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龄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节目,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修学真如三昧的利益”。
今天要从第七个利益看起,马鸣菩萨说修学真如三昧的第七个利益是:
远离忧悔,于生死中勇猛不怯。(《大乘起信论》卷2)
这是说修学真如三昧可以让我们远离忧悔,对于在三界中的生死不再惧怕。为什么可以这样远离忧悔?因为当我们证得如来藏后,一定会继续修行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清楚死亡的过程,也会知道如何在中阴身时正念分明去入胎受生到下一世;如果是要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的人,也会渐渐明白应该如何修行用功;由于对于生死的过程能正确了知,以及未来将往生的去处也能知道,就不会对死亡有所畏惧。如果是末法时候愿意留在娑婆世界的大心菩萨,由于了知自己每一世的出生及死亡都不离如来藏,可以观察自己每一世的生死都在如来藏中生死,而如来藏从本以来都没有生死;因此,如来藏所出生的每一世的五阴身,也只是像明珠所显现的影像,并没有真正一世一世在受生死的自己可说,因此愿意留在娑婆世界继续利乐众生,对于未来的生与死就可以远离忧悔,不会害怕自己未来再于三界中的出生与死亡。
然而,怎么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中这么开示:“凡生西方有九品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九种品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品,而每一品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位,因此有上品三生、中品三生及下品三生,共九品。有九品的差别是因为我们的心性、造业因缘,以及发愿与否而有往生果报的差别,往生之后修学的位阶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来简单介绍九品的差别。九品中,上品上生是最高的品位;其次是中品往生者,这是指受五戒或具足戒、不造五逆恶业的人,甚至受一日的八关斋戒,或者在世时行种种仁义事情,不违犯世间法律的人;而下品三生是造作种种恶业,或者毁犯五戒、十戒,偷三宝物,乃至造作五逆十恶的人所往生的。而在九品往生中的上品三生,以及中品上生与中品中生,这五种品位都是在世时知道有极乐世界的存在,也相信有 阿弥陀佛存在,而且现在正在极乐世界为众生说法,因此在世时都曾经回向发愿未来舍报时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另外中品下生则是在舍报时有善知识为他广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好,以及 阿弥陀佛的因地大愿;由于相信善知识所说而得往生极乐世界。而下品三生的情况,则是因为在舍报时有因缘遇到善知识的帮助,为他们讲说大乘十二部经的名称,或者为他们赞叹、解说 阿弥陀佛的十力功德,让他们了解 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或者遇到善知识教导念佛、归命 阿弥陀佛,除灭多劫罪业而得以往生。另外在《佛说无量寿经》中则是有三辈人之不同,而这三辈人都要发菩提心。因此很显然要往生极乐世界前提是“必须相信有极乐世界真实存在”。
各位菩萨!当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后,还会因为我们的修行的差别,而住在 阿弥陀佛所化现的不同报土中;可以分为:实报庄严土,这是上品三生人所住,摄受有福有慧的菩萨根性的人;方便有余土则是中品三生人所住,摄受二乘根性畏生死苦而不造恶业的人。凡圣同居土则是下品三生人所住,这三种往生的人最高修证可以到初地,其余还未证果的人大多是凡夫性的人,因此叫作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是摄受造恶业而具大乘根性的人,但如果谤佛及大乘方广经典,即不得往生。
在此要提醒各位菩萨的是:在九品往生各种条件中,有一个共同条件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不能谤佛以及诽谤大乘方广经典;意思是,如果有人诽谤大乘方广经典或谤佛,即使这个人在世时行种种善事,也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甚至精进在念佛,舍报时还是不可能得到 阿弥陀佛的摄受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会有这个不诽谤大乘方广经典的条件呢?这是因为大乘方广经典是在讲生命实相如来藏法,是佛法、三界一切法的根源,如果诽谤大乘方广经典,就是在诽谤佛所说的法、破坏万法的根源,也等于是在谤佛;因此,这是连最慈悲的 阿弥陀佛都不愿意摄受的,所以这样的人是没有机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一点,对于要往生西方净土的人来说是要特别慎重的,不要因为自己尚未证得这个真实心而不相信,或者否定有这个真实心的存在,这样就无法往生了。
我们既然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是要品位最高的上品上生,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道业快速往上提升,而不惧怕未来世在三界中的生死。那么要怎样才能上品上生呢?在《观经》中说上品上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
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如果有人在世时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能具备这三种心就可以往生。
什么是至诚心呢?是指真实无妄的心。而什么样的心才是真实无妄的心呢?我们的意识心常常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说说妄语,或者会有根、无根诽谤别人,这样的心识显然不是无妄的心;而意识心也是会断灭消失的心,当我们睡得正甜的时候,或者我们被麻醉的时候,乃至当我们修定到达无想定,或断我见修到灭尽定时,甚至最后当我们舍报进入正死位的时候,这个时候意识心乃至前五识都会消失、断灭,这样的心显然不是真实的心,因为这是会坏灭的心;因此,能够见闻觉知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识,都不是真实无妄的心。而无始以来一直让我们不能离开三界,却又时时、处处在作主的末那识意根,当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时,也是必须要灭除的,这也不是真实的心。
因此,真实的心就是无量劫来都在背后支持我们,从来不与语言相应,又与我们不即不离的如来藏心真如。因此想要上品上生的第一种情况,是能够真正发起这个真如心,就是要找到这个真如心,也就是所谓的明心开悟—明白这个真实心,开始悟入这个真如心—而能够开始少分发起这个心的作用。同时还要能深心恳切地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不会怀疑是否有极乐世界及 阿弥陀佛的存在;另外还要将有关佛法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并发愿愿意往生到极乐世界。具有这三种心,就可以上品往生极乐世界;但是这个条件的重点在于真实发起胜义菩提心,也就是能够亲证生命实相,这样就可以很笃定自己未来舍报时可以上品上生。
在《观经》中还说另外三种可以上品上生的条件: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是为了跟 阿弥陀佛学习,由 弥陀世尊摄受早日成就,将来能够早日回入娑婆世界救护众生;因此慈心不杀是基本的条件,这样不但不会与众生结恶缘,也不会因为有杀业在身而障碍道业;而持五戒或修十善是为了保人身及培植福德,进而受持菩萨戒则是为了将来能够成就佛道。因为菩萨戒是千佛大戒,没有不受菩萨戒而能成就佛道的;因此要具诸戒行,善于守护我们的身口意行,不要造作恶业而失人身,才有机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则是增长智能,包括般若慧及唯识种智的智慧;熏习听闻大乘法义,使我们能够具足正确知见,将来到极乐世界再继续跟随 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修学大乘法快速增上。另外,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除了调伏心性之外,还可以发起对三宝的净信心,同时可以增长福德。当我们确定自己可以上品上生极乐世界时,就可以知道自己将来于佛菩提道的修行决定不会退失;同时又能够获得 弥陀世尊的摄受教导,道业快速增上自不在话下,对于未来的生死就不会有所畏惧了。
因此,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中说:
如果对阿赖耶三昧有真的修进去了,了解这些道理了,这时的你,在未来无量世的生死当中,自然可以勇猛不怯,……对于往昔所造的恶业障碍,你会觉得过去所做的一切恶事,因为现在明心了、见性了,可以藉实相来忏悔一切的业障,来灭除较轻的恶业,来减轻重的恶业;……心中清楚自己所住的境界,清楚未来所将往生处和将得的利益,所以一切的忧悔就会远离了,所以对于生死中的辛苦,当然也就能够勇猛不怯。(《起信论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页141)
所以明心证悟后,以明心的智慧转依心真如的清净体性,再修证真如三昧,一定可以远离忧悔,于生死中勇猛不怯。
接下来,证得真如三昧的第八个利益是:
远离憍慢,柔和忍辱,常为一切世间所敬。(《大乘起信论》卷2)
这是说证得真如三昧以后,可以使我们远离憍慢,心地变得柔和忍辱;由于这个缘故,常常被一切世间人与天人所敬重。为什么证得真如三昧以后可以远离憍慢?当我们证悟真如心时发觉到:原来开悟证果也是无所得。原来自己从无始劫以来不断执取种种事物,根本就从来没有所得,我以前却这么愚痴在到处攀缘,不断地执取这个、执取那个,真的好愚痴!这一世也一样,自己骗自己,骗了几十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根本都无所得。都是意识心在得,而意识心得了以后还是要死掉,还是一场空;原来真正有所得的是如来藏,而如来藏本身却从来都不领受一切所得的境界,所以根本就没有得,也无所失。既没有得也没有失,为什么自己那么愚痴,在世间法上去贪著造业呢?真是愚痴!因此,当我们发起了实相智慧,又继续修学般若经典,甚至唯识经典的法义,会随著所了知的法义越来越多,智慧也会越来越好;但同时也会知道自己的所知非常有限,才终于能了解到诸佛的智慧真的是无量无边,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这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算什么,心自然就会谦卑下来,当然就不会有自大憍慢的心态,也就可以远离憍慢了。
而且证得空性心时,发觉到既然都无得无失,那么在世间法上又有什么好骄傲的呢?还有什么可以对人家起慢心的呢?从此就可以柔和忍辱来修道了。因为当我们真的转依心真如时,返观这个空性心,发觉祂不曾有过刚强与傲慢;那么,一直被我们自己认为真实的这个意识心,祂只不过是一世住而已,而且是不断随著境界在变异的,每一刹那的我都不是真实的,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傲慢的。回头再想一想,既然证得空性心了,也就不该再让会起慢心的意识心一直憍慢下去了,就会开始去消除这部分的慢心,慢慢地心地也就不会再贪爱、执取世间事物,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刚强与傲慢了。
进一步来看,由证得阿赖耶识心体上面来修止观,而发起阿赖耶三昧,就可以证得世间忍;有了世间忍,就可以柔和忍辱;可以柔和忍辱,当然就不会处处与人相争,不会事事与人计较,一定就会被世间有情所恭敬。而能够忍辱不与众生相争,是因为我们有生忍乃至无生忍,除了能够忍受众生的种种要求之外,还对这个空性心如来藏能够安忍,能够接受如来藏本来无生,而有无生忍,乃至像地上菩萨又有无生法忍;这样子在利乐众生时,如果遇到恶劣的众生,不论他们是否能感恩,或者不但不知感恩,反而诽谤我们,我们都能够安忍,能够接受众生无理的毁骂,不但不会与他们计较,也不会对他们记恨,只是想要把胜妙的佛法送给他们。这样子无怨无悔又无私地付出,目的只希望能救护众生回归正法、正道,像这样柔和忍辱,一定会被有情众生所恭敬。
我们接著来看生忍、无生忍及无生法忍这三个名相。在《坐禅三昧经》卷2如此说:
云何生忍?一切众生或骂或打或杀,种种恶事,心不动转,不瞋、不恚;不唯忍之,而更慈悲。此诸众生求诸好事,愿一切得,心不舍放。……譬如慈母爱其赤子,乳哺养育,种种不净,不以为恶;倍加怜念,欲令得乐。
大意是说:什么叫生忍?对于一切众生的或打、或骂、或杀,以及对我们所作的一切恶事,心里都不会因此而有所动转,不会起瞋怒或愤恚之心;不但能够安忍众生这样的行为,反而更起慈悲心想要利乐他们。这些众生想要求得种种好事,也愿他们一切都能得到,心中对他们没有放舍之意。犹如慈母怜爱她的幼子一样,乳哺养育他们,推湿就干,所有不干净的事情都不认为是恶劣的,反而加倍怜愍顾念他们,想要让他们得到安乐。因此,所谓生忍就是对众生的恶劣行为能够安忍、接受。
无生忍又是什么呢?当我们明心开悟证得本来无生,未来也永远不灭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能够现前观察并且接受而安忍于如来藏从来无生,这就是证得大乘无生忍。而二乘行者依于佛的教导,观察蕴处界诸法都是生灭无常,不可恒存,没有一法是真实存在的;因而对蕴处界诸法产生厌离之心,也知道自己将来舍报时,灭掉五阴十八界之后并不是断灭空,愿意舍报时灭掉自己的五阴十八界,能接受自己未来世不再出生,这就是二乘的无生忍。
无生法忍是说能够忍于一切法本来无生。当我们证悟心真如后,如实去现观所见一切法都是从心真如直接、间接或者展转出生,而这些法灭了以后,仍然可以依真如心体一再重复出现,因此说诸法本来就是心真如执持的自性,而心真如从来无生,所以依心真如为体而说诸法本来不生;能够安忍接受诸法都附属于第八识心真如,就是无生法忍。而这个无生法忍,是要现前观察、领受而能安住,这是入地以后菩萨的证境,并不是三贤位菩萨所能够亲证而确实安住的。
而 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中如此开示:当我们亲证
……阿赖耶识心体的清净自性、真如自性;转依了以后再从阿赖耶识的实相来修止观,这样修止观才能获得阿赖耶三昧,你就可以得到世间忍、得到法忍;有了世间忍、法忍时,当然心地就可以柔和忍辱。(《起信论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页147)
遇到别人无理毁骂时,都可以不受干扰。这样长久作下去,有智慧、理智的人就会了解,不会再无理毁骂,甚至有些人会感恩,一定会被一切人所尊敬。
由于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99集 修学真如三昧的利益(四))
第99集 修学真如三昧的利益(四)
2018-07-15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