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0、学佛释疑(三)【共130集】
第096集 什么是了义经及不了义经?
2018-07-12

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是“什么是了义经及不了义经”呢?
学佛法不在于说听闻熏习时即能究竟了知,乃至于说就能够成就实证的智慧;得要能于法的义理,经过思惟、筹量、观察,才能进一步受持运用。而观察义理时,要依止于法的究竟义、真实义,而不依止于不究竟的方便善巧法说。那么了义指的就是真实义,不了义指的就是说是方便指引,以便能够到达真实义。佛所说的经,函盖了了义以及不了义,佛有时祂会宣说往善趣之人天善法,有时宣说往涅槃解脱生死的四圣谛。因为当到人间来的时候,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 佛陀要先来让这些善根缺乏、烦恼深重的众生,能够先避免入到、生于三恶道之苦;要能够远离三恶道之苦,那么大家要先能够修学往人天的这个善趣去,所以要先宣说往善趣的人天善法。之后呢,然后乐意于这个善因善果以后,再告诉大众们说,怎么样来往这个涅槃、解脱生死的这些法是什么?
佛陀的究竟说,其实指的就是众生皆有如来藏、皆能成佛,这才是这个佛法的真实义理。那么关于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一段经文来说明,经中说:“云何了义不了义经?谓若所说引趣于道,是不了义。引趣于果,是为了义。说世俗行,是不了义。宣说胜义,是为了义。引趣业行,是不了义。尽业烦恼,是为了义。”(《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35)先说这一段经文,说了义、不了义经,简单地来作几个分类,如果所宣说的是引发众生能够趣向于:怎么往这个解脱道?或是怎么往生这个人道、天道?或是怎么修学佛菩提道?怎么修学解脱道?只是引发趣向的话,那么这些所说的是不了义的,就是不是真实的义理。能够引发众生趣向于这个实证的,譬如说解脱果,解脱果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说菩萨的这个实证,就是实证如来藏、实证佛菩提,那这是了义的,这是真实义理。如果说的是世俗行,就是说怎么样从人间所修的法,能够生到天界、生到色界天?或者在人间里面,怎么样让自己能够修集福德,能够得到可爱的异熟果报?怎么样在世俗中能够得这些善缘?这些世俗行是不了义的。假如说所宣说的是殊胜的义理,超越了世间法、超越了世间的这个善法,这个就是指说是解脱道的法,超越了三界生死轮回;乃至于说超越了纯粹解脱于三界生死,而是出世以后再入世的佛菩提法,那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本来解脱的法,那就是了义。那如果说所说的法,是引发众生趣向于这个善业,怎么样修善业、修集这个福德,那么这些是属于不了义的、不了义的法。那如果说怎么样引导众生能够灭尽生死业、灭尽生死烦恼,能够让这个众生能够达到解脱三界生死轮回,这是了义的经典。还有就是所说的法,祂是本来解脱的、本来无漏无为的法,祂本来就没有任何烦恼系缚的,这个也是了义。讲的就是这些涅槃本际,一切众生有情皆有的自性佛,就是第八识如来藏。
我们再接续这个经文所说:“又复染分,是不了义。若说净分,是为了义。于彼轮回而作厌离,是不了义。于轮回涅槃悟不二法,是为了义。”(《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35)这一段经文说,假如所说的部分完全是系缚在三界中的生死业烦恼,那都是染分,那这就不了义。假如说有人告诉你,你这个行门上面,你要修这个男女双身邪淫之法,说能解脱,从经文这一段,你就可以知道说,这完全是系缚在三界中。而生死烦恼业,那属于染分的法,那是不了义的法,不能当作究竟、不能依止。那若说净分是为了义,所说的法的内容,是完全是清净的,不系缚在三界生死中的烦恼的,而且是远离三界生死烦恼的,是本来解脱的、是涅槃的;那是能够自己清净的运行,而且能够出生三世众生有情的这些五蕴诸法,可是祂却不染著,这种清净法是了义法。如果告诉大家,在轮回生死的时候应该要怎么厌离,厌离这个生死轮回?那要知道生死之苦是什么?生死的过失是什么?这些法是不了义的。如果能够让众生了解说,有法祂本身是属于轮回所依止的法,就是涅槃本际,涅槃本际本身,祂是本来自性清净解脱的;然后一切众生如果说想要修得出离三界生死的话,最后所依止的就是这个本来涅槃的法,不生不死本来解脱,求得涅槃最后也是祂自己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众生不解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颠倒想,在三界中生死轮回也是因为这个涅槃本际,祂有种种能够出生万法的功能,所以能出生一切有情,在三界中生死轮回应该要有的果报。所以说轮回所依止的,以及涅槃所依止的,都是同一个法,都是同一个自性如来第八识金刚心如来藏。如果说能够引导来悟这不二法、解说这不二法的内容,这叫了义经。所以说 佛陀因为能够因应众生的根基而说法,但是有人不了解 佛陀的随机说法的因缘,就误解了经义,把他所误解的当作是最胜的见解,而住在见取见中。所以 佛陀才需要说:“应依了义,不应依不了义。”
我们再举一下经文,来告诉我们怎么样来认取这个真实义理。经文中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大般涅槃经》卷6)那么这段经文中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要依止了义经,在这个简择法义的时候,不能依止这些不了义经。不了义经指的就是说,所说的法就是让声闻人能够解脱的这些方便。譬如说怎么样来认知一切是苦、一切是无常、无我?怎么样来知道真实的苦是什么?怎么样认知说为什么会有这些苦?这些苦的聚集是怎么来的?原来就是贪爱自我、贪爱我所。这些贪爱灭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灭除这些苦呢?认知到说,原来要灭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就是要灭除这些贪爱。然后要修什么样的法,来能到达这些内容,引导这个声闻人解脱三界生死之苦。这只是方便说,让声闻人能够依这个方法,来暂时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可是这个不是佛法的究竟义,因为声闻人一听到 佛陀所说的佛藏的常住法身,就会生起这个疑问,感到奇怪,因为 佛陀告诉他们说,自己的这个生死中的法是无常的法、是苦的法、是无我的法、是不清净的法。一听到 佛陀所说的这个常住法身就不能信受,而不了解这个佛藏法身,他是能够依止这个法而出生广大的智慧,好像海能够纳入百川一样,就好像婴儿一样无所别知,也就是声闻人所修学这个内容。佛陀譬喻说,只是像婴儿一样,不知道他所修的本际,涅槃本际是什么?一切法的根源是什么?万法的根源是什么?完全不知道!所以 佛陀说这样子称为不了义。那么了义呢?了义的法就是菩萨所修学的法,因为菩萨所修学的法,是要修学这个实相心,实相心就是一切法的根本,般若实相智慧才是法界一切法能够生灭无常的这个根据。一切法如果只是纯粹生灭无常,那么它就是断灭。众生因为不知道有般若实相的存在,所以落入颠倒想,可是菩萨就是把这个现象界一切生灭无常的根源—般若实相心—的智慧,能够因为证得自心如来而发起,所以自心如来因为是自己本来具足的这个自性清净、自己本来解脱的心、本来具足的心。所以智慧可以随于自心而随时现观、随时获得,那这样的智慧没有任何障碍,就好像大人无所不知一样。所以菩萨所修学的就是称为了义经,因为菩萨所修学是一切法的根源、涅槃的本际、生死的根源,佛陀为什么最终能够成佛的根源,这个就是一切法的最终法,所以称为了义。
这个经文中继续这么讲说:“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大般涅槃经》卷6)那么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说,声闻乘本身的法,它称为不了义,是因为他们所证的解脱,只是把这个五阴出生的因灭掉,让五阴出生的因灭掉以后,自心如来不再出生五阴十八界法,不在三界中现行;可是既然五阴已经灭了,不在三界中现行,就没有人可以成佛,就无法成佛,就不是真实佛法,所以声闻乘的法称为不了义。而无上大乘称为了义,是因为一切三界种种法,以及出三界的种种法,最终没有一法可以超越佛乘成佛之法。二乘人所修学解脱道,他仍然有佛法不知道,所以它是有上之法,称为不了义。而大乘法它是最终能够成佛的法,函盖了二乘声闻解脱道的内容,函盖最后成就佛道的法,所以称为无上的大乘;因为最终能够成佛,这个就是至高无上,没有一法可以超越成佛的法。声闻所说的应该证知者名为不了义,也就是说声闻人所应该证知的是什么呢?就是证知五蕴无常、苦、空、无我,以及说三界生死的过患是什么?以及说三界中欲界的生死、色界的生死、无色界的生死是什么?以及说把五阴灭了以后,自己能够自知自作证、能够得到解脱,这些内容就称为不了义,因为它完全都没有函盖到涅槃本际,完全没有函盖到一切法的根源。而菩萨所说应证知者,为什么称为了义呢?因为菩萨所说的应该证知的,都是指向诸法的实相,指向二乘声闻人修证解脱以后,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有解脱?这是二乘声闻人所不知道的,他为什么灭了五阴以后,而称为这个法本身没有断灭,而说有得到这个涅槃呢?因为有不生不灭金刚心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法存在;而他却不知道说这样的法,在他还没有入灭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他一直在生死轮回中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他不知道。所以菩萨因为能够证得这个涅槃本际,能够证得一切众生为什么生生死死不断?原来是由于有一个不生不灭的金刚心如来藏,能够执持一切众生所造就的善业、不善业、无记业,而一直去为众生酬偿这些业果。而且菩萨也证知到说,这个实相心本来具足了无量无边的功德法,这无量无边的功德法,就可以让菩萨依止于这个法,灭除了自己在过去无始劫以来所熏习的无始无明一切烦恼,灭除以后,能够发起这个实相心本来具足的功德法,最后能够成佛。所以菩萨所说应证知的是为了义。所以菩萨所说是说修学佛道应该要开悟,实证自心如来,这是了义的法,因为触及到法身般若;那二乘法所说的,不能触及到法身般若,所以二乘法是方便法,不是了义法。
这个经文中继续这么讲:“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大般涅槃经》卷6)这一段经文中继续告诉我们说,为什么声闻乘的法不应该成为究竟佛法的依止呢?因为 如来为了度众生能够于佛法中生信,所以以般若空性所生的五蕴诸法无常、苦、空、无我这种方便,来让声闻人能实证解脱以后生起信力。这好像说长者在教他的儿子,只教半个字,还不是完整的字,因为声闻道的解脱不是完整的解脱法。又说声闻乘的法就好像说刚开始耕耘种果,种果子、种水果,那长了枝叶树干以后,还没有得到果实,真正的果实应该是成就佛果,所以声闻乘的法称为不了义,不应该依止于声闻乘,而当作说要成为佛道究竟依止。这里 佛陀说得非常清楚,因为真正的果实是成就佛果,真正的果实一定要实证涅槃本际、一定要实证诸法实相,来生起般若实相以后,才能够最后成就佛果。那么大乘法应该依止,为什么呢?因为 如来为了度这种生起大心的众生,对三宝生起深信心的众生,然后愿意了解佛法原来是要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广度的来修学六度方便,让自己能够在福德上面增长、智慧上面增长,然后不灭这些世间法而能够成就佛果。声闻人是要把世间法灭了以后,然后不在世间,永远离开世间,这样就不能成就佛道。菩萨因为有比较深的信力,而且坚固的信力,信受 佛陀所说的法要,所以他能够依止于 佛陀所教的法而实证自心如来。所以以这样的般若的方便来说大乘,这种般若方便就是说,以如来藏自己的本来自性清净解脱,可是却能够出生五阴十八界,在三界中生死无常,这样一个般若方便力让菩萨能够依止,最后能够灭除自己五阴生死的因;同时能够把自己的无始无明能够灭除,发起自心如来本身具足圆满的功德。所以大乘法应该依止,这才是了义的法。
可是有人会说,佛经有了义与不了义的差别,倘若学了不了义经,是不是就是白费了?大家要知道说,佛陀是善于观察众生的根器而来说法诱导。说人天善法,诱导众生免除三恶道之苦;说五停心观来诱导众生能够修止观,因为众生如果是散乱心太过于攀缘,烦恼心太重的话,憍慢、贪欲、瞋恚、愚痴心太重的话,心不能止息下来,就不能以如理的心来观察这些所谓生死法的过失,以及清净法的功德。所以 佛陀就用这个方便,让众生能够把心止息下来;而且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来诱导众生远离三界生死轮回之苦,然后实证自己解脱以后呢,对 佛陀的法道能够生起深信,进而能够再接受所谓的这些生死之法的源头、根源,就是有一个不生不灭、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心为根源所出生的;因为深信之后,进而 佛陀再教导他们实证实相心以后,就能在大乘法生起深信。那么对于前面说,倘若是只修学这些不了义的法,那有没有浪费呢?其实没有!也就是说,这些法是让众生能够耕耘他的心性,让心性不会在贪、瞋、痴烦恼这种粗重的这些心性上面,导致自己完全是愚痴无明。当然能够远离愚痴无明要有前方便,所以这些人天善法,以及这个所谓五停心观、苦集灭道四圣谛,这些虽然不了义,可是却能够引导众生往真正的修学佛道上走。所以虽然说是不了义,但是它是让我们能够前进的前方便,但是不能把它当作是究竟的佛法,只要不是当作说是究竟的佛法,当然就不会白费了。
佛陀又说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波罗蜜,来诱导菩萨修集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那么修集这六度的资粮呢,让菩萨的心能越发能够发起菩萨心性、能够具足成就菩萨心性、能够具足成就菩萨行,摄受如来藏正法、摄受众生、摄受国土,让菩萨能够安住于修道次第,实证如来藏的每一分功德,最后能够圆满成就佛道。所以对于 佛陀所说的经有了义跟不了义,这是一个事实,这是 释迦如来摄受我们娑婆众生的方便善巧。可是要对于这个应该依止,所谓依止就是说它是究竟的,我应该真正去成就它,成就它以后,就没有所谓的另外的法还要再修学。如果只是修学解脱道,就应该说它不是究竟的;如果只是修学禅定,也应该说它不是究竟的;如果只是修学人天善法,也要知道它不是究竟的。那么什么才是究竟的呢?要修学真实的佛道的法,真实佛道的法就需要能够实证自心如来,要深信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一切众生就因为都有这个如来藏,所以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有这样认知以后,在修学了佛法上面就能知道说,我应该依止的是什么?哪一些法?我只是一个方便过渡而已。
今天就为大家解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96集 甚么是了义经及不了义经?)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