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道》
正德居士 著
平实导师序
正德居士所造《净土圣道》一书,对于净土与圣道之关系,有极为精辟之阐扬,令佛法净土门与圣道门之精义,显示于净土行者之面前,将对净土与禅宗一切行者产生极大之利益,提升净土与禅门行者以往对净土真义、净土内涵之误解。是故正德居士将其所著《净土圣道》一书之初稿示余,以邀余之序文,读后生大欢喜,造此序文略舒管见,以申余之所见及所喜焉。
古来多有净土宗祖师教导学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者,然而彼诸祖师所说之语,常有误导众生之处,譬如倡言:生西之后即是已经脱离三界生死。然而事实则非完全如是,谓生西之后尚非完全等于已出三界生死轮回故;此谓一般净土行者若得果遂往生极乐之愿者,大多为中品中、下生,间有上品下生及下品三生者。此意乃谓: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而将解脱道之修行法理,误认为即是大乘菩提法者;是故大多难以取证上品之中生与下生品位,而成中品中下生之往生者,生西之后唯能取证二乘所证之解脱果,不能证得佛菩提果。或者多属误认行善即是佛法者,便以为世世行善而不取无余涅盘者,即是修行大乘佛菩提;如是等人虽有大乘种性,却因善知识之误导,以致不能如实了知大乘之真实义,而以乐于行善之大乘种性,在知见不足之情况下,成为上品下生者。如是等品往生者,皆不能甫生极乐之后便立即出离三界生死,皆须住于极乐世界闻法熏习,多时进修之后,方能取证解脱果。
如是净土行者,亦是修善止恶之大乘行人,却久被善知识误导故,往往不慎误犯大妄语业,自称可以生西之后即得解脱;却不知生西之后,其实仍然不离三界中之有为境界相,仍有十八界法中之一一界,仍是三界中境界。只因蒙受 弥陀世尊之大慈大悲摄受故,暂得免除三界中之生死轮回果报;如果不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生西之后皆未能立即出离三界有为生死,仍在三界境界之生死法中,需依 弥陀世尊之摄受,方得寿命无量,暂得无死。
必须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往生之后始能立即断除分段生死(初地无生法忍之智慧可以断思惑而故意不断之,留惑润生,故亦方便摄在已断分段生死位中),其余皆待闻 佛说法之后,多时进修以后,方能断除思惑,方是真实已出三界生死者。此一事实,净土宗祖师古来多有不知者;是故彼诸开示,多有误导众生之处;今者正德居士于此事实多有阐释,凡我净土行者读已,当可即时改正,因此或可速入净土之圣道门中,成就净土之圣道。
二者,日本之本愿念佛法门,传来已久,多有道场信受弘扬之者;然而本愿念佛法门之见解,始从创宗之法然上人(源空)时起,便已处处曲解净土三经,使令净土三经所说之净土易行道,被广泛扭曲;由于广被扭曲故,便将使得信受其说之净土行者,下堕成为下品生人;或者成为懈怠之净土行者,难与净土门中本有之圣道门相应。乃至法然、亲鸾二人贬抑净土门中之圣道门,高抬日本净土门中之下品往生者之证境,与经中佛语相违,已令净土真宗所弘法义成为虚妄说。
又因净土真宗极力排斥净土门中本有之圣道门,乃至加以无根之诽谤,已成就诽谤方广之恶业,成为极乐世界 弥陀世尊所不摄受之一阐提人;如是,心求往生而修净土真宗之法,修学以后却必须下堕三途,成为大可怜悯者。而此受害之原由,却是因于修习日本之本愿念佛法门所致;如是以善因而得恶果,余人既已知之,宁无善念而欲救之?由是缘故,正德居士造此《净土圣道》一书,揭橥正见,比对日本传来之本愿念佛法门之种种邪见,令诸净土行者悉能了知,速谋补救之道,非唯可免下堕之恶业,以可免除障碍生西之恶业,兼可提升生西之品位,真乃功德无量,正应极力赞叹而广流通,以利众多净土门中之修学者。
三者,圣道门之净土义,与净土门之圣道义,自古以来,常有错说妄解者,凡此错解妄弘者,皆肇因于圣道门之内涵未曾如实理解,多所误会;亦肇因于净土之真实义涵不能如实理解所致,是故古来净土祖师非议禅宗圣道门者,以及禅宗祖师非议净土门者,比比皆是,造成佛教内部之互诤互斗,亦令学人心生疑惧,不知何适。然而净土门既是佛经中所说者,圣道门亦是佛经中所说者,法本是一,则分宗分派之后,应唯有高下广狭之差别,而不应有所互异;若是互有大异而不能融合者,当知彼二门中,必有一门法义行门错误,或是二门之弘传者俱堕误解之中,是故导致二门互争之状况,令二宗学人各执其是、非其所非。
如是,自古以来,欲求禅净圆融者,即难可得;所幸十年来之地区,由于倡导禅净双修之道场渐多,渐成共识,禅净二宗互争之状况已有改善;然而至今仍不能加以如实之汇通,何况能圆融之?由是缘故,余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夏,宣讲《禅净圆融》,后亦整理成书而流通之,欲整合禅宗与净土宗之宗义,欲合禅净为一门之法;以此为始,渐渐整合各宗,欲令回复 释迦世尊住世时之唯一佛乘:不分宗派,皆令回归唯一佛乘。不乐再见唯一佛乘,被分宗分派而使渐渐成为分崩离析之状况,将使今时后世学人更难修证大乘。
由因欲将分崩离析之现时佛教纷乱状况,回归一佛乘之内涵,是故乃有《宗通与说通》一书之出版,又以《邪见与佛法、心经密意…》等书,欲求达成此一目标。若此目标得能达成,则此后修学佛法之学人,皆可迅速而且正确了知佛道之内涵,皆可正确了知三乘菩提互相之关系,则欲修学佛道者,皆可事半而功倍。今观正德居士之《净土圣道》一书,能将禅宗圣道门与净土宗之净土门融和、结合为一门,正可大利禅门学者同生净土而得增上果证,亦可大利净土行者同证圣道而得增上生西品位,乃是两利之举,亦可传之后世、久远广弘,广令后世学人皆得大利,读之不禁大喜,因舒管见,宣余所见。普愿天下佛法学人,皆得因于此书所宣之胜妙正理,同得大利。如是舒发管见已,即以为序!
佛子 平 实 敬序
公元二○○三年立秋
自 序
于五年多前,末学曾与几位早期已明心之师兄会谈,所说之主题不离烦恼习气之难对治,于此五浊恶世世间修道困难,并举示选择本愿念佛之书籍而说,只要信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本愿,能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等等,当时不知他们是想要以其另觅之法门劝转末学信受于彼并退于之修学,所以提出不同看法与其论辨。彼等主张其已明心,今称著信受 阿弥陀佛本愿之正机,已决定得生极乐,生于极乐已,则一切烦恼习气皆不再现行,所以现在不必辛苦的去对治自己那粗重、染污之习气,也不必再修学任何方广经论及唯识种智了。然而末学仅提一问: 佛未曾于经中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习气即自然消失,若是阅读经中 佛之开示法语,应该全面信受,不可只信 佛于经中符合己意之说,忽略不利于己意之说而不予信受。如此之问,彼等无语以对,然而对于末学之问却极端恼怒,因此当著末学之面说:彼等各个皆已心得决定,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无疑了,不再与末学谈论了。
事情发生以后,彼等将情况告知末学当时之亲教师(可能是说末学顽固不屈,很难劝转),亲教师来电询问情况,末学告知:净土法门是可以去深入了解的,然而在 萧老师座下明心开悟以后,再修学唯识种智,同时消除烦恼性障,这样并没有妨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时尚未于极乐九品往生多做了解,所以没有说可以提升品位及证果),这样的回复,末学之亲教师亦是默然以对。末学再说:如果这个明心之人,只想自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护持正法并在上继续进修用功,让之法脉能够延续下去,那么 世尊之就无法弘传, 萧老师也很难再弘法下去;末学之亲教师回答说:那是 佛的事,并非是各人之能力所可决定之事(此乃声闻心态,难怪无法承受宽广之智慧)。约再过半年,末学之亲教师与彼等,皆因各人之私愿无法于共修团体之制度运作下达成,而串连一起退出同修会,其中一位由于曾广读经论(却往往读到伪经伪论亦无择法眼可拣择),但却囫囵吞枣,对于经中 佛之法语误解极深,导致不信佛语亦不信 萧老师所弘传之法要,乃至匿名为元览居士写信来质疑 萧老师所说同于经中 佛之意旨:关于明心、眼见佛性及大乘、二乘修证之证量等等,并主张其所以为正确之佛法, 萧老师为回复并辨正之,因而有《平实书笺》一书问世。
选择本愿念佛法门乃是日本战国时代所塑造出之心灵依托,因此于日本历史戏剧中,或者日本战国历史小说中,必然会出现选择本愿念佛法门之门徒(或称为一向宗门徒或者本愿寺门徒)于战场上参与杀戮战斗,这是令修学 佛之与念佛之人所不能理解之处。恩师 平实居士发现到,此选择本愿念佛非是真正佛法中之念佛法门,日本法然上人之《选择本愿念佛集》有许多错误之见解及历史背景,因此期许末学能著手评论其错误之处,并藉评错误之论而显正确之净土圣道法要,此乃本书得以成就之因缘。
日本战国时代之历史背景,由于蔡礼政师兄之帮忙,获得一本由日本大学教授所执笔,日本小学馆所发行之《日本之历史》第四册,专门讲述战国时代诸雄争霸之过程,并由陈永吉师兄会同其公司之日本顾问,将书中有关本愿念佛(一向宗)之历史记载予以翻译,得窥其于战国时代发展过程之全貌。
净土法门几乎所有道场都在弘传,并且是接引初机学人最常用的法门,然而念佛一法,有其深广的内涵,弘传者应循序渐进的将如何是佛、为何念佛、如何是念佛、念佛之次第、念佛与净土之真实义理,宣说予跟随修学之人,一方面建立念佛人正确之佛法知见,一方面引导念佛人能趣向真正之佛道,如此来弘传净土法门才是如理作意之行。若有行者先阅读此书后,返向所亲近之善知识问及书中之义理,还请担任善知识者莫生烦恼,应藉此因缘重新思考过去所忽略之深度广度与连贯性之佛法理路,若能因此而得大利益,皆回向于诸修学佛之真实者,得能于佛法道业上勇猛精进,早日遇真善知识而得心开见佛,上品往生极乐世界,能回入娑婆利益广大众生,速证佛果!
末学 正德 敬序
公元二○○三年孟秋
第一章 绪言
长久以来,念佛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已是诸多修净土法门学人最耳熟能详、最期盼能如愿者。然而于念佛法门之修学方面,却也是百家争鸣,令人眼花撩乱无所适从,或有以念佛之大小声为轨则者,或有订定佛号之次数为目标者,或有以念佛之天数年数为标竿者,或以观想佛之像貌做为念佛之所依者;或以聚众念佛为主修者,然而于张口念佛之际,心念往往攀缘于所系之烦恼,或游走于过去、未来之妄想而无法停息者,每至唱诵佛号完毕之际,方由妄想之境回到现实。这样的用功念佛是否往生极乐有望?可能只有期待下次念佛时少打一点妄想吧!
然而单纯的念佛,毕竟还是值得赞叹的,由于有的净土法门,在接引学人方面这样强调:念佛就单纯念佛,不必再修学佛法的教义,随缘行善,末法时代不必求明心见性,烦恼过重、根器低劣,世间五欲难舍。因此,教导修学净土之念佛人随顺于世间五欲,认为只要念佛即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即能解脱生死,免于轮回之苦,不必、也不敢求往生品位之提升。此种现象是属于消极的修学念佛法门,只是将念佛法门狭隘化而已。
另有一种,一开始念佛人就被教导要轻忽自己,将自己认定是罪恶极重之人,认为于此娑婆世间念佛以求往生极乐,是最殊胜的;只要相信念佛往生极乐是 阿弥陀佛之本愿,就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而自在的现行做作,不必再持六度,不必读阅净土三经以外之经典,游戏人间而等待舍报时日,相信自己必定往生有望,甚至还因此产生误解:认为这是 佛所说之究竟教理,其余皆是方便说。倘若有人不是这样的修学,便说他人要靠自力修学而求往生净土,或想要兼修圣道门者,贬抑他人是属于修杂行者,将往生极乐世界之边地;他们的理由是:因为不信 佛之本愿故,违背 佛之本愿故。此即是日本选择本愿念佛法门一向所主张之理论。
一般修学净土法门者,必定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往生,必定相信有 阿弥陀佛现在仍于极乐世界说法,心里认为只要能生西就满足了。这是很安份守己的想法;也可能仅是缩小心量、自我局限于念佛一门,不想深入经论了知佛法之全貌,缺少善知识之助缘劝进与开导摄受罢了。然而有一种表相善知识,也以念佛法门接引行者,但是实际理地之宗旨,却完全与念佛之行门不能连贯,他们教导随学者于寺院所办诸多中念佛发愿,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于书中撰写净土法门义理时,却说 阿弥陀佛是太阳崇拜的净化,却说东方净土为天界星宿的净化;他们纵然写出再多的行门理路,对经典做了再多的考究与分析,事实上只是遮掩他们不承认有十方诸佛与十方佛刹之事实,此即是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所主张之理论,由佛光山与慈济奉行推广弘传。
十方百千亿那由他不可数之佛刹国土,乃是诸佛于因地发菩提心、发大愿心,并经由无量数劫之勇猛精进,广修难行之菩萨行,以兹成就佛道并庄严清净之国土,以诸佛各各因地所发之别愿而度其所应度之有缘众生。虽有诸多佛国净土可让此娑婆世界阎浮提众生求愿往生,然而与此娑婆 释迦牟尼佛刹因缘较深者,乃是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刹,因此本书将以西方净土为所阐述之重点,将西方极乐世界之修道次第直往圣道门,与此娑婆世界阎浮提之净土念佛法门直往圣道门,加以剖析说明比对,让行者能对净土法门有全新而正确之认知,藉此能利益修学净土念佛法门诸上善人,也期望能劝进诸上善人发大愿心、发无上菩提心,转进修学大乘了义,以期提升往生之品位,早日回入娑婆住持 世尊,广度阍暗无明之有缘苦难众生,速成究竟佛道。
于此同时,为避免行者于修学念佛法门时,由于未具择法眼,无法于善知识之言论或著作中发现不如法之说或矛盾之说,被误导而不自知,或者于财力、物力、时间、精神全力付出之后而徒劳无功;或者不知所亲近之善知识表面看似弘扬佛法,实际上是诽谤 佛与诽谤者,或有因于情执太重,而跟著善知识诽谤、诽谤菩萨胜义僧,反而不能以念佛之因成就其求愿往生极乐之果报,真是令人怜悯。因此将若干已存在之实例举出,以警示行者勿重蹈覆辙,或者尽快远离如是误导众生之善知识,免受错误之说法所害;并将扭曲净土法门,违背 佛于经典所说之意旨者—选择本愿念佛法门—于本书中列出其片面狭隘与错误之理路,加以如理作意之评论;同时举示故杨仁山居士往昔已曾评议之文章以兹呼应,寄望能利益修学净土法门之行者,对净土圣道门有正确及更深入之认知。
(原标题:净土圣道)