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1、入门起信(一)【共130集】
第113集 菩萨四摄法
2018-07-12

刘正莉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今天要讲《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开示说:【或以四摄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缘,以大悲柔软心、广大福智藏,熏所应化一切众生,令其见闻及以忆念如来等形、增长善根。】
  菩萨在人间示现时,会如同众生一般地投胎、出胎、受学、成长、病痛等等,完全和一般人一样,然后再应用四摄法与六度波罗蜜,乃至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以大悲柔软心以及广大的福藏与智藏,教导所应该化度的众生,使得众生见闻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正理,以及忆念如来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佛地究竟功德,来增长众生的善根。也就是说,佛菩萨在人间应化,一定会随著众生的种种差别因缘而作适当的示现。当人寿不超过一百岁时,那么佛菩萨在人间示现,祂的寿量也不会超过一百岁;如果一般人的身高不超过两百公分,那么佛菩萨在人间示现,祂的身高也不会超过两百公分。一定是随著众生的因缘而示现,这样才会被众生接受,才不会被认为是异类。换句话说,佛菩萨在人间示现,一定跟众生一样,有生老病死的现象,这样才能摄受众生。当佛菩萨示现和众生一样的相貌与现象时,接著会以什么样的方法来摄受众生呢?会以四摄法与六度波罗蜜,乃至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以大悲柔软心以及广大的福藏与智藏,熏习教导所要度化的众生,让他们能够见闻三乘菩提的正理。除此以外,还要让他们忆念佛地的究竟功德而增长善根。
  什么是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就用这四种方法来摄受众生。四摄法一开始是布施,六度波罗蜜的第一度也是布施,乃至地上菩萨的十度波罗蜜也是以布施为首要。如果过去生生世世都有在修布施,就多多少少会有布施的习性,叫作菩萨性,表示具有大乘的根性。但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菩萨性,除非是久学菩萨,于过去世已经行菩萨道很多世了,乃至已经很多劫了。当然菩萨性可以培养,也有层次的差别,可以先从身边的家亲眷属作起,再扩及邻里乡镇,乃至全国、全世界,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心量越来越大,成为发大心菩萨,才能与佛的正法相应,乃至证道得法。
  《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开示说:这是诸佛的无上胜妙法道,怎么能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获得真正的大法,必须是发大心菩萨才能得法。但是发大心行布施时应该以智慧为前导,先判断这是福田还是毒田,在还没有看清楚是福田或毒田之前,不能孤注一掷,就把所有财产统统投进去,免得错把毒田当成福田来种,那未来世得到的果报却是不可爱的异熟果,那就很冤枉了。
  什么是毒田呢?就是种了不但无福,未来世收成的果实,不是福果而是毒果,反而会使得自己于未来世下堕地狱、饿鬼、畜生道受苦。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护持了破坏正法、戕害众生法身慧命的毒田,就必须承担共业,这是法界的因果律。就好比掷回力镖,形成一股势力绕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自己身上。哪些是毒田呢?譬如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妙法、弘扬六识论邪说、主张大乘非佛说,乃至和异性信徒合修双身修法,以外道法取代正统佛法者;如果以钱财护持他们,就是种毒田,因为那些都是在戕害众生的法身慧命,乃至在破坏社会善良风俗的邪法,所以叫作毒田。
  什么是福田呢?就是种者有福,未来世福报好,可以获得可爱的异熟果,所以叫作福田。福田又分为三种:贫穷田、报恩田、以及功德田。
  什么是贫穷田呢?就是一切贫苦困厄的人,以及饿鬼道、畜生道的众生,在他们身上种福田叫作贫穷田。他们为什么是贫穷田呢?因为欠缺福德,没有能力回报恩德给布施者,所以叫作贫穷田。但是贫穷田也是福田,只是说如果将布施的种子种在贫穷田里,未来世收割的果实比较少,就好比农夫把秧苗种在土壤贫瘠的田里,将来长出来的稻谷总是很少,如果把秧苗种在土壤肥沃的田里,将来就可以大丰收。
  什么是报恩田呢?是说于世间法或出世间法对我们有恩的人,譬如父母、师长、和尚,在他们身上种福田叫作报恩田。
  什么是功德田呢?是说他有功德在身,包括共外道的禅定或不共外道的三乘菩提,在这上面有证量的人。什么是共外道的禅定呢?就是四禅八定,因为禅定通外道,外道也有人证得四禅八定。什么是不共外道的三乘菩提?是说只有佛弟子才能证得三乘菩提,外道没有三乘菩提。在禅定或三乘菩提有证量的人,他有功德在身,在他身上种福田叫作功德田。佛是世间最上良福田,供佛的功德无量无边。
  譬如《杂阿含经》卷23记载:有一天,佛带领著众比丘僧入城托钵,正好有几个小孩在沙土中玩游戏 ,其中有一个小孩远远看见佛来了,赶紧手捧沙土恭敬地供奉于佛,佛就授记这个小孩于佛灭度百年后,将转世成为转轮圣王,叫作阿育,广造八万四千塔供养佛舍利,这就是印度历史上,有名的阿育王。可见供佛功德非常殊胜,是累积福德最快速的方法,即便是供奉佛像也是功德无量。《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如果有人能以至诚心,供养佛法僧三宝,不论佛在世时供养应身佛,或者佛示现入灭后供养佛像,功德相等而没有差别。供佛有那么大的功德,那要用什么来供佛呢?饮食、水果、香、花、灯明,乃至用赞佛偈来赞叹佛,或者礼佛、绕佛都是很好的供佛方法,未来世都可以获得很好的福报。
  话说回头,菩萨以四摄法摄受众生,往往会用布施先让众生生起欢喜心,再善巧方便将众生引入佛法中。佛在《优婆塞戒经》中开示:如果布施财物、饮食,乃至田产、车乘、房屋给众生,这还不是真正的布施,应当施设方便将众生引入佛法中,这样才是真正的布施、才是如法的布施。所以想想看,当您很努力地广种福田、利乐众生时,是否把所帮助的对象同时引入佛法中呢?如果有,那很好,正是如法的布施;如果没有,那就不是佛法中的布施了,那只是世间法的善行,与佛法无关。
  什么是佛法?是不是哪里有灾难就往哪里去救灾呢?或者每天办超度法会唱唱诵诵,或者设坛求降神消灾,求保平安、求福、求财、求治病……就叫作佛法呢?这些都不是佛法,三乘菩提才是真正的佛法。也许有人说,所有宗教都一样啦!都是在劝人为善,何必一定要学佛呢?其实佛教的层次和其他宗教不一样,佛教除了劝人为善以外,主要有两大甘露法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叫作三乘菩提,这是其他宗教所没有的。其他宗教都还在三界范围内,不离三界生死,只有佛法才能使人出离三界生死乃至成佛。
  什么是三乘菩提?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以及佛菩提。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讲的是解脱道,也就是出离三界生死的法道。佛菩提讲的是成佛之道,函盖解脱道,佛菩提的法道称为佛菩提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是佛法的两个主要法道,称为佛法的两大甘露法门。那为什么称为甘露?因为这两个法门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也是三界中最殊胜的修行法门,所以就用“甘露”来显示佛法的殊胜。
  什么是声闻菩提?就是闻佛说法,修四圣谛、八正道与四念处观,所观行的对象是蕴处界,也就是五蕴十八界的苦、空、无我、无常,因此而断我见、断我执,取证解脱果,舍报后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受生,就是声闻菩提。声闻菩提的极果是四果阿罗汉,定性声闻阿罗汉舍报后一定入无余涅槃,他在舍报前随缘说法度众生,所说的还是二乘法,能度的人很少,不能广益人天,相待于大乘叫作小乘,所以《法华经》譬喻为羊车。
  什么是缘觉菩提?是说由因缘法——十因缘以及十二因缘的现观,照见蕴处界一切诸法缘生缘灭,因此而断我见、断我执,取证解脱果,舍报后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受生,就是缘觉菩提。缘觉菩提的极果是辟支佛,又叫作独觉,出现在无佛之世,自己有智慧去观行因缘法,而断我见、断我执,取证解脱果。缘觉乘的辟支佛成道之后,游行人间不说法,是以神通示现来度众生,能度的人比声闻乘多,相待于声闻小乘叫作中乘,所以《法华经》譬喻为鹿车。
  什么是佛菩提呢?就是大乘菩萨法,可以使人成佛,叫作佛菩提。因为成佛时劫久远,须要三大阿僧祇劫,所以能够摄受广大众生,所度的众生无量,相待于小乘与中乘,叫作大乘,所以《法华经》譬喻为大白牛车,能够广益人天。大乘所说的内涵不共二乘却函盖二乘,所以叫作大菩提,大菩提中的种种法道称为佛菩提道。大乘菩萨可以证得二乘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而出三界,譬如初地满心菩萨能证慧解脱,却不取证无余涅槃,由于大悲愿而留惑润生,保留最后一分思惑润未来世生,愿生生世世常住人间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也不舍弃大悲愿。佛菩提道的修证,是以亲证法界实相第八识如来藏为入门,然后次第进修,渐次迈向究竟佛地。阿罗汉可以出三界,但阿罗汉不是佛,必须解脱道修证完成之后,回小向大再加修佛菩提道,这两道都具足圆满了,才能成就究竟佛果。解脱道的法义与实证,函盖在佛菩提道里面,只是佛菩提道的局部,只是为了度众方便,才由深广的佛菩提道里面提出一小部分内容,用来帮助有缘众生快速证得解脱道,证实自己真的有能力可以出离三界生死,于是对佛生起了信心,完全信受佛语,就愿意回小向大,继续随佛修学佛法。所以真正说起来,佛法只有一种道次第,就是佛菩提道。《法华经》卷1佛开示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妙法莲华经》卷1)十方诸佛刹土中,只有一乘法,没有所谓的二乘与三乘,除非诸佛以善巧方便而说二乘与三乘,本质都是唯一佛乘。
  事实上真正的佛法非常难得值遇,学佛人大多是依赖过去世累积的福慧善根,或者过往曾经跟真善知识结下善缘,或者今生佛菩萨冥冥中的安排,才能遇到真善知识在弘传正统的佛法。《楞严经》卷6,阿难尊者禀白佛说:【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就像阿难尊者说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么多,有很多是披著佛教外衣,内容却掺杂了外道法,似是而非,乃至有的打著佛教旗帜,暗地里搞男女双身修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往往有心向善学佛,但是不容易辨别真假善知识,所以如何让自己具备修学正法的福德因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13集 菩萨四摄法)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