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这一集是要针对一篇署名张志成先生所写的,篇名叫作〈“已入见道诸菩萨能证解阿赖耶识”的真义〉的文章来辨正说明。
这篇文章一开始的序言,张先生就先声明,他认为平实导师弘法以来,【一直宣称第八识(广义的阿赖耶识)是“实相心”、……并说禅宗之开悟明心是:“触证第八识真如心体”; “……(能)现前观察阿赖耶识之无分别性,是故发起根本无分别智”、“亲证阿赖耶识心体而发起般若之正观时,名为真见道位菩萨,位在第七住位”】(〈正觉法义辨正:张志成——“已入见道诸菩萨能证解阿赖耶识”的真义〉,张志成。)等等说法都是错的,他不能认同。那他的主张是什么呢?他说:入见道是指初地而不是七住位;证悟的标的是真如而不是阿赖耶识;见道的方法也不是去找阿赖耶识。还说:见道的次第是初地先“证真如”,再“证解阿赖耶识”等等。那篇文章内容主要大概就是这些,那我们就来辨正说明。
首先,张先生的这一篇文章,基本上就是围绕在《成唯识论》里的【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卷3)的这一段话,他认为正觉错解了这段话。其实除了《成唯识论》的这段话之外,对于开悟而有般若现观以及见道阶位的事情,我们更常引用《菩萨璎珞本业经》的这一段经文:【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张先生既然要否定正觉对见道是七住位的说法,为什么在他这一篇文章里却完全不提这一段重要的经文?或许是因为无法解释为何 佛说般若正观现在前时就是第七住位吧!因为他在文章里也承认“入见道位的菩萨是具有般若智慧的”,只是他所说的入见道位是指初地,而不是这段经文说的第七住位。
那么,经文所谓的般若正观现在前又是什么意思?不但是正观,而且还是现在前,这样难道还不是前面《成唯识论》那段论文里所讲的“得真现观”吗?如果不是,那般若正观现在前算什么?何况张先生自己也说真见道证真如具有般若智慧,那七住位所证的般若正观不就是具有般若智慧、不就是证真如的真见道了吗?但是张先生却主张见道是初地。
此外,《成唯识论》说:得真现观的菩萨能证解阿赖耶识。显然阿赖耶识就是得真现观菩萨所证解的对象。那么既然七住位菩萨有般若正观,不就表示七住位菩萨已经证得阿赖耶识,并能现观而了解祂的一些体性,因此而有了般若智慧吗?但是张先生却不能认同。他还说参禅找这个不分别六尘的心是错的,禅宗明心也不是以能分别的意识心去找无分别的心。然而,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也是心,虽然祂不是凡夫所知的心,乃至不是二乘圣人所能证的心,因为祂没有凡愚所知的六识心相,所以在《般若经》有时叫祂无心相心。此外,这个第八识在《成唯识论》也说有很多不同名称,除了阿赖耶识外,也叫作心;那能证解阿赖耶识不就是开悟明心吗?又有哪里不合理呢?
此外,经中也说过“赖耶无分别”。佛眼清远禅师也曾说过参禅:【须是不离分别心,识取无分别心。不离见闻,识取无见闻底。不是长连床上闭目合眼唤作无见,须是即见处便有无见。所以道:居见闻之境,而见闻不到;居思议之地,而思议不及。】(《古尊宿语录》卷32)如果这样还不够,可以再举永明延寿禅师的公案,有僧来问禅师:【“学人久在永明,为什么不会永明家风?”师曰:“不会处会取。”】(《景德传灯录》卷26)老赵州也说:“老僧不在明白里。”人家再问,赵州回说:“我亦不知。”罗汉桂琛禅师不也跟法眼文益禅师说:“不知最亲切。”古时禅师也常有“不审”的公案,也就是“不知道”。以上这些例子,在在处处都表示确实有一个离见闻觉知的无分别心,就是阿赖耶识;而明心主要就是以能见闻觉知的意识分别心去找出祂、识取祂,然后理解祂、体会祂,般若智慧才能出生。所以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难道这么多的例子还不够清楚明白吗?而且禅宗找到“无分别的心”,不算是开悟见道吗?如果禅宗祖师有见道,难道都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吗?
众生所能分别的对象,主要就是六尘,此外还有什么是众生所能知、能会、能审的对象?所以“不审”就是不审六尘、不分别六尘,而第八阿赖耶识不正就是《成唯识论》所说“恒而不审”的心吗?这个心如果不是实相心,难道还有别的心识?总共不就八个心识,前七识要不“审而非恒”、要不“恒审思量”,都是能审的心识,也都是可灭的心识,只有第八阿赖耶识这个本心才是实相心;能识取这个心,不就是明心吗?这有什么不对呢?也因为明心,证得这个对六尘不分别的心,所以发起了根本无分别智,完全符合《成唯识论》所说真见道有根本无分别智,真的若合符节。更何况经过自己参禅确实明心的菩萨,也都能亲自观察验证而确认这阿赖耶识心确实有这样的体性,丝毫不差,是可以观察验证的,当然符合《成唯识论》所说的是已入见道的菩萨,能得真现观,因为已经能证解阿赖耶识。
那为什么张先生会认为真见道是初地呢?他在文章中也举了 无著及窥基菩萨的论文说入见道的“胜者”是初地。然而,无著的《摄大乘论》并没有像张先生所说就是初地。《摄大乘论》有三个译本,不论哪一个译本都没有对什么样阶位的菩萨才是“胜者”有进一步的阐释。而世亲菩萨的《摄大乘论释》,不论是真谛翻译或 玄奘翻的,都只说“胜者即是诸菩萨众”。另一个无性菩萨的《摄大乘论释》也没说初地以上。所以这些论文,都不能拿来作为证明胜者就是初地以上。
然而,张先生却说“《摄大乘论》认为胜者只限于地上菩萨”,他也认为《成唯识论》是以地上菩萨为胜者。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误导读者,因为《摄大乘论》对胜者连说明都没有,《成唯识论》则是说诸菩萨众叫胜者,所以此处显然只是张先生自己的推测,论文并没有这么说。张先生的举证中,只有窥基菩萨的《成唯识论述记》里有说地上菩萨才是胜者,可是对于《述记》的说法,平实导师早就在《涅槃》这本书,尤其是在“关于大乘见道疑讹的辨正”这一节中,作了非常详细的举证说明。既然 平实导师早就辨正过了,那张先生应该先对《涅槃》书中的举证加以反驳,否则《述记》那一段就不能拿来当佐证之用。不然,我们再举《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8来看,佛说:【永离二相不著二边,如是悟者名见真谛,悟真谛者名为贤圣。】这一段是 文殊师利菩萨请求 佛陀向大众解说“三界唯心”的道理,而 佛陀所作的回答当中的一小段。由这里也可以清楚看出,见了真谛,就是开悟者;也就是悟了这个中道实相心,就是贤圣,显然也是包含了贤位菩萨的阶位。
另外,张先生在文章中还说:“证悟的标的是真如”,而不是正觉所说的阿赖耶识;又说“见道的次第是初地先‘证真如’再‘证解阿赖耶识’”。他的意思就是将真如和阿赖耶识切割开来,可是离开阿赖耶识还能有真如可证吗?《成唯识论》就说“真如亦是识之实性”(《成唯识论》卷10),说真如是阿赖耶识的真实性,真如是依于阿赖耶识而有的,两者非一非异,不能分割。我们就以张先生在文章里也引用过的《宗镜录》来说,在卷4里说得很清楚:【经偈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佛说如来藏者,即法身在缠之名。以为阿赖耶,即是藏识。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有执真如与赖耶体别者,是恶慧也。】看最后这一句,说若有执著真如与阿赖耶识不一样的人,就是恶慧。所以不能说先证真如再证解阿赖耶识,而是明心找到第八识时,可以现观祂的真实与如如体性,所以才叫证真如。因此,不能主张说证悟的标的是真如不是阿赖耶识,也不能说是先证真如再证解阿赖耶识。
张先生又说:要入地证真如,“在加行位于四禅修四寻思、四如实智”。也就是说,他主张证真如要先有四禅的证量。关于这个说法,张先生虽然没有引证经文或论文,但应该也是误会经、论之意;相关道理,平实导师早就解说过了,其实这是指最后身菩萨要成佛时的情况,并非一般菩萨入地时的情形。因为要入地,除了广大福德及无生法忍智慧外,还要有慧解脱的阿罗汉证量,可是慧解脱并不需要四禅。换句话说,即使如他所说见道是入初地,也不需要四禅的禅定,况且证真如也不是初地,更无关四禅,否则禅宗祖师为何不强调禅定?“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磨砖不能成镜,坐禅不能成佛”,不是学禅人都耳熟能详的吗?
此外,再看 玄奘菩萨,他能写作唯识增上慧学的《成唯识论》,请问他有没有入地的证量?没入地是写不出这样的论著的,所以 玄奘菩萨当然是地上菩萨。那他有没有四禅?答案是没有。因为 玄奘菩萨当年想要修证四禅九定,因此便向当时的唐高宗上表,可是却没有获得皇帝许可,此事记载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可见 玄奘菩萨当时是没有四禅证量的,但却不妨他是入地的菩萨。所以,证真如乃至入地要有四禅的证量是错误的说法。
张先生的文章末后,他说正觉的现观,“是想像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心’为阿赖耶识”,并将祂执为我,并说这是落在佛所破斥的“第六见处”。他的意思其实是不认为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心存在、可证,所以对于见道的修行方法,他说:【修行方法在观察现象有为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所显示的“空性”——又名真如、实际、法界……等名,并不是在“找阿赖耶识”。】(〈正觉法义辨正:张志成——“已入见道诸菩萨能证解阿赖耶识”的真义〉,张志成。)像他这样的修法,只在蕴处界等现象有为法上观察,那跟声闻解脱道的修行有何差别?而且声闻人还是因为不否定有不生不灭的心才能成就解脱果,像张先生不承认有不生灭的心,又如何能以这样的修行方法而有所实证?蕴处界都是虚妄不实、生灭变异的法,又哪来的真如、实际?即使是以正确的声闻知见及方法修行,最究竟不过就是四果阿罗汉,可是阿罗汉也没有大乘见道、没有证真如。譬如《央掘魔罗经》卷2说:“三世一切声闻缘觉,有如来藏而眼不见。”就因为不证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证真如。阿罗汉都没有证真如了,更何况否定有不生不灭心的张先生,又怎么能以他所说的方法来证真如?根本就与真如无关!一定是亲证了阿赖耶识以后,才能现观到识之实性的真如。
最后,关于 佛陀所说的六见处,前五见处是指对五阴的不如实知,所以有外道会执为常恒不坏的我;第六见处是指其他对法界实相不如实知而产生的错误见解。明心不退的菩萨是不会将阿赖耶识执著不放的,因为可以现前观察到不论悟前、悟后,这个心一直都在,你观祂,祂在;你不观祂,祂仍然在,无一时一刻不在,那又何必执著于祂?正觉所证的如来藏,就像 佛在《楞伽经》中所说:“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祂不是三界中法,没有三界我性,所以不会有张先生所说“将祂执为我”的事情。而且真正开悟的人,都可以现观祂,并现前体验祂的真实存在,乃至有种种体性。既然是可以现前体验的心,又怎么会是张先生所说是想像出来的法?怎么还会对祂产生错误的见解呢?反而是张先生所说的真如,才是他自己想像出来的真如,正是 佛所破斥的第六见处,而他自己却不知道。所以我们这个单元才叫“灯下黑”。
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成佛道!
阿弥陀佛!
第058集 见道证解阿赖耶识淆讹的辨正
2022-09-12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