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题目是〈识之见分与相分〉。
在《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的节目中,我们举证出很多安慧论师在其著作《大乘广五蕴论》中法义的谬误,目的不是在诤胜或是标新立异,而是在救护广大被邪见误导的众生,避免去共谤法的恶业;同时也是维护佛教的根本法教,遭受未悟名师意识想象的论述而破坏,所以只能高声疾呼,依经论详细论述辨正,矗立正法之幢,让后世学人能有依止之处,在佛道上能不偏斜而不断增上,得大利益。
在过去的节目中,我们对安慧论师在其著作《大乘广五蕴论》中,所提错误的这个论点加以简择、论述,例如:将能生万法的阿赖耶识,摄在祂自己所生的五蕴法之中,便成立他自己的创见,因此才会在他的论述中说:“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圣道灭定现在前位。如是六转识及染污意、阿赖耶识,此八名识蕴。”(《大乘广五蕴论》)这完全违背了 佛之圣教:唯有所生之法可摄在能生之法中,能生之法绝对不应摄在自己所生之法中。如果能生之法,可以被收摄在所生法之中的话,那就可以这样说:母体是胎儿所生,胎儿是母体的所依。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的话,就无伦理可言了,因为能生与所生颠倒;然而人间法界之中的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应该是母亲能生子女,母亲是子女的所依。
所以,如果安慧的《大乘广五蕴论》所说正确,依照他的理论,应该五蕴十八界灭后,阿赖耶识也会跟随其后而灭,那不就成为断灭法了吗?这样的论点是错误的,没有对应 佛所说阿赖耶识心体“唯改其名,不改其体”,方便说之为舍阿赖耶、灭阿赖耶,其实心体永无舍时、永无灭时。阿赖耶心体“本来而有”,不曾有生,也永远不灭;断尽思惑之后改名为异熟识,断尽烦恼中的习气种子随眠,并断尽所知障一切无始无明随眠以后,改名为无垢识,永无灭时。所以说,能生之法不应该即是所生之法,更不应摄在所生法之中。
另外,安慧在《大乘广五蕴论》将八识心王中的意根末那识说是方便假名施设之法,安慧在论中这样说:“眼等诸界及色等诸界,如处中说。六识界者,谓依眼等根,缘色等境,了别为性。意界者,即彼无间灭等,为显第六识依止,及广建立十八界故。如是色蕴即十处十界及法处法界一分,识蕴即意处及七心界。余三蕴及色蕴一分,并诸无为,即法处法界。”(《大乘广五蕴论》)安慧的所言,显然是说:意根并非实有,所谓意根者,其实只是意识无间灭之前识种子,为了显示第六识的依止所在,所以将已灭的“前意识种子”建立为意根。所以他所谓的意根,其实就是已灭谢的“前意识种子”。会有这样的论述,皆是因为安慧论师不承认万法皆由阿赖耶识出生,而认为是由阿赖耶识所含藏的意识种子,来出生所有的万法,阿赖耶识只是假名施设而有,并非真实,主张“根即是种”,主张“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乃至意根能生意识”。
所以安慧的说法,总共只有六识而没有第七、第八识。还荒谬地说根是识的种子,根能生识,违背 佛所说的圣教量,十八界之一一界都各有自体种子,而不是将十八界中的某一界,作为能生起另一界的种子。应该是意根有意根的自类种子,意识有意识的自类种子,不须意根沦为意识之种子,否则 佛所说的十八界法—十八种功能范围的法—就变得支离破碎,界不成界、法不成法了。但是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法的种子,却一直很清楚的各自有各自的种子,不曾互相杂乱,不曾有眼根的种子变成眼识的种子,也不曾有眼识的种子变成耳识的种子;而且眼根有眼根自己的种子,会变现出眼根等五色根,而与眼识同时现行、存在、运作,所以眼根与眼识都是各有自己的种子,所以眼根与眼识的种子是同时存在的,所以眼根的胜义根与扶尘根是与眼识同时存在的;所以眼根有它自己的种子,眼识也有眼识自己的种子,是两种种子同时存在而各自都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眼根就是眼识的种子。安慧他们那一种说法,将会产生这种过失:眼根现行而成为眼识的现识时,眼根就不存在。那这样就会违背 佛所说“眼识现行时眼根仍然存在”的圣教,也违背现象界中生理上的现量事实。所以眼识现行而成为现识的时候,祂是与眼根同时存在的,眼根在眼识现行时并没有灭失,仍然继续存在而支应眼识的所需,也就是说配合眼识而运作;这种道理,在 世尊所说的经典圣教中,到处都有解说,并不是没有开示过这种道理。
他更妄说灭尽定中无意根存在,他的论中说:“最胜意者,谓缘藏识为境之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相应,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圣道灭定现在前位。”(《大乘广五蕴论》)这个意思是说:阿罗汉圣道灭定现在前位,就是说阿罗汉入灭尽定时的境界,最胜意者(也就是说意根),就不再相续随转了,也就是不再现行运转了,不再现行运转就是断灭;那这样的说法,不就是认为入灭尽定即是无余涅槃了吗?因为意根不存在的时候,唯有一种境界,那就是无余涅槃。阿罗汉入无余涅槃,须断尽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法不复现行运作,十八界俱皆灭尽;而十八界法中最后灭的法即是意根,那才必定会成为无余涅槃。所以,安慧自行发明而且创造新说,妄言灭尽定中无有意根存在,妄言意根已不相续、已不运作,所以才会说“意根相续随转,除阿罗汉灭尽定位”,而不知灭尽定亦称为灭受想定,仅是灭了意根五遍行心所法中受与想两个心所法而已,尚有触、作意、思三个心所法存在,不是完全断了意根而无意根的运作;因此安慧的立论,完全违背了佛、菩萨及俱解脱阿罗汉的圣教。
接下来,我们从窥基大师在他的《成唯识论述记》中,对他们有什么样的破斥:
然清辨计“总拨法空”,为违中道,强立唯境:“诸心所现即是唯境,有何心也?”顺世外道亦立唯有四大种色。若依此义四句分别:清辨、顺世,有境无心;中道大乘,有心无境;小乘多部,有境有心;邪见一说,都无心境。总是第一别叙计也。又四句分别,有见无相,谓正量部师,不作相分而缘境也;有相无见,谓清辨师;相见俱有,余部及大乘等;相见俱无,即安惠等。(《成唯识论述记》卷1)
我们简略地来说明一下:清辨论师他们是误计佛语之后,误以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所以就拨一切法都空;他们为了要破斥大乘的中道法,就坚强顽固地建立唯境的思想;而说“诸心所现即是‘唯境’,还有什么‘心’可说呢?”顺世外道,他们也建立说:“一切法都是只有四大种所造的色法。”如果依照这一种道理而作四句分别的话:清辨、顺世等人,属于“有境无心”;一分误会中道正理的大乘人,则是“有心无境”;小乘多部,则是“有境有心”;至于邪见一说,就拨无一切法,落在“恶取空”当中,说“无境无心”。这一些是另外一种叙述的分类计别。如果再另外作四句分别的详细说法,那么“有见分而无相分”的说法,就是指正量部那一些论师们,他们不建立“相分”而直接由心体缘于外境;至于“有相分而无见分”的见解,那是指清辨论师等人;主张“相分与见分皆都有”的,则是小乘其余各部及大乘中误会佛法的那些人等;主张“相分与见分都是没有”的,那就是安慧、陈那等人。这些未悟论师妄自主张说:八识心王中的所有识,都没有见分与相分;这一种说法,不但是违背 佛所说的教证上的圣教量,也是违背诸佛菩萨理证上的实证。
玄奘菩萨为了这一些佛门内道中人,以及教外的外道中人这种邪谬执著,他造写了《成唯识论》。他们由于不正知佛法的缘故,而产生错误的邪慧,为了要让大众了达空性的真正义理,所以才会为了外道等人开示《成唯识论》等文句的真义;为了佛门内的修行人,详细地演说这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使佛门中的修行人能对“万法唯识”的正义如实了知,不再产生邪恶的智慧。在《成唯识论》中有说到:“复有迷谬唯识理者。”(《成唯识论》卷1)
窥基大师在其《唯识述记》里面注解这一句话说:
此四计中第一、第四,名“迷唯识”,全不解故。第二、第三,名“谬唯识”,邪分别故。清辨计言:“若论世谛:心、境俱有;若依胜义:心、境俱空。经中所言唯心等者,识最胜故,由心集生一切法故,非无心外实有境也。”(《成唯识论述记》卷1)
对窥基大师的开示,我们仅对清辨论师的论述加以辨正:清辨论师这样说:“如果要议论世俗谛的话:心与外境全部都实有的。如果是依照胜义谛来说的话:心与外境全部都是空无所有的。经中所说的‘三界唯心’等法义所说的道理,是因为心识最殊胜的缘故。由于心识能搜集产生一切万法的缘故,所以心识以外的外境五尘是实有境界。”
窥基大师所注解的这一段开示,指明了清辨等人误会“万法唯识”的真正义理,妄说“心外实有五尘境界”;而不知道一切人的意识觉知心,所触知的五尘境界,其实都是自心阿赖耶识所变现,是假借五根触外五尘境,而变现的内相分五尘境界;所有的众生的觉知心,从来不曾接触过外境五尘,所接触的都是第八识所变的内相分五尘境。从佛法的实证,及现观所得的实相般若智慧来观察这个事实:觉知心既然都不曾触及外境的五尘,所触及的五尘,都是自己的阿赖耶识缘于五色根、外五尘而变现的内相分;然觉知心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外境,对觉知心而言,所触的都是自心阿赖耶识所变生的五尘内相分,那怎么可以说外境是真实有的呢?
今天因为时间上的关系,今天的课程只能上到这里,期待下一次能够再共续法缘。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