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识蕴真义【共130集】
第013集 从观察五蕴的胜利以及自相来了知识蕴真义
2020-07-06
正贤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第一讲:从观察五蕴的胜利以及自相来了知识蕴真义”。
  在开讲识蕴之前,末学先要为诸位菩萨讲解五蕴,为什么呢?因为对于 佛所说的五蕴用意一明白,就不会执著于经典、表相上的文字,如此就不会执取有一个我,有所得、有所受用。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论》中,有一段话说得很贴切:
  
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着诸法,求十二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决定相,不知佛意,但着文字。……龙树菩萨为是等故,造此《中论》。(《中论》卷1)

  有的人执著在我、我所,落入我见、常见中;有的人执著在毕竟空,以为什么都空,不知道 佛说空的真正意旨,更不知道 佛在什么因缘之下说空,因为不懂,就说:“佛法我都知道了,那就是《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空。”便落入断灭空,而不知道 佛说五蕴的真正用意,他们只执著在语言文字的表相上。像法时期的人就已经这样了,更何况末法的现在,根性更差,更是执著,对于佛法名相一知半解,就添油加醋,胡扯一番!还有的,干脆用自己的意思来解说而自以为是,甚至意气用事,不自觉中落在我是你非、我对你错中,争论不休。你我的分别如此炽盛,哪能断我见?因为作意的点一偏斜,背离佛道就越来越远。唯有知道五蕴的真正的道理,有蕴善巧的智慧,在正知见上好好观察修行,才能真正懂识蕴。不懂识蕴,就不懂阿赖耶识;不懂阿赖耶识,就不能懂 佛说为什么十二缘起甚深极甚深?不懂十二缘起,就不懂唯心所现;不懂唯心所现,就落入有所得,执著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因而起惑造业,为了达到自我的私利,不惜害人害己,造下一再轮回三界六道之因,永远无法成就佛道。唯有对 佛的圣教量努力下功夫,才能通达 佛的意旨,这样的修行才不会唐捐其功。
  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卷14中说:
  
彼愚痴者,于彼彼死生处,计有实我,生死流转,即此实我;造作后世法、非法因,即为此实我;于彼果自在受用故,彼果法生,即此实我。依于果法,习行邪行,计为染者;修行正行,计为解脱者。

  也就是说,愚痴的人在生生死死中,计着有一个真实的我在生死流转;执取有一个真实的我,在造作所有世间法,乃至非世间法的因,也计着有一个真实的我,在自在受用果报,更因为执著在果报而去修正行,妄计这样的人是解脱者,便批判修习邪行的人,说这样就是染污者。
  我们以关键词来看,无著菩萨在强调什么?论出现了四个“实我”,先是“计有实我”,以为那个就是实际的我,为什么呢?因为在现象界中所观察到的,在意识思惟上认定,生下来是婴儿,渐渐长大,经过青少年、中壮年、老年,最后死掉,便妄计那个就是实际的我。相对的,我看到了儿子、女儿,丈夫或妻子、公婆等等,认定是亲人没错;或者我看到校长、董事长、同事也都存在。事实上仔细一想,校长退休后也就不再是校长了,大家一会儿演儿子的戏,当父母过世,这个身分就不见了;一会儿演董事长,当破产时,角色也就没了。
  记得僧肇法师在《肇论》上说,有一个梵志出家。老了,满头白发回到故乡,家乡的邻人见了,就问他说:“你还在,你是昔日那个梵志吗?”梵志回答说:“我是昔日那个梵志,我也不是昔日那个梵志。”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笑起来,其中意涵不就在说,一般人“彼死生处,计有实我”。
  无著菩萨又说:“由于计着生的是我,死的也是我,就会认为在生死之间,流转不停的那个我,就是实际的我。”他们会说:“我们死掉没关系,会换一个身子再来,下一世我们又会聚在一起,大家又能再见面。”乍听之下,好像很有道里;可是无著菩萨说,他们是把“生死流转”的我计为实我,同样是愚痴者。由于有以上的错误观念,所以大家想要为未来的我,想说做些什么才会更好,于是“造作后世法、非法因”,错误地认知那一个在造作“后世因”的我,也是实我,“即此实我”,而且又想这一世做的事,未来可以受用好的果报,“于彼果自在受用故,彼果法生,即此实我”。心想有一个受用果报的真实我,所以我要修行正行,我要解脱;相对于你们走邪行,便说是染污的。无著菩萨就用了一个“计为实我”,而衍生了三个“即此实我”,指出了一般人错误的想法。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非常的迷惑不解,明明修行就是为了解脱,为什么无著菩萨说修习正行就是妄计解脱的人?那是因为没有真正懂佛的意旨,等听完 佛为什么要说五蕴,对五蕴的自性、五蕴的次第,以及五蕴的善巧有所了解,就会恍然明白。所以要讲识蕴前,必须把五蕴的殊胜利益概括解说一遍。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明白五蕴的真实义有什么好处?
  第一、声闻人观五取蕴,可以证涅槃。《佛说五蕴皆空经》卷1中 佛说:【若我声闻圣弟子众观此五取蕴,……但由自悟而证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声闻众观五蕴便能知无我、我所,无能取、所取,由此而能自证涅槃,不受后有。
  第二、观五蕴,可以不染世法,出离世间法。《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1: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世间法者,所谓五蕴。其五者何?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如是诸蕴,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化,是故此中无有世间,亦无诸蕴及以如是言说名字。若得是解,心则不散;心若不散,则不染世法;若不染世法,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把这段文字整个呈现,可以让我们知道世间法就是五蕴,观五蕴空,无实在的体性,就能够知道没有世间,依着这些言说文字,就能认清世间法的虚妄性,也就不会染著于世间,而能出离世间。
  第三、观察五蕴空,可以速证菩提,《大宝积经》卷85 世尊在偈颂中说:
  
一切诸凡夫,皆依于五蕴,应当于彼蕴,如佛而观察。诸佛及诸法,乃至于众生,以无相为相,无有依止者,若作是观察,速证于菩提。

  凡夫依于五蕴而生死流转不停,如果根据佛所说的去观察五蕴,就能明白众生以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意知来缘于六尘境,便认为那是真实的;事实上是无相、无有依止,能作这样的观察,就能速证菩提。
  第四、观察五蕴空,菩萨可以得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大乘入楞伽经》卷2,佛说: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观察二无我相。何者为二?所谓人无我相,法无我相。大慧!何者是人无我相?谓蕴界处离我、我所,无知爱业之所生起,眼等识生,取于色等而生计着。

  计着色受想行识为我而取着,就会在诸趣中流转不停,以为色身能行走、能跳跃,以为我能受苦乐、能见闻觉知,便以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为我,不知这些皆是因无知爱业才会生起,如果能知道这些法其中的道理,就是人无我智。《大乘入楞伽经》卷2,佛接着说:
  
大慧!云何为法无我智?谓知蕴界处是妄计性,如蕴界处离我、我所,唯共积聚爱业绳缚……,是名菩萨摩诃萨法无我智。

  什么是法无我智呢?由于妄计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起虚妄分别,才会出现种种法的相貌,如果善于观察而离我、我所,明白互为缘起,根本没有作者、受者,诸圣者如实观察一切法,就可以得法无我智。
  第五、明白五蕴的道理就能如实悟入一切诸法。《大宝积经》卷58,世尊说:
  
云何出家所修行法?谓如实悟入一切诸法。云何所悟一切诸法?谓蕴界处、有为、无为。云何悟入?谓观察五蕴寂灭如幻、空无所有,如是悟时,不见悟入、无觉无思,一切分别悉皆寂灭。若于诸蕴如是悟入,即为悟入一切诸法。

  所悟的一切诸法是什么?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怎样才能悟入?就是观察五蕴寂灭如幻、空无所有,正悟入时是根本没有所悟的人,所有妄想分别都寂灭。
  明白五蕴的真实道理,既然这么重要,那就要好好地去了解诸佛菩萨对五蕴的开示。《瑜伽师地论》卷53,弥勒菩萨说:
  
为显何义建立诸蕴?谓所有色,若去来今,乃至远近;如色,乃至识亦尔。如是总略摄一切蕴。积聚义是蕴义;又由诸蕴唯有种种名性诸行,当知为显无我性义建立诸蕴。

  诸蕴是总括所有色受想行识的去来今,乃至远近,含有积聚的意思,最重要的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显无我性”,也就是建立五蕴最重要的目的在说无我。蕴除了积聚的意思以外,还有在《集论》中说到的,有荷杂染担,好像肩膀荷担一堆烦恼杂染的重担一样。《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无著菩萨说:“又荷杂染担,故名为蕴,如肩荷担。”五蕴也有藏的意思,但大家不要误会,这里说的“藏”,不是《成唯识论》所说能藏、所藏、执藏,执藏种子是阿赖耶识的功能,五蕴的藏是指藏污纳垢,含藏了种种的虚妄法,因此五蕴在凡夫异生染污的时候,也叫五阴。阴是覆盖的意思,就是覆蔽真心,让众生一直执取五阴而轮回不已。所以《佛说十地经》卷2才说:【是诸有情,执著于我,从蕴执藏,不能胜进。】在卷4中也说:【此诸迷倒异生之类甚为可愍,……随生死流不能还返,不能弃舍诸蕴执藏,……纷扰之中漂转无息。】无著菩萨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中说:【何因,蕴唯有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体事。】跟“我”有关的唯有五种事:第一、跟身体同在一起的是内外色蕴。第二、受用苦乐等事的是受蕴。第三、能够言说的是想蕴。第四、造作所有法非法的事是行蕴。第五、依止我这个自体的是识蕴。跟身同时有,依着身体而有种种的我相,而有种种事相上的事。世间的有情,只要未断我见,一定都会把识蕴执为我,或执为我所,这可以从这五种事来明白五蕴。
  接下来,应该要明白五蕴自相。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无著菩萨说:【色蕴何相?变现相是色相。此有二种:一、触对变坏,二、方所示现。】 色蕴是以变坏以及变现质碍为相。如果由手足、块石、刀杖、寒热、饥渴、蚊虻、蛇蝎所触对时,就会变坏,表示色蕴是无常剎那变异之法;另外色蕴是以方所示现的,也就是说,由现前的处所可以知其相,示现骨锁等相,乃至形色、表色、无表色,这些皆可由定心或由不定寻思相应,种种如相而想。
  接着无著菩萨说:“受蕴何相?领纳相是受相。”由此受蕴的缘故,可以领纳种种净不净业所得异熟果报。如果是清净业,受乐异熟;反之,不清净业,受苦异熟;如果是净不净业,受不苦不乐异熟。
  无著菩萨接着说:“想蕴何相?构了相是想相。”也就是说想蕴的缘故,心中构画出种种诸法像类,随着所见闻觉知之义,而生起种种言说。
  无著菩萨又说:“行蕴何相?造作相是行相。”意思是说由于有此行蕴的缘故,令心造作。对于善、恶、无记各种品类不同的业行中,驱役心去造作,乃至于种种苦乐等位驱役心故。
  无著菩萨最后说:“识蕴何相?了别相是识相。”由于识蕴的缘故,可以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种种境界。可见五蕴有其不同的自相,但都不离无常虚妄变易之法。
  从以上所说,明白佛说五蕴的用意,知道声闻人观五取蕴可以证涅槃,也可以不染世法、出离世间,乃至可以速证菩提;菩萨观察五蕴空,可以得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就能如佛在《大宝积经》中所说,如实悟入一切诸法。接着明白了五蕴的自相,便能一步步体悟到识蕴的真正道理。
  因为时间的关系,“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第一讲:从观察五蕴的胜利以及自相来了知识蕴真义”就说到这里,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大家:福慧增长、学佛无碍、速成佛道!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