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3、入门起信(二)【共130集】
第114集 喇嘛教的止观是双身法(上)
2018-07-15
孙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今天这个单元要说的是“喇嘛教的止观是双身法”。
那么首先要来探讨,凡夫无量劫来乐著生死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觉知心藉著五蕴法在六尘中受用、贪爱而更加坚固地守住觉知心自我的真实感,却不知道这种虚妄分别所成的真实感是假的、是颠倒的、是被无明愚痴所遮障的结果。要如何破除颠倒无明愚痴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认清觉知心自我的真实感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从觉知心分别六尘境界中建立的,是与六尘境界相待而存在的。
这个甚深的义理,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这么说:【既无实境离能取识,宁有实识离所取境,所取能取相待立故。】(《成唯识论》卷9)这个意思是说,觉知心所分别的六尘境界,都是第八识藉著所出生的六根与外六尘相触,而变现的内六尘相分境,缘于这内六尘相分境,而同时现起觉知心六个识对这内六尘相分境作各种的领受、了知、分别与造作。因此说内六尘相分境不是可以离开六个识而能够独立存在的真实境;相对的,六个识也不是离开所取的内六尘相分境,而可以独立存在的真实心识。
在三转法轮诸经中,佛陀说六个识都是二法为缘所出生的生灭法,也就是根尘二法为缘才出生现起的法,根尘中之任何一法被毁坏就不能出生现起了。例如眼根毁坏了,眼识就不能现起分别色尘。六个识都不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心识,所以都不真实。而能取的六个识与所取的内六尘相分境,是相对待而存在的,就好像手掌与手背是相对待而存在的道理,不可能离开手掌而可以有独立的手背存在,也不可能离开手背而可以有独立的手掌存在一样。
再来譬喻觉知心自我的真实感,就好像人因为住在屋子里而有那个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是来自于屋子表相的建筑结构。假如有懂得结构的人,将屋子的梁柱作一个真实的检测,发现到说仅是沙拉油桶与海砂构成的,而不是钢筋与混凝土,那分来自屋子的安全感就会因此而消失。同样地,觉知心自我的真实感来自于对六尘的觉知、分别与感受,若能理性的观察到觉知心所分别的仅是内六尘相分境界,而内六尘相分境无常、变异、不能常住,所引生的这个所谓觉知、感受也是变异无常,都不是真实的;所有的见闻觉知本身离了内六尘境界、离了六个识也不能单独存在,而构成自我真实感的因素没有一样可以独立存在而真实常住,最后确认无疑,颠倒、无明、愚痴就可以破除而断除我见,断除我见的功德就能够对治乐著生死的过失。
而凡夫爱乐六尘境界,任凭贪瞋痴烦恼现行起作用,又不断地熏习长养贪瞋痴与随烦恼,造作诸多与贪瞋痴相应的善业、恶业与无记业,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五趣六道中生死不断,不能了知生死之苦,而乐于在生死中长养贪瞋痴,永无出期。而修止的方法,就是要通过正确、真实有用的法门,让六识觉知心停止攀缘一切境界相,进而让觉知心止息下来。能够依止正知正见,善于观察生死的过患,观察解脱的功德,观察诸佛菩萨的殊胜果证。
根据众生在贪瞋痴慢等烦恼与思虑过多散乱等差别,佛陀施设了“五停心观”的对治方法,也就是五种让心停止因为烦恼所引生的散乱与攀缘,而能让心生起观慧的功用。例如以不净观对治贪欲烦恼所引生对身触淫乐的爱恋与执著;以慈悯观对治瞋恨所引生对众生的恼害、怨怼、报复等恶心随烦恼;以修缘性缘起观对治愚痴所引起的在五欲六尘上过度的放纵、放逸乃至邪行;以修界差别观对治慢心烦恼所引起的高举憍慢行为;以修安那般那观对治在世间诸法上过度的寻思散动。五停心观的方法就是修止的方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停止觉知心在六尘境界相的攀缘与散动、恼乱、爱乐、追求。心止息下来以后,就能够受用到远离六尘攀缘,烦恼减轻的身心轻安解脱功德。而觉知心于这个轻安的善法分位生起爱乐,就有了领受佛法正知正见内涵的契机,渐次修学即能够进入断我见的功德。在这个时节,那种乐著生死的烦恼已经有所对治了。
回头来看喇嘛教的止观。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以很大的篇幅引用了《瑜伽师地论》、《解深密经》所说的大乘止观片段文句章句,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佛教经论中的法义,但是本质上宗喀巴想要传达的是他们喇嘛教独有而不同于佛教的在男女交合双身法中,观想本尊天瑜伽的境界,藉著大量抄录佛教经论中大乘止观的文字章句当作障眼法,让不知情的人看不出隐含的密码,以为《广论》说的是佛教的大乘法义。
例如宗喀巴说:
虽未获得实性见解,但若执心令无分别,现可生起。故未解空性,生无分别定无少相违,若能由此久摄其心,以摄心力风生堪能,身心法尔能生喜乐,故生喜乐亦不相违。(《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
这说的就是在男女双身交合中,虽然还没有到达四喜,还不能引发意识细心空性,但是只要让领受淫触之乐的意识心分别了知的过程,不要生起语言文字,专心的提降精液明点,时间久了必然能够到达四喜大乐。这就是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隐含未说,但是呢他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解开密码大肆唱说的内情。《广论》中又说:
止略有二,谓向内缘得及向外缘得。内缘有二,谓缘全身及依身法,缘身又三,谓即缘身为天形像……。(《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5)
《广论》中说的所谓“缘身为天形像”指的就是以观想本尊当作在修止,而这个就是在男女双身法中要进行观想成就的天瑜伽境界,若不修双身法就不能成就天瑜伽。所以喇嘛教止观的真相,本质上就是双身法中操作的内容,与佛教所说的止观是彻底不相干的。
而马鸣菩萨在另一个层面说,修止能够对治二乘因执著生死而生怖畏,指的是什么呢?佛陀在经中说:诸声闻辟支佛因为不知道世间与涅槃没有差别的缘故,畏惧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而二乘声闻与辟支佛修止的方法,当然要先对治六尘境界相的攀缘,而将觉知心向内收摄,止于想要弃舍生死之苦的作意上。因为二乘人执著这个五蕴我还会在未来世出生,然后经历这一世同样的老病死等苦,不能了知五蕴之所从来与五蕴之去处,本来就都没有离开过自性无生的清净涅槃心如来藏,而五蕴我仅在一期生死中,经由觉受了知、思想分别与反观等作用,在刹那刹那好似相续的过程中存在,是依止于这一世所出生不坏的五根为缘所现起的,不是由过去世来的,当然就会随著五根的损坏而消灭,所以五蕴我不可能去到未来世。换句话说,这一世受苦乐的五蕴我是全新的,那么过去世的五蕴我也是全新的,未来世的五蕴我必然也是全新的,三世的五蕴我完全不是连续的同一个,能够贯穿三世连续不断的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
执藏在如来藏中,经过累劫所熏习长养的贪瞋痴烦恼及随烦恼种子,会在五蕴与六尘境界相应时现行与生起作用,使得五蕴众生在杂染烦恼中颠倒的认取色受想行识等法为我,认取这一期的五蕴我是真实的、常住的、是不会毁坏的,但是真实常住清净的如来藏却从来不取不舍任何一法,不分别、不反观自我。执藏于心体中的烦恼种子,都无法与如来藏心体相应而使如来藏去贪爱或者去取舍蕴处界,乃至取舍六尘中的任何一法,因为这些烦恼种子是由五蕴熏习长养得来的,所以永远仅能与五蕴法相应生起作用。五蕴的生与死,乃至五蕴在一期生死中,缘于烦恼的增长造作诸多杂染生死业,或者缘于智慧的增长断除生死业,都不能影响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这种如来藏的境界,是二乘圣者所不能现观与分别的,因为没有实证如来藏心体,所以不能从现观中分别出来,所以不能如实了知真实的常住我如来藏能贯穿三世的生与死,但却本来不生不死、自住涅槃。而众生所执著的五蕴我是不真实的,众生我仅是依于这一期存续的色受想行识,因为颠倒想分别所得的;这不真实的、仅是透过分别所得的我,怎么还会有真实的出生与死灭呢?假如二乘圣者回小向大,依止于涅槃心如来藏的真实我不生不死,所出生的五蕴虽有生有死,但生死却未曾离开过真如无我的涅槃如来藏。以这样决定不疑的般若实相慧安住,就不会对生死产生恐怖与畏惧了,因为不会执著有我出生、有我死灭、有我要证涅槃,就能够发起大心进入佛菩提道中修学,不畏惧生死,而行自利利他之菩萨行。这就是马鸣菩萨所说的为何修大乘的止,可以对治二乘执著生死而生怖畏的意思。
接著 马鸣菩萨说,修行“止”对治凡夫乐著生死以后,还要修行“观”对治凡夫不修善根,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善根,指的就是对于 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祗劫修道所成就的功德,生起绝对的正信。佛陀的功德可以从约略的十个称号看到全貌,这十个功德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个称号表述了 佛陀成就的佛道,是十方的过去诸佛与现在诸佛所必定具有的功德,未来的十方诸佛也必定具备这十号的功德,不增也不减。所修所断与所证的佛菩提道果位这个功德内容也完全是要相同的,不会有任何差异。因为所根据的这个佛法理论基础,都是以可以现前观察验证的真实如来藏为主轴,而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从无始劫以来未曾变异,乃至到无有尽头的未来际也是一样。
如同佛在《解深密经》中所说的:
法尔道理者,谓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尔道理。(《解深密经》卷5)
真实不灭的如来藏,具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能生万法,是诸法的实相,是涅槃的本际,这是法尔如是的道理。所以对于十方诸佛历经三大阿僧祗劫,都是依止于真实不灭的如来藏修学菩萨道五十二阶位,次第实证一一果位而具备十号的功德,应当如理观察、深信不疑。接著对于 佛陀所说的法,即 佛陀实证法界实相如来藏,次第圆满菩萨道的修证,最后成就佛果的所有内容、所说的法,都能够让正信的佛弟子依之修学、实证解脱乃至成佛。对 佛陀的果位与功德信受不疑以后,也要相信 佛陀所说的法是真的能让信受修学的佛弟子实证而趣向涅槃,如理观察而深信不疑。佛陀的随学弟子众,依教奉行的而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缘觉、三贤诸地菩萨等果位的僧众,具备了戒定慧,都是入于佛法中有修有证、能够教导他人实证佛法的僧众。对于佛法中的僧众,如理观察而深信不疑,以对佛法三宝如理观察所获得的信根为基础,就能够进一步生起精进根,想要恭敬供养三宝,求善知识乃至亲近善知识修学真实的佛法。
例如现在有人为了求开悟,到正觉讲堂参加禅净班的共修,同时参加 平实导师的讲经课程,在 平实导师的座下听闻熏习 佛陀的如来藏正法。平实导师以他亲证如来藏的般若智慧,乃至通达真如所实证的道种智,将如来藏宝藏所含藏无量无边的法宝,以如来藏理体妙义铺陈含摄二乘解脱道的大乘佛菩提道。依照修学次第编制教材运用于禅净班的教学,并讲解注释《阿含经》中观般若、方广、唯识等经典,将如来藏正法非常完整与缜密的逻辑理路,随著 佛陀对弟子众修道所需的经文开示,一一的呈现在所有著作中。二十余年来前后的著作从来不会产生矛盾或者演变,使得正觉随学的佛弟子,都能够对如来藏佛法生起念根,忆持不忘,发起决定心求开悟,生起定根与慧根,乃至五根持续长养而生起信力、精进力、念力与定力,实证佛法,开悟以后发起般若实相智慧生起慧力。
凡夫对三宝没有信根,就不可能于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中生起精进根、念根、定根与慧根,如果没有将攀缘的散乱心收摄而止息下来,亲近真实善知识,如理听闻、熏习、思惟、观察佛法僧三宝之功德,是没有办法修起这五种能够实证清净解脱的善根的。为何这样说呢?例如在喇嘛教的双身法这个行门中修得很彻底的喇嘛,在《三律仪》书中说到:
四种灌顶复随顺“四位”(按:指醒、梦、深睡、三摩地等四位)而传授……四灌复可配于四魔之断除。“蕴魔”配粗(身),“烦恼魔”配细(语),“死魔”配最细(意),“执著魔”配最极细(阿赖耶)。复次,所净之障碍可分为:“业障”、“烦恼障”、“细习气障”及“最细习气障”,能尽数净治此等障碍便是觉悟。(《自性大圆满道之支分三律仪决定论释义》,盘逸有限公司出版,页233-234。)
从以上的说法中可以看出来,喇嘛教的修道方式纯粹以灌顶的方式,就想要除灭四魔与一切业障、烦恼障与习气障,而他们说所谓净除障碍,就是将所有障碍用指定名称的方式,去分配于四种专修双身法的灌顶内,只要接受上师灌顶修双身法与天瑜伽,不需要真正去了解障碍的内容,不需要明了障碍对治应有所断与所证,更不清楚阿赖耶识到底是什么法,而不信受 佛陀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是诸法之本母,就这么把祂当作是可灭的最极细的习气障。
另外根据陈健民喇嘛在《曲肱斋全集—事业手印教授抉微》中所说:
小乘之业感缘起,于共业能解析宇宙之生灭现象,于别业能解析各种不同之人生命运。然再加研究,何以此种业果能通三世?或生起异熟?而贮藏种子能发起现行?尚无一可以解释之根源。于是大乘法相建立“阿赖耶识”。实则此识即在小乘佛所说第六意识开出。第八阿赖耶识名曰“藏识”,名曰“异熟识”。(《曲肱斋全集第十一册:事业手印教授抉微》,网页版,页22-23。)
喇嘛教对于到底是什么法可以不生不灭通三世,能将贮藏的业种发起现行,是存有疑问的。在不懂大乘法又存疑的情况下,由于我见的作用恐怕断灭,妄想著第六意识的细心就是大乘经典中所说的阿赖耶识、如来藏、异熟识,并且诽谤大乘法中所说的阿赖耶识仅是从意识细心假名施设建立出来的,不是真的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因此在喇嘛教的教义中,就将阿赖耶识当作是可以消灭的最细习气障了,而认取在双身法中受淫触大乐的意识,认为这个意识心为具有空性的自性法身,主张在男女交合中运用所修的所谓宝瓶气,将精液明点提上提下,这样所引发的大乐才能将自性法身引发出来。这些的内容所说的,全部是五蕴法的内容,纯粹是意识的境界,这样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说,他是我见未断的具足证明吗?那么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14集 喇嘛教的止观是双身法(上))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