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雯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我们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病苦时如何解脱?”这个题目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是很贴切、很重要的,因为每个人一生都免不了会生病,小病可能吃药休息个几天就好了,但是,如果生起重病呢?往往造成我们身心极大的煎熬,还有让关心照顾我们的家人非常地担忧又劳累。所以病苦时如何解脱,的确是我们要好好思惟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未必相同了。
一般人认为以现代医学的进步,当色身生病剧烈疼痛的时候,就施打吗啡之类的止痛剂,阻断神经细胞传递疼痛讯号,让意识不感受到色身的疼痛就解脱了,但这只是暂时性的止痛,而且可能还会造成很大的副作用,就算可以止痛了,心中还是担忧自己即将死亡,不知何去何从,烦恼依旧存在,还是无法解脱啊!
如果是佛弟子,临终病苦时,可以仰仗佛菩萨的护念,譬如供养三宝增长福德资粮,回向冤亲债主,一心诵念、忆念佛菩萨。那么藉由诵念、忆念佛菩萨以及供养三宝的功德,可以与冤亲债主解冤释结,减少遮障而不下堕三恶道,这样就可以平静下来念佛,也不再畏惧色身的剧烈病苦,再加上临终时莲友的助念,以及善知识的开示,放下对于世间亲人、财产等等的牵挂与眷恋,一心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是可以解脱生老病死轮回苦的。
还有一些修行人就想:当处在一念不生的状态,就是已经开悟明心了。那么在色身极度病痛时,只要努力地保持在一念不生的状态,那就可以解脱了。但是他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当我们色身极度病痛时,想要保持一念不生,乃至想要入住在禅定的状态是会产生很大的障碍的。也就是说,当身体非常的衰弱疼痛,意识马上就受到影响,定力很容易就散失了,除非他已经证得灭尽定,可以像俱解脱阿罗汉一样,入住在灭尽定当中来逃避痛苦。但是以现代人而言,普遍定力、智慧不足的状况下,更是不可能做到的。譬如现代禅李元松老师,生前以为自己证得慧解脱阿罗汉果,并且已经开悟明心了,但生了一场重病以后,才发觉过去的功夫派不上用场,因此怀疑过去所谓的“悟道”应该只是自己的增上慢,并为以往创立的现代禅在部分知见上不纯正的事情深感惭愧。这样勇于面对错误、公开忏悔大妄语业的作为,在现代几乎是见不到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赞叹的。
那么佛陀又是如何教导我们在病苦时得到真正的解脱呢?我们先来说一个《杂阿含经》卷37的故事:
那是发生在舍卫国的故事,当时 佛陀的弟子阿湿波誓住在东园的鹿母讲堂,不幸生了一场重病,虽然尊者富邻尼在一旁照顾他,但是他的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当他生病严重的时候,他发现他竟然无法入住在四禅,乃至四空定的三昧当中了,虽然他已经断除我见,也证得禅定,但是因为他的知见不足,认为就算重病的时候,应该还能入住在四禅,乃至四空定的三昧中才叫作解脱啊!可是为何现在无法做到呢?所以他就生起了退转心,对佛法感到怀疑了。好在这时 佛陀前来探病,对阿湿波誓开示说:“你不要感到懊悔不安!”阿湿波誓说:“世尊!我真的有懊悔之心。”一般会生起懊悔心是由于破戒的缘故,于是 佛陀问他:“阿湿波誓!你有破戒吗?”阿湿波誓回答说:“世尊啊!我没有破戒。”佛陀说:“你既然没有破戒,为什么会生起退转、懊悔的心呢?”阿湿波誓解释说:“世尊!在我之前没有生病的时候,能够证入禅定三昧,感受身心的轻安自在,而且我精进不懈;可是如今,我罹患重病,因为生病遮障的缘故,已经不能再得入这些禅定三昧了,因此我生起了这样的想法:‘难道我已经退失禅定三昧了吗?’”噢!原来阿湿波誓由于重病,无法入定而感到烦恼,以为自己退失无法解脱了。
好,我们的故事到这里先暂时打住,这其中出现一个问题,就是阿湿波誓的疑问,当我们色身病苦时,如果无法入定,是否就代表不能解脱了呢?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当色身产生剧烈病苦时,是无法由入住禅定三昧来解脱的。因为禅定的三昧一定和色身的病痛有关联,会被五色根的不正常现象所影响,因为那是意识的境界,而意识境界本来就是变动不定的境界,是极易受到病痛干扰的。当病苦出现时,五色根就不能正常运作了,于是意识就跟著不正常,想要进入四禅与四空定时就会产生障碍,这其实不是禅定退失了,而是色身使然,是由于色身而使得依附于色身而有的意识心不能正常地运作,于是与意识相应的禅定就无法正常地现前了。
既然如此,那么病苦时又要如何才能解脱呢?答案是:定与慧如鸟之二翼,缺一不可。禅定定力的锻炼是修行者平常必要的功课,所以正觉同修会的无相念佛方法是每个同修必练的功夫,甚至我们要求必须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因为定力可以使人降伏烦恼与性障,并且依未到地定的定力才能作为看话头与参禅的工具,进一步实证真我如来藏,生起般若智慧。但是如果只有禅定三昧并不能使人解脱,那什么是三昧呢?“三昧”,又称为“三昧耶”,就是“定”的意思。定又可分为禅定的制心一处的定,称为禅定三昧;还有一种是实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智慧上的心得决定,称为智慧三昧。当智慧生起,心得决定不再改变时,那么不须要刻意入定,心自然就安定自在了。所以病苦时应当以解脱道的空、无相、无愿智慧三昧来观察,观察五蕴是无常空、无我,也无我所;因为无常空、无我与无我所,所以五蕴无有真实相貌,所以是无相;因为无相而不再有渴爱三界有的愿求,所以是无愿;因为无愿而不造作三界后有业种,并且断除我爱之后有种子,这样舍寿以后,便不再于三界现起心行了,于是我便不再于三界中受生了,这样至少才不会退转于二乘解脱道的智慧三昧,就能够得到解脱了。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从智慧的空、无相、无愿的三昧来观察,了知由于病痛而不能进入禅定三昧,不代表定力退失了,也与解脱的证境无关,其实都只是色身的病苦,是五蕴之苦,而五蕴无常、虚妄,非真实我,从此以后,五蕴再大的病痛也都与他无关了,就不会退失于二乘解脱道的智慧证境,就可以依二乘解脱道的智慧三昧而得到解脱了。
不仅如此,在这个故事中,世尊还教导了阿湿波誓大乘佛菩提道的解脱。我们继续看 佛陀对阿湿波誓的开示:
佛陀接著从色、受、想、行、识五蕴,引导阿湿波誓作观行。
佛陀说:
“阿湿波誓!汝见色即是我、异我、相在不?”(《杂阿含经》卷37)
所谓“色是我”,就是将色蕴当作真我;“色异我”,是认为色蕴不是真我;“色相在”,是认为色蕴与真我永远同在。世尊又详细再问:“汝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不?”(《杂阿含经》卷37)最后,阿湿波誓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个时候阿湿波誓认为:“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可见他已经很清楚了知五蕴不是真我;五蕴由真我出生,所以又不异于真我;五蕴与真我和合运作,但五蕴坏灭的时候,真我依然存在、不坏而不灭,所以说不相在。这样演说五蕴与真我之间的关系为“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阿含圣教中常见的主题,这里的“我”是指“真我”,是 佛陀在第二、三转演说大乘法时所说的义理,是在说明五蕴与真正我的关系为同时同处而不一亦不异的。但是却经常被解读为小乘法的五蕴无我、无我所而已。
那么为何会被解读错误呢?这与大乘法被结集纳入为二乘经典有关,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在下一集会与大家分享说明。好,我们再回到刚刚的经文故事: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你既然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为什么还会感到懊悔呢?”阿湿波誓回答:“世尊!因为我不正思惟。”不正思惟是指“不能如理作意思惟”。阿湿波誓因为知见不足,又罹患重病无法入定,所以生起了对佛法怀疑的退转心。
佛陀接著教导阿湿波誓,如果有沙门、婆罗门专修禅定三昧,一旦重病无法入定,不应该认为自己退失定力。修学佛法的圣弟子在了知五蕴与真我同时同处而不一不异的道理后,更应该清楚的觉知:五蕴无我,因此生起解脱道智慧三昧,而断除贪、瞋、痴;而与五蕴同时同处的真我本来清净,本来无贪、瞋、痴故,因此生起佛菩提道智慧三昧,依止真我而无贪、瞋、痴。换句话说,应当以解脱道的智慧三昧,与佛菩提道的智慧三昧,而永尽贪、瞋、痴,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随著佛陀的教示,阿湿波誓将心念放在觉知五蕴无我、真我本来无贪瞋痴的智慧三昧上而得解脱。因为欢喜踊跃的缘故,身体的病痛也跟著消失了。佛陀看到阿湿波誓闻法欢喜而没有疑惑,也就起身离开了。
这里 佛陀提示阿湿波誓:现观五蕴是我、异我、相在?于是阿湿波誓了知真我与五蕴我的异同,于是纯从智慧的空、无相、无愿的三昧来观察,了知由于病痛不能进入禅定三昧中,其实与解脱的证境无关;又从真实心观察色身疾病,其实都只是色身之病,与真实的自己全然无关,因为真我本来无相,本来离五蕴病苦相,所以就不退失于解脱道的智慧证境,也能了知真实心无相的自住境界了,从此以后五蕴在大病痛中也都与他无关了。
从《杂阿含经》卷37阿湿波誓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以智慧的立场来看四禅、四空定、三昧耶时,禅定的三昧耶其实不是真正的三昧耶,只有二乘解脱道智慧的三昧耶,以及大乘真实无相心的智慧三昧耶才是真正的三昧耶,不会因为病痛的缘故而丧失解脱智慧、实相般若智慧的缘故。禅定的三昧耶,是一定与色身的病痛有关联的,是会被五色根的不正常现象所影响,所以世间的禅定境界,与二乘解脱道智慧三昧定、大乘般若智慧三昧定并不相同,二乘解脱智慧与大乘般若智慧,才是真正的三昧定。
我们再举禅师的故事为例,说明病苦时如何解脱。
德山宣鉴禅师临终时,也是大病得很厉害,弟子们便问师父:“师父!您老了,身体生病了,还有不生病的吗?”德山回答说:“有。”弟子又问:“那么如何是不生病的呢?”德山回答:“哎哟!哎哟!”发出了的声音。
一般人以为有神通,能盘腿离座、能预知吉凶、为人治病等等,才是修行很厉害,如果生病了就代表他的证量不高,尤其禅师既然开悟明心,更应该不会生病,如果禅师生病了又“哎哟!哎哟”叫的,就更代表他没有开悟解脱了。依照这样的逻辑来看,那显然德山禅师没有开悟、无法解脱啰!但这其实是两码子事,是对佛法修证的严重误会。因为人吃五谷杂粮,一旦四大不调,难免有病痛,何况色身老化了,更容易产生病痛,佛法修证的目的在于使人生起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智慧三昧,得以解脱生死,而非延年益寿,因为色身无论如何地修练与保养,终归还是一死啊!
之后,德山禅师又对僧人们说:
扪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竟有何事?(《景德传灯录》卷15)
扪空,“扪”就是“摸、按”的意思,想要用手去摸到、按到天空;“追响”,“响”就是“声响”,想要去追到声音,但是声响过后是追不到的,所以扪空追响,比喻一切现象界世间都是虚妄不实的,追逐虚假的世间诸相,都是空劳心神、徒劳无益的,就如同作梦一般,大梦醒来,察觉梦中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那么究竟还剩下什么呢?说罢,德山禅师就端坐而逝去了。
当德山禅师“哎哟!哎哟”的痛苦在叫时,其实还有一个与五蕴同时同处、不一不异的真我存在,真我永远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祂就是德山大师所说的这个不生病者,依止于实证这个不病者,也就是由实证真我的智慧三昧来看,五蕴虽有病痛,但也无病痛了,因为真正的自己本来无相,本来就无觉无观、无六尘相,不是后来才修学成功的,是绝对不会被色身的病痛影响而失去的。这种无相心的三昧耶境界,是无始来就如此的,即使您现在昏迷不省人事了,您的真我无相心也还是仍然如此;当您证知这样的事实而能现前证验时,您便如同阿湿波誓与禅宗祖师们一样,证得真我无相心三昧,而成为大乘贤圣,安止于这样的智慧三昧,我们也就可以解脱病苦了。
总而言之,当我们病苦时禅定很容易散失了,可见禅定并不可靠,是会变化消失的境界,病苦时应依正确的智慧才能真正解脱。如果错会了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知见与实证智慧三昧的境界,不论说得多么好听、胜妙,不论所说的三昧名称多么响亮来笼罩世人,或者想要以一念不生的意识境界来解脱病苦,其实都如同花拳绣腿,在解脱生死上是丝毫都派不上用场的。
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为大家说明到这里。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第123集 病苦时如何解脱?
2020-07-06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