当知第十一普光明地与金刚持地义同,经中即说此地是经于三无数劫所得,续部说为即生成办。不应以名金刚持故,便执非波罗蜜多乘之果。(《密宗道次第广论》卷2)
宗喀巴说,显教菩萨所修的波罗蜜法门,历经无数劫所得到的果位分成两类,一类就是菩萨十地满心称为佛地,另一类就是成就金刚持称为第十一地,并且主张他们这个金刚持的果位,若依密续双身法去修的话,一生就能够成办,而显教经典中说要经历三无数劫才能得;不能因为称呼为金刚持这个名称,就说不属于波罗蜜多乘的果位。言下之意就是说,显教十地菩萨满心的佛地,若接著修他们密续双身法,就能即生成办金刚持,否则就要经历无数劫才能入十一地普光明地,主张说获得的果位与金刚持是相同的。
佛教的最高证量是否有金刚持这样位阶,应当以经典正教所说为基准,《华严经》中说: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4)
经中说,过去、现在诸佛已经说的、现在说的、将来也会说的,菩萨修证佛菩提所获得智慧的层次,有初地欢喜地,次第增上到达十地法云地,未来诸佛也同样会这么说;也就是菩萨修证到十地满心,仅是圆满菩萨道而已;但并不是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师所说的,超越第九地了,十地就是佛地。喇嘛教故意错误的贬低佛地仅是菩萨道十地的证量,才能将他们的金刚持架在佛地之上,而达到号称超越显教的手段之一。
而关于佛地,接著再看经典中如何说,
《解深密经》说: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粗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著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地。”(《解深密经》卷4)
经中 佛说,菩萨证得十地满心以后,还需要再断一分最极微细的烦恼障与最极微细的所知障,完全解脱于烦恼障与所知障习气种子随眠的系著,般若种智究竟清净、没有任何障碍,而在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具足证得的智慧境界中,成就第十一地无上正等正觉的佛地。那一分最极微细的烦恼障与所知障,是在金刚喻定现前时顿除永断,所得的果位就是佛地,而不称为金刚持,而且金刚喻定是依于四禅引发一切种智的通达,而永断一切二障粗重习气相续,证得如来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来自于实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证,使得究竟清净的第八识而转识所得之如来智,但不是在说某种定境,如《般若经》所说:
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无不皆依第四静虑,方便引发金刚喻定,永尽诸漏证如来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91)
妙觉菩萨引发了最后一分应通达的种智,而永尽诸漏证如来智、入佛地;换句话说,金刚喻定指的是最后身妙觉菩萨开悟,证得究竟清净的第八识无垢识,圆满一切种智,发起如来大圆镜智的智慧境界。佛在经中说,破除了最后一分微细障以后,随所观法无不通达,通达慧就是金刚喻定所摄,所有世间、出世间再也没有不通达的,佛地已圆满了一切种智的缘故。
回头看喇嘛教所说的金刚持,他们的教义完全否定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认定在觉知领受身触淫乐时,没有语言文字的意识细分就是金刚不坏的佛地心,在这样的教义规范下,同时将男女邪淫双身修法当作是必须的行门,永远不可能证得“必须离欲”才能发起的初禅,永远不可能断我见,不可能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但他们也声称,证初地、二地、三地等果位,而内容如何?值得拿出来检讨检讨。
《吉祥时轮六座上师瑜伽念修教授》这本书说:父母诸尊空色双运能引生不变大乐,不变大乐达至究竟时即转成金刚心自性。达至此位即能起修“三摩地支”随念支能令父母诸尊空色双运的真实显现,三摩地支则能引生殊胜不变大乐。(《吉祥时轮六座上师瑜伽念修教授》,盘逸,页294)
首先,看他们时轮金刚六支瑜伽的修法,到了随念支的时候,在双身法交合中的男女,都要把自己及对方的身体想成是空性所变的,如是通过想象把身体叫作空色,交合中继续在明点提降的技巧上操作,以便引生身触大乐;主张说将明点引入中脉所生的乐,叫作不变大乐;认为不变大乐生起以后,继续在持精不泄的功夫上操作,能够让专注受乐的意识心到达离开语言文字的分别,妄想著那到达四喜的身触淫乐就是意识细分的空性自性,所以主张当时能转成不生不灭的金刚心。然而,意识不生起语言文字专注受乐,仍然属于意识的境界,没有离开根、尘相触的缘,没有离开六尘境界,属于因缘所生的生灭法,况且意识永远不可能转变成金刚心如来藏,身触大乐纯粹是我见烦恼所系缚的境界,如何能等比为不生不灭、离六尘见闻觉知,本来解脱的金刚心呢?双身法中的男女还要再继续交合不能停,去进入三摩地支,能再引生殊胜不变大乐。那三摩地支修什么呢?同一本书中说:
三摩地支的修习所缘是由脐轮向下转移至密处……于明点从宝珠端堆栈至密处根的第一阶段,行者达证菩萨初地及第二地。当明点从密处根开始向上堆栈至脐轮时,行者即能达证菩萨第三地及第四地。(《吉祥时轮六座上师瑜伽念修教授》,盘逸,页326-327)
喇嘛教金刚乘这一段说的,全部都是男女交合中的房中术,但却将这种世俗的境界攀缘附会,号称证得初地、二地、三地……等菩萨的果证,完全与经典中 佛陀的教导开示搭不上线。
初地的果证前提,必须先有七住位实证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生起实相般若后能转依,不退回意识我见境界,再经由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修学,依止真如修证大乘阿罗汉解脱果,通达大乘见道七真如内容,才能入地。喇嘛教不经任何佛菩提道应有的所修、所断与所证的次第,在极为低俗的双身法中,随便偷盗佛法中的果位名相,安插于其中不打紧,还主张一定要到达设定的某种程度的乐触,在这个淫触身乐的境界中,妄想著意识心成为不生不灭、不需语言文字分别的金刚心,想象著意识心能够持著他们所谓的不变大乐,认为大乐就是意识心的空性所生、所持,因此在他们操作双身法持精不泄,满足所到达的不变大乐境界,就被他们称为金刚持。
喇嘛教密续的金刚持,从头到尾全部都是在虚妄不实的五蕴法上执著与妄计,认贼为子的要把意识心转变成金刚心,不知道我见坚固的意识心,是专门偷盗法财的败家子、是专门损害善根与七圣财的贼子,这样的贼子一向爱著生死又憎恨生死,因此既不能成就涅槃解脱,也不能成就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无上佛菩提果。
喇嘛教中的人一向不觉不知他们千年以来所传承的教义,都是在教他们认贼为子,双身法的行门就是贼子最喜爱的境界,将女人当作性奴隶,在双身法中百般的进行虐待,主张能在一生中成办超越佛教佛地的金刚持,探究其内容无有一丝一毫与佛教清净解脱的实证有关连,但却被喇嘛教的寂护、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在撰写的论著中大言不惭的说:金刚持是显密二道最高的果证,声称佛地虽是显教波罗蜜乘十地得自在的所证,而高推他们的金刚持超越了显教十地,乃是十一地的自在果。所以宗喀巴在《广论》中说:“经中即说此地是经于三无数劫所得,续部说为即生成办。”(《密宗道次第广论》卷2)这样的说法,完全不将 佛陀在经中为佛弟子们如实说、广说、细说的三藏十二部谆谆教诲当作一回事,对佛教充满著轻视与诋毁。在宗喀巴等人的心中只有专门修双身法的密续诸部,狂傲的说他们续部的双身修法,一生就能够成办超越显教佛地的十一地金刚持,而宗喀巴的《广论》所要成就的,就是阿底峡所证金刚持的境界,却不是十方诸佛的如来境界。
虽然《广论》的上半部《菩提道次第广论》编了所谓的显密共道的三士道,认为已经含摄了大乘六度波罗蜜的修法,若依据这些内容修证可以到达显教的十地、佛地,若要进一步到达十一地普光明地,需要再经三无数劫。宗喀巴的说法,表明了他完全不知道十方诸佛所说的大乘佛菩提道的修道次第与证果的内涵;他不知道菩萨十地满心当时尚未成就佛地,佛地的果证就是十一地普光明地;他也完全不知道大乘佛教波罗蜜多到彼岸的修学,从十住位的七住位开始,已经实证如来藏,发起实相般若,已经有了波罗蜜多的解脱智慧。以七住位大乘真见道不退为基础,一世一世的在人间行六度波罗蜜多菩萨道,一直到入地完成见道所应通达的七真如后,进入菩萨道的修道,这个部分要历经一大阿僧祇劫的过程。继续地地增上进修六波罗蜜多到七地满心,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的习气随眠,这段期间也要经历一大阿僧祇劫,这段期间所获得的解脱与道种智称为近波罗蜜多。菩萨进入八地以上,一切烦恼皆不现行,皆能发起真如之用与功德,继续增上进修六度波罗蜜多,此时的解脱与道种智称为大波罗蜜多,直到十地满心,这段期间必须再历经一大阿僧祇劫。所以十地满心的菩萨虽然尚未成就佛地功德,但是已经断除所知障与烦恼障的现行与习气随眠,究竟转依真如,也能发起真如之用了,再进入等觉位百劫修相好,纯粹属于一切施的福德增上进修,绝对不是宗喀巴所说的十地满心的菩萨还要三无数劫,才能修成十一地普光明地的佛地。以妙觉位 弥勒菩萨的例子来说,距离现在只要经过五亿七千六百万年的人间时间,就能够下生人间成佛,这样的时间连一小劫都不到呢!
宗喀巴在不了解佛菩提道,同时在自己完全没有佛法证量的情况下,说他在《菩提道次第广论》所编的显密共道三士道,若依据这些内容修证,可以到达显教的十地佛地;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在论中主张要宝爱五蕴、主张意识心不分别就是金刚心,连最基础的初分解脱断我见都无法实证了,妄想著他们的金刚乘不需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佛菩提道的真修实证,只要依据密续中祖师在双身法中得到持精不泄、受大乐的金刚持境界修法次第,就已经可以超越显教六度波罗蜜、三大阿僧祇劫的全部修证了,所说尽是夸大不实的言论。而《广论》的下半部《密宗道次第》-又称为大金刚持道次第-就是金刚持的修练次第完整内容,所以说修《广论》必定会修金刚持。
正信的佛弟子们!当您知道了金刚乘、金刚持就是欲界双身法,淫触身乐的最高境界,就是喇嘛教的教义必定会付诸实行的行门,是否还愿意将毕生的心力与财力投入推广《广论》的道场中,千里迢迢的去参加达赖喇嘛邪淫的时轮金刚灌顶,被欺骗隐瞒《广论》必修双身法的事实呢?
理智的上善仁者们!有缘听到、看到这个单元的解说,祝愿您皆能因此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回归 佛陀真正一佛乘含摄三乘菩提的法教中,早证菩提、早成佛道。
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32集 《广论》隐说的内情--《广论》必修金刚持)
第32集 《广论》隐说的内情--《广论》必修金刚持
2018-07-16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