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集 远离诸相与断淫、断杀二明诲
2018-07-12
何正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系列;这集所略谈的题目是“远离诸相与断淫、断杀二明诲”。
我们知道在大乘法修止的目的,就是要能够证得这个真如心,并且要转依真如心。但是要证得这个真如心的过程当中,有许多的歧路,如果对这些歧路不明白,往往就耗费了我们许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平实导师眼见时下修行人,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在佛门当中进进出出,结果都是在浪费生命,所以在弘法的初期就写了《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的小册子,提出四大问16小题,来提供佛门诸参禅人自我检验。四大问为:
请回答下列四个问题:
1.您所悟之心是常?或无常?答:
2.您所悟之心是有变易?或无变易?答:
3.您所悟之心是有作用?或无作用?答:
4.您所悟之心是下列诸心中哪一心?
(1)一念不生寂而常照之灵知心。
(2)无思惟之灵知心。
(3)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作主的心。
(4)无分别之明觉心。
(5)专心课诵、专心做事的心。
(6)遍满虚空无见闻觉知的心。
(7)遍满虚空而能觉知的心。
(8)打坐进入定中能知能见之心。
(9)打坐入定时不闻外声、不见外境之灵知心。
(10)打坐入定后无见闻觉知之心。
(11)证得神足通,能离开色身飞来飞去的心。
(12)神通之心。
(13)十方唯一虚空,是吾人共有之真心,是常,祂有殊胜之体性及能量,能生吾人之知觉心等变易作用。
(14)无相念佛之心。
(15)能看见话的前头的心。
(16)没有如来藏真如,一切皆空,一切法缘起缘灭,无佛无法无僧,亦无解脱。(《佛子之省思——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佛教正觉同修会,页14-15。)
平实导师提出了这四大问16小点,后面并有详细的内容解析。所以,如果您真的是很有心于参禅上,希望能够在这一生能得明心见性,您可以向正觉同修会请阅。平实导师以法供养天下禅子,所以这是结缘书,但确是明镜法宝,若没有通达位的善知识可多方的引导,要能入于真如三昧的止观修习,那是非常困难的。在修止的过程中,各种歧路,平实导师已为佛门弟子标出,并且也出了《真实如来藏》、《真假开悟》,以及许许多多阐扬第一义谛的论书,希望佛门大众能够莫入歧路,共行大乘佛菩提道。这是 平实导师一直以来,他的心性所向,也是他一直努力付出的目的。
而今天在修习的三摩地的这个相应,阿难以前在 佛陀时代,他也非常慈悲的,为我们向 佛陀请示,阿难对 佛陀说: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也就是阿难那时候,就已经依佛的开示,知道在末法之世,到处都是邪师说法,邪师说法的人数多的就像恒河沙那么多;如果说要入于真如三昧的修学,那要如何的安立道场?也就是要安立我们的这一个修学的心念,而能够远离这些魔事,而能够安住于菩提心的修证,不会退转。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毘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大乘法中讲三无漏学,是不同于声闻法;大乘法所谓的戒,是要摄心为戒,是要戒止自己安置于佛菩提中,不得依止外道以及二乘小法;所谓的定,是要依于菩萨种性心得决定,依于大乘佛菩提道精进修学,不落入自了汉的小乘心行;所谓的慧,是讲佛菩提智慧的实证。可惜这个部分在现今成为最困难的,因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或言大乘非佛说、或主张六识论,乃至归向外道法修学。所以阿难要特别为末法众生,向佛来请求开示。
佛陀接著开示: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这个部分 佛陀用的语气,其实是非常明确肯定的,而且说这一个第一清净明诲要断心淫,并不是只有 释迦牟尼佛祂一个人说,而是如来先佛世尊,每一尊佛都是以这一条戒律来为首要的告示。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 佛陀所说的,不是只有说依于身行而起的淫,而是心念上所起的淫。有喇嘛教的传教师是这样说:“男女双修是证得空性的最高妙法”,但是,在他们的修学人当中有配偶的,可以进行男女双修的实修,如果出家众,是不能实修的。也就是说,既然今天依喇嘛教的教义来修学,要证得空性,就必定必须依于他们所立“男女双修”的这一个法则,来成就他们果德的修证。既然不能实修,那就得用观想,观想虽然没有实修,依然不出于 佛陀所开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我们知道在三界当中,除了欲界有男女事外,色界、无色界都没有男女事,所以喇嘛教,他们会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见他们并没有人能够证得四禅乃至四空定的修学;而对于欲界天,他们也没有那个福报能够去相应。因为欲界天的众生,虽然有男女事,但是他们的男女事已经非常的淡薄,例如他化自在天的众生,只要两眼相望就能够去除热恼,但是反过来我们看喇嘛教,他不是只有两眼相望而已,详细内容这边就不多说了。所以 佛陀有作一个譬喻:
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不断淫而想要修禅定,就好像把沙子跟石头拿来煮,希望沙子和石头变成可以吃的米饭,那是不可能的,纵然煮了百千劫,那还是只叫作热沙子。所以今天我们要修禅定,以四禅八定来说,初禅是要离开五盖,五盖的第一个就是贪欲盖,因此如果没有办法离开贪欲盖,要修禅定是不可能成就的,这是 佛陀所开示的第一清净明诲。
第二清净明诲,佛陀继续说: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即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尚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神鬼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这一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还是得以喇嘛教为最明显的案例,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喇嘛教他们在献曼达、他们在修上供的时候,都要供肉、供血、供酒,而会好肉酒血的,一定都不是欲界天的天神。因为欲界天的天神,都是以妙五欲为食,而那个妙五欲是非常清净的,所以欲界天人他们身体,不会有不干净的物品排出,也就是说,想要到欲界天去打扫厕所,是没得扫的。但是喇嘛教的这些鬼神,不单是说你在供奉他的时候,要以肉血酒这些东西来供养他,甚至在他们所造的画像当中,脖子上也都挂著流著鲜血的人头,手上也拿著人头骨,人头骨里面装的就是鲜血,所以他们以手上拿著人头骨,人头骨里面装著鲜血,说那就叫作乐空双运,这都是外道神祗的虚妄想。佛陀曾经对弟子们这样说,佛陀是说:如果这些人互相杀、互相吞食而冤冤相报,这一辈子你吃我,下辈子我吃你,这样是永远不可能出于三界的。
佛陀又用一个譬喻来说:就好像我们人吃五谷杂粮,所以我们就没有办法离开地面,因为五谷杂粮都是从地面生出来的;也因此如果说不断杀、好食众生肉,要修禅定成就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 佛陀所开示的第二决定清净明诲,而这个部分,又刚好照见了喇嘛教修学的不如理。也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修学真如三昧,要相应于真如三昧这个无分别心的这一个体证,也一样要能够素食,不要去食众生肉;因为一个真正的亲证真如三昧的学人,当他相应了以后,他会看到自身的第八识如来藏,以及一切畜生道,甚至那些昆虫走蚁的如来藏,本质上都一样是清净无染的,只因为无明的覆障,所以这一世的业报落入畜生道,或者落入蚂蚁、蟑螂这些昆虫当中。也因此真正的实证的学人,依于自身所证,在看到这一些众生的时候,所起的绝对不会想要去吃它们的肉,所起的只有在想:以后怎样有因缘能够度它们解脱三界轮回的痛苦。而喇嘛教徒们,他们因为都要依止于上师,一切都要听上师的话;所以在台湾,有一些本来长期吃素,清净念佛的人,只是因为有一些大师与喇嘛教交好,所以也开始亲近喇嘛教的上师,受三昧耶戒。受了三昧耶戒,很麻烦的一件事情就是上师叫你做什么,你不可以违犯,甚至他们会对这些受了三昧耶的学人说:你对于上师要无条件的恭敬,而且你的脚也不可以去踩到上师的影子;你的声音,不可以有一点违逆上师的语言以及表情,否则的话就会堕入金刚地狱。也因此当这一些弟子们,想要供养上师的时候,这些上师们已经都习惯了吃牛肉、吃猪肉等等,所以都必须要供养他们荤食。而在餐厅当中,虽然长期素食修清净行的,只是因为已经受了三昧耶戒,这时候上师拿肉给他吃,他就不得不吃了,也因此把长期以来,受持五戒或是菩萨戒,甚至于比丘戒的清净戒行而破坏了。而这些上师还辩称说“这些肉给我们吃了,因为我们是有修行的人,所以我们可以度它”,其实这根本是迷幻骗人的话,因为自己都度不了了,更何况而度下这些被吃掉的众生。
也有一些信受喇嘛教的宗教师,带著所有的信徒在大力的放生,认为放生可以延长寿命。虽然这不是吃肉,但是他们在放生的时候,只是在想著:放生是因为我展现了我的慈悲心,而放生能够延长我们的寿命,放生能够让生病的人不生病。所以放生完全都是在我见、我所上面用心,完全没有顾虑到这些被放生的动物,以及原来栖息地的这些动物它们本来有的环境;所以放生反而变成杀生,放生反而变成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因此虽然不是直接杀生,也是一样是间接的杀生。所以就有人看到放生了以后,一大堆动物的尸体漂在溪流上,也有看到因为放生,让原来山壁溪间的原生物种消逝了,所以这是放生吗?这也是我们所要思惟的,也因此对于 佛陀所开示的这两个清净明诲:要断淫、要断杀,这样的心我们是一定要断除的。
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92集 远离诸相与断淫、断杀二明诲)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