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5、阿含正义(一)【共130集】
第57集 识食与八背舍(二)
2018-07-16
正旭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识食与八背舍”。在上一集中已经讲完如何进修第四背舍,今天接著讲进修第五背舍。
佛陀在《中阿含经》开示说:【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识著识智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中阿含经》卷42)在空无边处的定境当中,观察空无边处的觉知心缘于空无边,心量广大而扩散之后恐怕定力会退失,而且也是缘于外法不如向内心安住,定境可以保持及增长也不会向心外而求涅槃;所以又背舍了空无边处,转向意识自心中安住,名为“识处住”。但是观察意识觉知心的种子,也就是意识的功能差别无量无边,所以名此处为“识无边处”或名“无量识处”;此时已经背舍“空无边处”,成就第五背舍。但因为这一个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内法,不能入住涅槃当中,所以说意识觉知心转被识无边处所系缚,依识无边处而住,缘此、住此、依此、缚此,故说识不住内。
接著进修第六背舍,佛陀在《中阿含经》开示说:【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识著无所有智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中阿含经》卷42)此时行者观察识无边处的过患,修背舍而远离识无边处,离无量识处转入了无所有处安住,背舍了识无边处。既不缘于空无边,也不缘于识无边,住于无所有当中,名为“证得无所有处”。依此定境而安住不动,成就第六背舍。此时意识觉知心执著“无所有”的智慧法味,依无所有处缘无所有处而住,所以被系缚于这个境界当中仍然不是涅槃内法,所以说识不住内,系缚于无所有处的缘故。
接著进修第七背舍,佛陀在《中阿含经》卷42当中开示说:【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彼识著无想智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诸贤!如是比丘心不住内。】修行者在无所有处中详细观察,如果有智慧就可以了知:无所有处当中仍然有觉知心现行,对于无所有处定境仍然有了知性的存在,所以名为“想”。想也是了知,由这样的缘故,修行者就开始想要灭“想”,也就是灭除了知性,如果是我见未断的人,不能弃舍意识觉知心,也就是故意灭除意识的了知性而保留意识觉知心继续存在,这就是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此时住于非想非非想境界当中,为什么离“想”而又名为“非非想”?这是因为在这个定境当中,意识觉知心的了知性其实并没有灭除,只是不再返观意识自己,也不再面对无所有处的定境而已,这只是灭除意识觉知心的证自证分而已,所以意识了知性其实仍然是继续存在著;既然意识觉知心继续存在,就不可以说是真正的无想,所以又名为“非非想”的定境。但因为觉知心不起返观的作用,正在非非想定中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仍然有了知性存在,所以又名“非想”。合“非想”与“非非想”而名为“非想非非想定”,这样就是已经背舍了无所有处成就第七背舍。
修行者在这个时候,住于非想非非想境界当中,如果已经断除了我见——灭除了意识觉知心,意根的“受”与“想”两个心所有法就会跟著灭除,这样就成就了灭尽定了,八背舍也就完成了。如果这时候烦恼障也已经断除的话,就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
灭尽定是以离“想”,也就是离了知性而进入;并不是以入灭尽定想,也不是以入涅槃想而进入。假使有八背舍的智慧就能够从第四禅等至位当中,灭除了了知性的意识觉知心直接进入灭尽定;或是钝根的人,渐次进入非想非非想定或无所有处定,然后进入灭尽定,这样子都可以称为“识住于内”,因为已经不与本识心外的三界境界相应。断我见之后,修证俱解脱境界的时候,亲证四禅、四空定的境界而不去执著它,能背舍而入灭尽定的人都可以名为“识住于内”。
如《中阿含经》卷42佛陀所说:诸贤!云何比丘心住内?诸贤!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识不著、离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诸贤!比丘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识不著定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诸贤!比丘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室,得第三禅成就游;彼识不著,无喜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诸贤!比丘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识不著舍及念清净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只要是对三界的境界有所乐或者执著的人就是“识住”,都是“识食”。修学八背舍的人,在四禅、四空定不断转进的结果会使他的识食越来越轻微,最后就是证得灭尽定;这时候如果烦恼障也已经断除的话,就成就俱解脱果。
如果对三界中的任何定境有喜乐、执著,就是“识食”,就说是“识住于外”。这意思就是说:凡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有所贪爱的,也就是对意识相应的境界有所喜爱的,都是不住于内者,就是不离识食的人,都不能解脱三界生死之苦。如果有人已经断除识食,虽然仍旧住在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当中,但是对一切三界境界都无所执著、贪著,这就是“识住内、不住外”,识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识食与八背舍间的关系,凡是熏习诸法而成就了种子,也就是成就了功能差别,都是识食。真正修学解脱道的人应该灭除一切法,灭除识阴与意根一切心识的功能才能进入无余涅槃,永远离开三界生死之苦。譬如熏习恶法成为第八识心中的识食,就是后有种子的积集,就不离食集。
就如同 佛陀在以下经文的开示,这一段经文比较长,我们慢慢来看看: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习,非无习;何谓有爱习?答曰:无明为习。无明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无明习?答曰:五盖为习。五盖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五盖习?答曰:三恶行为习。三恶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恶行习?答曰:不护诸根为习。不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护诸根习?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习。不正念、不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念、不正智习?答曰:不正思惟为习。不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思惟习?答曰:不信为习。不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信习?答曰:闻恶法为习。闻恶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恶法习?答曰:亲近恶知识为习。亲近恶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恶知识习?答曰:恶人为习。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中阿含经》卷10)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一段,前面是讲“无明”的部分,接下来是讲“明”的部分:明、解脱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明、解脱习?答曰:七觉支为习。七觉支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七觉支习?答曰:四念处为习。四念处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四念处习?答曰:“ 三妙行为习。三妙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妙行习?答曰:护诸根为习。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护诸根习?答曰:正念、正智为习。正念、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念、正智习?答曰:正思惟为习。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思惟习?答曰:信为习。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信习?答曰:闻善法为习。闻善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善法习?答曰:亲近善知识为习。亲近善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善知识习?答曰:善人为习。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中阿含经》卷10)
以上的经文虽然看起来有一点长,但是其实大家看过了以后就能够明白经文里面的意思,从上面的经文我们可以知道亲近善知识的重要。如果亲近恶知识,熏习恶法而成为第八识中的种子,使第八识心中积集了恶法—想要再现行的习性种子—以后,种子成就了,这就是“识食”。这样就是已经成就了后有种子的积集,前七识熏习的无明种子、善恶业种子、习气种子的积集而存在,在本识当中,这就是前七识的食。识的熏习就是识食的缘故,已经积集后有种子在第八识当中,就是已经成就识食的集,就一定会导致后世轮转生死不断;这样子所成就的后有种子、业种子、无明种子的积集,就是“识的食集”。如果没有识食,就不会有后有种子的集;如果没有后有种子的集,就不会有后世的入胎跟出生,生死就可以了断。由这样的缘故而说灭除识食者,就可以解脱生死;乃至于说灭除异熟生死习气种子的食集,就可以灭除第八识心体的异熟性,可以解脱于异熟果而成就佛果,这也是食集的灭。由这样的道理可以知道,灭除食集的方法就是食灭之道,这是二乘法解脱道中,圣所说、圣所修、圣所证、圣所叹的真实解脱之道。
如果有人想要亲证解脱道,却还是一直放不下意识觉知心自己、一直放不下处处作主的自己,正好是识食的集,下一世就一定会再有五蕴炽盛之苦,不免生老病死等众苦。又从前面那一段经文当中所说,我们可以知道识食也可以函盖意思食、触食、抟食,也就是说,在远离恶知识所教导的恶法熏习、在亲近善知识而熏习正法,以及在观行食义、食集、食灭,食灭道的过程当中,都是不离触食与念食的。如果离开触食与念食,就无法成功地熏习解脱道善法,善法的识食就不可能成就;识食不成就的缘故,善净法的修习欲也将不能发起。所以恶法的熏习固然是食集,但是善净法的熏习也是食集,只因为善净法的熏习,是熏习离欲、离我执,离食集的“食灭道”,不同于恶法的熏习是执著于欲、执著于自我,所以不名为食集;因为善净法的食集,必定会导致断除食集、断除三界爱,获得食灭而出离三界生死的结果,所以不名为食集。
如果有人将双身法这种乐空双运—具足淫欲的触食、念食还有识食—误以为是离欲、不执著自我,就成为加重三界爱,特别是加重欲界爱而成为恶法的触食、念食及识食。要是坚持而去认定淫乐第四喜中的离念灵知为真如、佛性,坚持不移就成为我见与我执的恶法熏习,成就了恶法的触食、念食还有识食,后世种子流注出来必定会更坚强地执取这样的意识心为常住心,更坚强地执取乐空双运境界中的淫乐觉受,成就“常见外道的五欲自恣时即是涅槃”这样的邪见与境界。要是因此而毁谤正法,毁谤如来藏为外道神我的法,就是意识对恶法的触食、念食,也函盖了意根对恶法的念食,同时成就了识食;谤法恶业种子具足成就,舍寿之后就会因为此等种子流注,而入地狱当中。但是“善法食”及“恶法食”的成就,都由如理作意或不如理作意这样的思惟而成就;多数人则是由于善知识或恶知识的教导,而辗转成就。所以学法之前,选择善知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各位菩萨!今天时间已经到了,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57集 识食与八背舍(二))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